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最好水平的思考

发稿时间:2019-12-18 阅读次数:1455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粮食生产数据,2019年在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处于近6年最低水平、且比上年减少1462万亩的情形下,粮食总产量达到66384万吨,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加594万吨,增长0.9%。这是占人口数量最多的农民朋友,向新中国70周年华诞的最好献礼,可喜可贺。

面积减少,产量反而增加,说明粮食生产能力得到提高。近年,粮食种植面积的减少,除了特大自然灾害这一小概率事件外,主要还是人为调整种植结构所致。2019年种植结构调整,包括稳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工作,调减低质低效作物种植,扩大大豆、杂粮等优质高效作物种植规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而减了面积还能增产,无疑是单位面积产量得到增加。2019年,全国粮食单产为每亩381公斤,比2018年增加6.6公斤,增长1.8%。其中,占粮食总产92.4%的稻谷、小麦、玉米、大麦、高粱、荞麦、燕麦等谷物,每亩单产为418公斤,比上年增加10公斤,比此前单产历史最高水平的2018年增加151.4公斤,也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而且,2014年来的粮食单产水平,一年高过一年,足以表明粮食生产能力的强劲势头。

在我国,不仅粮食生产能力得以掌控,粮食生产品种调控能力也得到把握。以全国而论,粮食生产能力,指各生产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的可以稳定达到一定数量的粮食产出能力;而粮食生产品种调控能力,则是根据一定时期的需求,能够较大规模调整某种或多种粮食品种后的产出能力。全国大豆播种面积的增加,即是一个实例。在2018年比上年增加232万亩的基础上,2019年再比上年增加1382万亩,增长10.9%,达到1.4亿亩。这,也是政府为应对国际粮食贸易形势、减少大豆对外依存度的调控成果。

看到粮食生产可喜的一面,还得正视这些年稻谷产量有所下降的新情况。2019年全国稻谷产量20961万吨,比上年减少251.9万吨,比历史产量最高的2017年减产306.6万吨,为近5年最低水平。

而另一比例也值得重视,即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降至31.58%,其比重为建国以来之最低。稻谷原本是最大的粮食品种,自2011年起,稻谷“老大”的位置为玉米所取代。稻谷减产,主因是早稻减产,2019年早稻产量比上年减少232.5万吨。进入本世纪,2019年稻谷产量比1999年减少1112万吨,其中早稻减产1470万吨,而近5年早稻减产774.5万吨。

言及稻谷减产值得关注,并非稻谷产销出现了问题。我国稻谷和大米2019年1月至10月进口191万吨,同比下降23.5%;同期出口240万吨,同比增长53.7%,就是较好的说明。只是要注意,稻谷乃最大口粮品种,全国六成以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早稻系米粉等工业用粮和部分人口口粮,有着特定的消费需求。而近几年我国稻谷产需有余,目前稻谷产销基本正常,也得益于一个时期以来稻谷去库存效应的影响。长期看,人均口粮消费虽然稳中略降,但饲料和工业转化用粮消费将持续增加,大米食用人口有增无减,粮食消费总量会呈刚性增长。因而,还得密切关注稻谷与其他粮食品种的生产、消费结构,以及南方主产省水稻生产的走势,以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