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优质粮食工程,让“江苏饭碗”成色更足 2021-06-18 10:10   作者:hly  点击:178次 【打印本页】

来源:南方小麦网 发稿时间:2021-06-18 阅读次数:654

 大地为底、稻米为笔,沉醉其间,又见粮食产销两旺的喜人场景,领略着现代农业的无限魅力。近年来,江苏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质粮食工程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聚力推进基地种植、订单收购、绿色仓储、适度加工、科技创新、品牌创建等关键行动,持续增加优质粮食供给,满足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整体联动提升粮食检验监测能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构建完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节粮减损减少“隐性浪费”;粮食产业强省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江苏饭碗”成色更足。

打造新型“鱼米之乡”方向明

泗洪县粮食规模经营面积达125万亩,其中,优质稻米基地68万亩;宝应集团3年收购优质粮食20余万吨,带动农民增收1.8亿元;“射阳大米”年销售100万吨,销售额达50亿元;溧阳市庆丰大米获2020年“好吃苏米”品鉴大赛金奖……一串串数据,展现的是一个产粮大省、消费大省、流通大省和产业大省打造新型“鱼米之乡”的信心和成效。

2020年,我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入统粮油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40亿元,同比增长9.2%,位居全国第二。优良食味稻米种植面积1200万亩以上,同比年增长10%以上。稻麦优质品率增长30%以上,优质粮食增量超250万吨。

坚持“好粮油是种出来的”这一基本理念,注重从源头夯实优质粮油生产基础。为了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营养健康米,重点培育“水韵苏米”省域公共品牌。从粮食全产业链的角度,编制国内首个省域全产业链性质“苏米”团体标准,制定《苏米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以柔、香、糯的特质,“放心、好吃、有营养”的内涵,带给消费者味蕾享受和心灵满足。自2018年获首届国际稻米博览会区域品牌金奖后,“水韵苏米”品牌不断拓宽发展边界,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持续提升。认定的50家苏米核心企业在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振兴乡村经济、健全优粮优价机制、促进全省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耕文明讲述传统的故事,而新时代的苏米华章,要靠科技创新来谱写灵动旋律。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科研成果转化,创建“江苏省优质稻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5家省级以上联盟单位,成立全国首个国家优质粮食工程(南京)技术创新中心。打造“苏粮硅谷”科研创新平台,入驻省级以上科研机构6家、科研孵化企业10家,为“水韵苏米”公用品牌建设和苏米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同时,为有效解决“买粮卖粮难”问题,在全国率先研发运用“满意苏粮”APP。“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项目成绩斐然,截至目前,示范县(企业)优价收购优质粮食194万吨以上,全省累计增收优质粮食1300万吨以上,带动农户丰产增收10亿元以上,真正实现“优粮卖优价”。江苏口粮自给率超100%,近3年稻米(年均)销往省外500万吨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江苏将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作为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载体和抓手,2017年以来江苏优质粮食工程累计投资26.6亿元,争取省级以上财政资金14.7亿元,累计支持项目339个,带动行业新增投资50亿元以上。”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夏春胜说,以消费者“喜欢什么”,促进流通环节“收什么”,引导种植环节“种什么”,打造新型“鱼米之乡”。江苏已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名副其实的“大粮仓”和老百姓的“大厨房”。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环节严

众所周知,粮食从田间到餐桌,要经历生产、收购、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可能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因此,从源头上层层把关确保粮油质量安全,才能更好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粮油产品的需要,同时对确保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省农垦米业集团率先建立“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粮油产品追溯平台,产品销往20多个省市。

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做到环环相扣、丝毫不懈。2020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超745.8亿斤,连续7年超过700亿斤。按照“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总体要求,在被整合和无粮食质检机构的地区,积极探索建设新模式,与当地中心粮库、国有加工企业、外系统检验机构加强合作共建,由企业出场地、人员,政府投设备,实现库站合一、厂站合一、承担地方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任务。

全省粮油质检机构坚持每年组织开展新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工作,覆盖13个设区市、73个县区,向社会发布相关调查、测报信息,服务粮食收购,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提升优粮种植比例。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行业标准制定,引导粮油产品品质提升。

3年来,累计投资2.5亿元,建设90个粮食质检机构,其中国家指定的区域粮食检测中心3个、省级1个、市级13个、县级73个,质检机构数量较建设前增加37个,建立健全了由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质检机构组成的粮食质检体系,进一步扩大粮食质量监管覆盖面,全省粮油检验检测能力明显提升,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水平不断提高。

食以粮为本,粮以安为先。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强化质量体系建设,招招高效。全省粮食质检机构现有人员519人,较建设前增加217人,其中技术人员354人,占总人数的68.2%。2020年,各级粮食质检机构累计检验样品6万余份,同比增加22%;2019年在完成全国粮食大清查任务中,全省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四级联动,协调各级监管部门,通力合作,圆满完成扦样和检验任务,检测样品10865份样品;服务“江苏好粮油”“中国好粮油”推进,70个产品获得“江苏好粮油”称号,13个产品获得“中国好粮油”称号。

减少产后“隐性浪费”举措多

沃野平畴翠浪斜,稻香十里接农家。滚滚麦浪承载着国泰民安的美好希冀,藏粮有技让江苏的粮食版图开新局、呈新境。

颗粒归仓,优粮优储。在盐城市射阳县,一批高标准储粮仓拔地而起,看似毫不起眼的储粮仓,正逐步成为种粮农户节约粮食、增加收入的好帮手,储粮总容量可达130万吨。

身处黄河故道优质粮食示范区的种粮大户薛珠成也感受到了储粮仓的便利。“我承包的地全部建成了高标准农田,秋收稻谷从田间收获直接进入粮库产后服务中心,通过烘干又直接入仓保管,既省时省事又放心,还能卖出好价钱,帮助我们农民解决了实实在在的困难。”

3年来,支持新建仓容376万吨。环流熏蒸、粮情检测、气调储粮、机械通风等新型储粮装备、技术普遍应用,粮仓绿色、低温、智能等性能大幅提升,夯实了优质粮食分等分仓储存基础。2020年末全省标准仓房完好仓容4192万吨,其中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2099万吨,占50.1%;气调储粮仓容240万吨。

落实省政府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目标,同步加快建设完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种粮农户逐步实现从传统储粮向科学储粮转变,粮食晾晒、烘干、储存等产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20年末,入统粮食企业拥有烘干设备1894台(套),年烘干能力724万吨,满足粮食产后清理烘干需求,帮助农户减少后续劳作时间。

轰隆隆的机鸣声回响在偌大的厂房,一车车刚从地里收割来的稻谷被倒入烘干机内;在另一台烘干机上,经过了一个晚上机械干燥的稻谷正在被装入袋中……在江苏,一个个产后服务中心正在为农户们解决“丰收后的烦恼”,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一条龙”服务。过去粮食卖多少钱,由地头粮贩说了算。现如今,种粮户通过产后服务中心与企业签订收购协议,极大减少了粮食收储难、售价低的问题,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3年来,围绕提升粮食储存质量、减少粮食损失、助农持续增收等要求,60个产粮大县新建(授牌)220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7.5亿元,全方位、全天候、全时域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全面构建。

“三链协同”“五优联动”,未来,我省将按照国家统一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精准施策,着力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并纳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统筹推进;落实地方党政同责扛起粮食安全重任,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部门协同联动实施。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聚力推进粮食产业向现代化生产加工、绿色生态储粮和智能化管理转型升级,为助农增收、提高粮食质量、减少粮食损失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