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境中的国产大豆曙光在何方?

(来源: 发稿时间:2016-02-16 阅读次数:551)

 

    2015年国产大豆延续2014年作出的取消收储而改为直接补贴的政策,叠加国内消费低迷,外围美豆连续丰产使得国内豆一呈现失重型大跌,2015年8月份1605合约4527的价格或被尘封为高阁之价,时至今日收盘在3453,下跌近24%,对于农产品期货可谓算是巨幅的回落,但笔者认为3500抄底仍言之尚早,国产大豆或重演国产菜籽之殇,本文重点分析后期影响国产大豆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
      通过分析数据上看,2015/16年度预计进口大豆的量会略微下跌至7900万吨,国产大豆的产量预计1150万吨,供应量在9050万吨,同比小幅下跌。需求端的预测上,饲用消费的量呈现同比回落,预计在200万吨左右,消费端的亮点预计在榨油的消费上,国内的压榨量估计提高到8000万吨,但其中国产大豆的占比微乎其微,所以在消费端上国产大豆难觅利好。但供应方面,分析数据我们发现国产大豆的产量处在下行的通道中,2012/13年度国产大豆的产量在1300万吨,期价上曾创下4900的高位,如今产量下滑至1100万吨的区间,价格反倒回落,收储的取消并不能完全解释大量减产后的下行。
      国产大豆的消费主要对应食用消费,是国内豆浆、非转基因豆油的主要原材料,这类食用消费的量并没有大幅缩减,但从价格走势中我们发现,产量的下行并没有改善宽松供应的局面,这背后原因是有部分进口豆进入了食品加工领域。进口大豆进口成本较国产大豆有400-600元每吨的价格优势,加上监管不严,替代现象时有发生,但这只是替代现象中的一种。另一种对国产大豆的替代品是俄罗斯产的大豆,也是非转基因大豆,主要产区在黑龙江偏北的地区,因为地租等成本便宜,其进口成本有相当的比较优势,有数据显示,当前俄豆的进口成本在2500元每吨甚至更低,2015年中国进口俄豆的量估计在50万吨左右,近1000元每吨的价差或刺激俄豆进口在未来会进一步增加。
      分析2015/16年的国产大豆供需情况,除了考虑这些可能进一步扩大的低价替代之外,我们必须分析到今年国产大豆的产量情况,变量主要在种植面积。2015年9月国家公布了玉米的收储价格2元每吨,并严格要求收储品质,背后的政策目的直接指向了对玉米国储的去库存化,2015年玉米国储1.5亿吨,2015/16年度的收储量估计突破9000万吨也是指日可待,这后面2.4亿吨的天量库存消化亟待解决,因此市场预期2016年的玉米收储价仍大概率下调,未来农户对玉米的种植意愿将受到抑制,转而增加大豆的种植面积是大概率事件,因此期价上会有近强远弱的格局且会有持续。
     在外围宏观上,美国经济加息换挡顿挫感强烈,欧洲持续低迷,油价反弹缓慢,大宗品种难言企稳,唯有农产品可能因为天气炒作走出独立行情,厄尔尼诺的尾声阶段关注二季度末能否演化为拉尼娜,如果拉尼娜真的出现,后期北美大豆生长将会受较大负面影响,在资金的炒作下美豆或将带领国产豆反弹,这会成为未来升势的主要曙光,但近期的交易性机会仍是逢高沽空,远月合约1701在3300以下建议可考虑逢低做多单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