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玉米“北上南下”受追捧

(来源: 发稿时间:2015-11-09 阅读次数:643)

 

    华北地区玉米大量外流,一方面迫使本地企业提价收购以吸引粮源,一方面也有企业认为,阶段性底部基本形成,有意愿适当增加库存,这进一步提振玉米价格。短期内华北玉米仍将受市场追捧,价格以稳中上行为主。
    预计河南、河北及山东农户售粮进度达20%,同比偏快2个百分点。
    华北玉米大量外流“撑高”行情
    本周华北玉米价格上涨。11月4日,山东潍坊深加工企业标准水分玉米进厂价1780~1820元/吨,比上周上涨50~60元/吨;德州1740~1780元/吨,上涨40元/吨。河北秦皇岛深加工企业收购价1800~1850元/吨,比上周上涨20元/吨;河南濮阳1620~1660元/吨,上涨40元/吨。
    10月下旬以来,山东领涨华北地区玉米价格,目前累计已上涨60~120元/吨。除近期天气原因影响玉米上量外,此轮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华北地区玉米外运量明显增加。
    今年华北玉米质量为近年来最好,此前华北玉米价格一度降至1600~1700元/吨的水平,性价比优势导致华北玉米“北上南下”大量外流。
    后期东北玉米价格“两极分化”
    本周东北玉米价格以稳为主。11月4日,黑龙江肇东深加工企业收购价1670~1730元/吨,比上周下降10~20元/吨;内蒙古通辽1780~1820元/吨,吉林松原1780~1800元/吨,均基本持平。
   东北地区于11月1日启动临储玉米收购,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许多粮库的“一卡通”系统尚未调试完成,资金也尚未到位,临储收购尚未全面展开,预计11月中旬后临储收购力度将逐渐加大。
    从少部分开始收购临储的粮库来看,玉米收购质量标准要求非常严格,但收购价格也高于市场价格。利润有一定保证,加之资金回流较快,后期贸易商将加大优质玉米采购。随着临储玉米收购逐渐开展,霉变2%以内的优质玉米价格将上涨。而霉变超过2%~3%的玉米,由于无法进入临储,随着上市量逐渐增加,将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与优质玉米存在较大价差,出现“两极分化”格局。
    南港东北与华北玉米价差将缩
    本周北方港口玉米价格小幅波动,按质论价。11月4日,鲅鱼圈港水分15%以内、容重700g/l以上、生霉率3%以内的辽宁玉米收购价1910~1930元/吨,比上周上涨10元/吨;国储收购水分14.5%、容重700g/l、生霉率2%的玉米价格为2040元/吨,持平;港口优质玉米理论平舱价1950~2000元/吨,
持平。锦州港口辽宁新玉米收购价1930~1940元/吨,理论平舱价1980~2010元/吨,均基本持平。
     前期港口玉米价格下滑,贸易商送粮至港口利润下降,送粮意愿下滑对港口玉米价格有一定支撑,但南方港口玉米价格持续疲软,不利于北方港口价格上涨。
    本周广东港口玉米价格继续下行。11月4日,广东深圳港口14.5%水分辽吉优质玉米成交价为2090~2110元/吨,比上周下降40元/吨;河北玉米1940~1950元/吨,基本持平,东北玉米与华北玉米的价差为150~160元/吨,较前期高点缩小近100元/吨。一方面是由于华北产区玉米价格筑底回升,支撑港口华北玉米价格;另一方面是今年华北玉米质优价廉,对东北玉米价格有较大冲击。
    广东港口玉米库存回升,华北玉米集装箱到货明显增长,较受饲料企业青睐,供应相对宽松,也压制广东港口东北玉米价格。预计短期内南方港口东北与华北玉米价差将继续缩小。
饲企采购河南玉米数量增加
    总部在华中地区的某大型饲料企业称,其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加工厂今年猪料配方中河南玉米的比例显著提高,东北玉米使用量显著减少。该企业往年较少采购河南玉米,主要是由于其毒素偏高,性价比较低,但今年河南玉米品质达到近5年峰值,各项指标均表现良好,而且价格较为低廉。
    目前河南是华北地区玉米的价格洼地,河南南部一等玉米进厂价1600~1660元/吨,运抵湖南进厂价在1900元/吨以内。往年饲料企业大多只在禽料中使用河南玉米,但今年质优价廉的河南玉米不仅被用于猪料生产,甚至乳猪料中也可以使用。
    因此,企业加大了河南甚至是华北玉米的库存储备,而相应减少东北玉米库存。当然,考虑到运费成本,黄河以北的企业使用河南玉米成本偏高,则不如东北玉米划算。
短期淀粉出口量大幅增加
    2008年以来我国玉米市场价格在临储政策的支撑下不断走高,淀粉出口竞争力逐渐下降,玉米淀粉出口从2008年的45万吨逐渐缩减,2013年仅至10万吨水平,2014年继续降至5.6万吨,2015年1~9月仅2.7万吨。
    2015年9月以来,我国玉米淀粉价格大幅下滑,随之而来的是淀粉出口市场重新被打开。监测显示,第四季度我国已经出口及即将出口的淀粉订单有望达到7万吨水平,河北、山东几家大型淀粉企业出口份额达70%以上,出口目的国主要为东南亚的印尼、菲律宾、越南及周边的日韩等国。
    淀粉企业反映,9月份我国淀粉出口价格在2500元/吨左右时,出口竞争力尚不明显;10月份降至2300元/吨左右时,已经可以一定程度上在东南亚挤占木薯淀粉的份额;10月底11月初淀粉价格降至2100元/吨时,到出口目的国的到岸价能够控制在350美元/吨,较木薯淀粉有较大竞争优势。
目前来看,2100元/吨的淀粉价格能够保证玉米淀粉出口较为顺畅。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第四季度淀粉出口较前期有爆发式增长,但出口状态能否持续仍然存疑,主要是由于经过前期大幅下跌后,近来淀粉价格开始出现上涨势头,2100元/吨的淀粉出口价格已经再难寻觅,山东淀粉价格已经涨至2300~2400元/吨,出口价格估计在2200~2300元/吨,如果后期继续上涨,势必对出口形成阻碍。
    阶段性库存偏低玉米淀粉价升
    本周,国内玉米淀粉价格上涨。11月4日,吉林长春玉米淀粉出厂价2150~2250元/吨,辽宁沈阳2250~2350元/吨,均比上周上涨60~100元/吨,比上月同期下降250~300元/吨;河北石家庄玉米淀粉出厂价2200~2300元/吨,比上周上涨50元/吨,比上月同期下降250元/吨;山东潍坊2300~2440元/吨,比上周上涨150元/吨,比上月同期下降150元/吨。
    据了解,当前南方销区玉米淀粉库存明显偏低,许多企业表示拿货较为困难,玉米淀粉报价随之上涨。淀粉价格经过连续4个月下行后反弹,主要原因:一是三季度玉米淀粉企业亏损严重,开工率明显下滑,淀粉产出有限;二是前期淀粉价格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下游企业维持较低库存,经过三季度以来淀粉价格大幅下跌,下游企业有意在当前价格低点增加库存;三是玉米淀粉价格下调遏制了木薯淀粉的替代,10月以来进口木薯淀粉数量下降,玉米淀粉重新替代木薯淀粉,尤其是造纸行业对玉米淀粉的需求明显增加;四是10月开始我国玉米淀粉出口出现明显增长。
    在供应偏少而需求增加的情况下,当前南方销区玉米淀粉供应较为紧张,拉动此轮淀粉价格回升。后期来看,由于淀粉行业开工率明显提高,而淀粉糖消费处于淡季,淀粉价格能否继续上涨还需看玉米淀粉对木薯淀粉的替代及玉米淀粉的出口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