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稿时间:2015-10-19 阅读次数:692)
近期,钟祥市物价局成本调查监审分局组织专班对全市9名农调户2015年种植的中籼稻成本收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与2014年相比,今年我市中籼稻单产增加,价格下降,收益微升。
一、成本收益情况
1、单产增加。今年的气候对中籼稻生产来讲,基本算是风调雨顺。在八月份干旱季节,农民积极抽水灌溉,大部分农田未受影响,稻谷长势良好。同时,相关部门对病虫害作出了准确的预警预报,农民注重了防治,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加之今年我市引进的优质、高产种子的进一步推广,确保了我市今年中籼稻的增产。调查户亩平(标准亩,下同)单产659.92公斤,比去年的622.24公斤增加37.68公斤,增幅6.06%。
2、收购价格有所下降。今年我市新粮上市开秤价即为每50公斤133元左右,目前降到126--130元左右的水平。调查户平均出售价格每50公斤130.34元,比去年的实际出售均价137.04元减少6.70元,降幅4.89%。
3、生产成本有增有减。调查户亩平总成本为988.08元,比上年增加30.13元,增幅3.15%。其中,物质与服务费用为470.12元,比上年增加5.87元,增1.26%;人工成本362.07元,比上年增加28.48元,增幅8.54%;土地成本155.89元,比上年减少4.22元,减幅2.64%。导致生产成本变化的主要因素:
(1)农资价格和机械作业费基本稳定。调查户亩平种子费增加5.35元,增6.25%。此项费用增加主要是农民购买了质量较好的种子,价格较高;而其它同品牌种子价格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亩平化肥费比去年同期减少4.42元,减4.25%。尿素价格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复合肥价格稳中略降。机械作业费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2)排灌费有所降低。今年的旱情好于去年,排灌费比去年有所减少,调查户亩平排灌费36.36元,比上年减少7.79元,降17.64%。
(3)人工成本继续上升。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工价的上涨,我市今年劳动日工价由去年的55元上调为70元,增27.27%;雇工工价由去年130元左右上涨为135元左右,增3.8%,导致人工成本增8.54%。这也是导致总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
4、收益略升。综上数据计算,调查户亩平产值1720.28元,比上年增加14.89元,增幅0.87%;亩平现金收益1137.97元,比上年增加35.41元,增幅3.21%。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户大都蓄粮待售,惜售心理较强。自去年以来,我市中籼稻收购价一直在1.35—1.40左右,而目前的每市斤1.26-1.30元的价位远低于调查户每市斤1.38元的价格预期,加之目前物价普遍上涨,农民惜售观望心理较为普遍。截止调查期,调查的九名农户中有五户农民未出售一粒粮食,已调查的平均商品出售率仅为37.02%,比去年同期的69.66%低三十多个百分点,仅占商品率91.33%的40.5%。
2、农资价格变相涨价的现象仍然存在。一是种子价格方面,近年来每市斤已达30元以上,最高的达50元一斤。而今年稻谷出售均价基本在1.30元/斤左右徘徊,折算粮种比价为1:22左右;而此前种子价格一般在20元左右,稻谷出售价格亦在1.25元/斤左右,粮种比价为1:15左右。从此比价关系看,种子价格涨幅仍然较大。而且从目前种子市场经营情况看,各种子品牌代理商实行的是一市一价,已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种子价格高位助推了种粮高成本。二是农药价格方面,主要是各品种含量下降,调查户反映,由于含量减少,虽然价格没涨,但原来打两遍药就可除草、治虫的药,现在却要打上3-4遍才有效果,实际投入增加;三是在化肥方面,如复合肥,三元素复合肥每包(50KG)为120元,部分现在改为一包40公斤含量略增几个点,价格仍为120元/包,单价似乎没变但实际价格却变相上涨。
3、收购预案启动滞后,影响了农民收益。我市稻谷收购一般都是在稻谷成熟后就启动。我省在9月28日就召开了最低收购价启动会,但由于启动的各种手续和程序较往年复杂,截止到调查期,我市整体收购仍未启动,目前仅有一个国家收购库点在按照1.38元/斤(三等)收购中籼稻。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健全信息平台。要形成多部门联动,建立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测体系,及时了解国际国内稻谷的购销状况、价格情况以及库存水平,适时发布稻谷市场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引导农民在合理价位出售粮食,确保既得利益不受侵害。
(二)、要进一步加强对农资价格监管。密切监测种子、化肥、农药等主要农资价格的变化,对出现价格异动,要积极采取价格干预措施,严肃查处农资经营中囤积居奇、变相涨价等不法行为,保护农民利益。
(三)收购预案启动要进一步“提速”。虽然国家未雨绸缪确定了预案,但因种种原因,导致了政策执行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了农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