黑龙江商品大豆价格被市场低估

(来源:粮油市场报 发稿时间:2018-10-18 阅读次数:615)

 

  截至1012日,新作大豆收割逐步接近尾声,黑龙江地头毛粮收购价为34003460/吨;商品豆过4.0筛底报价35003560/吨,平均价为3530/吨;塔豆装车报价36003660/吨,平均出货价3630/吨,基本稳定,收割期牡丹江上涨40/吨;油厂大豆收购价为34003440/吨。

   由于国庆节后豆粕价格暴涨,刺激油厂收购积极性,贸易商和油厂反映大豆现货成交不错,货源充足。笔者认为,10月份玉米价格将底部震荡,11月份有望震荡上涨。

   临储成交大幅提高

   614日~1010日,临储大豆连续拍卖17次,累计拍卖535.8万吨,合计成交173.6万吨,成交率32.4%,平均成交价3027/吨,尤其最后三次拍卖,成交率100%。成交火爆,竞买价格稳步提高,由919日的平均价3060/吨上涨至1010日的3196/吨。成交率和价格大幅提高主要因国庆节后豆粕短期暴涨,已经超过大豆价格。

   按最后一次平均成交价3196/吨,加上出库费和运费预估60/吨,合计3256/吨,比港口分销大豆低314/吨。以黑龙江讷河地区油厂为例,加工利润=(豆粕3550/吨×出粕率80%+豆油5600/吨×出油率17%-大豆3265/-120/=利润407/吨,压榨利润丰厚。

   不过,临储大豆储存年限已经接近5年。为了提高豆粕和豆油的质量,需要收购一些新的油豆勾兑,按目前油豆收购价3400/吨计算,压榨利润为272/吨。如此高的压榨利润,大豆还有提价空间。

   新作大豆质量堪忧

   据测算,新大豆收割后平均单产为140160公斤/亩,个别地块180200公斤/亩。虽然遭受早霜危害,单产减幅在5%左右,但质量堪忧,颗粒小于去年,大豆色泽差于去年,青豆明显增加,一般在5%20%。早熟品种和早种植的大豆,理化指标与去年几乎相当,总体蛋白含量比去年减少1%3%。几乎没有遭受霜冻的黑龙江牡丹江地区,大豆质量和颗粒色泽接近去年水平,但蛋白含量略减。

   由于今年黑龙江大豆主产区早霜比历年提前510天,导致青豆增加,流入油厂加工的大豆大幅增加,对油厂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反过来看,商品大豆减少,为青黄不接时期商品大豆价格上涨打下了基础。

   进口豆价高于国产

   目前,黑龙江各地大豆过筛平均收购价为3530/吨,而10月份进口巴西大豆到港成本均值为3530/吨,基本持平。预计11月份进口巴西大豆到港成本均值为3600/吨,比其高出70/吨;目前港口分销大豆价格为3560/吨,比其高出30/吨。

   按上周五美豆期货1811合约收盘价867.4美分/蒲式耳计算,进口巴西大豆到港理论成本=〔(867.4美分/蒲式耳+升贴水275美分/蒲式耳)×单位换算系数0.36744+海运费49.64美元/吨〕×关税1.03×增值税1.1×汇率6.91+港杂费100/=3775/吨,比其高出245/吨;进口美国大豆成本为3749/吨,比其高出219/吨。

   商品豆价显然被低估

   由于暴涨,豆粕已经超过竞拍大豆价格350~500/吨。在油厂暴利情况下,油厂加工量大或减少对商品大豆的冲击。据统计,目前的商品大豆价格接近10年低点,下跌空间几乎被封杀。

   商品大豆价与港口分销价的价差6年来在-80800/吨区间运行,目前为-30/吨。未来进口大豆成本逐步增加,势必拉动商品豆价,安徽、河南等地目前装车价已达44004600/吨。

   市场普遍预期,黑龙江商品豆大量上市季节临储轮换收购价为3800/吨,目前商品豆价格显然被低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