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圆粒稻价格反弹 米企开机率有所下降

(来源: 发稿时间:2016-01-27 阅读次数:522)

 

    本周国内粳稻米价格整体维稳,局部涨跌互现。因销区商家多已完成节前备货,市场购销转淡。东北产区方面,终端需求萎缩令前期涨幅较大的长粒香、稻花香出现高位回调。
  但受基层余粮见底与托市收购带动,长期以来低位运行的圆粒稻谷出现补涨行情。黄淮产区方面,随着稻谷水分普遍达到入库要求。米企对高米率稻谷收购意愿增强增强,稻价整体表现坚挺。
  南方籼米方面,由于新年度产区持续阴雨天气,令新稻水分依旧偏高,加工企业入市谨慎择优收购为主,价格暂稳。
  考虑到节前备货即将收尾,同时稻强米弱特征明显,加工企业多以销定产,停机观望现象增加,预计春节前米企开机水平仍将维持在低位。
  粳稻政策性收购数量大于上年
  在基层余粮逐步见底,国储收购仍 在持续、节前备货尚未彻底结束的背景下,东北市场供需缺口开始逐步显现。
  2015年托市收购启动提前21天,在经历了近3个月的收购工作后,粮库仓容趋于紧张,停收增加令收购力度减弱。本月以来国储粳稻入库进度有所放缓。
  据中储粮统计数据显示,在1月11日至15日期间,黑龙江、吉林、江苏等主产省份承储库点共收购2015年产政策性粳稻47.96万吨,较上期(6~10日)降10.9万吨,降幅为9.17%,较上年同期下降38.35%。但截至1月15日,全国累积政策性粳稻收购数量已达1911.6万吨,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337.3万吨或21.24%。
  随着托市收购深入推进,目前佳木斯、鸡西、建三江等等圆粒稻主产区基层余粮不及10%,符合入库标准的稻谷货源难觅。江苏、山东等地水稻余粮比例也低于30%,随着近期稻谷水分下降适宜入库存储,粮商及米企积极入市同样带动市场购销回暖。
  东北产区圆粒稻余粮见底
  另据监测显示,截至1月15日,黑吉辽浙苏皖等粳稻主产区收购进度同比偏快约2%,按照粳稻产量6564万吨、商品率70%计算,农户可售余粮约1250万吨,约占总产量的19.04%。
  截至1月15日,黑龙江省粳稻收购进度比上年快1个百分点,按照黑龙江粳稻产量2345万吨、商品率85%计算,农户可售余粮约350万吨,约占总产 量的14.92%。
  据调查了解,随着托市收购深入推进,目前佳木斯、鸡西、建三江等等圆粒稻主产区基层余粮不及10%,符合入库标准的稻谷货源难觅。江苏、山东等地水稻余粮比例也低于30%,随着近期稻谷水分下降适宜入库存储,粮商及米企积极入市同样带动市场购销回暖。
  虽然江苏、安徽、河南托市收购截至日期为1月31日,即将于本月底落下帷幕,但东北三省保护价收购将执行至2月29日,考虑到黑龙江省托市收购量要占到全国粳稻托市总量的80%以上,短期保护价政策仍将给予稻价坚挺支撑。
  此外,以东北产区为例,目前长粒香、超级稻等优质稻价格位于1.62~1.65元/斤,而圆粒稻村屯收购价则在1.45~1.46元/斤,二者价差接近0.20元/斤,高于合理区间,预计圆粒稻谷在当前价位上短期有一定反弹基础。
  倘若月底出台的“一号文件”并未将2016年水稻保护价意外下调,预计在节前乃至“二月二”期间仍将延续偏强 格局。
  远期走势倾向“优质优价”
  但对后市涨幅不宜过分期待,目前节前备货基本告一段落,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1月中旬东北大米加工企业(年产能5~10万吨)开机率为41%,较上周下降4%,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1月中旬南方籼稻主产区湘赣地区典型大米加工企业(年产能3~6万吨)开工率43%,比上周下降3%,与上年同期持平。
  考虑到节后销区需求将会骤降,前期涨幅过大的优质品种稻谷仍有回落需求。在保护价收购工作结束后,国家政策将逐步向陈粮轮出方向转换,届时各级储备粮拍卖与跨省移库将陆续展开,2013、2014年陈粮将会投放市场,圆粒稻谷势必难以超过1.55元/斤的国标三等保护价。
  而在春节过后气温逐步回升,未来高水分大米也难以顺利流向南方销区。
  在远期来看,“优质优价”将是市场运行的主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