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地区小麦种植收益调查分析

(来源: 发稿时间:2016-03-17 阅读次数:479)

 

    为了更好地了解今年农户种粮成本效益情况,近日我们对江淮地区部分稻产区的农经人员和农户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小麦、稻谷生产投入规律和国家惠农政策,对粮食生产成本收益进行了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粮食生产成本收益情况
  根据调查,2015年小麦和中晚籼稻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小麦亩均产量在700斤左右(水分15%左右),中晚籼稻1100斤(水分16%以内),粳稻和粳糯稻产量约在1300-1400斤(水分18%以内),产量较上年增长8%-10%。从调查结果来看,种粮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机收普及率要高于机耕,农户用工减少,资金成本增加,亩均成本稳中略升。2015年种粮大户小麦亩均种植成本约在757元/亩,水稻种植成本约在1300元/亩,其中田租和资金利息成本约占总成本的五分之二,普通农户小麦种植成本475元/亩,水稻种植成本730元/亩(详见下表)。种粮大户粮食种植机械化程度较高,生产效率较高,亩均雇佣劳动支出较少;普通农户由于从事人口年龄相对偏大,种植机械程度略低,亩均人工投入较大,生产效率略低。同时,如果翻田和收割采取机耕机收,人工可节省两个工时,但成本需要增加现金支出120-140元(机耕机收成本每项50-70元/亩),直接成本支出增加,总成本可降低40元/亩,如果是种粮大户租田耕种,平均每亩每季(通常一年两季,一麦一稻)成本需增加200-300元的土地流转费用。
  2、调查中,普通农户多以种植一季中晚稻为主。
  3、雇工是指粮食收获前所有环节需要的雇佣劳动力个数;其他是指收获环节的用工和机械运输成本。
  4、种子用量是按撒播用量计算的,小麦基本上以撒播为主,中晚稻移栽种子用量要少一些,但移栽成本更高。
  从实际调查来看,在不考虑种粮大户支付田租的情况下,散户平均种植成本要高种粮大户成本,主要体现在散户因种植分散,机收机耕成本要高于种粮大户10-15元/亩,雇工成本在150元/个,高于种植大户10元/个,散户多以移栽为主,种植成本要高于大户100元/亩,但不需要支付利息费用。粳稻种植成本大于中晚籼稻,主要因粳稻生长周期长于中晚籼稻,生产过程中农药用量和人工成本相应增加,通常情况粳稻要比中晚籼稻施药次数要多2-3次,人工多1个工时。
  从成本结构来看(不包括种植户自身劳动付出),2015年成本结构与往年相比较略有变动,人工成本和租田成本增加,农资成本稳中略降,总成本仍然高企,以一般农户种植水稻为例,机械成本(机收机耕)140元/亩,占总成本的19.13%;农资成本(种子、化肥、农药三项)共342元,占46.72%,雇工成本250元,占34.15%,各项成本中,机械成本和雇工成本易升难降。因2015年粮食与产量持平或增加,农户粮食销售价格不同程度低于去年同期,不同品种之间差异较大,小麦、中晚籼稻、粳稻种植收益减少,粳糯稻种植效益增加,具体情况如下表:
  依据市场粮油价格监测数据,2015年农户平均销售价格小麦下降了4元/百斤、中晚籼稻下降了8元、粳稻下降了13元/百斤、粳糯稻下降了5元/百斤。受市场价格下行影响,农户种植效益不同程度降低,中晚籼稻种植加收入减少较多,下降5.88%,粳稻和小麦不同程度下降,下降了1.25%和2.13%,粳糯稻因单产增加较多,种植效益上涨3.45%(以上均不含粮食种植补贴)。2015年国家继续对种粮农民发放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接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并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农资综合补贴以上年水稻和小麦实际种植面积为依据,补贴标准与柴油等农资价格保持联动,2015年已按补贴80%发放,发放标准为58.4元/亩。粮食直接补贴以农户原计税面积、计税常产为依据,平均每亩补贴10元。农作物良种补贴以实际种植面积为依据,水稻、棉花每亩补贴15元,小麦、玉米、油菜每亩补贴10元,种植业保险包括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棉花6个险种,财政补贴保费的80%,农户承担保费的20%。总的来看,农户种植小麦可获补贴88.4元/亩,水稻可获补贴83.4元/亩,一稻一麦可获补贴171.8元/亩,租田一年两季可获补贴161.8元/亩。
  综合来看,算上国家补贴扣除自身劳动成本,一年种植两季作物,一季小麦一季中晚籼稻每亩收益在200-300元,一季小麦一季粳或粳糯稻每亩收益在400-600元,种植一季中晚籼稻基本保本,粳稻或粳糯稻每亩收益在250-350元,因粳稻和粳糯稻市场价格较高,农户种植效益较高,种植面积呈扩大趋势。2015年市场粮食价格整体下降,相对而言,对散户种植影响不大,种植大户影响较大,部分农户难以实现增产增收目标。
  关于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农资经营和市场价格的监管,通过对化肥、农药需求总量的宏观调控,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适度控制农资价格的上涨对种粮成本的影响,保证种粮农民利润,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2、近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给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已逐渐凸现出来,建议国家根据物价上涨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同时,加大农业补贴标准,以便吸引外出务工的年青人回乡种田,加大农技培训,培养合格的新一代种粮农民,不断提高科学种粮水平。
  3、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大力发展和推广优良高产品种,引导农民积极实施测土施肥、按需施肥等科学法,同时加强农家肥利用,帮助、指导农民控制种粮成本,提高种粮效益。
  4、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降低土地流转成本;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通过形式不一的粮食生产合作途径,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现代农业经济组织,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推进粮食生产方式转变,建立新的现代粮食生产组织方式。
  5、建立粮食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充分掌握粮食生产、流通趋势,防止农民盲目跟从市场,及时调整种植品种,确保粮食生产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