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市进度同比大幅落后 新麦质量制约行情整体走势

(来源: 发稿时间:2016-07-06 阅读次数:614)

 

    摘要:受主产区新麦质量与价格制约,托市收购进度同比大幅落后,品质差异导致用途不一,新麦收购价呈现多轨道运行,新麦上市量加大使得麦价整体走势承压。国际小麦则在供需宽松等因素施压下,其市场行情走势大幅走低。
    一、主产区新麦收购进度缓慢 新麦质量制约行情走势
    自鄂皖苏豫启动小麦托市收购启动以来,因托市收购质量要求较为严格,而产区新小麦质量难以规模化满足入托要求,托市收购进度较为缓慢,托市收购数量大幅低于上年同期。据统计,截至6月20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小麦数量1018万吨,同比减少697万吨。据统计,截至6月25日,河南地区累计收购小麦数量344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96万吨;其中托市收购量133.4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32.6万吨。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进度大幅放缓使得麦价缺乏持续上行的推动力,而质量的分化更使得规模化采购难度加大,“提价”效应所带来的增量效果明显弱化,不达标小麦比例的增加拖累新麦市场收购行情。6月30日山东、河北地区启动小麦托市,小麦主产区全部启动托市;鲁冀启动托市将进一步挤压质优粮源数量。截至7月初,江苏2016年产普通制粉红小麦安宁港海轮平舱价2200-2300元/吨,按质论价;安徽萧县地区面粉加工企业新麦净粮收购价2240元/吨;山东聊城莘县地区新麦收购价2300-2320元/吨;河南濮阳地区新麦收购价2280-2320元/吨;河北石家庄晋州地区新麦收购价2320-2340元/吨。
    二、临储麦成交安徽地区占主导 国内强麦期货价格走低
    近期部分面粉加工企业虽陈小麦采购意愿较强,但陈小麦库存结构主要以国家临储小麦为主,且采购成本较高,这很大程度上制约其需求量,国家临储小麦成交情况趋于冷清,粮源成交安徽地区占主导。6月28日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市场投放粮源数量为251.3139万吨,实际成交数量2.207万吨,平均成交率0.88%,成交均价2473元/吨,其中安徽地区成交1.9449万吨;相比之下,6月21日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市场投放粮源数量为250.5842万吨,实际成交数量1.3585万吨,平均成交率0.54%,成交均价2410元/吨。据统计,上年6月初至9月底,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投放数量2096.056万吨,实际成交数量30.5934万吨。截至7月初,国家临储小麦(含2015年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为3810-3910万吨,同比高1913-2013万吨;其中2015年产国家临储小麦库存数量2079万吨,2014年产库存数量1790-1800万吨。截至7月1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强麦1609合约期价报收于2659元/吨,较6月24日的2674元/吨,下跌15元/吨,跌幅0.56%;期间最低价2654元/吨,最高价2690元/吨。相比之下,强麦1701合约期价报收于2711元/吨,周比下跌9元/吨,跌幅0.33%。
    三、供需宽松格局持续施压 美麦期价跌至近年低位
    因近期降雨天气有利,国际谷物理事会(IGC)预计全球2016/17年度小麦产量预估为7.29亿吨,较上个月预估值高700万吨,但提醒称小麦作物或存在质量问题。据总部设在加拿大温尼伯的粮食处理商——G3 Global公司称,由于小麦产量前景改善,公司已经调低销售联营池内大多数农作物价格预估;将联营池的小麦价格预估下调7到8加元/吨。印度政府的一份声明称,印度小麦库存形势宽松,截至6月初,印度中央池的小麦库存量达到3264万吨,这要远远高于印度食品安全法案(NFSA)要求的2400万吨。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7月1日到2016年6月22日期间,欧盟发放4465.5万吨谷物出口许可,低于上年同期的4528万吨;其中小麦(不包括杜伦麦)出口许可为3065.9万吨,上年同期3067.2万吨。因今年小麦产量有望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国际麦价走软,国内小麦收割工作即将开始,俄罗斯小麦出口价格持续下跌。印尼农业部官员称,印尼在对小麦进口加以控制,以鼓励饲料加工商使用国内玉米供应。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库存报告显示,6月1日美国小麦库存为9.81亿蒲式耳,高于去年同期的7.52亿蒲式耳。受制于供需宽松格局施压明显,CBOT小麦期货价格跌至2009年9月以来的低位。截至7月1日,美国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美软红冬小麦9月合约期价报收于429.25美分/蒲式耳,较6月24日的465.25美分/蒲式耳,下跌36美分/蒲式耳,跌幅7.74%;期间最高价470.5美分/蒲式耳,最低价428美分/蒲式耳。
    四、玉米现货市场行情转弱 质差小麦饲用需求较高
    定向投放及东北轮换出库令国内玉米市场供给相对稳定,玉米市场阶段性供需偏紧格局逐步缓解,从拍卖情况来看,区域间拍卖结果差异仍旧较大,市场对优质玉米需求可见一斑。近期华北价格下跌主要受贸易商“卖跌不卖涨”情绪推动,企业到货集中,导致价格高位回调,山东地区深加工企业报价波动明显,数家深加工厂家玉米收购报价明显下调。据农业部生猪等禽畜屠宰统计监测系统监测,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1495.46万头,环比下降3.94%,同比减少11.78%;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共屠宰生猪8557.31万头。由于目前玉米高价位以及南北价差空间过大等,抑制饲料加工企业采购积极性,并且带动北方港口发运积极性。截至7月1日,广东港口辽吉轮换玉米成交价2120-2140元/吨,内贸库存数量持续回升,已接近20万吨;锦州港平舱价1930-1950元/吨。截至7月1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1609合约期价报收于1751元/吨,较6月24日上涨20元/吨,涨幅1.16%,期间最高价1804元/吨,最低价1732元/吨;1701合约期价上涨8元/吨,涨幅0.52%。与饲料加工企业采购质差小麦一样,部分面粉加工企业也积极采购低价质差小麦,专门加工为饲料面粉,然后作为饲料使用。
    五、“质价”制约小麦托市收购量 “买方”与“卖方”市场氛围交错
   随着国内主产区新小麦大量上市,流通市场供给压力明显增加,终端需求持续疲软加之新小麦质量参差不齐,对新麦市场收购价格整体走势形成拖累。国内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进度缓慢使得其对流通市场“量价”支撑作用明显弱化,新麦品质的参差不齐使得今年托市收购数量将比预期下降明显,国内麦市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凸显,质优新麦难采与质差新麦难销的矛盾将进一步增强。因国内主产区新麦流通市场“供增需降”,预计麦价短期内整体上行乏力,关注区域性、品种性行情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