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稿时间:2016-09-12 阅读次数:472)
根据“三乡九村二十七户”调查推算结果,结合今年安徽无为地区受灾情况,今年无为县中晚籼稻生产呈“三减”态势。预计2016年中晚籼稻种植面积14.7万亩、单产450公斤/亩、总产约6.6万吨,分别较上年减少14.3万亩、50.3公斤/亩、7.8万吨,分别下降了49%、10.05%、54.17%。
造成无为地区中晚籼稻面积、产量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中晚籼稻与粳稻国家政策托市收购价格相差17元/百斤,较去年粳糯稻市场价格相差约20元/百斤,今年粳糯稻价格一路上升,种植预期收益看好,部分农户觉得种植中晚籼稻效益不理想,不想种植中晚籼稻,扩大了粳稻或粳糯稻种植面积,部分改种经济效益高的蔬菜等经济作物。二是今年汛期内圩涝情严重,洪水消退缓慢,改种进展缓慢。由于内河水位回落缓慢,前期内圩难以全面开机排涝,受灾田块积水较深一时难以排出,导致后期多数退水田块因季节错过难以及时改补种,改种进展缓慢,部分田块自然休耕。三是粮食改(补)种效益不高,大户顾虑较多。改种“早还早”水稻,一般亩产400公斤左右,每亩生产成本约为400元,加上分摊田租每亩约300元,亩生产成本约700元,亩均纯效益仅为300元。由于多数大户在流转耕地时与农户约定,在大灾绝收年份,可减免土地流转租金,担心下半年“早还早”籼稻粮价不高,效益低,甚至有可能会亏本,因此多数大户改种“早还早”积极性不高。同时受田块、劳动力、销售市场限制,农户对改种红绿豆、玉米、短季节蔬菜兴趣不高。
据9月9日市场监测,县内粮食加工企业和商贸企业2015年产优质中晚籼稻零星收购价格135-136元/百斤,水分要求14%左右,价格保持平稳,2015年前产中晚籼稻价格在120-126元/百斤;粮食加工企业优质新米批发价格210-215元/百斤,外销一般,价格保持稳定。普通中晚籼稻购销量小,市场价格平稳;普通中晚籼米批发价格194-195元/百斤。新季中晚籼稻开始零星上市,主要是粮食加工企业试探收购,收购价格依据质量高低不等,尚未形成市场主流价格,市场收购价格在125元/百斤左右,低于去年同期5-7元/百斤,水分14%左右。目前市场主要反馈的是,今年中晚籼稻成熟期遭遇高温干旱天气,中晚籼稻早熟品种品质下降,稻谷整精米粒低,米粒腹白偏大,加工出米(成品)下降,原粮收购价格偏高容易产生风险。
目前,无为地区中晚籼稻收获增多,局部新季中晚籼稻即将批量上市,新稻开秤价格低于去年同期,收购主体观望情绪加重。一方面,政策性收储企业正积极准备收购仓容,申报收购库点,待托市收购启动后积极入市敞开收购符合国家收购要求的新粮,解决农户粮食收获后的销售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市场性经营企业开展市场经营,充分考虑市场经营风险,理性入市收购,对新粮的质量要求从严,对参差不齐的市场粮源选择性收购,先期适量观望收购,后期根据质量开展收购。
随着中晚籼稻全面进入收获期,市场上市新粮增加,各类收购企业开始入市收购,新粮质量将是决定市场价格的关键因素,价格或温和上涨,收购主体收购趋于谨慎,不同收购主体价格有所区别,受质量限制,政策性收购对市场价格的提振减弱,政策性收购依旧为主导,政策性收购仓容不足的矛盾有所缓解。来源:中华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