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江西早稻托市库点扩增至42个,随着托市范围扩大,早稻价格整体趋稳。湘赣主产区圆粒早稻主流收购价在1.25~1.32元/斤之间,长粒早稻主流收购价在1.23~1.28元/斤之间。再生稻大量上市,籼稻市场供应宽松加剧,市场主体购销趋于谨慎,再生稻价格下行压力加大。
早稻托市范围再度扩大 籼稻市场价格逐步趋稳
上周四,江西省公布第四批早稻最低收购价收储库点名单,累计公布了42个收储库点,托市收购范围进一步扩大,早稻收购量快速增加,早稻价格整体趋稳,部分地区小幅调整。
据统计,截至8月20日,江西省累计收购早稻312万吨,同比增加38.5万吨,增幅14.1%;截至8月15日,湖南省累计收购早稻115.34万吨,同比增加32.91万吨,增幅39.9%;截至8月5日,广东省累计收购早稻44.6万吨,同比增加14.9万吨,增幅50.2%。
据监测,截至8月21日,江西普通圆粒早稻折干标准水分收购价:鹰潭1.30元/斤,上饶1.28元/斤,九江1.30元/斤,抚州1.28元/斤,均与上周持平。普通长粒早稻折干标准水分收购价:吉安1.23~1.28元/斤,赣州1.28元/斤,宜春1.28元/斤,均持平。
湖南普通圆粒早稻折干标准水分收购价:常德1.26~1.31元/斤,长沙1.31元/斤,岳阳1.26~1.31元/斤,衡阳1.32元/斤,株洲1.32元/斤,均与上周持平;益阳1.30元/斤,下跌0.01元/斤。普通长粒早稻折干标准水分收购价:常德1.24~1.28元/斤,下跌0~0.01元/斤;株洲1.25~1.28元/斤,湘潭1.28元/斤,均持平。
广西普通圆粒早稻折干标准水分收购价:梧州1.43元/斤,贺州1.42元/斤,桂林1.39~1.40元/斤,南宁1.44元/斤,均与上周持平。普通长粒早稻折干标准水分收购价:桂林1.35~1.36元/斤,梧州1.37元/斤,贺州1.38元/斤,南宁1.39元/斤,均持平。
粳稻拍卖成交量大幅下降 地储采购需求稳定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数据显示,8月19日投放2020年至2024年产稻谷60.1万吨,实际成交0.3万吨,成交率0.48%,成交均价2597元/吨。跟前一周相比,成交量减少2.4万吨,成交均价下跌45元/吨,短期市场需求弱,市场主体采购最低收购价粳稻积极性低,再加上粮源品质一般,导致最低收购价粳稻成交量持续下降。综合来看,4月1日至8月19日,最低收购价稻谷拍卖累计投放1283.9万吨,实际成交143.8万吨,成交率11.2%,成交均价2654元/吨。分品种看,粳稻成交140.1万吨,占比约97%;中晚籼稻成交3.8万吨,占比约3%;早籼稻全部流拍。
上周新粮市场上,随着再生稻上市量增加,籼稻供应宽松加剧,地储稻谷采购成交量较前一周有所下滑。据不完全统计,8月18日至21日,南方七省地储稻谷采购计划交易7.4万吨,实际成交6.8万吨,成交率91.9%,成交价格区间在2505~2900元/吨之间,折价幅度-194~0元/吨,四天成交量较前一周同期减少1万吨。陈粮市场上,短期大米市场需求没有明显好转,米企参与地储稻谷拍卖积极性不足,导致地储稻谷销售成交量较前一周有所下降。据不完全统计,8月18日至21日,全国11省地储稻谷销售累计投放50.7万吨,实际成交18.3万吨,成交率36.1%,成交价格区间在1910~3200元/吨之间,溢价幅度0~199元吨,四天成交量较前一周同期减少5.2万吨。
国际米价继续小幅涨跌 我国大米进口数量大增
上周,国际市场米价继续保持涨跌互现走势。截至8月21日,5%破碎率白米FOB报价:泰国大米376美元/吨,周环比下跌2美元/吨,同比下跌213美元/吨;越南大米401美元/吨,周环比上涨4美元/吨,同比下跌179美元/吨;印度大米378美元/吨,周环比上涨1美元/吨,上年同期无报价;巴基斯坦大米357美元/吨,周环比下跌5美元/吨,同比下跌187美元/吨。近期受海外大米采购需求疲软及东南亚国家汇率波动影响,国际米价继续小幅涨跌。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7月份我国进口大米30.1万吨,环比增加7.5万吨,增幅33.2%;1月至7月累计进口大米173.2万吨,同比增加92.7万吨,增幅115.2%。7月份我国出口大米8.8万吨,环比增加0.3万吨,增幅3.5%;1月至7月累计出口大米70.6万吨,同比增加6.1万吨,增幅9.5%。
整体来看,前7个月我国大米进口量和出口量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尤其是进口增幅明显。从进口结构来看,1月至7月精糙米进口130.4万吨,占比75.3%;碎米进口42.8万吨,占比24.7%。从进口来源国看,1月至7月从越南进口47.5万吨,占比27.4%;从缅甸进口43.1万吨,占比24.9%;从泰国进口41.3万吨,占比23.9%;从印度进口21.3万吨,占比12.3%;从巴基斯坦及其他国家进口19.9万吨,占比11.5%。国际米价走低,国内外大米价差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是促进大米进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来源: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