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稿时间:2016-03-02 阅读次数:661)
2月末以来,随着农历传统春节假期的结束,东北粳稻购销市场逐渐回暖,粳稻价格保持相对平稳,大米价格小幅上行。不过,随着托市收购的即将结束,而政策性拍卖预期提前,对市场心理形成打压,总的来看,今年春节过后一段时间里,我国稻谷市场在政策引导下相对平稳,但随着早籼稻托市价格下调,3月份托市政策全面结束,进入托市粮拍卖阶段,国家降库存目标明确,稻谷库存压力堪比玉米,现货市场可以说已是暗流涌动。
市场表现
东北粳稻短期价格保持相对平稳
据市场行情监测显示,春节过后,东北粳稻价格整体相对平稳,截止目前,黑龙江佳木斯地区政策性收购库点的普通圆粒粳稻收购价为3100元/吨,加工企业普通圆粒粳稻收购价3000-3050元/吨,哈尔滨地区长粒稻谷收购为3350元/吨左右;吉林松原地区普通稻谷粮库收购价也基本在3100元/吨左右,加工企业普通稻谷收购价3020-3060元/吨,优质稻收购价也基本在3120-3140元/吨,辽宁省盘锦地区加工企业盐丰水稻收购价为3100元/吨,均与上周基本持平。
影响因素
因素一:2016年早籼稻最低托市收购价格下调,中晚稻保持稳定。今年2月3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单位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2016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防止“谷贱伤农”,2016年国家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16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33元、138元和155元。其中,仅早籼稻托市价格较上年下调2元。这是自2004年最低稻谷托市政策以来首次调低,与早籼稻产量低,波及面相对较窄有关,但未来稻谷价格市场化信号已经释放。
因素二:粳稻托市收购结束市场承压。根据《2015年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规定,东北3省粳稻托市收购执行期为2015年10月10日至2016年2月29日,目前托市收购已经结束,东北粳稻累计收购量接近2000万吨,上年1839万吨。市场预期托市收购结束后国家将投放政策性粳稻,在供应充裕且无托市价支撑的情况下,粳稻价格或将下行,但优质粮源将保持坚挺。与之相比,自去年10月13日开启的早籼稻拍卖表现持续不佳,在去年12月以来的数次拍卖中,仅12月1日和12月8日湖南地区有成交,分别成交794吨和565吨,成交价均为2640元/吨,累计成交仅3875吨,上年达到70.8万吨。据估算,目前我国托市稻谷库存也已达到上亿吨水平,泄库难度恐不亚于玉米。
因素三:大米加工企业开工及利润均回。随着农历新年结束,库存原粮或大米不断下降,市场年后备货需求较强,加工企业、原粮采购市场和大米批发市场购销将逐渐趋于活跃,大米加工企业开工率及加工利润双双回升。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经过春节期间的消耗,企业和中间商大米库存水平处于年内低位,补库需求强劲。元宵节过后,大米加工企业开工率快速回升。2月下旬,东北大米加工企业(年产能5万-10万吨)开机率为36%,较中旬提高2成;随着部分地区大米价格小幅上调,企业加工利润有所恢复。目前,黑龙江佳木斯大米出厂价4420元/吨,加工企业圆粒粳稻成本价3000-3050元/吨,企业加工利润60-80元/吨,比年前有所增涨。
因素四:1 月大米进口为历史同期次高。2015年我国大米进口量创历史新高,2016年1月大米进口延续了上年强劲势头,单月进口量成为历史同期的次高水平。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5年1月我国大米出口量为2.22万吨,同比增加15%。 1月我国大米进口量为28.72万吨,同比增加134.59%。国内外大米价差较大,是大米进口长期保持较高水平的一个主要原因。监测显示,2月中下旬,泰国5%破碎率大米到我国港口的C&F价为385美元/吨,到港成本约为2986元/吨;越南5%破碎率大米到我国港口的C&F价为365美元/吨,到港成本约为2787元/吨。与我国南方销区早籼米价差为750-960元/吨。虽然国内外价差持续高位,但我们也注意到近来价差较前期有所缩小。
因素五:2016 年粳稻种植面积或将增加。目前,天气开始回暖,各地春耕备耕工作也将陆续展开。由于国内玉米库存高企,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 玉米种植调整的需求强烈。近日,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上提出,要大力推进种植结构调整,把握结构调整方向,突出结构调整重点,落实结构调整措施,确保今年“镰刀弯”地区玉米调减1000万亩以上。而黑龙江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也发出了黑龙江省今年力争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000万亩的信号。
由此可见,今年东北地区玉米播种面积减少已成定局。由于同处粳稻、大豆产区,除了农业部提倡的进行食用大豆和马铃薯的种植以外,我们认为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看,粳稻的播种面积有增加的可能。根据国家发改委2015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上数据显示,我国黑龙江地区粳稻种植净利润为每亩326.92元,大豆种植净利润为每亩30.98元, 粳稻竞争优势较为明显。另外, 2月初政府已明确表示2016年对于稻谷品种仍会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且粳稻的最低收购价仍与上年持平。这对于总体低迷的粮食市场来说,粳稻无疑是一个能相对稳定农民收入的保障品种。因此,我们预计2016年稻谷播种面积仍将有可能增加, 而且主要集中在粳稻品种上;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丰产预期仍较强。
因素六:亚洲大米出口市场价格变动频繁。2016 年 1 月以来,亚洲大米出口市场价格变动频繁。泰国大米出口价格领涨,而越南大米价格则出现明显下滑。监测显示,2 月中下旬,泰国 5%破碎率大米 FOB 报价(下同)为375 美元/吨,比 1 月初上涨 19 美元/吨,涨幅为 5.34%;越南同品质大米报价为 355 美元/吨,比 1 月初下跌 20 美元/吨,跌幅为 5.33%;巴基斯坦同品质大米报价为 347 美元/吨,比 1 月初上涨 22 美元/吨,涨幅为 6.77%。受气候条件影响,诸多的预测机构对于泰国新季稻米产量发出减产预估,而泰国政府需履行与菲律宾、印尼和中国签订的政府间大米交易,稻米供应趋于紧张,价格近期上涨较快。由于近几年越南、泰国大米的同质化程度较高,在市场需求规模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越南大米的价格有所下滑。“泰涨越降”也使得两国大米价差重回 20 美元/吨左右的水平。从长期来看,2015/16 年度泰国大米的供应量减少,出口能力下降,市场价格仍有上扬的空间。但短期来看, 泰国政府计划出售国储大米,加上新稻即将上市,市场供应增加,可能制约米价进一步上涨空间。
后市预测
对于后期市场走势,我们分析认为,托市收购结束后,东北粳稻价格平稳基调或将打破,其面临的压力:一是市场预期托市收购结束后国家将投放政策性粳稻,供应充裕且无托市价支撑的情况下,粳稻价格下行压力较大;二是大米进口数量较大,国内外大米价差较大;三是随着备春耕工作的展开,新年度粳稻种植面积或将增加。展望3月份,随着东北粳稻托市正式结束,南方储备粮进入轮换,且年后传闻一部分超期储存稻谷也将投放市场,定价几何、是否会利空市场值得关注。当然,作为2月份以来相对紧缺的长粒粳稻来说,其优质优价的特征有望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