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稿时间:2015-11-04 阅读次数:719)
进入11月份,东北产区大豆市场整体呈现稳中趋弱调整行情,据市场行情监测显示,截止11月4日,黑龙江地区食品豆主流收购价格3740-3840元/吨,较上周末下跌10-20元/吨,油厂大豆收购价格为3400-3650元/吨,与上周末持平,国内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主流在3020-3040元/吨,少数3160-3180元/吨,与上周末持平。目前东北产区豆价趋弱,主要原因仍归结于缺乏需求配合,加上市场利空气氛浓厚,一方面贸易商走货缓慢,收购大豆不积极,观望心理严重,另一方面今年大豆质量较去年相差甚远,导致近期市场成交量持续低迷。此外,进口大豆数量增加,库存高企、大豆压榨量较大及全球大豆产量居高不下等诸多因素均对其价格产生一定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目前主产区黑龙江大豆市场购销呈现如下特点:一是新季大豆已经上市,大豆行情持续走低态势依然没有改变;二是大豆上市数量不多,观望心态居多,少数加工企业开机以加工陈大豆为主,新大豆购销基本停滞,豆类产品销售不畅,大豆市场低迷状态依然没有改变;三是南方新大豆陆续上市,企业补库高峰已过,贸易商外销大豆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据调查监测,目前哈尔滨和绥化地区贸易商收购大豆过4.0筛价格1.95元-1.96元/斤,短期压力仍有增无减,市场观望气氛增浓。
今年前9个月大豆进口势头"凶猛",其中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726万吨,较2015年8月环比下降约6.68%,较2014年9月同比上升约44%,创下历史同期最高进口量,2015年1-9月国内进口大豆累计5970万吨。据相关部门预测,今年10月-12月每月进口分别为602万吨、650万吨、680万吨,全年进口量预计将达到7900万吨,较上年的7140万吨增加760万吨,同比增10.6%。
目前国内大豆压榨企业开机率继续回升,统计显示,截止10月末主要压榨企业压榨量在178万吨左右,开机率为55%,较此前一周增加14万吨,开机率提高3个百分点,整体10月份大豆压榨总量预计为680万吨左右。需求方面,虽然四季度豆粕需求随着水产养殖进入淡季而有所下降,但豆油需求依然较强,数据显示,6-9月国内主要油厂压榨近3000万吨大豆,而豆油库存却增20万吨,目前依然处于偏紧状态。豆油库存的偏紧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撑油厂继续压榨,预计11-12月大豆压榨总量为710-720万吨。
美国农业部10月报告上调全球大豆产量88万吨至32049万吨,同时上调消费量37万吨至31047万吨,期末库存上调16万吨至8514万吨,存消比为27.42%,其中美豆产量下调至10581万吨,消费上调至5117万吨,库存下调70万吨至1156万吨,存消比21.14%。10月报告上调巴西大豆产量300万吨至10000万吨,出口量上调195万吨至5645万吨,期末库存上调159万吨至1974万吨,存消比46.15%。阿根廷期末库存因期初库存调整降53万吨至3290万吨,存消比70.6%,库存消化压力较大。
10月末、11月初除去美豆丰收压力外、南美大豆播种情况良好、产量预期再创新高,给原本供应充足的大豆市场再添利空,同时全球经济形势悲观,尤其是中国经济差影响后期大豆进口需求,美豆期价在经历了10月上半年相对坚挺后,再度滑落至860-880美分之间震荡。后期从美豆装船数据以及检验数据看,后期美豆出口仍保持良好状态,不过仅靠此单一利好岂能和全球供应压力较大的大豆市场形成抗衡,并且美元加息存在不确定性,美豆后市将继续看空。
总的来看,目前大豆进口增速继续维持上升,大豆港口库存维持较高水平运行及下游市场整体需求偏弱,加上国际市场方面依然对大豆市场形成利空,在大豆基本面未有效改善的情况下,预计东北大豆后期仍将维持震荡偏弱走势。同时后市产区农户惜售心态变化、油厂采购动态、进口大豆到港多少及国际市场行情变化都值得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