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米涨价,市场主要问题是去库存

(来源:龙粮网 发稿时间:2020-04-08 阅读次数:298)

 

 2020年以来,受干旱及种植面积减少等因素影响,东南亚大米出口价格持续上涨。进入3月下旬,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进一步蔓延,部分大米进口国出现抢购风潮。为了维护本国粮食安全,东南亚主要大米出口国越南、泰国等纷纷采取措施限制出口,大米出口量减少,短期进一步推高国际米价。受外围市场涨价提振,国内稻米期货市场看涨情绪升温,进而带动粳米期价重心阶段性走高。

国际市场上涨  内外价差收窄

全球大米贸易量常年维持在4200万—4400万吨,东南亚的印度、泰国、越南等是全球主要的大米出口国,而进口国家和地区相对分散,中东地区、欧盟、菲律宾、尼日利亚、中国等进口量相对较多。据监测,截至4月3日,泰国100%大米曼谷FOB报价为580美元/吨,环比涨上93美元/吨,同比上涨147美元/吨;越南破碎率5%大米胡志明市FOB报价为430美元/吨,环比上涨40美元/吨,同比上涨70美元/吨。国际米价持续上涨,国内外大米价差逐渐收窄,国产大米价格优势凸显,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利用价格优势加大大米出口,有利于国内消化庞大的稻谷库存、减轻库存压力。

情绪传至国内  粳米过度反应

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情绪传导至国内市场,引起国内粳米期货市场的迅速反应,出现阶段性反弹。据监测,从3月13日开始,粳米期货主力2009合约开启振荡上行模式,当日收盘价为3337元/吨,到了3月30日,收盘价为3674元/吨,短短半个月时间,上涨337元/吨,涨幅高达10%。然而,从稻米基本面看,我国稻谷原粮库存充裕,加工能力整体过剩,现货市场供应充足,稻米价格缺乏持续上涨动力。之后,随着市场情绪的释放,粳米期价小幅回落。截至4月3日,2009合约报收于3563元/吨,较3月30日的高点下滑111元/吨,持仓量为18306手。

现货供应充足  后市难言乐观

截至3月末,东北粳稻托市收购结束,整体收购量超过上年同期。天气转暖,农户存储难度加大,再加上备耕资金需求释放、物流运输压力缓解,农户售粮意愿增强,粳稻购销进度明显加快。据统计,截至3月25日,黑龙江等7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粳稻4475万吨,同比增加70万吨,增幅为1.59%。其中,粳稻产量第一大省黑龙江累计收购超过2700万吨,占总体收购量的六成左右。

供需平衡表显示,预计2020年我国粳稻市场总供应量为7140万吨,总需求量为6310万吨,年度结余830万吨,再加上上年结转库存11620万吨,预计到2020年年末,国内粳稻结转库存仍高达12450万吨。粳稻供应宽松,国家手中掌握大量的粳稻粮源,可以随时调控市场。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去库存都将是粳稻市场的主要问题。

4月初,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但受疫情影响,短期餐饮消费尚未恢复到常态,且大中专院校仍未开学,大米集团性消费量偏低,终端走货好转迹象不明显,粳稻价格缺乏上涨动力。截至4月初,黑龙江绥化地区圆粒粳稻收购价为2580元/吨,环比上涨10元/吨;圆粒粳米出厂价为4000元/吨,环比持平。同时,佳木斯地区圆粒粳稻收购价为2540元/吨,环比持平;圆粒粳米出厂价为3900元/吨,环比下跌20元/吨。此外,哈尔滨地区长粒粳稻收购价为2720元/吨,环比下跌140元/吨;长粒粳米出厂价为4900元/吨,环比下跌70元/吨。

托市收购结束后,失去政策支持的粳稻价格难以走强。市场预估2020年陈粳稻国储拍卖将于4月中下旬启动,供应势必进一步放大,粳稻价格承压。短期内,粳米消费依旧低迷,后期随着大中专院校陆续开学,大米集团性消费量将好转,但在整体供应充足的形势下,无论是现货行情还是期货行情,都难言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