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稿时间:2015-10-14 阅读次数:587)
虽然今年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储备补库收购的稻谷数量将因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实行会有所增加,且增加的力度可能较大,但从目前情况看,今年中晚稻增产、农户存粮意愿增加、大米净进口增加和市场化主体收购量减少,四者合计的数量高于储备补库新增稻谷收购量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初步判断,今年中晚稻托市收购量很有可能超过上年。
早籼稻托市收购量同比下降
目前,早籼稻托市收购已经结束,收购量较去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截至9月30日,江西、湖南、安徽等8个主产区累计收购早籼稻795万吨,同比减少55万吨。其中早籼稻托市收购302万吨,同比减少117万吨,下降28%。
早籼稻托市收购较上年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产量有所下降,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15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5715.4千公顷,比2014年下降1.4%,全国早稻总产量3369.1万吨,比2014年下降0.9%;二是质量有所降低,托市收购入库的早籼稻要求质量须达到国标三等标准以上,即杂质1%以内,水分13.5%以内,出糙率75%~77%(含75%,不含77%),整精米率44%~47%(含44%,不含47%),而江西等部分主产区在早稻生长期间低温阴雨天气较多,导致泥谷、芽谷、不饱满粒多于往年;三是由于早籼稻总体规模较小,地方储备补库数量增加,导致托市收购量减少;四是优质早籼稻比重增加;五是早籼稻托市收购网点少于上年。
中晚稻托市收购陆续展开
早籼稻托市收购刚结束,中晚稻又面临集中上市。为缓解新稻上市后的卖粮压力,切实保护农民利益,2015年9月23日起,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率先在安徽省启动,9月25日、28日、30日,四川省、湖北省和河南省也先后陆续启动预案。这是我国中晚稻收购连续三年启动预案。截至9月30日,江苏等6个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145万吨,同比增加40万吨。
中晚稻预计丰收粮源充足
因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且在今年首次提出了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受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加的激励,农户种植稻谷积极性继续高涨。从农业部获悉,今年我国秋粮种植面积稳中有增,水稻、玉米等秋粮作物长势总体正常,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较好基础,预计今年稻谷继续丰收的可能性较大。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2015/2016年度稻米产量预计为2.09亿吨,略高于2014/2015年度。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我国稻谷产量将达2.08亿吨。考虑到早稻减产因素,预计今年中晚稻产量较去年略微增加的可能性较大。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15年我国稻谷消费约1.9亿吨,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当年仍将呈现产大于需的格局,且结余量较高,需要政府收购更多的中晚稻来缓解压力。
东北粳稻托市收购时间提前
往年,东北粳稻托市收购要到11月才启动。由于托市收购启动前,粳稻价格一般较低,加工企业等非国有粮食企业往往会趁价格较低时积极开展收购,备战元旦、春节需求。
根据今年5月18日国家发布的2015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的预案执行时间为2015年10月10日至次年2月29日,启动时间较上年提前20天,结束时间较上年提前1个月,整体收购时间较上年缩短8天。
今年中晚稻执行预案启动时间较去年提前,有助于稳定新稻收购价格,也缩短了企业自主收购的空间。非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预计将减少,中晚稻托市收购量因而可能增加。
大米进口有增无减
由于国内实行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且托市价逐年提升,而国际大米价格却因出口竞争激烈,价格连续下跌。国内外进口大米于2012年开始逆转,且内外价差不断拉大,导致我国由大米净出口国逐步成为了净进口国,且进口量逐年增大。
据海关统计,2012年我国大米进口量约为236万吨,2013年约为224万吨,2014年进一步增加到256万吨。其中,2014年大米净进口量较上年增加37.2万吨。上述数字还不包括走私大米的数量。
在国内外大米价差继续拉大的情况下,今年大米进口量仍在增加。据海关统计,2015年1~8月大米进口量为196万吨,同比增加3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约18%;1~8月国内大米出口14.22万吨,同比增长5%。1~8月国内大米净进口较上年同期继续大增30万吨。
大米进口量不断增加,对本就供应压力沉重的国内稻米市场无疑是雪上加霜。在大米需求低迷的情况下,进口大米增加必将挤压国内稻谷的消费量,而这部分稻谷的出路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政府收购来解决。
农户存粮意愿不高
由于稻米市场供应压力巨大,稻米市场行情难有大的波澜。从近几年稻谷收购市场看,除优质稻以外,普通稻谷最低收购价一般也就是市场最高价。因此,农户大多选择进行出售,存粮意愿较以前年度大大降低,导致稻谷的商品率不断提高。
在供求关系没有发生大的根本性变动的情况下,预计今年农户出售稻谷的意愿仍将较高。同时,因今年玉米临储价格下调,玉米收购价格较往年也出现较大幅度下调,农户一时难以适应,也很有可能会选择先出售稻谷变现,以应付各项资金需求压力。
企业收购意愿不强
我国稻谷收购大致可分为三块:一是以大米加工、经营企业为主的多元化市场收购,二是以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为主的储备稻谷补库收购,三是以中储粮系统为主的托市收购。
由于当前稻谷供应充足,物价持续低迷,稻米市场行情预期较弱,加上中晚稻托市收购较往年提前,新稻价格趋稳,难以收到低价粮,这些因素将导致大米加工企业等市场化主体收购新稻积极性降低。在农户出售意愿增强的情况下,需要政府来兜底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