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优质稻后续发展不容忽视

(来源:中国谷物网 发稿时间:2017-09-30 阅读次数:1219)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保障粮食安全和主粮基本自给的前提下,增强优质粮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当务之急。在政策新趋势下,无论分析稻谷市场整体行情,考虑农户种植利润,还是纵观稻谷种植的未来趋势,积极发展优质稻种植都为大势所趋。
湖南是我国水稻生产大省。2017年,湖南农业努力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集中建设环洞庭湖区、湘东湘中湘南丘陵区等粮食功能区,水稻种植由注重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高档优质稻种植面积快速增长,2017年种植面积将近1000万亩,比上年增加30%左右。
就目前来看,湖南稻谷的提质改革工作已初具成效,但改革之路刚刚启程,据中华粮网调研数据可知,目前湘稻米处境并不安逸,湖南优质稻的后续发展空间仍旧很大。
一、提升种植利润仍需优质稻助力。2017年湖南省少数地区早熟中籼稻遭遇暴雨洗花,结实率低,但对产量及质量整体影响有限。预计2017年湖南中晚籼稻产量1780万吨,同比增加48万吨,增幅2.24%。然而,在产量增加的同时,今年湖南省中晚籼稻种植成本也较上年增长较多,主要表现为劳务费用增加:2017年湖南省中晚籼稻种植成本为808元/亩,相较2016年的695元/亩,上涨113元/亩,按照托市价计算收益,利润约0.47元/斤,利润空间并不算大。如何提高种植利润?依旧是以质取胜。在国家粮库收购几乎已达天花板的现状下,如果仍种植普通品质稻谷,一味依赖国家收购并不是长久之路。只有继续发展优质稻生产,通过提高品质,延长产业链,改善消费结构,不断满足中高端消费人群的需求,才能最终能卖出好价,提高稻田种植效益,增强水稻生产发展后劲。
二、粳强籼弱格局亟需优质稻打破。根据中华粮网价格监测数据,2000年以来,我国粳稻产量占稻谷总产量的比重逐年提高(由26%上涨至35%);而籼稻的比重逐年下降(由74%下降至65%)。近年来,与中晚籼稻相比,粳稻更受消费者欢迎,市场价格较高,种植效益明显高于中晚籼稻,也使得粳强籼弱的格局长期持续。湖南市场上,普通品质米供过于求,而优质米却市场走俏,质优价优。可见,要想改变现状,终究要从品质上下功夫,继续推广优质稻生产,才可能重新赢得消费者的关注,提高市场竞争力,最终追上粳稻的脚步,重塑湘米市场形象。
对于广大种植户来说,积极参与稻谷品种结构调整,持续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是顺应市场化趋势的选择,但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应注意不要盲目行动,应结合当地生产和市场情况,做到科学选种、播种;要以良法育良种,科学耕种,保证优质稻名符其实;同时,还应继续探索订单农业、综合种养等模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多措并举,推动湖南优质稻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