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稿时间:2016-09-28 阅读次数:477)
9月下旬以来,随着我国北方主产区玉米陆续收获上市,玉米市场行情延续下跌势头。以华北产区为首的玉米价格节节下跌,东北新粮紧随其后,同时,南北港口及销区玉米价格也因新粮上市量增加而出现回落。
目前,市场并未到新季玉米真正批量上市的阶段,其价格集体“跳水”,使得市场悲观情绪油然而生。就在人们对未来市场行情看空之际,国家相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今年东北地区玉米收购工作的通知》。
东北玉米新陈交替“启动”
据了解,9月23日开始,东北深加工企业如期开始挂牌收购新季玉米,其中,辽宁开原益海嘉里挂牌价1650元/吨,通辽梅花23日挂牌收购新玉米,三等玉米挂牌价1640元/吨,与上年同期东北深加工玉米开秤价1800~2000元/吨相比,降幅达到150~360元/吨,也充分体现了今年东北玉米市场化收购第一年的特征。同时,东北港口新玉米上市,也对陈粮价格构成冲击。
虽然目前东北新玉米在水分等方面还不能全部投入使用,但市场下行趋势已形成。另外值得一提的是,9月21日开始,全国公路超载严查展开对各地运费影响不一,尤其是华北新玉米运至南方各地因距离较长,影响成本更多,且对南方一些已签订合约的粮商利润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华北玉米价格“跌跌不休”
9月中下旬以来,山东、河南新季玉米基本全面上市,天气普遍晴好有助于潮粮脱水,农户售粮心态积极,新粮大量入市,对玉米价格造成严重打压,用粮大户、粮商、深加工企业更是借着今年市场普遍看跌情绪压价。
从历史来看,每年华北玉米上市初期均会迎来一轮大幅降价,今年也不例外。虽然河北、西北等地玉米约在月底才能上市,但企业以消耗前期拍卖粮库存为主,普遍调低价格,反映企业悲观心态。此外,河南玉米因颗粒普遍较小,难以满足饲料企业粮质要求,需求主体受限或令价格进一步走低。
截至目前,华北深加工企业玉米挂牌价格集中在1500~1650元/吨,周内平均跌幅50~100元/吨,较高位累计跌幅近400元/吨。随着新玉米上市量增加,华北地区玉米价格下跌速度加快,10月上市高峰即将到来,新玉米价格将进一步下跌,周口已经有深加工挂出1500元/吨的收购价,预计未来两周华北地区玉米主流收购价格将逐渐向1500元/吨靠拢。
临储拍卖成交“每况愈下”
据了解,7月下旬开始,超期储存和蓆茓囤储存玉米已经出现明显下滑,黑龙江每期成交量仅在0~0.3万吨;跨省移库超期储存玉米除8月底成交出现小幅反弹外,其他每期成交量也多在1万~2万吨。主要因剩余的多是地理位置不好或质量偏差的玉米,企业采购性不高。其中,9月20日,超期储存和蓆茓囤储存玉米竞价销售计划投放总量为120.9008万吨,全部为黑龙江玉米,其中2011年产玉米0.6654万吨,全部流拍;2012年产玉米110.0891万吨,成交0.18万吨,成交均价1450元/吨,成交率0.16%;2013年产蓆茓囤玉米10.1463万吨,全部流拍。随着新玉米上市量增加,用粮企业对拍卖粮关注降低,将不复月初的火爆场面。
与此同时,中储粮自9月开始投放2014年产临储玉米以来,成交量逐渐下滑。就2014年产跨省移库玉米而言,4次的成交量分别为81.45万吨、63.81万吨、33.04万吨和6.56万吨。不仅成交量出现明显下滑,成交均价也从首次的1752元/吨降至1687元/吨。 主要原因是:今年8月末至9月上旬陈玉米供应紧张,新季春玉米供应也不理想,导致企业出现用粮缺口。
随着华北夏玉米逐渐上市,拍卖成交量也逐渐下滑。同时,在新季玉米上市之际,市场关注的目光开始转移,临储玉米去库存也将进入“慢车道”。
国庆节后北方将集中“迎新”
国庆节后,北方主产区新季玉米将集中上市,市场粮源将逐渐转向新季玉米供应,在我国新季玉米上市后价格分阶段下跌已无悬念的情况下,何处是底部以及玉米价格下跌节奏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今年我国玉米市场全面市场化的第一年,东北、华北两大玉米产区恐怕将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一次竞争,南方主销区能够接受何等的价格,成为两地价格何时见底的关键。
对于第一年实行市场化的东北产区,随着新粮收割进度推进,市场价格将成为“重灾区”,需关注当东北玉米价格大幅下跌,或者农民出现卖粮难情况以后,国家政策是否有所变化,但市场化大方向已不可逆。
对于华北产区而言,今年华北玉米市场可以称得上第一年“真正市场化”。换而言之,往年华北玉米通过大量倒流东北限制跌幅的现象,今年恐不会再度出现。9月30日前后,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大部、吉林东部的部分地区将出现初霜冻,对玉米产量能否形成影响同样值得关注。对《预案》及相关政策要点进行梳理并解读。来源: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