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进入深调期 回归市场是正途

(来源:粮油市场报 发稿时间:2016-11-08 阅读次数:430)

 

  10月全国玉米现货整体偏弱调整,部分地区逆势反弹,史上最严超限新规,华北产区连续阴雨抑制上量,政策层面的保稳引导及消费回暖等诸多因素,打破了近年“十一”之后必大跌的魔咒,但粮源增量供给压力不减,国内玉米产业或将真正意义上全面进入深度调整期。
  经历前期集中出栏,可出栏大猪存栏减少。10月17日起,东北、华北率先领涨,此后便持续呈缓慢上升态势,自繁自养养殖利润重回600元/头以上,伴随南方腊肉制作陆续启动,市场对后期生鲜猪肉消费预期偏乐观。10月深加工产品受玉米价格带动整体走势向好,淀粉行业利润回升至50~100元/吨、开工率回升至75%左右。
  除来自消费层面的回暖提振和政策层面的保稳引导外,自身供需结构调整带来的其他市场新矛盾也较为显著。一方面,中远期玉米偏弱预期制约用粮企业采购补库进度,9月新粮陆续上市以来加工企业整体维持以销定产的低库存策略,价格波动频繁也限制贸易走货规模,企业被动接受行情变化程度提升;另一方面,华北粮价反弹令东北玉米优势渐显,但近年过度依赖临储收购令产地装运、发货等物流贸易方面软硬件能力退化,加之不少 贸易商等待观望,缺乏参与主体和外流活力致东北有粮发不出困难突出。
  虽然有中储粮轮换收购启动、东北深加工补贴等利好支撑,但粮源增量供给压力不减,进入11月如果没有长时期不利天气干扰,面对东北集中上量问题、华北天气好转后粮源的出路问题,玉米现货将启动新年度第一波真正的探底过程。
  除不可控的天气等因素影响供给带来价格波动之外,当前市场主体或主观谨慎或客观被限而降低贸易购销活性的矛盾以及其能否调和问题,与玉米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及影响密不可分,原本期望改革可以达到的相对良性的市场心态及供需结构的“破”“立”,在未来仍需较长时间进行调整。
  11月之后东北产区集中上量在与中央储备轮入规模和产地加工企业消耗等博弈情况或基本明晰,粮源跨区域外流关内也会陆续恢复,伴随去库存背景下玉米总产占全国44%的东北市场活性再度打开,国内玉米产业或将真正意义上全面进入深度调整期。
  中国玉米产业发展当前主要面对的是8年来临储等政策认知被固化的问题,国内玉米产业发展任重道远,各参与主体应放下执念、摒弃幻想,真正回归市场才是惟一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