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后市涨跌看天气 空间大小看政策

发稿时间:2025-08-13 阅读次数:399

 

国内政策粮压制作用逐渐减弱,玉米供减需增支撑价格走强,短期价格上升空间看政策粮调控力度和产区天气变化导致的情绪推动作用。

供应:外有悲观预期 内有拍卖抑制

进口成本降低和悲观情绪掣肘国内玉米涨价。今年2月美国农业部年度展望论坛预测,新年度美玉米供增需减将导致价格承压。2025/2026年度美玉米种植面积增长,产量创新高,尽管国内消费增加,但出口受南美玉米竞争挤占,总体消费下滑。

今年以来,全球玉米市场供需趋势基本符合美国农业部预期。美国对等关税政策不利于出口,巴西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产量将创新高,今年玉米产区天气良好有利于丰产。

自今年2月起,CBOT玉米期价一路震荡下跌至近五年历史同期最低。全球玉米供应充足,市场对玉米价格预期悲观,CBOT玉米期价下跌拉低国内进口玉米成本,叠加悲观情绪,对国内玉米价格产生负面影响。

7月至8月国内玉米处于青黄不接期,中储粮销售存储玉米压制国内玉米价格。北方四港旧作玉米库存逐渐下降,截至81日为190.5万吨,环比减少69.1万吨,减幅26.62%;同比减少20.6万吨,减幅9.76%,库存已降至近五年历史同期次低位。

在国内玉米库存供应偏紧的状况下,为实现保供稳价目标,中储粮向市场大量投放存储谷物,尤其是往期低价进口的玉米。74日至85日,中储粮销售进口玉米成交955279吨,是去年同期中储粮销售量20246吨的47倍多。7月至今中储粮投放玉米供应量大,导致国内玉米价格下行,但从近期逐渐减少的进口玉米销售量看,对玉米价格的压制力度减弱。

需求:饲料消费或增 加工消费疲弱

养殖业存栏处于高位,对玉米等饲料消费刚性增加。当前生猪存栏量同比偏高,养猪有盈利,蛋鸡存栏量创历史新高,养殖业存栏量高位促进饲料厂增产。按之前补栏数据推算,养殖业存栏量预期再增且短期难以去库,增加玉米饲料消费。

玉米深加工业消费疲弱。今年玉米加工业的玉米库存和消耗量均呈同比偏低状态,按对玉米消耗量从大到小依次排序,玉米深加工业主要加工产品为玉米淀粉、玉米酒精和氨基酸。

今年玉米淀粉市场供过于求,供应多的主要原因是玉米淀粉库存过高。根据玉米淀粉最新的市场数据来看,玉米淀粉供应量和企业淀粉库存量均处于近6年历史同期最高位,但玉米淀粉需求量却处于近6年历史同期最低位。同时,淀粉企业加工利润跌至近5年历史同期最低位,亏损状态持续约半年,对玉米的加工积极性减弱。

后市:关注产区天气 观察调控力度

变动因素在于产区天气,不利天气变化会引发情绪面推涨。国内新作玉米仍在生长期,春玉米多处于吐丝期,夏玉米多处于拔节期,新作至少还有1个月左右成熟收获上市。短期需重点关注天气扰动,产区天气变化将影响国内市场供应预期。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计,8月份国内玉米主产区中,华北、东北地区中南部、内蒙古中西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安徽和河南大部等地气温同比偏高1℃~2℃,华中大部和新疆等地有明显高温热浪过程。产区持续涝害或干旱不利于玉米生长,定产前国内玉米价格受产区天气影响而波动。

综合分析,外盘和国内政策粮投放压制玉米价格,但中储粮投放量逐渐减少对玉米的压制作用减弱。回归玉米供需现状,上游库存较低,下游需求渐增,支撑玉米价格走强,涨幅看政策粮调控力度。近期需关注产区天气扰动和中储粮销售计划。‍(来源: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