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米市场风起云涌,中国如何应对?

(来源: 发稿时间:2015-07-30 阅读次数:842)

 

    过去40年来,全球大米市场一直被少数几个出口国垄断着,泰国、越南、美国和巴基斯坦占到了全球出口的60%到70%。在此期间,泰国一直是头号出口大国。2011年是个关键的转折点——没错,这就是泰国推行大米典押计划的年份,泰国政府人为地以高于市场价50%的价格收购大米,结果导致泰国大米出口市场份额骤降10%,痛失占据国际长达三十多年的头号大米出口国地位。
    国际大米市场自此风起云涌,竞争程度不断白热化,竞争格局也出现新变化。伺机而动的印度、越南和巴基斯坦快速抢占市场份额,2011年重新恢复出口的印度更在次年迅速跃居出口榜首。越南凭借持续的低价优势,不断夺取市场份额;泰国则在2014年停止典雅计划,降价出售库存而重返首席位置。而因检验检疫问题一直未能打开中国市场的低调的老牌大米出口国美国,十年来的出口量一直维持在350万吨左右的水平,终于也不甘寂寞,要积极开拓中国市场了。
    大米出口国之间的较量越来越精彩,城头变幻大王旗也成为常态。对于未来的潜力,单产是个有意思的切入角度,它是一国资源禀赋、科技、农业发展程度,农业政策倾向等等的综合反映。为什么泰国的大米单产一直非常低,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6%,但却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靠天田”多、常规稻多是其单产低的主要原因。然而这又成为其质量制胜的秘诀。当然,除此之外,泰国政府对大米产业的支持、对大米品种的培育、加工技艺的先进和对品牌的维护这些因素同样缺一不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越南。越南大米近年单产水平提高很快,生产成本低使其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比价优势,因为越南偏好低附加值类型的大米,周期短,长得更快。但由此产生的质量问题却被诟病,所以一直只能走低价路线,未能像泰国那样轻松打入高端市场。相比之下,美国是个奇葩,它不是大米消费大国,却是不折不扣的贸易大国,它的单产出乎意料地全球最高。这是美国优越的自然生产条件和更优越的机械化农业生产条件的共同作用。而且美国的大米品质很不错,符合广大食米地区人们的爱好,在国际稻米市场上很有竞争力。
    作为两大新兴经济体,中国和印度的龙象之争经常成为国际的焦点。如果单说农业方面,中国目前的优势非常明显。大米生产量全球第一和第二的中国与印度,一个成为进口大国,一个成为出口大国,但前者腰围越来越粗,后者却仍在国际饥饿排行榜上徘徊。印度耕地数量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印度农业生产率不高,印度小麦、大米、玉米、豆类生产率仅为中国一半。无论怎么看,中国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粮食安全程度都远高于印度。
    过去十年来,国际大米贸易量从3144万吨增加至4251万吨,增幅35%。对于已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的国际大米市场,中国这个有着全球最多人口的进口量大升的国家,俨然成为了主导者。当然,粮食连续十连增的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局面——数量过剩,质量堪忧。中国总的谷物进口量从2011年的200万吨增长到了2012年的1100万吨,背后一边是轮换越来越难的巨量储备粮,一边是加工企业求之若渴的优质进口粮;一边是原粮收购成本日益提高,一边是加工行业利润不断变薄,品牌化之路遭遇大败局。这些现象都在警示我们,再以数量为岗的粮食安全战略已经不合时宜,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路线才是未来的发展之道。
    一、美国:低调的大米单产冠军
    1、美国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国际贸易概况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这里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商品化农业生产,商品率超过95%。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就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中部平原成为世界谷物主要产地,玉米、小麦、黑麦、燕麦等农产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玉米带面积不到美国耕地总面积的l/10,玉米产量却占全国的4/5。小麦区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80%。美国的玉米带、小麦区能够保持常盛不衰,得益于有力的农业措施。
    相比之下,水稻种植一直是亚洲的传统,这种属于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品种,一般而言单位面积产量高,在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的地区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压力。而作为商品谷物农业的典型,美国也产大米,而且不光产,还长期低调地占据着全球约10%左右的市场份额,是除东南亚国家以外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在国际稻米市场具有重要的地位。
    美国水稻主产区概况
    总体而言,美国水稻主产区有南方和加州两个产区。南方产区是个跨越阿肯色、密苏里、路易斯安那、得克萨斯和密西西比等五个州的狭长地带,其水稻种植面积占全美的83.5%,其中阿肯色州是美国水稻种植州之王,一个州的种植面积就占了全美的46.8%。而整个加州产区也只占全美的16.5%。美国大米品质良好 市场偏好度高
由于对稻米品质的高度重视,大部分美国稻米米质优异,碾磨品质好、外观漂亮、食非常适合广大食米地区人们的爱好,在国际稻米市场上很有竞争力。美国水稻品种丰富、类型复杂,按商品特性分为长粒、中粒、短粒三种。为便于机械化收割,大部分品种耐肥抗倒性好,成熟期整齐一致,多数品种属光壳稻品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超高产育种研究的开展和深入,发现许多美国水稻品种对籼稻和粳稻均有一定亲和性。
    美国水稻按稻粒形状分为长粒(Long Grain)、中粒(Medium Grain)和短粒(Short Grain)三类,其种植面积分别占全美水稻总种植面积的78.3%、20.9%、0.8%。其中长粒稻集中在南方产区,而中、短粒稻集中于加州产区。 美国同时出口稻谷、蒸煮米、糙米与大米,其中稻谷约占其出口量1/3。美国大米的主要出口市场是东北亚、中东(包括地中海东部)、加勒比海地区、撒哈拉地区、加拿大。
    非洲与中东是世界上主要的稻米进口地区。美国在这两个地区面临印度与泰国的竞争,逐渐失去这两个地区的市场。非洲国家对粮食的价格比较敏感,而美国大米在非洲市场上不具有价格优势。在非洲。美国稻米主要是以粮食援助的方式出口。由于伊拉克战后重建,美国出口了大量的稻米,从而使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出口量有所增加。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允许出口稻谷的国家(亚洲稻米出口大国出于加工附加值考虑,不允许直接出口稻谷)。美国稻谷出口量约占世界稻米出口量的4%,主要出口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区。因为进口稻谷的关税远小于
    2、美国何以成为全球稻米单产最高的国家?
    美国水稻栽培始于17世纪,只有300多年历史,但水稻育种颇有成就。令人瞩目的是,美国是全球水稻单产最高的国家,达到8.48吨/公顷,比第二的中国高出23.6%
    美国的水稻生产具有大面积、高成本、高产量、高补贴、高出口的特点。水稻种植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的农场中,从事水稻种植的人员少,户均生产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效率高,水稻产量高。
    美国主产区气候适宜,水土优越,生产技术现代化水准高,而且美国的稻农享有高额国家补贴和优惠政策,这些因素都有利于稻米生产。但在美国水稻增产因素中,来自品种的因素占46%,而来自播种、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则占了54%。
    201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陈温福教授率团考察美国水稻生产,解开了美国稻米高单产之谜。
    水稻生产机械化是考察团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罗锡文院士注意到,美国水稻增产因素中,来自品种的因素占46%,而来自播种、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则占了54%。美国水稻种植面积2000万亩,全国从事水稻生产的约有1.5万人,平均每人种植1300亩左右。美国水稻单产率也很高。进一步考察了解到,与我国水稻生产中正大力推广的机插秧技术不同,美国水稻种植主要采用直播的方式,其中,80%是旱直播,播种机通常宽7米左右,一天可以播种1000亩;20%是水直播,一架飞机一天可播4000亩,效果非常好。
    代表团在阿肯色州考察的一个中等规模的水稻生产农场,给罗锡文院士留下非常深刻印象,该场仅5个工人,每年种植15000亩水稻,人均种植面积3000亩。农场里无论是旱直播和水直播均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包括激光平地、机械播种、飞机喷施(肥料、农药、除草剂)、机械收获和集中干燥。
    在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代表团参观了两个农用航空公司,引起罗锡文院士浓厚兴趣的是美国人水稻田里的“做田埂”技术,有些坡地地块的高度相差较大,一味强调激光平地,很难将田块整成一个水平,于是就想出利用等高线来做田埂的办法,事先用台机器把等高线找出来,再用一台机器沿着等高线把田埂做好。做田埂通常小的田块在100亩左右,大的则在500亩—800亩,代表团此次看到的田块在300亩左右。
    3、美国大米“搅局”国际市场——到中国去吧
    国际大米出口市场的竞争日益白热化,而在对中国这个最大的稻米消费国的争夺上,又增添一个强劲的对手——美国。现在,农场主接到一份堂吉诃德式的任务:到中国去,看看那里的消费者是否愿意吃美国大米。实际上,美国大米在进军中国市场之前,已经成功进驻其邻国韩国和日本——两个同样以大米文化著称的国家,成为又一个“向爱斯基摩人推销冰块的范例”。
    国际需求是美国农民生产大米的指挥棒。尽管美国只生产世界上2%的大米,但其大米交易却占全球的近10%。那为什么精明的美国人早就向日本、韩国出口大米,同时也向中国出口大量的大豆和玉米,而唯独放着这么大一个大米消费市场不管呢?原因不外乎“不想”和“不能”。今天, 中国这个人口13亿的大米消费大国,已从传统的大米出口国变成主要大米进口国,是各大出口国竞相争抢的市场。其实美国很早开始便想方设法敲开中国大米市场的进口之门了,但由于一些具体的规定问题而搁置了。正如美国方面表示,遭到中国市场拒绝,倘若放在10年前,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因为中国当时的大米进口规模实在是很小,美国农场主可以依靠国内买主和墨西哥、加拿大等传统国外市场将大米售出。与其大费周章而不得其法,倒不如先专心做好手头上的买卖。这个时期可以说,美国人在遭遇挫折之后暂时“不想”进入。而如今,顺从中国的企业的确看到了“红利”。2013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额达到创纪录的258亿美元,而10年前,这个数字为50亿美元。
    目前,横亘在美国面前的是大米检验检疫议定书问题。据报道,该议定书将决定美国大米出口商必须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害虫等有害因素。双方的分歧凸显出美国农产品生产商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他们要么顺应中国,要么就可能被这个世界最大的新兴消费市场拒之门外。一旦协议达成,据估计,美国每年出口至中国的大米能够达到几百亿美元,这将使中国成为美国粮食的最大买家,数量相当于墨西哥和日本之和。
    那么问题又来了,远道而来的美国大米有什么优势呢?
    美国想复制其在日本和韩国的成功经验,仍然较为困难。一方面,尽管中国大米较美国大米高出25%左右,但泰国、越南等产地的大米价格也远低于中国,大约有18.5%的优势。考虑到运费和实际进入市场难度的影响,美国大米的价格优势会稀释很多。另一方面,如果要开拓中国的高端市场,出售包装大米,填补高端、小众的需求,也面临着非常激烈的竞争。不仅是泰国香米、日本越光米等老牌进口高端大米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近年我国一些有特色、品质优良的大米产区以及有实力的粮油加工企业,也正纷纷推出高端大米,如五常大米、盘锦大米等等。而且,随着美国转基因大米丑闻曝光,美国大米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安全可信”的形象究竟受了多大影响不得而知,而国内外商家针对中国高端大米市场的争夺战已经打响,一切方兴未艾。
    二、泰国:低生产率大米何以冠绝全球?
    1、泰国:世界米仓
    泰国大米种植有5500多年的历史,然而泰国大米的出口历史不过百年。但自1979年泰国首次成为世界最大大米出口国以后,蝉联了33年冠军。以粒长和蒸煮后香味扑鼻著称的泰国大米称雄世界米市多年,泰国由此赢得“世界米仓”(Rice bowl of world)的桂冠。
    泰国大米品种
    2009年,泰国大米出口的主要品种是:蒸谷米33%,白米22%,茉莉香米22%,碎茉莉香米9%,碎白米6%,糯米4%,巴吞米2%,碎糯米2%。蒸谷米占了较大的比重。原因一是在越南占有了东南亚市场后,泰国大米出口市场转向了非洲和中东国家,蒸谷米在这些国家比较受欢迎;二是曾是世界第一的蒸谷米出口国印度遇上旱灾,停止了蒸谷米出口。泰国蒸谷米出口有较大的风险,蒸谷米的成本比白米高、加工技术比较复杂、随时可能面临来自印度的竞争。
    泰国大米出口地区
    2011年,泰国大米出口的主要市场仍是非洲,亚洲次之,然后是中东、欧洲。其中,排名前15位的国家是尼日利亚(155万吨)、印尼(91.5万吨)、伊拉克(62.7万吨)、科特迪瓦(56.8万吨)、南非(56.1万吨)、美国(39.7万吨)、马来西亚(33.08万吨)、日本(30.8万吨)、伊朗(27.8万吨)、中国(26.8万吨)塞内加尔(23.83万吨)、香港(22.45万吨)、贝宁(20.2万吨)菲律宾(18.64万吨)以及也门(14.33万吨)。
    泰国商业部部长察猜表示,泰国大米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如亚洲地区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孟加拉国等更喜欢泰国的茉莉香米、糯米、百米以及蒸米;非洲地区包括南非、喀麦隆、加纳、塞内加尔、科特迪瓦等更喜欢蒸米、百米以及香米碎米;中东地区如伊朗、伊拉克等,则更喜欢高品质的白米;欧洲及美国、加拿大、荷兰、意大利、法国以及其他欧盟国家则更倾向于进口泰国茉莉香米、有机大米等营养价值较高的大米。
    泰国水稻生产及加工技术
    泰国国土面积51.4万平方千米。人口6100万,其中农村人口3500万,占总人口57%。耕地1900万公顷,多数为“靠天田”,有灌溉条件的仅占20%左右,其水稻生产的主要特点如下:
    1.分布范围广。泰国水稻种植范围较广,根据资源生态条件,全国共划分了4个稻区。一是北方稻区,稻田面积占全国稻田的23%,人多地少,灌溉条件较好,水稻单产为全国最高(230kg/667平方米);二是东北稻区,面积占全国稻田的44%,人少地多,生产条件较差,水稻单产为全国最低(80kg/667平方米),是香米主产区;三是中部平原稻区,稻田面积占全国26%,平均单产150kg/667平方米左右,是深水稻的集中产区;四是南方稻区,稻田面积占全国的7%左右,平均单产为125kg/667平方米,以经济作物为主。
    2. 单产低。 与泰国大米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严重不符的是,泰国大米单产在众多主产国中排名非常靠后。泰国大米的单产只有2.81吨∕公顷,越南达到5.89吨∕公顷。泰国有耕地面积约1100亿平方米,越南的耕地面积约735亿平方米,越南的耕地面积只有泰国的三分之二,但产量却比泰国高了一倍。以下两个原因或能作出解释:
    “靠天田”多。泰国常年水田面积900万公顷,75%是“靠天田”的单季稻,常在6~12月的雨季种植秆子比较高的优良品种(平均单产为120kg/667平方米);需要灌溉的双季稻仅占20%,常在1~6月的旱季通过灌溉多种植矮秆品种(平均单产为230kg/667平方米以上);3%左右为深水稻(指在50cm以上水深条件生长的水稻,一般浅水撒种,漂在水上,随水增深而渐长高。有的深水稻株高3~5m,平均单产100~200kg/667平方米);2%左右为旱稻(单产也比较低)。
    常规稻品种多。泰国水稻主要是常规稻品种。据泰国水稻所所长介绍,泰国常规水稻要占98%以上,杂交水稻不足2%。而我国则主要是杂交水稻。1998年的杂交水稻播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61%以上,常规稻仅占39%。相对而言,杂交稻对产量的提高有帮助,以常规稻为主的泰国稻米种植,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单产。
    3.种植规模大。泰国种植水稻的农户共有343万户,平均每户种植稻谷为2.8公顷(其中中部平原为3.2公顷,东北部为2.6公顷,北方地区为2公顷,南方地区为1.3公顷),而我国农户户均种植规模仅为0.13公顷。
    此外,泰国的稻田分布面积广,种植规模大,加工设备多为他国生产,加工技术水平和市场化管理相当先进,所以泰国国内的稻米生产过剩,加之品质较好,受国际市场欢迎,约有40%左右用于出口。
    2、泰国大米出口为何世界第一
    总面积不过51.31万平方公里、传统农业色彩浓郁的泰国,缘何成为世界米仓?除了得天独厚的气候、雨水、适宜耕地及传统农作物等自然资源外,重视大米生产的举国体制和政府鼓励扶持政策,也是成就泰国大米成为世界品牌的主要原因。
    首先,泰国长期坚持农业优先的国民经济基础战略。1982年,泰国政府制定了以新兴农业工业化国家为目标的发展战略;1995年,泰国政府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生产和推动农业新技术的应用;2000年,泰国政府开始实施提高生产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出口竞争能力的重点扶持战略。
    其次,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世纪60年代以来,泰国政府累计投入数千亿泰铢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其中优先发展农田水利和乡村交通。泰国的农田水利和乡村交通在东南亚国家中应该说是比较好的,并为农业生产、农产品运输流通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第三,以先进农业科技支撑和促进大米生产。其中,坚持培育推广大米优良品种,始终是泰国政府农业部门长期坚持不懈的工作,泰国茉莉香米就是最好的佐证;引进推广先进加工设备和科学加工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精米率;本着简便、经济、实用的原则,向广大农户推广稻米种植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术;制定严格的大米质量标准。泰国大米标准是目前世界上所有稻米生产国标准中最为规范和详尽的,并对泰国大米的出口质量起到了很好保护作用。
    第四,重视促进大米生产发展中的政府行为。泰国政府在多个部委中设立了促进大米生产的农业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或实施部门,充分体现政府专门机构在农业发展中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坚持实施农产品价格补贴政策及农业投资与信贷政策,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经济利益,解决大米生产资金短缺的后顾之忧。泰国商务部还专门制定了促进稻米生产和出口的战略,主要内容包括降低生产、营销和出口成本,调整国内大米贸易,发展围绕大米生产加工的服务业等。
    第五,注重宣传,拓展出口。在泰国的出口宣传战略中,大米从来就是第一品牌,无论各级政府还是企业,全社会都积极参与泰国大米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宣传和市场推介活动,每年泰国都要利用各种机会在国内外宣传推广茉莉香米。今年5月25日至27日,泰国商务部与大米出口商合作,举办了第三届大米节,展示了泰国各地100多种优良稻米品种、大米生产和先进加工技术,举行了泰国和世界大米标准会议及东盟大米协会会议,举办大米贸易业务对接和大米销售竞标活动,同时还表彰了优秀大米出口商、进口商和碾米厂,以及优秀大米种植户等。
有关专家认为,经过多年潜心发展,以茉莉香米为代表的泰国大米产业,已成为该国农业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先进产业。
    3、泰国大米出口近年又为何面临困局?
    政策因素:2011年大米典押计划成泰国大米出口的转折点
    2011年,当届政府持续推行以高于国际市场销售价收购农民所收成稻米的典押政策,削弱了泰国大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使得大米出口总量大幅下滑,拱手让出最大出口国的宝座。不仅如此,时任总理英拉更因涉嫌失职面临调查,成千上万农民深陷债务泥淖。
    当时,英拉和她的顾问们认为,通过将这些从农民手中买来的大米囤积起来,他们能推高国际市场的大米价格。
    可国际米价非但没涨,反而从2008年每吨逾1,000美元的高位滑落至约400美元。
    泰国被迅速挤出了市场,无法以接近买入价的价格出售巨大的大米库存。2011年和2012年头两季收成的帐面损失已经达到40亿美元。CIMB Securities认为,泰国运行大米计划每年需要花费92亿美元(大约为国内生产总值的2.5%),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表示对该计划的长期经济影响感到担忧。
    市场困境:谁在山寨泰国大米
    对东南亚各国来说,中国市场非常诱人,但也头疼于各种山寨东南亚大米。 在众多进口中国的东南亚大米中,泰国米和越南米是其中的两个佼佼者,其畅销也和国内的大米危机有关。
    泰国米属于籼米,米粒细长,类似广东产的丝苗米,但更加晶莹剔透、口感柔软、香气十足,深受中国消费者们的喜爱。“总体上看,东南亚的大米属泰国的最好,这是因为其品种经过了多次改良,完全淘汰了品质不好的种源。”市场人士说。
    然而,山寨是泰国米的大敌。在柬埔寨与泰国边境,大量柬埔寨稻米被走私进泰国,随后被混杂在泰国本土产的稻米里,然后以“泰国大米”的名义销往国外。泰国媒体报道称,由于当地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参与走私“分红”,使得在当地开展打击走私行动尤其困难。
    早在2010年7月21日,泰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处处长胡丽丽就表示:“在中国分装的泰国香米,90%以上都是伪泰国香米。
    内部因素:大米单产低、成本高成为根本制约
    就内部因素而言,泰国稻米产业长期以来一直面对着单产量低以及种植成本高于竞争对手这两大问题,此外, 泰国大米的流通成本也非常高:农民把稻谷卖给本地中间商,再由本地中间商卖到碾米厂,碾米厂加工后出售给中间商,再由中间商出口大米。每个环节都是”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赚取差价。有的中间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把质量差的稻谷混在质量好的稻谷里高价卖出。从稻谷到大米经过的环节越多,成本越大,最后导致大米价格上升。 这些问题不断削弱泰国大米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与同为东盟国家的越南和缅甸相比,泰国农民的种植成本和收入都是最高;但若比较净收入,泰国农民却是最低,这也不断打压稻农的生产积极性。
    泰国应对大米出口下降问题的对策
    泰国大米生产成本高是导致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而英拉政府的大米”托市政策“为泰国大米出口带来沉重的打击,不仅使其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从13%下跌至8%,还使得农民在被人为的高价刺激下,生产重量不重质,导致大米质量下降。
    针对泰国稻米产业面临的挑战,专家指出,如果种植技术和水利条件不改善、不调整种植品种,泰国大米的竞争力将进一步降低。业界呼吁泰国全面改善种植过程,降低大米种植成本,对全球大米市场进行进一步调研,设立强制的大米质量标准。这些都是老牌大米出口国面对新的市场格局需要作出的调整。解决方法是降低生产成本。首先稻种的质量要好,单产高,有很好的抗病虫害能力,这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等费用。其次,降低农机使用成本。现在人们对农业机器有很强的依赖性,降低农机价格和维护使用费,可以有效降低稻谷生产成本。
    停止典押政策 多措并举促进出口
    2014年年中,泰国临时政府宣布停止大米典押政策。一方面加紧向农民支付前政府拖欠的稻米款项,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彻查稻米库存,另一方面加紧推动大米外销。
    经过一番努力,2015年1月,泰国商业部长察猜上将透露,2014年全年泰国大米出口总量达到1080万吨,出口总额53亿7200万美元,创历年大米出口之最。他表示,泰国大米出口在去年去的如此佳绩,得益于政府及民间共同携手,加速库存稻米以及当季稻米的出清。与2013年出口总量660万吨,出口总额44亿2000万美元相比,2014年出口量增加了64%,出口总额增加了22%。察猜表示,2015年泰国大米出口将有望超过去年,再创新高。
    2015年2月泰国政府还表示,计划在今后几年缩减大米产量,以解决大米过剩问题,同时推动价格上涨。此外,部分稻田将改为种植甘蔗或经营混合农业。
    过去6年,泰国稻谷平均年产量为3511万吨;而到了2016/17年,这一数字或将削减至3373万吨,相当于回到2009年的水平。
    大米减产将有助于缓解生产过剩的现象,到2019/2020年,泰国大米供应高于国内外需求的数量将从2016/17年的约110万吨锐减至仅仅20万吨。
    ”为了解决生产过剩,实现供求平衡,我们需要调整大米种植,“阿披乍说。在缩减稻米种植的同时,泰国政府还将通过发放软贷款等方式鼓励稻农转向种植甘蔗或经营混合农业。
    泰国大米出口是否能在2015年再创出口记录其实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如何在这个宝座失而复得后再保住33年乃至更长时间。毕竟因政府策略错误导致泰国失去出口王座只是暂时性的,泰国稻米产业根基仍在,不难夺回。但倘若不能从根本上进行改革,解决根本问题,若干年后为竞争对手再次赶超,泰国大米或将永远失去这一王冠。
    三、越南:默默奋起的廉价优势
    1、越南大米生产、贸易情况简介
    越南是典型的农业国,农业是目前越南最大的经济部门,它承载了80%的越南人口、70%的出口产品产值、25%的国内生产总量、73%的就业劳动力。农业在越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越南整个呈一个狭长的”S“形,有人用”一根扁担挑着两个箩筐“来形象地进行比喻。南北两头分别是越南最富裕的两大平原,也是越南最大的两个粮仓,北部的红河三角洲平原和南部的湄公河平原(也称九龙江平原),这两大平原是越南最富饶、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是越南主要的产粮基地。其中湄公河三角洲是最大的产粮区。总耕作面积占全国的50%以上,占全国出口总量的90%以上。
    北部红河平原,有春夏秋冬之分,十分适合种植双季稻;南部九龙平原,只有雨季和旱季的区别,可种植三季稻。
    20世纪末期,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但越南的农业成功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为社会的稳定和整个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纵观全局,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根本性的基础。
    近五年出口情况
    2008年以来,越南大米出口量出现较大增长,当年出口量达到595万吨,占全球出口总量的20%。随后几年越南大米出口规模稳步增长,2011/12年度达到高峰,为770万吨。但2012/2013年起又有所回落,目前稳定在670万吨左右。
    出口品种的变化
    多年来,越南主要出口的品种为白米,占了总量的70%左右,香米次之,然后是糯米。而近年越南出口的中等白米占比增加,优质白米占比降低,性价比更高的中等白米更受市场欢迎,既便宜,又有一定的质量。同时,香米占比大幅增长,越南香米市场前景广阔。糯米增长明显。
    越南在东南亚市场的出口情况
    1、菲律宾市场,从2005年开始,越南大米出口到菲律宾的总量比泰国多了23倍。
    2、马来西亚市场,2008年马来西亚进口越南大米500万吨,2009年进口总量达到900万吨。同期从泰国进口的大米总量从500万吨下降到200万吨。
    3、香港、台湾地区和澳大利亚等市场,以前都从泰国进口最好的大米,现在也开始进口越南大米。
    4、中国是2014年越南大米最大出口市场。据越南粮食协会的数据,2014年中国从越南进口大米约210万吨,占越南大米出口的33%,这还不包括通过边境出口的未登记的大米数量。中国也是在过去3年中进口越南大米最多的国家。
    竞争激烈,越南大米出口骤减
    今年上半年,由于中国进口量大幅减少,以及来自泰国、印度等国大米的激烈竞争,越南大米遭遇多年来罕见的出口下滑,百万吨大米滞销。
    据越南粮食协会的统计显示,今年以来,越南共出口大米212.3万吨,同比减少29.6%,出口总值为10.5亿美元,同比减少14.6%。预计今年越南出口大米总量为670万吨,比去年锐减100万吨左右。今年越南大米出口锐减主要是因为来自中国的进口量大幅减少,今年以来,中国进口越南大米数量和金额分别减少28%和31%。
    事实上,除了来自中国的进口减少以外,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越南大米的传统进口国今年以来都减少了订货量。西贡米业公司经理阮青龙说,”今年以来菲律宾的进口量只是往年同期的四分之一,由于柬埔寨、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今年都参与了国际大米市场出口竞标,激烈竞争造成每单合同的数量减少,单价降低。越南大米的出口单价已经没有再降的余地了。“
而非洲市场由于泰国和印度的竞争已失去60%的份额,只有俄罗斯、乌克兰市场进口增加。越南今后必须在大米选种、种植、加工、运输等环节进一步压低成本,同时积极开拓欧美等新市场,才能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并占有一席之地。
    2、成也低价败也低价:为什么越南”长不出“更好的大米
    越南在国际大米市场上采用”低价格“作为竞争手段。
    在泰国米价格偏高的情况下,很多中国消费者和商家,已经开始转为购买越南香米了。越南大米与泰国香米有着相似的米香,但价格低很多,比中国国产的籼米还要便宜。
    2013年7月,来自中方的数据显示,进口至国内的越南大米,每吨价格比国内市场上同类型的大米便宜400元左右;根据泰国大米出口商协会的数据,目前泰国香米的报价为每吨1231美元,而越南米的价格则为850美元-950美元,价格优势非常明显。
    但相比较泰国大米,越南大米生长期短,一年可以种三次,所以越南米便宜,当然口感没那么好。越南米的口感偏硬,破碎率高,没有泰国米那么香软,一直以来,主要销售给一些食品加工企业,用于加工成别的食品,比如炒菜的味精、米醋,或者各式糕点。
    因为价格便宜,很多越南米在过去常常被作为拼配的原料,掺杂进其他大米中销售。不过近年来,这种遮遮掩掩的情况得到了改善,一些优质的越南大米也”光明正大“地进入到商店销售。
越南大米何以拥有比价优势?
    1、提高单产,增加大米产量
    越南政府为农民提供新的稻谷种子,单产更高、种植时间缩短;帮助农民提高土地质量。2010/2012年越南稻谷生单产达到862.4公斤∕1600平方米,比世界平均单产680公斤∕1600平方米还高。目前越南稻谷单产处在亚洲第4位、东南亚第1位。泰国的单产是448公斤∕1600平方米,处在亚洲第13位、东南亚第7位,比柬埔寨和老挝的单产还低。
    2、生产成本低
    越南大米的生产成本是4978泰铢∕1600平方米∕次,泰国是5800泰铢∕1600平方米∕次,越南大米生产成本比泰国低16.5%。越南农民得到的利润比泰国农民高67%。 越南大米的生产成本低、质量不断提高,有利于出口。
    3、从柬埔寨进口大米加工出口
    从耕地面积看,越南不可能生产这么多的稻谷。越南的私营企业为了抢占国际市场,每年从柬埔寨低价进口至少200多万吨的大米,在越南加工后再出口到国际市场。现在越南正和柬埔寨以及周围几个国家携手生产大米,提高大米的质量。
    为什么越南”长不出“更好的大米
    越南的稻田无处不在,越南人种出了巨量的大米用于出口,并且成绩斐然,甚至在2012年超越了泰国。
    因为大米增产,亚洲地区的大米需求旺盛,其中包括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越南大米也从遮遮掩掩走向”正大光明“,然而,虽然越南大米的数量上去了,他们的质量却让人诟病。
越南”爱好“长得快的大米
    在引入农业机械之前,人工种植普遍存在,即使在今天,越南很多省份依然延续着这种种植方法。
    在越南,大米作为主食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如今,越南的政府专门规划出了380万公顷的土地来种植水稻,这一”配额“几乎占到了越南农业用地的一半。
    日本是亚洲地区主要的大米进口国之一,但是由于越南大米不能满足日本制定的相关标准,在2008年,日本停止从越南进口大米,其中重要的导火索是在大米中发现了大量的农药残留。2013年,越南两家公司开始和农民合作,以此保证出口的大米符合日本的要求,双方才恢复了大米的贸易。
    实际上,越南大米的质量问题,不仅仅因为它包含了太多的农药。越南的邻国泰国种植了不少品质优良的大米品种,比如知名的茉莉香米,这种米的生长期需要一年,但是最后,泰国米能够轻松进入高端消费市场。但是越南米不行,越南”爱好“低附加值类型的大米,因为周期短,长得更快。
过于分散的种植业
    为什么越南”种不出“更好的大米? Nhi家那块小小的稻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越南大米业主要的问题在于,过于分散和小规模生产。 这导致稻子出产后,面临着薄弱的管理,比如储藏不当,粗糙的去壳,这样使得越南大米品质下降。“ Nguyen Anh Phong是越南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员。
    越南大米的生产方式还让标准化的检查模式难以持续,导致农药残留等问题出现。许多农民依然采用手工收割,他们就像机械化生产最好的反面例子。此外,工业化国家在使用烘干机烘干大米的同时, 越南农民通常让太阳做这项工作, 当然,这还扩大了收获后的损失。
    越南政府现在想了一个办法来解决”规模化“的问题,鼓励农民采用合作社形式。在越南,非正式的集体农场可以追溯到法国殖民时期,在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越南政府将许多独立的农场转为合作社,推动所谓的农业集体化,但是效果不佳,这些合作社未能”兑现“增产的”承诺“,最终被废弃。
    2012年,越南颁布了一部合作社法,该法案承认农民组织的协会可以按公司标准对待,此举让农民更容易从银行贷到款。还能让农民购买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从理论上说,农民还可以直接交易大米,而不需要通过中间商。
    然而,虽然听起来不错,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局限性。农民甚至可能有高中学历、大学文凭。但是他们没有学习商业管理。他们不知道如何准备合同或处理税收体系。
试图用合同农业解决问题
    现在有一个合同农业的新体系试图来解决这一问题,一家农业公司和水稻种植个体户签订合同,承诺给他们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大米质量。
这家名为Giang植物保护公司一开始只有23个人,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销售农药以及提供相应的使用技术,他们抓住机会扩展了业务,在过去几年里,该公司已经成为越南最大的农药生产厂家,同时变成了越南主要的大米出口商。也是越南唯一获得日本大米出口合同的两家公司之一。日本人相信他们有技术来控制农药残留的水平。现在越南不少公司都在模仿这一模式。
不过,越南农民可能会放弃大米。目前,大米本身的消费正在减弱,越南大米面临着过于充足的局面,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正在讨论,将一定面积的低产水稻田转向种植玉米,此举将支持畜牧业的快速成长, 越南目前依赖于昂贵的进口玉米。
四、印度:人民饥馑与粮食出口并存的矛盾体
    1、饥饿的印度是怎么成为粮食出口大国的
    印度是一个矛盾的国家:一边是光鲜亮丽的宝莱坞和高科技公司,另一边却是饥饿和贫穷。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印度这样让如此之多的儿童死于营养不良。与此同时,这个国家一边出口着大量的大米和小麦,另一边却在全球饥饿指数上排名靠前。据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发布的全球饥饿指数,2012年印度饥饿指数排在全球第15位,比津巴布韦、乌干达等一大批饥饿的非洲国家得分还要高,甚至比印象中饥荒频发的朝鲜还要高出13个身位。
    印度在 2008 年以前一直是粮食出口大国,每年要出口上千万吨。中东的所有超市里粮食区的货架有一多半摆满了印度大米,而且印度大米也是最便宜的。
    到 2007 年印度人均粮食产量跌破了 190 公斤以后,印度才颁布了粮食出口禁令。经过了三年禁而不止的粮食出口禁令管制之后,印度再次开始出售大米,随即恢复了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国的地位。不仅如此,印度也是小麦净出口国。2012/13年度小麦出口甚至超过有小麦出口大国乌克兰。与此同时,”肥胖“的中国却是世界主要的大米进口国和小麦进口国。
    一般人的印象,一个国家不缺粮才会出口粮食。但是,饥饿的印度,自己都吃不饱,怎么反而有大把的粮食出口呢?其实,这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问题,古而有之。养蚕的人穿不起丝绸,种田的人吃不饱,这是因为社会整体生产水平相对低下。人在生产效率低下的社会,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粮食并不足以满足农民全部的需求。然而,在一个生产高度发达的社会,一个农民可以耕种几百乃至上千亩土地,农民的多样性需求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出售粮食获得满足,不需要以降低自己的营养水平为代价。
    国际贸易是同样的道理。饥饿的印度成为粮食出口大国这一事实只能说明印度社会发展水平仍处于很低下的阶段。他们为了满足其他方面的最低需求,只能以降低自己的粮食消费为代价来进口他们更为紧缺的商品。印度5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而农业只占GDP的18%。这意味着印度农业从业人员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36%,而印度全国人均GDP排在世界第129位(2011年),印度很大程度上仍是一个农业国。
    印度是粮食出口大国,中国是粮食进口大国,但是显然,中国的粮食安全水平显着高于印度。这个安全水平直观地体现在中国人不断增加的腰围和体重上。从粮食的进出口是难以判断一国的粮食安全水平,更大程度上,粮食安全水平应该从收入水平去判断。高收入水平才是粮食安全的终极保证。有人可能说,有钱就一定能买到粮食吗?没错,有钱不一定能买到粮食,但是没有钱就一定买不到粮食。
    那么如何提高一个国家的整体收入水平?历史早已证明城市化、工业化是唯一出路。如果一个国家农业产值占主导地位,农业人口比例又很高,也即所谓的农业国,其收入水平往往是低下的。因为农业的生产率提高速度是远远落后于工业的,发达国家富裕的农民其收入来源的很大一部分也是来自于非农部门的补贴。如果没有补贴,完全依赖农业收入,发达国家的农民收入在内部也是处于底层的。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从来没有真正吃饱过,相反倒是在近30多年的快速工业化过程中解决了吃饭问题。
    2、印度农业生产远落后于中国
印度虽然土地总面积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多一点,但其耕地面积比中国略高。印度耕地数量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虽然土地总面积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多一点,但其耕地面积比中国略高。然而印度的稻米和小麦产量低于中国,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的稻米和小麦产量比印度高出40%左右。
    印度农业生产率不高。总体而言,印度小麦、大米、玉米、豆类生产率仅为中国一半。印度的主要作物、比如玉米和豆类的生产率甚至赶不上巴基斯坦、孟加拉围、尼泊尔和这些国家。
    联合国粮农组织编纂的2010年数据显示,印度大米的单位产量是每公顷3264公斤,而中国是每公顷6548公斤。孟加拉国和缅甸的单位产量也很高,分别是每公顷4182公斤和4123公斤。中国的小麦单位产量也位居榜首,为每公顷4748公斤;印度为每公顷3264公斤。
    现在中国的人均粮食产量差不多 400 公斤,每亩地年产量350 公斤左右,印度的平均亩产却只有不到 100 公斤。
印度单产为何低?
    单产低不是印度的水土或者气候不好。印度是热带国家,水稻一年三熟,印度全国的平均降雨量将近 1200 毫米,相当于中国最富庶的鱼米之乡。印度自称有 1/3 的国土是”干旱地区“,不过印度给”干旱地区“定的标准足够把我们气死——年均降水是750 毫米,相当于我们淮河以南和江汉平原——还是鱼米之乡。而且印度人 70%是农民,其中一半是佃农。我们名义上只有一半农业人口,青壮年劳动力大多还在城里打工,家里干活的都是妇女儿童和老年人。
    印度用全世界最多的农业劳动力和全世界最大、全亚洲最好的一块地,自己却处在挨饿的边缘,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收成是一个函数,其自变量包括种子质量、化肥使用、水、种植面积和机械化程度等。生长于灌溉农地的作物不依赖于天气的瞬息万变。在过去40年里,印度水田收成中接受灌溉的比例稳步提高,现在占到57%左右。水田收成过半接受灌溉的邦,产量比那些不到一半接受灌溉的邦高出50%。
    印度低产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无论是小麦、大米还是其他农作物,个人占有农场的规模都较小。2001年的普查显示,80%农场的规模都不足2公顷,62%的规模平均都小于0.5公顷。只有1%属于大规模(10公顷以上),平均为17.1公顷。农场整体平均规模仅为1.33公顷。不过,中国农场的平均规模更小,平均仅为0.6公顷。
    在中国和印度,农场规模小都对机械化有抑制作用。但化肥的使用在中国比印度多得多,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粮食来源于光合作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离不开养分,自然界提供的养分很有限,现代农业主要靠化肥人工补充。中国现在每年的化肥消耗量是 5000 万吨,每亩地要用将近 30公斤,印度只有 5 公斤不到,差出去 5 倍,印度的庄稼差了这么多养分,自然就打不了我们这么多粮食。
    除了化肥,现在农民种地靠农药、除草剂,灌溉靠水利、水泵,耕地、收割靠农业机械,育秧靠大棚、地膜。综合起来我们现在每年的粮食平均亩产是农业时代的5 倍。
 
    此外,中国在农业研发方面的投入也比印度多得多,用以生产高产和生长更快的农作物品种。另外中国拥有更良好的灌溉条件,并实施一年两季甚至三季的更为集约化的耕种。这些是中国高产的主要原因。
    除非投入因素发生巨变,特别是水,否则前景似乎堪忧。如果没有可靠的水供应,通过种植两季来提高产量是不可能的。50%以上的耕地都依赖雨水。
依赖雨水耕地的产量比灌溉耕地的产量低得多。农民主要靠挖掘井水作为雨水的补充水源。虽然使用地下水一直是印度农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但水资源匮乏和浪费开始成为明显的问题。许多地区的地下水位遭到侵蚀,要求井挖得越来越深。
    但更有效的滴灌灌溉系统成本高,大多数农民都用不起。即便是在印度产量最高的旁遮普省,大米和小麦的产量也仅仅和中国全国的平均水平相当。
当然,要着实解决印度的问题,不是随便说说就能实现的,它还牵涉到整个国家的法治环境、工业化水平、教育水平等一系列问题。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印度一边出口一边挨饿的尴尬局面仍将维持。
    五、中国:国际大米买方市场的新主导者
    1、中国将成全球最大大米进口国
    作为世界前两位的大米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和印度这些年来在全球市场上的参与程度并不高,只是偶尔有一些进口和出口。对这两个大国来说,贸易只是第二选择,而且主要是用来调节偶尔的过剩或不足。
    但近年来,情况有变,与印度2012年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一样,也没人想到中国几乎要取代尼日利亚成为2012年的头号进口国,中国的进口量为290万吨,尼日利亚则为340万吨。而2015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大米市场监测报告称, 2014年,中国和尼日利亚分别进口大米300万吨。
    当前,中国在全球大米市场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已经成为全球大米市场的主导者了。中国为了满足国内粮食需求也在极力提高大米产量。
    然而,当前水稻产量要大幅增长越来越难。2003年以来,我国稻米生产喜迎十连增(2013年产量小幅下降),增幅达到4000万吨或28%,但由于2003-2008年间属于产量恢复期,2008年我国稻谷产量才回升至2002年的水平,如果从2008年算起,新时期我国稻谷产量增长仅为1400万吨或7%。相比之下, 1990年前的15年,即1975~1989年,全国水稻产量由12566万吨增至18013万吨,增幅为43.3%,年均增幅为2.89%;而1990年后的19年,即1990~2008年,全国水稻产量增幅只有1.35%,年均增幅0.07%,即1990年前水稻年均增幅高出1990年后的40倍。这是为什么?
水稻专家陈绍光指出,影响水稻总产量的主要是政策层面的东西及供求关系。上世纪80年代,”分田到户“后的农民种稻积极性空前高涨,”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水稻产量大幅提升;1990年代以来,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及市场经济的确立,在供求关系及偏低价格的影响下,农民关注的是效益,种稻积极性受挫,部分农民放弃双季稻作制度改种单季,减少了水稻播种面积,总产量提升速度放慢。
    高单产成为我国稻谷产量提升的最主要因素。当前,我国水稻单产达到6.86吨/公顷,位居世界第二的水平。影响单产的主要是技术层面因素,天气变化、农资供应、水肥条件、栽培技术、品种等,但杂交技术在提高我国水稻单产方面居功至伟。
    上世纪70~80年代,农村良种推广、品种更新的渠道不畅,生产队与农户都是自己留种,有什么就留什么,留什么就种什么,有的品种一种就是10多年,混杂、退化是常事。此时用新选育的杂交水稻高产组合取代当地当家的常规稻品种,杂交稻的新品种优势、杂种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当然能较大幅度增产。
而进入90年代以来,常规稻育种在杂交稻育种的拉动下,有了长足进展,新选育的常规稻品种与已推广的杂交稻组合在产量上常不相上下,呈相互赶超之势,此时杂交稻比常规稻增产的幅度,通常不过百分之几。90年代以来,水稻增产风光不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杂交水稻本身的单产20年来一直停滞不前。
90年代以来,杂交水稻的荣誉、光环越来越多,但对中国粮食增长的贡献却越来越少,这主要是农民对种子的要求提高,而杂交水稻的研究本身仍以产量为重心,不关心市场的需求变化,导致销售遇冷,在试验田里再高的产量也难以广泛铺开,因此对我国水稻产量的提高作用有限。
总体而言,除非中国政府决意通过贸易措施来实现大米的”自给自足“,否则中国的进口在中短期内还会继续下去。
    2、中国大米市场困境:警惕粮食的”质“变导致”量“变
    今年春节期间,国人到日本抢购马桶和电饭锅,深刻地折射出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如果把粮食也看做中国制造的一部分,质量同样是个大问题。在经济发展的高速路上,质量总是让位于数量。这无可厚非,咱们首先得吃得饱,才能吃得好。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单纯的数量安全,已经不能保障粮食安全了,还必须要有质量安全。
我们多次指出,当前国内粮食不是数量不安全,而是质量不安全。更值得注意的是,”质变“也可以导致”量变“——如果国内粮食质量问题长期得不到改善,未来将出现较大的供需缺口。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陷入了一个”劣质“的恶性循环。由国家主导的供应端(包括育种、生产和收储),与市场主导的需求端之间出现了断裂,粮食质量欠佳使得国内粮食市场结构性供需失衡。一方面,很大一部分国产粮食进入了国家库存,乏人问津,最终沦为陈化粮,另一方面,则是性价比很高的进口粮备受追捧,部分企业为了获得进口配额,不惜以700元/吨的高价购买。这与国人买奶粉的现象如出一撤。国内奶业产能过剩,牛奶多到要倒掉,去年就上演了一幕”资本主义式的倒奶“,而另一边厢,欧盟为了满足强劲的中国需求,4月份终止了推行31年的”牛奶生产配额制“,鼓励成员国扩产。
    国内粮食连年高产的背后不是市场需求的力量,而是政策的强力刺激——以”数量“为激励指标,生产出来的粮食自然不能适销对路了。当我们国内生产的粮食发展到完全被市场抛弃的时候,每年的产量即使增长再快,也无法被市场化,反而是一种资源浪费。当粮食质量问题恶化到一定程度,被市场抛弃的粮食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质变“就彻底导致”量变“了。
今年两大粮食类重磅报道——隆平超级稻在安徽的减产绝收风波和国人抢购日本大米事件,都为粮食行业敲响了警钟!当前,切实提高我国粮食质量的迫切性,已经丝毫不亚于持续增加粮食数量的重要性了。
    从市场的角度评价,中国稻米品质整体仍然较差,还不能满足大中城市居民对优质大为主的需求。目前我国尤其是南方水稻生产,高档优质米品种奇缺,限制了优质大米品牌的创建。此外,我国大米加工水平普遍较低,规格不全,包装也不适应市场化的需求。近年来,中国稻米的出口比起十年前,处于萎缩的状态,而且依赖于少数国家。比起日本米、泰国香米等国际品牌,影响力、价格都相去甚远。一位长期关注大米行业的业内人士感叹,”一提到高端大米,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日本米、泰国米,像五常稻花香这样的好米又不容易买到真货“。
长此以往,国产粮食就容易被贴上低质低价的标签,有朝一日,我们的政策改弦更张,想打质量牌,翻身就没那么容易了。中国制造都在努力升级换代,提升自己在国际上的品牌形象,中国的粮食也理应跟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