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我国进口小麦7万吨,月环比减少68.2%,同比减少89.9%,创多年来单月进口新低。进口减少能否在小麦市场激起“涟漪”?粮油市场报特约分析师张荣胜预计,春节前备货需求或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小麦行情,但麦价反弹空间不大。
进入12月以来,国内小麦市场承压整体弱势运行,中旬初的小幅反弹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昙花一现”后又开始偏弱震荡,且终端落价有扩大迹象,1.20元/斤关口再现摇摇欲坠之势。有贸易商称小麦市场“前路漫漫”,深陷“牛皮市”的麦价上涨困难。
监测显示,当前主产区制粉企业国标二等新普麦进厂价为1.20~1.225元/斤,部分价格周环比下降0.005~0.015元/斤,反映出当前小麦市场仍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距春节尚有一个月左右时间,小麦市场基层上量增加,储备轮换和贸易粮也都在伺机出货,年前抛压依然较重。而终端需求回暖缓慢,节日提振效应不及预期。预计春节前备货需求或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小麦行情,但麦价反弹空间不大,市场仍将处于相对谨慎的观望状态。
小麦进口创多年来单月新低
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11月我国进口小麦7万吨,月环比减少68.2%,同比减少89.9%,创多年来单月进口新低;1~11月累计进口小麦1102万吨,同比减少4.1%。2024/2025年度至今(6月至次年5月)我国共进口小麦294万吨,同比减少31.7%。
从进口来源国看,11月份哈萨克斯坦是我国进口小麦第一大供应国,当月从该国进口小麦约2.5万吨;加拿大是第二大供应国,当月从该国进口小麦1.04万吨。1~11月,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小麦335万吨,占比31%;从加拿大进口244万吨,占比22.5%;从法国进口229万吨,占比21.1%;从美国进口190万吨,占比约17.5%。按目前到港情况推测,预计今年我国小麦进口量较去年小幅下降。
今年我国小麦再获丰收,且年内进口数量呈下降趋势,进口小麦占我国小麦总供应的比例不大。据市场分析,当前影响我国小麦价格的因素依旧是政策收储以及国内需求的改善情况。
小麦玉米价差依然处于高位
饲料企业消费方面,近期国内玉米市场主流价格仍呈下跌趋势,主要原因是季节性售粮高峰仍在压制玉米价格。市场预计,12月下旬市场供需格局或仍相对宽松,玉米价格仍有下跌空间。监测显示,12月21日,山东小麦加工企业平均收购价2409元/吨,玉米深加工企业平均收购价2039元/吨,小麦、玉米价差370元/吨,周环比扩大5.2元/吨。由于当前小麦、玉米价差仍处于高位,小麦对玉米的饲料替代仍无优势可言。
节前小麦价格上有顶下有底
据了解,当前小麦市场基本面暂无明显改变,麦价反弹缺乏配合。春节前备货或在一定程度上支撑麦价,但考虑到供需环境,且传统节日提振效应不及预期,其反弹空间不大,反弹机会也不多。
供给方面,今年小麦产量同比增加,当前基层余粮偏多。由于市场看空预期浓重,部分贸易商已不愿再赌后市行情,计划在春节前出售手中余粮,落袋为安以减少损失。
需求方面,临近元旦,面粉走货依旧平平,部分企业积极降价促销,消耗前期库存,市场产能过剩严重,节日面粉消费不及预期。制粉企业小麦采购心态谨慎,大量补库积极性不高。
政策方面,至今暂无新的库点挂牌收购,增储对市场的提振效应越来越弱。相反,近期各级储备小麦拍卖力度进一步加强,部分成交均价已跌破2400元/吨,加重市场悲观情绪。
综合分析,春节越来越近,留给小麦市场的时间已不多。虽然节前备货仍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市场,但节日需求提振效应已相对有限。估计节前小麦价格上有顶、下有底,区间窄幅波动的运行态势不变。建议市场参与者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灵活调整经营策略。(来源: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