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市大行其道,玉米深加工何去何从?

(来源: 发稿时间:2016-03-04 阅读次数:580)

 

    早在2015年,已有市场预期2016年将是玉米深加工回暖的一年,国内玉米价格下跌、深加工产品价格相应回落,冲击替代品进口需求,加之白糖价格相对偏高,淀粉糖对白糖替代需求上升,甚至深加工产品出口也有望回暖……诸多利好预期,2016年将是深加工行业的“春天”。但2016年春节刚过,玉米深加工企业已经面临困境,产品销售不畅、加工亏损加剧……
玉米深加工产品价格波动虽更多受下游产品需求主导,但原料玉米市场波动的影响也不容小觑,2016年玉米市场面临重大调整,政策市将继续定调2016年玉米市场,玉米深加工行业需何去何从?行业困顿等待解决。
    一、玉米深加工的困扰
    1.原料之困——东北高价难受,华北跌跌不休
截止2月25日,东北临储最新玉米收购总量达到8575万吨,继续刷新纪录。受此影响,东北深加工企业正在面临一粮难收的困境,近期东北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不断上调,吉林主流进厂价处于1900-1960元/吨高位区间,企业成本压力凸显。
华北深加工企业处境刚好相反,春节过后华北玉米价格一路狂跌,以山东深加工企业玉米进厂价为例,节后已累计下跌超100元/吨,虽然企业成本下降,但持续不断的下跌过程也导致用粮企业不管备货,更多采取短频快的小规模收购,企业心态并不轻松。
    2.利润之困——东北企业亏损严重
    从加工利润角度来看,目前华北企业情况尚可,原料价格下跌缓解了企业加工成本。但东北企业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以吉林玉米1960元/吨进厂计算,理论淀粉成本起码在2400元/吨左右,而目前吉林淀粉最高报价2300元/吨且难于销售,要想走货只能给出更低价格,亏损成为必然。且以目前东北、华北玉米价格及运距价差计算,东北淀粉几无立足之地。
    二、原料政策市下深加工企业被动跟随
    2016年的玉米市场仍将是政策市主导,陈粮定向销售已待尘埃落定,后期临储收购政策、临储陈粮拍卖政策等等均将陆续付出水面,虽然玉米市场下跌已是大势所趋,但具体走势如何最终仍需政策定调。而曾经备受政策“关照”的东北深加工企业最近很受伤,临储收购导致企业只能高价收购玉米,“说好的”深加工补贴却迟迟未能落地,变数不断;陈粮定向销售何时到位尚未可知,究竟有多大优惠力度也是未知之数。在政策是主导的背景下,深加工企业只能被动跟随。
    从大趋势上来看,今年玉米价格下跌、深加工用粮成本相应下降趋势已经可以明确,依托于政策层面限制替代品进口的思路,相关深加工产品进口量有望下降,国产玉米淀粉、淀粉糖、DDGS等需求均有望上升,但短期内区域性盈亏不均及原料市场波动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应予规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