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稿时间:2016-12-09 阅读次数:486)
自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预案9月底启动以来,中晚籼稻的收购进度就一直同比偏快。11月份,收购进度进一步加快,籼稻市场价格也保持高位坚挺。后期收购进度若继续保持偏快势头,在大米消费旺季将临等因素刺激下,预计中晚籼稻市场将易涨难跌。
近期稻米市场涨多跌少
近期国内稻米市场继续呈高位运行态势,总体涨多跌少,其中中晚籼稻市场走势相对偏强,整体以稳中小幅上涨为主。12月初,江西省中晚籼稻收购已进入尾声,收购价格趋于稳定,国有粮企收购均价为2760元/吨,环比、同比均持平;个体粮商的收购均价为2590元/吨,环比增加2元/吨。
安徽合肥市场中晚籼稻收购价2680元/吨,普通籼米批发价3920元/吨,均持平;优质晚籼米批发价4440元/吨,上涨40元/吨。滁州市场中晚籼稻米厂收购价2600~2700元/吨,普通粳米批发价4560元/吨,均持平;普通中晚籼米批发价3920元/吨,较前期上涨40元/吨。
江苏南京市场苏产特等粳米批发成交价4560元/吨,苏皖标一粳米批发价4340元/吨,东北产标一粳米5040元/吨,均较11月下旬上涨20元/吨。
浙江杭州市场黑龙江产一级圆粒晚粳米5080元/吨,较11月底上涨20元/吨;江苏产一级晚粳米4320元/吨,下跌40元/吨;安徽产一级晚籼米4100元/吨,持平。衢州米厂早籼稻到厂价2500~2620元/吨,较11月中旬上涨60元/吨;晚籼稻到厂价2600~2800元/吨,上涨30元/吨;早籼米批发价3660~3700元/吨,本地产标一晚籼米批发价3900~4400元/吨,江西产晚籼米批发价3860~4140元/吨,均持平。
广州地区标一东北粳米口岸价4700元/吨,标一早籼米批发价3660元/吨,均持平;湖北产优质晚籼米批发价4550元/吨,上涨10元/吨。
籼稻市场供应压力较轻
我国粮食生产已实现“十二”连增,稻谷产量近几年来也不断刷新历史纪录,供应压力持续增加,但今年籼稻的供应压力却相对较轻。
一方面,籼稻没有增产压力。我国籼稻主要种植在南方地区,虽然国家支持稻谷生产的政策力度较大,由于城镇化发展和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南方地区稻田难有扩展空间,水稻种植面积不断缩减。同时,今年南方地区遭受水旱灾害,尤其是湖北和安徽等产区的籼稻生产受到较大影响。因此,今年稻谷产量虽然可能继续增产,但增产的主要是粳稻,尤其是东北地区水稻增产较大。据了解,今年仅东北地区粳稻产量预计就比上年增产200万吨左右,南方籼稻产量预计持平略减。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6年全国稻谷产量为20910万吨,较上年增加85万吨,增幅0.4%。此前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早籼稻产量较上年减产91万吨,大体可推测出今年中晚籼稻产量很可能与上年持平略减。因此,籼稻没有粳稻增产带来的供应压力。
另一方面,今年中晚籼稻收购进度较快。自今年9月底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以来,中晚籼稻收购进度一直同比偏快。虽然10月中下旬及11月初受南方连阴雨天气影响,中晚籼稻收割、晾晒和收购均遇到了一定困难,收购进度一度有所放慢,但此后收购进度继续加快。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至9月30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中晚籼稻同比大增189万吨,10月15日同比增加139万吨,10月31日同比仅增加43万吨,11月15日同比增加126万吨,11月30日同比再度大增233万吨。可见,进入11月份后,随着天气的好转和农户冬播的结束,中晚籼稻收购进度再度加快。在产量持平略减的情况下,当前农户中晚籼稻余粮显著低于上年同期,新稻供应压力也同比相对减轻,将对中晚籼稻后期走势构成有利支撑。
籼米物流成本相对较低
今年国家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治理。超限新规自2016年9月21日起施行,重点整治阶段为2016年9月21日至2017年7月31日。新规的实行导致粮食、饲料等大宗商品运费单价上涨1/3以上。
另外,受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达成限产影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在上周出现大涨,原油期货已站稳每桶50美元上方。11月30日,国内油价也迎来了年内第八次上调,多地92号汽油告别短暂“5元时代”,重归“6元时代”。
新规实施和油价上涨带来物流成本大幅上涨,将使地区之间的大米价差开始拉大。中晚籼稻产区位于南方,而大米的主销区也主要集中在南方。因此,相对于东北粳稻来说,中晚籼稻因临近主销区,区位优势更为突出,物流优势明显,后期中晚籼米的竞争力可能更强。
进口大米冲击弱于往年
虽然今年从海关进口的大米总量仍旧高于上年同期,对国内稻米市场的冲击较大,但由于大米进口构成比例有所不同,加上大米走私有所下降,今年进口大米对国内大米市场的冲击或将弱于往年。
一方面,由于今年国际大米价格前高后低,总体上均价高于上年,我国进口大米的均价也高于上年同期。2016年1~10月我国稻米平均进口单价为450.78美元/吨,较上年同期高17.54美元/吨,幅度约为4%。而实际上,由于今年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即使进口大米以美元计的价格相同,换算成人民币后,今年的进口大米价格也要高出去年较多。在国内大米价格总体稳定的情况下,进口大米与国内大米的价差将小于上年。因此,今年大米进口对国内的冲击相对要小于上年。
另一方面,今年走私大米较上年有明显减少。2016年4~10月,从缅甸进口大米数量为3.11万吨,同期缅甸商务部统计的出口到我国的大米为40万吨左右,走私数量约37万吨,远小于2015年全年100多万吨的走私量。与此同时,越南大米走私也大幅下降。走私大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今年海关总署将打击大米等粮食走私作为“国门利剑2016”联合专项行动的重中之重,在广西、云南、湖北等地开展专项行动,会同相关部门对大米等粮食走私实施严厉打击。1~11月份,共破获大米走私案58起,涉嫌走私大米24.52万吨,案值11.3亿元,在中越、中缅边境捣毁数个粮食走私团伙。
在国门利剑的高压下,加上缅甸国内战火影响,今年从越南和缅甸两国边境走私进口的大米较上年有明显减少。从武汉海关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从广西、云南边境地区铁路运输到湖北的大米1.9万吨,而去年上述边境地区运往湖北的大米多达23.6万吨。在云南河口中越边境曾经走私粮食最严重的地方,今年1~10月,当地查获的走私大米3034吨,比去年同期下降82%,大米走私得到有效遏制。走私大米减少,使得大米总进口量实际上少于上年,对国内大米的冲击自然减轻。由于走私大米的冲击主要是籼米,因此,籼米市场自然受益最多。
另外,今年下半年以来,小麦价格持续走强,玉米价格也在触底后大幅反弹。目前,北方产区面粉加工企业小麦收购价均在2600元/吨左右,与籼稻的价差大幅缩小,也将对稻米市场构成较强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