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越南5%破碎率大米运达我国港口完税价格上升为2965元/吨,南方销区市场早籼米价格为3670元/吨,国内外价差缩小至705元/吨,较年内1100元/吨的高点回落395元/吨。
主产区进口大米数量激增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10月我国大米进口量为263.68万吨,超过去年全年进口量,创近年同期新高。分地区看,沿海省份大米进口仍占主导,但主产区进口也出现激增。
前三季度广东、浙江和福建3个主销省共进口大米157.21万吨,增幅31%,占全国大米总进口量的67.9%。
进口增幅最大的省份为主产区。其中,江西省进口大米8.53万吨,增加23倍;湖北省4.62万吨,增加14倍;湖南省9.61万吨,增加8倍。
泰国米价下跌越南出口疲软
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过去1个月泰国中高等级成品白米价格下跌约1%,主要原因是泰国主季稻收获上市,供应增加,而进口需求匮乏。泰国100%B级大米FOB报价为369美元/吨,比上月同期下跌3美元/吨;5%破碎率大米报价358美元/吨,下跌约3美元/吨;5%破碎率蒸谷米报价356美元/吨,下跌4美元/吨。
近期越南大米出口价比泰国同等规格大米约高20美元/吨,交易不振。
菲律宾和中国等待2016年大米进口配额,入市询价积极性低。这种状况可能持续到越南新稻收获上市。目前,越南5%破碎率大米FOB报价为375~380美元/吨,前一周为370~375美元/吨;25%破碎率大米FOB报价稳定在360美元/吨左右。
2016年印度大米出口预测下调
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2016年印度大米出口量预计为850万吨,比上月预测值低100万吨,比上年创纪录水平减少26%,将是201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因为稻米产量大幅减少,预计印度大米供应状况已经开始趋紧,印度大部分大米产量主要将用于满足国内消费。
报告还显示,2016年泰国大米出口量预计为1000万吨,比早先预测值高出50万吨,比2015年增长11%,因为泰国大米出口竞争力增强;2016年越南大米出口量预计为710万吨,比上月预测值高出10万吨,同比增长15%,因为越南对东南亚地区的出口强劲。
全球大米出口格局变化将有利于泰国消化大米库存,激发越南稻农生产积极性。
主产区粳稻收购进度34%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截至12月10日,东北及苏皖等粳稻主产区已收购粳稻占产量的比例为34%,接近上年进度。按照粳稻产量6564万吨、商品率70%计算,农户可售余粮约2360万吨。上周我国东北地区大部天气较好,便于粮食运输及购销,进度略有加快。
截至12月10日,黑龙江省已收购粳稻占产量的比例为48%,比上年快3个百分点。黑龙江粳稻收购快,收购量超过全国收购总量的一半,主要原因是今年黑龙江粳稻托市收购启动时间比上年提前21天,全省收购高峰期较往年提前到来。按照黑龙江粳稻产量2345万吨、商品率85%计算,农户可售余粮约870万吨。
截至12月10日,江苏省已收购粳稻占产量的比例为29%,较上年同期偏慢2个百分点。终端需求不旺,粳米价格下行,加工企业入市积极性低是主要原因。按照江苏省粳稻产量1750万吨、商品率60%计算,农户仍有可售余粮540万吨。其他粳稻主产区辽宁、吉林、安徽等省份粳稻收购进度与上年基本持平或略慢。
主产区中晚籼稻收购同比偏慢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截至12月10日,南方主产区新季中晚籼稻累计收购量占产量的比例为20%,同比慢2个百分点。托市收购仓容紧张、加工企业入市不积极是收购进度偏慢的主因。按中晚籼稻产量10891万吨、商品率50%测算,农户可售余粮约3270万吨。
截至12月10日,中籼稻主产区安徽、湖北新季中籼稻收购量占产量的比例为40%,同比略快0.5个百分点。主要因为优质稻市场购销活跃。按照两省中籼稻产量2830万吨、商品率60%测算,农户仍有可售新季中晚籼稻约570万吨。
截至12月10日,双季稻主产区江西、湖南(主要种植早籼稻和晚籼稻,亦有部分一季中籼稻)新季中晚籼稻收购量占产量的比例为15%,同比偏慢2.5个百分点。按照两省中晚籼稻产量3020万吨、商品率45%计算,农户仍有可售余粮910万吨。四川、广东、广西等中晚籼稻主产区收购进度同比持平或略偏慢。
大米企业开工率同比仍偏低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12月上旬,东北地区大米加工企业(年产能5万~10万吨)开机率为52%,较上周提高2个百分点,但较上年同期下降7个百分点。
11月中下旬以来,东北地区雨雪雾霾天气频繁,对粮食外运造成一定影响,开工率同比持续偏低。
销区东北大米到货量持续减少,而元旦节前备货需求增加,促进东北大米企业开工率略有提升。目前黑龙江佳木斯大米出厂价4400元/吨,加工企业新季国标三等圆粒粳稻收购价3000~3050元/吨,企业加工利润约40~80元/吨。
12月上旬,南方籼稻主产区湘赣地区典型大米加工企业(年产能3万~6万吨)开工率为49%,比上周上升2个百分点,但较上年同期下降5个百分点。目前,苏皖粳米出厂价3950~410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降50~60元/吨,与湘赣中晚籼米价格相近。
预计后期新陈稻谷价差放大
目前,湘赣地区2012年产中晚籼稻出库价2300~2400元/吨,新稻价格2650~2750元/吨,新陈价差为350元/吨左右。黑龙江2012年陈稻出库价2700~2800元/吨,新稻收购价3000~3100元/吨,新陈价差300元/吨左右。
预计后期稻谷新陈价格将扩大。
我国库存陈稻数量巨大,需求总体疲软,陈稻市场显著供过于求。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2/2013、2013/2014和2014/2015年度稻谷结余量分别为532万吨、1321万吨和1894万吨。陈稻市场供需关系决定后期价格大概率下降,且随着出库时间延后,出库价格下降风险不断累积。
今年新稻产量持平略增,从目前收购进度看,稻谷托市收购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意味着后期市场在新季粮源减少、新米需求小幅波动的前提下,新稻供需偏紧格局将奠定后期新季稻米价格上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