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本行业动态

新早稻低调上市 托市收购箭在弦上

(来源: 发稿时间:2014-07-21 阅读次数:5895)

 

   7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2014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3659.6万吨(2731.9亿斤),比2013年增产474.8万吨(94.9亿斤),增长3.6%,再创新高,实现了十一连增。

    目前各地新稻已开始零星上市,一年一度的早稻入库也即将拉开大幕。早稻产量、早稻价格和后期的走势大家都很关心。在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新稻陆续上市,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

    虽然今年早稻成熟较上年有所推迟,但目前已是七月中旬,各地早稻收割逐步进入高峰,上市量也陆续增加,开枰价格相对较低。近日,湖北武汉新季早籼稻少量上市,水分15%的新稻收购价每百斤125元,湖南益阳水分14-15%新早籼稻收购价125-126元,江西湿早稻田头收购价每百斤92-98元,15-16%的高水分稻谷收购价126元左右。南昌普通新早稻稻收购价125元,优质稻130元,新余早籼谷收购价129元。当前新早稻收购价格折合三等早稻价格在130元左右,低于135元的最低收购价。

    新稻低调上市的原因

    一是上半年早稻行情表现较差。今年上半年,受多种因素影响,国内早稻市场在三大品种中表现最弱,无论早稻还是早米都呈下跌走势,而粳稻与中晚籼稻却是强势上涨。以我市为例:7月初,早籼稻到厂价为2140-2240元/吨,较上年同期下降100元/吨,地产标一早籼米批发价为3400-3600元/吨,下跌50元/吨。同期晚籼稻到厂价为2800-2980元/吨,较上年同期上涨360元/吨。地产标一晚籼米批发报价为3960-4300元/吨,上涨290元/吨;其它江西晚籼米、福建晚籼米也都有300元/吨左右的涨幅;东北大米批发报价为4900-5000元/吨,上涨150元/吨;江苏香米批发报价为4540-4600元/吨,上涨270元/吨;安徽晚粳米批发报价为4360-4400元/吨,上涨360元/吨。中华粮网监测数据:1月底,全国三级早籼稻均价为2620元/吨,标一早籼米批发价为3900元/吨,均是上半年的最高点;6月底分别跌至2500元和3800元下方,基本上是上半年的最低点。

    上半年早稻行情为什么较弱呢?一方面,上半年储备早稻轮出较为集中,导致短期市场上供应量较大。另一方面,早米的需求有所减弱。大家都知道,早稻米直接用于口粮的比例不高,大部分是作为工业用粮使用。如作为制作淀粉、啤酒、味精和粉干的原粮。由于国内早稻米价格显得偏高,竞争力下降,需求也逐渐受到影响。近期国内玉米淀粉价格处于低位,部分米粉和米线的加工企业开始寻求使用玉米淀粉来替代早籼米。同时,越南大米等国际大米价格较低,与国内早籼米价格相比要低500元/吨以上,竞争优势明显,对早米的替代效应也较强。

    由于需求受到影响,而短期供应又因储备集中轮出等原因压力较大,使得早稻价格今年上半年节节走低,部分销区甚至还低于产区,形成产销倒挂。不过,早米跌至当前这个价位,与进口米价差缩小,竞争力有所增强,加上后期储备早稻大规模轮出将告一段落,因此继续下跌空间不大,相反,后市回升的机会较大。

    二是新早稻产量有望丰收。今年早稻面积预计小幅增加。今年,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首次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一年经济工作的首位,提出了新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加上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继续上调,因此,今年主产区农户种植稻谷积极性仍较高,作为最先播种和收获的早稻面积较上年小幅增加的可能性较大。据湖北省粮食局预测,该省早稻种植面积为638万亩,较去年增加60万亩。湖南省粮食部门预计早稻播种面积2213万亩,比上年增加36万亩。江西预计早稻意向种植面积2251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早稻大省只有广东的面积下降较多,今年早稻面积1340万亩,比2013年减少18万亩。而据国家相关机构6月份预计,2014年我国早稻种植面积为581万公顷(8715万亩),同比增加9万亩左右。农业部预计今年早籼稻意向种植面积8770多万亩,比上年增80多万亩。可见早稻种植面积增加的可能性较大。

    早稻单产仍将较高

    今年早稻生长前期,气温适宜,晴雨相间,对早稻生产比较有利。虽然进入6月中下旬后,早稻主产区大都遭受了连阴雨天气,局部地区还遭受了大暴雨。由于此时早稻正处于抽穗扬花期,不利于早稻开花授粉,对结实率有一定影响。同时,连日阴雨也导致早稻田病虫害偏重发生,影响单产。但这些影响是局部和短期的。进入7月份后,天气晴好,对早稻后期成熟较为有利。不过,近三年来早稻单产连续增加,2011年全国早稻单产为每公顷5697公斤(379.8公斤/亩),比上年增加290公斤/公顷(19.3公斤/亩),提高5.4%。2012年全国早稻单产为5774.8公斤/公顷(385公斤/亩),比上年增加77.9公斤/公顷(5.2公斤/亩),提高1.4%。2013年全国早稻单产为5882.9公斤/公顷(392公斤/亩),比上年增加108.1公斤/公顷(7公斤/亩),提高1.9%。由于早稻单产连续提高,基数处在相对较高位置,今年单产继续提高的难度较大。预计今年早稻单产很可能与上年基本持平。另外,持续降雨、低温寡照导致早稻成熟期普遍延后,主产省收割期将推迟4~10天。

    早稻总产增减有限

    由于早稻播种面积增加,前期生产形势较好,虽然6月中下旬后早稻主产区出现了连续阴雨天气,部分地区因遭受暴雨和洪涝影响,早稻田也受到了一定的的损毁,但总体损失不大。预计早稻总产量仍有可能小幅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会很大。据国家相关机构6月份预计,今年我国早稻早稻单产为5.901吨/公顷(394公斤/亩),同比增加0.34%;早稻产量为3430万吨,增加0.54%。

    三是农户出售意愿较强。以前新稻上市,大部分农户都有惜售心理,对稻谷的上涨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今年,随着稻米形势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农户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农户的惜售心理不断减弱,出售意愿逐步增强。首先,早稻最低收购价有较大吸引力。当前新早稻收购价格低于托市价格,同时一年来早稻价格持续走弱,农户出售意愿增强。其次,今年各地加强生态建设,农户养殖减少,对早稻需求下降,存粮意愿降低,早稻的商品率将提高,出售量可能增加。第三,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进城务工农户增多,这部分农户有早日出售的想法。第四,翻晒场地不足,各地“马路晒粮”现象比比皆是,一些乡镇公路的部分路段近一半路面被晾晒的稻谷等粮食“占领”,即收即卖和毛粮收购现象增多。因此,虽然今年早稻产量可能与去年变化不大,但出售量可能还多于去年。

    早稻启动托市收购预案箭在弦上

    与往年一样,稻谷最低收购价在年初就已公布,今年早稻最低收购价为每百斤135元,较去年提高了2元。这是进行托市收购的政策前提。

    今年5月21日,国家有关部门就印发了《2014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这是和《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一起发布的,较去年7月5日公布早了一个半月。预案执行时间与去年一样,为7月16日—9月30日。预案的提前发布是托市收购的必要条件,为各级政府更好地执行预案提供了更多地准备时间。

    从目前的情形看,因早籼稻市场行情较弱,新上市的早稻价格普遍低于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具备了价格基础。另外,去年下半年以来行情持续上涨的小麦托市预案也已经启动。可以说,今年早稻托市收购预案启动应该是箭在弦上了,估计很快就会启动。

    从小麦托市启动情况看,今年启动托市收购整体比去年早一周左右。去年,江西九江7月16日率先启动托市收购预案,从7月19日起,江西、湖北、湖南、安徽4省陆续宣布启动早稻最低收购价预案。今年政府对粮食安全更加重视,托市收购预案发布的也更早,各级政府准备的时间也更充分,因此启动可能更快。当然,今年早稻收获推迟,收购也将会有所延迟。今天是16日,也许今天就有许多地方已启动了托市收购。

    托市收购压力较大,收购仓容将成关键

    从近几年的托市收购实践看,只要启动托市收购,粮价基本上会很快回稳。今年小麦托市收购启动后,价格也同样逐步走高,市场监测显示,在1个多月的时间里,相比开秤价格而言,主产区新普麦收购价格大多上涨了80~200元/吨。因此,今年只要启动托市收购,早稻市场回稳应无悬念。不过,由于今年早稻托市收购量较大,而仓容又较为紧张,托市压力仍将较大。

    一方面,今年早稻托市收购的数量可能较大。去年截止到9月30日,江西、湖南等8个早籼稻主产区累计收购新产早籼稻96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92万吨。其中托市收购早籼稻567万吨,今年预计托市收购量还要增加,江西省预计收购量325万吨。湖南省粮预计收购量300万吨左右。托市收购量可能增加的原因:

    一是早稻有望继续丰收,收购粮源充足。

    二是农户出售意愿较强,出售量可能高于去年。

    三是地方储备早稻补库量可能下降。早稻大部分不直接作为口粮,却大量储备,后期消化越来越困难。这个问题其实由来已久,却一直没有办法改变,主要是早稻耐储藏的特性是其它粮食品种所没有的。现在,随着科技的提高,低温与准低温保管,智能控温管理和充氮等绿色储粮技术的发展,中晚稻和其它优质品种的储藏时间大大延长,早稻的易保管特性优势将逐渐丧失,用作储备粮将逐步减少,这将是一种趋势。同时,早稻集中出库与入库,导致出库价偏低、入库价偏高,新陈价差较大。6月底,2011年产陈早稻出库价格每吨已跌至在2200左右,部分地区甚至低于2100元,新稻按最低收购价计为2700元,新陈价差产区普遍在500-700元,销区甚至达到近千元,轮换产生的亏损额较大。如一年轮换早稻10万吨,算上收购与出库费用,一年新陈价差将近八、九千万元,而产粮区一般都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财政较为吃紧。而象小麦用作储备,由于后熟期较长,新陈价差不大,当年陈麦价格还高于新麦价格,用作储备优势较早稻明显。另外,由于今年销区对订单早稻种植面积核实较严,订单早稻数量下降降,也将影响到销区对产区早稻的采购量。后期普通早稻的市场将逐渐受到挤压,发展优质早稻才是出路。

    四是进口大米对早米的替代性增强。2014年5月我国大米进口量为27.098万吨,同比增加11.043万吨,增幅68.8%。1-5月我国大米进口量为108.364万吨,大米出口量为6.38万吨,净进口大米101.9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2万吨。而前四个月从越南走私的大米数量就达到了60万吨以上,超过同期海关进口越南大米的150%。由于国际大米近期以来进口量大幅增加,对早籼米的替代作用就也相应增强,市场对国内早稻的需求也减少。

    以上几方面的原因使得今年早稻托市收购量可能高于往年。

    另一方面,今年托市收购仓容异常紧缺。其中江西省今年早稻收购仓容缺口达250万吨,湖南缺口100多万吨,安徽缺口也较大。主产区不但仓容总量缺口大,分布也不平衡,部分产粮大县仓容问题尤为突出。

    产区仓容紧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历来对粮食安全极为重视,粮食库存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远高于联合国提出的库存消费比17-18%的水平。随着粮食的连年增产,托市收购量也逐渐增大。2013年产稻谷政策性收购入库量为3261万吨,其中早籼稻567万吨,中晚籼稻1337万吨,粳稻1357万吨,加上前两年临储收购未出库的稻谷,临储稻谷数量将近4400万吨。同时去年还完成玉米临时收储6919万吨,加上小麦与大豆、菜籽的临时收储量,总量1亿吨以上。临时收储粮食的大量增加给国有粮食储备公司的仓容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为缓解库存压力,为新年的托市收购腾出仓容,临时收储的稻谷于5月21日开始销售,但销售并不理想。截至7月14日,国家临时存储东北粳稻已经进行了9次拍卖,南方临储稻谷进行了7次拍卖,投放总量已超过2800万吨(包括东北挂牌交易),而成交量还不足190万吨,成交率不到7%。其中中晚籼稻成交110万吨,早籼稻成交6.4万吨。由于库存稻谷消化缓慢,南方仓容紧缺的问题难以及时缓解。

    虽然国务院6月25日提出了两年兴建1000亿斤仓容的政策,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后期能不能通过拍卖、定向销售和跨区移库等办法解决仓容问题将是早稻托市收购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否则,很有可能形成新的卖粮难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