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收获陆续展开 行情或将难如人意

(来源: 发稿时间:2016-07-18 阅读次数:481)

 

   (来源:粮油市场)
    当前已是七月中旬,我国早稻从南到北逐渐进入成熟收割期,部分主产区早熟品种已开始收割,双抢大忙即将展开。由于持续阴雨天气影响,给今年早稻的产量、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后期市场行情不容乐观,早稻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的可能性仍较大。
    洪涝灾害严重,早稻生产受到影响
    受厄尔尼诺天气影响,今年我国南方地区强降雨频繁发生,洪涝灾害也十分严重,尤其是早稻主产区受损最为严重。截至7月8日9时统计,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等地遭受的洪涝、风雹、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已造成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1省(自治区、直辖市)86市(自治州)440个县(市、区)3100.8万人受灾,164人死亡,26人失踪;农作物受灾面积2701.4千公顷,其中绝收673.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70.9亿元。其中湖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1213.4千公顷,绝收327.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36.3亿元。安徽省农作物受灾面积666.2千公顷,绝收213.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19亿元。湖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382.7千公顷,绝收67.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00.4亿元。江西省农作物受灾面积101.8千公顷,绝收32.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2亿元。上述四省均为我国早稻主产区,合计农作物受灾面积2364千公顷,占总受灾面积的87.5%;其中绝收640.4千公顷,占总绝收面积的95%;直接经济损失577.7亿元,占总损失的86.1%。另据农业部统计,6月以来强降雨已造成全国6720多万亩农作物受灾。而受灾较为严重的地区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地,水稻生产受到明显冲击。
    由于今年早稻最低收购价每百斤较上年下调了2元,加上各种因素影响,农户种植热情有所降低,今年早稻种植面积预计较上年有所下降。而早稻生长期间遭受的自然灾害又重于上年,特别是在早稻抽穗扬花期间雨水较多,使得部分早熟品种稻穗变短,空壳率增加,雨水过多还导致病虫害增多,将影响早稻质量,并进而影响产量。因此,今年早稻产量低于上年已不可避免。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今年我国早稻播种面积为565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1%;单产5.841吨/公顷,总产为3300万吨,同比减少69万吨。其中早稻两个最大主产区湖南地区早稻产量预计为838万吨,比上年减产21万吨,减幅为2.4%;江西地区早稻产量预计为795万吨,比上年减产17万吨,减幅为2%。由于洪涝灾害和强降雨天气的持续影响,预计早稻减产幅度可能还将增加,产量可能低于3300万吨,甚至将会创下五年来的新低。
    早稻收割逐步展开,收割时间有所推迟
    目前已进入7月中旬,华南地区早稻收割已次第展开。其中广东省揭阳、潮州、梅州、江门等地6月下旬或7月初已开始收割早稻,且有望丰收。广西梧州、玉林和云南的玉溪等地的早稻也已于7月上旬开镰收割,湖南常德、益阳和江西南部的吉安以及湖北的荆州等地少量早熟品种也已进入零星收割。7月10日后,江西贵溪和上饶、湖南双峰县、广西北海等更多地主产区也抓住晴好天气开始抢收早稻。据了解,除华南地区因受雨水影响较少产量尚可外,其它早稻主产区农户普遍反映新稻质量偏差,单产下降。
    5月份以来的连续阴雨,不仅对早稻产量有影响,而且造成部分主产区温度持续偏低,早稻生育期推迟。预计部分主产区早稻开镰将比往年推迟5-7天左右。加上7月上旬部分主产区仍然出现了较多的强降雨,天气不佳,农户担心稻谷收割后不能晾晒,会受潮发芽或霉变,所以宁愿推迟几天,等待天气好转再收割。如湖南省预计7月15日以后迎来早稻开镰,比往年推迟一周左右。随着7月中旬的到来和天气的好转,预计早稻收割将会加快,大批量上市也指日可待。
    稻米市场走势预计平稳,新季早稻行情或难乐观
    进入二季度以来,由于上年托市收购的稻谷数量再创新高,以致2015年产稻谷供应逐步趋紧,推动了稻米市场的小幅回升,临储稻谷拍卖的成交情况也有所好转。随着临储稻谷和超期储存稻谷投放量的持续快速增加,市场供应压力随之增大。7月上旬,临储稻谷的投放量为423万吨,超期储存粳稻的投放量为235.5,合计投放量达658.5万吨,达到了近年来的新高。而6月下旬临储稻谷的投放量为425万吨,超期储存粳稻投放量为207万吨,总计为632万吨。5月下旬单周的临储稻谷投放量为350万吨,加上20万吨的超期储存粳稻,合计投放量不过370万吨。4月下旬单周稻谷拍卖的投放量仅为290万吨左右。而在下周也即7月12-14日,临储稻谷的投放量将进一步增加到427万吨,超期储存粳稻投放量更是达到了300万吨,总计高达727万吨,较四月份单周投放量增加了一倍半。在大规模托市稻谷投放的重压下,预计市场供应压力空前。加上梅雨天气和大中学校放假对大米需求的影响,加工企业开工率普遍下降,近期稻米市场再度陷入低迷,临储稻谷与超期储存稻谷的拍卖情况也有所降温。7月上旬,湖南长沙市早籼稻收购价128元/百斤,晚籼稻收购均价为135元/百斤,高档晚籼稻收购均价为145元/百斤,均与6月底持平。芜湖市场早籼稻收购价130-132元/百斤,中晚籼稻收购价133-136元/百斤,粳稻收购价147-150元/百斤,均较6月底持平。杭州市场黑龙江产的长粒香大米批发价格(下同)为290元/百斤,黑龙江产的圆粒晚粳米为148元/百斤,安徽产的普通晚粳米为213元/百斤,江苏产的优质晚粳米为218元/百斤,安徽产的普通晚籼米为201元/百斤,均与6月30日持平。
    由于主产区早稻收割预计将有所推迟,今年早稻集中上市的时间也将相应较往年略迟些,可能造成集中收购时间有所缩短,增大收购压力。同时,今年天气不好,早稻的不完善粒、发芽粒、霉变粒增多,质量可能次于往年,根据当前早稻收购情况看,新早稻的收购价格普遍低于上年,后期恐难于提升。另外,由于农户晾晒场地欠缺,烘干机械少,而今年早稻收割晾晒时不排除阴雨天仍较多,因此湿稻收购现象可能增多,也将导致新早稻收购价格较低。目前市场上新季早籼稻晾干后收购价基本集中在2460-2500元/吨,并且大部分质量未达到国标三等。当前江西省贵溪市湿谷田头卖1680元/吨,拉到烘干房收购价为1860元/吨。广东省江门市刚收割的湿谷收购为1960-2060元/吨左右,有烘干设备的企业烘干达标后,约为2660-2700元/吨,较去年同期3000元/吨下降15元,降幅为10%。由于新稻收购价格较低,因此,今年早稻最低收购价预案仍有可能启动。在托市收购启动后,质量较好的早稻将围绕最低收购价小幅波动,而质量较差的稻谷仍将低于托市价,并有可能呈两极分化走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