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高库存一时难以化解

来源:中国谷物网 发稿时间:2017-08-31 阅读次数:3868

    受国内稻谷最低收购价下调影响,今年我国稻谷主产区农户双改单趋势明显,早稻种植面积和产量继续下降,稻谷供给侧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早稻生产三降收购继续放缓

  受早稻最低收购价连续下调影响,早稻种植比较效益降低,农户种植早稻积极性下降,部分农户选择水田改旱田双季稻改单季稻,或主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或进行休耕轮作,使今年国内早稻种植面积继续萎缩。加上6月底至7月底早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南方地区大范围的强降雨导致湖南、江西和广西等地遭受洪涝灾害,单产及品质下降。早稻面积及单产下降,导致今年早稻总产量较上年下降较多,这也是本世纪以来早稻连续两年呈现出面积、单产及总产三降的局面。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5463千公顷,比2016年减少156.5千公顷,下降2.8%;单产5810公斤/公顷,减少22.7公斤/公顷,下降0.4%;总产3174万吨,减产103.7万吨,下降3.2%。总产自2013年以来连续四年下降,也是200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由于播种面积减少,全国早稻产量减产91.3万吨,占减产总量的88%。由于单产减少,使全国早稻产量减少12.4万吨,占减产总量的12%。其中,湖南早稻产量为808.5万吨,比2016年减产25.6万吨;江西早稻产量756万吨,比上年减产29.9万吨;广西早稻产量501.6万吨,比上年减产28.1万吨。三省区合计较上年减产83.6万吨,占今年早稻减产总量的80.7%,是今年早稻减产的主要原因。

  由于国内早稻产量持续减产,收购粮源较往年下降,刺激多元化主体入市收购,国内早稻收购价在低开后迅速回升,前期收购进度也相对较快。后期随着早稻价格的抬升,早稻性价比下降,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热情下降,加上托市收购省份减少,导致后期早稻进度持续放缓。

  国家粮食局数据显示,截至825日,主产区累计收购新季早籼稻563万吨,同比减少35万吨。其中,江西收购276万吨,同比增加19万吨;湖南收购125万吨,同比减少27万吨。

  目前已是8月底9月初,早稻收购高峰已经过去,随着粮源不断减少和早稻收购价格回稳,早稻收购也逐步进入尾声,预计后期收购进度还将继续放缓,但走势仍将保持平稳。

  大米进口不减数量再创新高

  自2012年我国大米进口大幅增加以来,已经连续5年持续增加。今年上半年,国际大米价格一度大幅上涨,国内外大米价差也快速收窄,华南地区早籼米与越南大米的价差从年初的1000/吨左右,迅速降低到6月份的约600/吨,与泰国大米的价差大幅下降700/吨,大米进口利润也一度大幅下降,但总体价差仍较高,大米进口动力难以降低,进口量继续保持增长。

  随着7月份国际大米价格快速回调,内外价差扩大,大米进口动力再度提升。7月份我国进口大米28万吨,同比增加88.73%,均价437.77美元/吨;年初迄今累计进口240.3万吨,同比增加26万吨,增幅12.22%。其中,从越南进口大米134.3万吨,从泰国进口74.4万吨,从巴基斯坦进口15.3万吨,从柬埔寨进口10.4万吨,从缅甸进口3.8万吨。17月合计从上述五国进口大米238.2万吨,占总进口量的99%以上,大米进口来源国依然非常集中。

  7月份大米出口7.9622万吨,同比增加267.76%,均价465.76美元/吨;年初迄今累计出口65万吨,同比增加337.32%。我国大米出口的主要国家依次为:科特迪瓦19.4万吨,韩国12万吨,土耳其4.1万吨,塞内加尔4万吨,利比里亚3.9万吨。17月出口到上述五国的大米合计41.4万吨,占总出口量的63.5%。可见,我国大米出口的国家相对分散,远不如我国进口大米国那样集中。

  目前,国际大米价格已从前期高位较快回落。8月底,泰国破碎率5%大米出口价格为376美元/吨,较6月底下降79美元/吨,已将前期的涨幅回吐大半;越南破碎率5%大米价格为390美元/吨,下跌24美元/吨;巴基斯坦卡拉奇破碎率10%15%大米价格为390美元/吨,下降35美元/吨。

  同时,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好转和美元的走弱,今年人民币出现了持续升值势头,829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6084,创2016818日以来最高,较5月中旬升值约5%,国际大米进口成本也相应降低100200/吨。

  随着国际大米价格的快速回落,国内外大米价差也较6月份明显扩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8月下旬,越南破碎率5%大米到我国南方港口理论完税价格为3122/吨,国产早籼米销区批发价为3800/吨,二者价差为678/吨,进口利润仍较丰厚。国内外大米价差拉大,使得下半年大米进口动力仍较充足,大米进口量短期难降。

  临储成交平稳库存消化缓慢

  近几周来,2013年最低收购价中晚稻每周投放量保持在220万吨左右,拍卖成交持续稳定在50万吨左右,虽然较20142016年临储中晚稻每周成交10万吨左右的水平要好得多,但合计每周成交也仅在60万吨左右,每月不过200多万吨。

  截至8月底,今年临储稻谷累计拍卖成交666.6万吨,其中2013年最低收购价中晚稻拍卖成交490万吨,占比73.5%左右。由于今年临储稻谷拍卖启动较晚,20142016年临储中晚稻5月中旬才开始拍卖,较去年晚了1个多月。而2013年最低收购价中晚稻拍卖在6月中旬才启动拍卖,也较上年晚了1个月左右。如果和往年一样9月中旬就开始暂停临储稻谷拍卖,今年实际销售临储稻谷的时间将更短。其中2013年最低收购价中晚稻拍卖时间只有3个月左右。

  受拍卖时间限制,今年临储稻谷总体出库量为800万~900万吨,虽较近几年有所增加,但与超过1亿吨的临储稻谷庞大库存相比仍微不足道,也远低于每年3000多万吨的临储稻谷收购量。由于临储稻谷消化缓慢,预计今年底临储稻谷库存还将增加,稻谷供应压力仍将难以缓解。

  有效供给不足市场不温不火

  虽然国内稻谷连年丰收,库存庞大,总量供应充足,但由于临储稻谷拍卖底价偏高,出库困难,导致市场有效供给不足,支撑国内稻米市场高位小幅波动。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16/2017年度全国稻谷结余量为2552万吨,供应十分充足,国家为此也启动了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实际收购量在3000万吨左右。

  由于托市收购量超过了稻谷实际结余量,而20142016年临储稻谷销售还不到200万吨,导致市场供应出现一定的缺口,支持稻米市场高位稳中趋强。8月下旬,黑龙江建三江地区2016年产圆粒粳稻收购价3100/吨,与月初持平,比年初上涨20/吨;湖南长沙地区普通晚籼稻收购价2730/吨,与月初持平,比年初上涨50/吨。黑龙江建三江地区2016年产粳米出厂价4380/吨,比年初上涨20/吨;湖南长沙地区晚籼米出厂价4100/吨,比年初上涨100/吨;江苏南京地区苏皖标一粳米批发价4400/吨,比年初上涨160/吨。浙江杭州地区江苏粳米批发价为4660/吨,上涨120/吨;东北圆粒大米批发价为5120/吨,比年初上涨20/吨;安徽产晚籼米批发价为4340/吨,比年初上涨160/吨。

  由于20142016年临储稻谷拍卖底价偏高,每周成交只有10万吨左右,难以对市场形成冲击。虽然2013年最低收购价稻谷成交量较大,但毕竟品质有所下降。因此,在今年中晚稻大规模上市前,预计国内稻米市场供求关系依然不会有大的改观,价格也将继续维持不温不火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