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美国玉米采购重启难改当前进口格局

(来源: 发稿时间:2015-04-07 阅读次数:788)

 

  据悉,在MIR162转基因玉米去年底获得中国监管部门进口许可的批文之后,近期国内一家公司采购了首船美国玉米,船期为4月份。

  玉米现货价呈区域分化
 
  近一周,东北产区玉米价格维持坚挺。本周三,吉林长春地区14%水分二等玉米饲料企业收购价2330~2350元/吨,黑龙江绥化地区深加工企业收购价2190~2230元/吨,内蒙古通辽地区深加工企业收购价2340~2370元/吨,辽宁沈阳地区饲料企业收购价2340~2380元/吨,多较一周前上涨20元/吨。春节过后,东北产区玉米价格总体明显上涨,累计涨幅普遍达到100~150元/吨,年初以来累计上涨150~200元/吨。
 
  华北产区玉米价格稳中有升。
 
  本周三,山东潍坊地区14%水分二等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为2380~2410元/吨,临沂地区深加工企业收购价为2350~2400元/吨,均较一周前稳中略升;河北衡水地区饲料企业收购价为2300~2320元/吨,基本持平。春节过后,华北产区玉米价格不同程度反弹,其中山东、河北产区价格涨幅普遍超过100元/吨,局部超过150元/吨;河南产区价格涨幅50~100元/吨。
 
  近一周,南北港口玉米价格走势偏弱。本周三,辽宁锦州港14.5%水分辽吉玉米收购价为2390~2420元/吨,理论平舱价为2430~2450元/吨;鲅鱼圈港口14.5%水分辽吉玉米收购价为2370~2400元/吨,理论平舱价为2420~2440元/吨,多较一周前稳中略降。本周三,广东深圳港口14.5%水分辽吉优质玉米成交价为2520~2540元/吨,较一周前下降10元/吨。春节后,南北港口玉米价格整体累计上涨100~140元/吨。

  粮源偏紧继续支撑后市
 
  据统计,截至3月25日,河北、黑龙江等11个玉米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玉米12387万吨,比5日前增加39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563万吨;3月份的收购进度与去年11~12月份大致相当;今年1月份玉米收购高峰期时,每5日收购数量达600万~700万吨。
 
  截至3月份,东北临储玉米收购量已突破7000万吨,超过上年的临储收购总量。去年4月份临储收购量达600万吨,若以此进度测算,今年临储收购总量有望达到8000万吨,占2014年玉米总产量的比重超过37%。
 
  目前估计,截至3月20日,河北玉米售粮进度达68%,比上年偏快16个百分点;山东售粮进度达72%,比上年偏快13个百分点;河南售粮进度为61%,比上年偏快5个百分点。东北地区玉米整体售粮进度已达90%,其中辽宁93%,与上年基本持平;黑龙江93%,比上年偏快一成;内蒙古86%,比上年偏快5个百分点;吉林87%,与上年基本持平。
 
  同期东北玉米余粮估计在1000万吨左右,根据当前临储收购进度测算,至临储收购结束,东北余粮将降至500万吨以下,市场流通粮源紧张局面加重。
 
  综合分析,后期东北玉米价格将继续受到支撑。同时,东北地区余粮有限,拉动华北地区玉米外运增加,后期华北仍需依靠临储玉米拍卖来补充粮源。考虑到后期临储玉米拍卖成本较高,可能达到2600元/吨以上,华北玉米价格仍有上涨空间。

  华北淀粉加工效益良好
 
  本周,吉林长春玉米淀粉出厂价为3000~3100元/吨,辽宁沈阳3000~3100元/吨,均与上周基本持平,环比上涨200~250元/吨;河北石家庄玉米淀粉出厂价3150~3250元/吨,山东潍坊3250~3350元/吨,均与上周持平,环比上涨300~350元/吨。吉林长春玉米胚芽粕(蛋白含量18%)出厂价1550~1600元/吨,山东滨州1550~1600元/吨;吉林梅河口一级玉米油出厂价7900~8000元/吨,山东滨州8000~8100元/吨,均持平。
 
  测算显示,本周山东潍坊地区淀粉理论加工利润为205元/吨,较上周小幅下降;吉林长春地区淀粉理论加工利润为53元/吨,与上周基本持平。尽管本周山东地区淀粉加工利润略降,但盈利状况仍处于去年10月中旬以来的最高水平。目前华北地区淀粉企业开工率估计达60%,高于东北地区40%左右的水平。
 
  在原料玉米看涨的预期下,后期淀粉价格仍有较强看涨预期。同时,随着天气转热,淀粉糖消费旺季来临,淀粉需求有望好转,而当前淀粉库存并不充裕,市场价格将进一步受支撑,淀粉加工效益仍能得到保证。

  美国玉米采购活动重启
 
  过去一年多时间,由于大量进口美国转基因玉米遭到退运,进口商利润受损,新增订购美国玉米几乎停滞,进口美国玉米数量骤降,2014年进口美国玉米总量由上年的297万吨降至103万吨。
 
  我国玉米进口结构因此发生重大变化,当年我国玉米进口总量326万吨中,美国玉米的比重为39.5%,较上年的90.9%大幅减少51个百分点;而乌克兰玉米的比重则由上年的3.3%激增至37.1%,接近美国玉米。今年1~2月,乌克兰玉米的比重甚至进一步上升至88%以上。主要原因是相对于乌克兰等国玉米,美国玉米并不具有价格优势。
 
  根据海关数据测算,2014年我国进口乌克兰玉米平均价格(不含税)为267美元/吨,低于美国玉米285美元/吨的进口均价;今年1~2月进口的乌克兰玉米均价为264美元/吨,美国玉米均价为304美元/吨。实际上,2013年以来,我国先后与阿根廷、乌克兰、巴西等国完成了玉米进口检验检疫的相关协议签署,为玉米进口来源多元化奠定了基础。
 
  在其他国家尤其是乌克兰具有稳定的玉米出口供应能力(近年来乌克兰玉米产量增长2~3倍,出口量增长3~4倍)的情况下,如果不考虑其他不可测因素(如政治风险),我国玉米进口多元化的格局不会改变。

  美盘期价短期震荡为主
 
  CBOT玉米期价在连续两周反弹之后,本周出现回落走势。本周三,CBOT玉米主力合约报收381.5美分/蒲式耳,较上周收盘价391.5美分/蒲式耳下跌2.55%;今年以来CBOT玉米期价累计下跌近4%,与去年5月份的阶段高点522.75美分/蒲式耳相比,最大跌幅超过24%。
 
  本周二,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季度库存和播种面积报告利空,成为打压玉米期价回落的主要原因。报告发布当天,美盘玉米期价大幅下挫4.63%,创近两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
 
  尽管如此,美盘玉米期价并未跌破近期的震荡区间。实际上,在去年四季度结束了此前因增产压力导致的连续跌势、并出现强劲反弹之后,今年以来主要围绕380美分/蒲式耳震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