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托市收购结束 麦市将进入相对平缓期

(来源: 发稿时间:2015-10-13 阅读次数:630)

 

    今年夏收以来,国内小麦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市场购销始终不温不火,小麦价格持续偏弱。即使收购后期在节日拉动及国家一再扩大托市收购范围的双重刺激下,小麦价格依旧变化不大,以致市场底部重心较上年同期大幅下移。
    市场监测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三等白麦交易均价2327元/吨,较6月初下跌124元/吨,较上年同期下跌182元/吨。
    夏收期间小麦行情弱势当头
    今年夏收以来的小麦行情,市场总体感觉是“不温不火”、“弱”字当头。由于各市场主体对小麦后市看淡,入市收购相对理性和谨慎。
    6月份主产区新小麦陆续上市,各地小麦价格大多低开。但由于国家在部分主产区启动托市收购预案时间较早,新小麦收购价格在经历短暂低迷后不断回升。
    7~8月份,主产区新小麦市场购销活跃程度降温,新麦收购进度整体缓慢,麦价持续走弱。由于部分地区小麦质量偏差,大部分麦源难以进入托市范围,加之市场收购较为谨慎,局部地区甚至出现“卖粮难”现象。
    进入9月份后,随着“中秋”、“十一”双节临近,加之国家在收购后期一再扩大托市收购范围,主产区市场价格底部支撑增强,小麦价格逐步止弱回稳,但往年市场阶段性上涨的行情并未出现。
    截至9月底,河北石家庄普通小麦进厂价2380元/吨,山东济南2380元/吨,河南郑州2360元/吨,江苏徐州2360元/吨,部分地区较6月底下跌20~80元/吨。
    集中收购结束拉动作用减弱
    客观而言,今年主产区小麦集中收购过程,多少有些出乎市场预期。
    一是受制粉企业加工、饲料需求及下游消费疲软的影响,小麦市场的购销活跃程度较往年明显偏弱,夏收期间小麦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在往年少见。
    二是尽管今年国家在主产区启动托市收购时间较早,但市场的带动效应并不明显。后期随着9月下旬河北201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启动,国家在主产区6省全部实施了托市收购,托市收购范围之广在近年少有。
    三是虽然今年小麦收购进度较往年偏缓,但收购期限却大大拉长,尤其国家托市收购始终贯穿整个收购期。今年夏收小麦收购量尽管低于上年,但整体仍可达到政策执行以来的次高值。有市场人士预计,今年小麦收购数量或超过6500万吨。
    当前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预案执行期限已经结束,预示着今夏小麦集中收购也已落下帷幕。笔者认为,随着小麦集中收购期的结束,市场收购主体将会减少,尤其国有收储企业普遍退出,对市场的拉动作用将会大大减弱。
    节日效应减退市场需求回稳
受“双节”效应拉动,尽管9月份国内制粉企业面粉订单有所增加,出货状况有所好转,但市场需求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往年“金九”的市场行情基本消失。
    按照往年的规律,“双节”过后面粉采购需求将会放缓,市场消费将进入平稳时期。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面粉价格上涨的空间有限。当前市场普遍预计,由于多数面粉加工企业节前采购了部分小麦,且目前尚有一定数量的库存,在小麦市场供给充足、面粉消费趋于平稳的情况下,制粉企业采购小麦的意愿将会低于9月份。
    据了解,中秋节后各地面粉市场消费已明显转淡。由于前期开工率较高,制粉企业面粉库存增加,节后一些厂家在消化库存的同时,大多调低了开工率。调查显示,当前山东、河北一些中小厂家重新降至三至五成的低负荷水平,部分甚至暂时停产。
    四季度麦市看多几率仍不高
    国家托市收购结束,一定时间内麦市将进入一个相对平缓时期。尽管当前市场仍处于新的政策出台敏感时段,但市场对政策调整的预期普遍不高。如果后市需求没有进一步的利好,在整体供需并不缺粮的大环境下,四季度小麦行情仍难以看多。 
    首先,市场对政策调整难寄大的预期。2015年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价格与2014年持平,以往小麦价格连年上调的政策惯性思维已被打破,国家对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制定基调基本确定,带有明显稳定市场的色彩。
    此前国家对东北玉米临储政策进行了调整,突出特点是收储价格大幅下调,政策引导粮食价格回归市场
    导向明确。作为口粮的小麦虽有别于玉米,但宽松的市场供需状况也与玉米相仿,估计2016年最低收购价上调的几率不会大,对当前市场的影响也将有限。
   其次,市场供强需弱的格局很难改变。今年小麦再度丰产丰收,我国小麦整体供需形势显得宽松。尽管今年国家托市收购数量较上年减少,但往年临储小麦库存依然高企。据了解,2014年以前临储库存小麦达1800多万吨,仍处于较高位置。尽管受部分地区小麦质量偏差的影响,区域性供给会有所差异,但市场整体并不缺粮。上年集中收购期间收购数量庞大,市场流通粮源减少,但四季度的供给始终保持充沛,小麦市场长时间的低迷也基本证明了这一点。
    受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的制约,我国小麦、面粉市场“麦强面弱”的矛盾一直相当突出。尤其中小粉企在运营成本压力以及大型粉企的挤压下,生存环境极不乐观。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制粉企业仍会采取随加工随采购的策略,库存基本能维持正常生产,不可能盲目增加采购而承担增加库存的风险。
从小麦饲用情况来看,由于国储玉米库存庞大,加之新粮上市预期临近,市场压力剧增,玉米价格一跌再跌,小麦饲用替代消费已成明日黄花。甚至有市场人士认为,玉米价格的大幅走低,不仅对小麦市场的间接支撑作用减弱,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拖累小麦市场行情。
    再次,我国小麦国际市场竞争乏力。受全球小麦供给充足、需求不旺的制约,国际小麦期货价格自6月底以来已经下跌21%,创1986年以来最大3个月跌幅。由于我国小麦价格高企,内外小麦价差较大,国内小麦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当前,10月船期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到我国港口完税价为1909元/吨,低于同等品质国产小麦港口销售价611元/吨;2号硬红冬小麦到港完税价为1942元/吨,低于同等品质国产优质麦港口销售价1138元/吨。
    海关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进口小麦34.3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871.72%;1~8月我国共进口小麦203.93万吨,同比减少66.79万吨。8月份我国出口小麦0.0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0.08万吨;1~8月我国共出口小麦0.3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0.37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