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地区大豆上市情况调研

(来源: 发稿时间:2015-09-25 阅读次数:770)

 

    2015年9月23日,由大连商品交易所商所举办的2015年黑龙江秋季大豆、玉米考察活动进入了第三天的行程,我们西线考察队伍在何琳老师的带领下延续向北的方向行进,途径北安、五大连池、孙吴、黑河。在沿途地区主要是对主要作物玉米、大豆的成长情况做抽样调查,并对农户就种植成本、种植利润、销售计划和对明年的种植偏好等关键问题做采访,也通过贸易商了解对今年大豆、玉米价格的预期。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积温不足及风灾将拖累大豆产量
    黑龙江北部的大多数地区受到4月末五月初的“倒春寒”天气的影响,今年大豆的种植时间较过去通常的种植时间存在1-2周的延迟,造成今年大豆生长过程中积温不足;另一方面今年的主产区出现较为严重的风灾,对大豆品质有所影响。从实地考察的情况上看,大多数的大豆并没有出现丰产的大迹象----顶部结荚,空瘪荚的占比较大,因此生长情况在多重利空因素叠加下,今年大豆的产量预计较去年存在一定的回落。以下数据采自五大连池市永合村。

  
    数据较之于偏南部的地区,在株高、结荚数、每株豆粒数方面都有明显的降低,在采样区域部分大豆受风害影响较大,出现较多的倒伏。产量方面,积温较好的地区预期能达到每公顷4500-5000万吨,但在孙吴地区每公顷产量普遍预期仅有3500-3600斤。
    玉米种植面积在偏北地区增幅不明显
    因为随着纬度的逐步升高,积温也会随之减少,而玉米的种植相对来说对积温的要求比大豆较高,虽然近几年来大豆的种植效应已经大幅不如玉米,但在高纬度地区,由于气候和土壤情况的特殊性,农户仍然以种植大豆为主,而且种植面积并没有因为种植效应的问题出现偏向玉米的情况。
    具体来说,从原来种植大豆改种玉米一般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基础条件:1、当地积温充足,适宜玉米的生长。 2、从播种和收割的便利性上看,种植的土地应避免采用星罗棋布的零散土地。3、该地区需要较为方便的交通等配套设施,利于销售。孙吴县的具体情况难以满足以上三点情况,因此即使有较大的种植利润差,农户也只能无奈以种植大豆为主。在今年玉米的收储价格公布之后,大豆和玉米种植效应的差距出现收窄,在这类偏北地区大豆的种植面积反而会出现继续增长的局面。调査发现,在北部地区生长的玉米产量较之于偏南部的数据出现了较大幅的下降,每个穗棒总粒数有10%以上的跌幅。


    今年豆农的惜售现象大幅减少
    近期早熟的大豆在局部地区已经开始收购,开秤价格仅为1.97元每斤,但农民的惜售现象并不多,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农户仓库一般不具备长期储藏大豆的仓储条件,在家存放一旦遇到阴雨天将导致大豆出现发霉、生虫、变质,影响整体大豆的质量,得不偿失。二是据我们在孙吴县城了解到的情况,当地的农户90%以上是通过贷款来租地种植大豆,一般贷款在1-3月下发,秋收之后有硬性要求需要偿还,贷款的抵押物通常是土地,加之以合作社的名义做联合担保,在这样的还款压力之下,农户不得不随行就市的销售大豆,甚至争先恐后的卖豆,这也很好的解释了在开秤之后大豆的价格趋降的规律。三是目前较多的贸易商为了能尽快以不暂用资金的方式进行大豆倒卖,愿意与农户签订协议,这类协议约定贸易商只需在收粮之后的4个月之内,把货款支付给农户,如果未来大豆价格上涨,4个月之后结算的价格按上涨之后的价格计算,如果行情不好,后市出现下跌,则仍然按事前签订协议时的价格计算,这样的收粮模式基本解决了农户惜售的顾虑,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农户惜售情绪对市场的影响有限。
    下表是孙吴县某合作社提供的玉米、大豆种植成本,除开租地成本,农户估算大豆成本在2600-2700元/公顷,玉米5500-6000元/公顷,当地大豆开秤价今年约为1.97元/斤,玉米开秤价今年预计约为0.65元/斤,然后结合我们通过走访得出的单产预估,可以算出大豆的种植效益大约为2000元/晌,玉米则为4000元/晌,当地种植效益相差达2000元/晌,但普通农户一般以自有地做耕作,因此种植利润应当作适当向上修正。
    成本项目


    某些大豆土地肥力有所丧失
    经调查,当地之前通常采用小麦和大豆轮作,一茬小麦三茬大豆,由于小麦对于土壤肥料的消耗比较小,如此轮作有望提升种植效益,但由于小麦近期价格回落,种植效益大跌,当地农户选择直接重复种植大豆的较多,这会导致土壤的肥沃程度减弱,造成土地中的药害积累和杂草抗药性增强等不利因素,一般使用追肥或者选择在肥力不足的区域种植杂粮等方法来改善土地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