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市场一周分析

(来源:郑州粮食批发市场 发稿时间:2014-10-21 阅读次数:3771)

 

小麦:新麦提前投放 托市价格不变
本周(10月13日-10月17日)国内小麦主产区的市场价格维持平稳运行态势,个别地区收购价格略有波动;面粉消费状况平稳,企业平均开机率约在55%左右;麸皮价格高位坚挺,部分区域有价无市。
本周国内小麦市场的两个大的事件。一是江苏省率先于10月14日开始投放2014年新收的托市小麦。往年江苏虽然也是首批投放托市小麦的地区,但今年要比往年早1个月左右,而且据称部分地区的小麦验收尚未结束。从投放的结果来看,所投放的15.2万吨小麦并未全部成交,成交量为12.3万吨,成交率只有80.8%,其中成交最高价2520元/吨,白麦成交均价2450元/吨,混麦均价2442元/吨。总体来看,成交情况低于预期。尽管就此来认为“江苏省的小麦市场供需状况比想象中要宽松”略有武断,但企业参与度不高却也反映出市场需求并未到“无米下炊”的地步。同时,受江苏省较高成交量的影响,本周的临储小麦成交量较上周大幅提升,并创下近一个月来新高。
另一大事件是201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终于在“世界粮食日”这一天正式发布,超出市场预期的是,本次发布的政策价格保持和之前一致,没有改变。据发改委网站信息,为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2015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比较效益、国际市场价格和粮食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15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8元,保持2014年水平不变。保持政策价格稳定,向市场传递出明确的信号“过去由政策指导方向的行情,现在将交还给市场”。从目前来看,2015年小麦托市价格的发布对市场的短期影响暂不明显,甚至不如江苏投放2014年新托市麦的影响显著,因为市场之前已经有“小幅提价”的预期在打底。但从长远来看,政策继续执行,但价格保持不变,体现出管理者的思路正在改变。可以领略出这种“不变”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更深远,而这种“改变”也正是主动践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最好举措。
从目前来看,市场整体的价格运行相对平稳,尽管市场对后期预期依旧有较多分歧,但大家都公认的一点是“消费整体不振”。而面粉和小麦的消费不振直接导致麸皮价格上涨,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这样一种事实。从具体地区的价格变动来看,有市场信息反馈称,部分地区收购价格略有上涨,或略有下跌,这都是当期的一个短期直接的反应,而从长期来看,加工企业手中相对充裕的粮源、持续不振的面粉消费、稳步走低的玉米价格以及监督严厉的银行还贷都将压制后期小麦的上升空间,而一旦预期趋于一致,那么小麦价格稳步走低也未可知。
短期来看,政策价格发布暂时难以影响到市场行情,目前市场的价格变动多呈局部性、地域性,主流行情依旧以稳为主,毕竟目前大的贸易仓储企业还需要进一步观望行情走向,来制定下一步的销售策略。
 
玉米: 新季玉米全面上市 市场价格继续回落
本周(10月13日-10月17日)国内玉米市场现货价格整体偏弱,政策性玉米继续投放,竞拍热度下降。新季玉米全面上市,各地供应量均有所加大,贸易商加快陈粮出货速度。东北市场收购价格降低,华北市场价格跌势暂缓。大商所玉米期货价格止跌回升。
10月15日国家临时存储玉米竞价销售交易会计划销售玉米5006825吨,实际成交200868吨,成交率4.01%,其中:2011玉米计划销售27653吨,实际成交1吨,成交率0.01%,成交价2090元/吨;2012玉米计划销售2264448吨,实际成交4598吨,成交率0.20%,成交价2190元/吨;2013年玉米计划销售2714724吨,实际成交196269吨,成交率7.23%,成交均价2332元/吨。
    东北地区市场新季玉米全面上市。吉林玉米上市进度较慢,黑龙江也处于逐渐上量的阶段,目前市场原粮供应主要以辽宁和内蒙古为主。预计随着辽宁和内蒙古供应速度的放缓,黑龙江和吉林的上量速度将加快。随着新粮上市高峰期的来临,收购价格依然有向下运行的空间。目前部分东北深加工企业已开始下调收购价格。
华北新季玉米上市量继续增加。前期的连续严重雾霾天气导致阶段性上市放缓,随着天气的好转,晾晒工作得以进行,上市量又开始增加。此前上市初期,在新粮预期及到货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华北地区玉米收购价格连续降低,导致农户出现一定惜售心理。随着价格下降速度减缓,部分企业为了提高收购数量开始小幅提高价格。预计近期价格将以低位振荡运行为主。
由于新粮全面上市,南方销区市场新粮供给量随之增多。不过由于企业库存仍未消化完毕,采购态度并不很积极。销区市场价格持续走弱,企业多以随用随采、满足生产为主,并未开始大量采购。随着新粮到货增加,陈粮价格开始走弱,贸易商开始加快出货速度,短期市场价格仍然承压。
北方港口新季玉米到货量继续上升,港口到货压力增大导致贸易商报价降低,收购心态也较为谨慎。南方港口未来船期偏多,且整体下游采购热情不高,行情继续偏弱,参与者多数看空。在北方港口价格持续偏弱的情况下,未来南方港口亦有继续下行的空间。
生猪市场弱势依旧,但价格下降势头暂时中止。进入四季度,传统意义上进入消费旺季,预计下游需求将有所增加。不过就实际情况看,需求增加幅度仍然较小,屠宰企业采购不积极,养殖户出栏速度却在加快,低位运行行情仍将持续。禽蛋市场小幅偏弱为主,白条鸡价格趋稳,鸡蛋价格继续下降,但是降幅收窄。
近期深加工产品价格弱势平稳,企业开工率恢复缓慢。伴随玉米价格持续下跌,企业原料成本下降。不过由于深加工产品价格走低,部分企业仍旧亏损。
本周大商所玉米期货价格止跌回升,主力1505合约开盘2361元/吨,最低到达2352元/吨,最高到达2390元/吨,市场行情进入震荡阶段。
 
稻米:中晚稻大量上市 南北行情各不相同
本周(10月13日-10月17日)国内主产区稻谷行情略有分化,以中晚籼稻生产为主的南方稻谷产区行情明显走高,主要是因为托市政策的启动拉动了市场行情;东北粳稻却因上市量扩大,需求平稳而价格稳中趋弱;早籼稻目前行情基本稳定,但由于收购量较大,后期走势或稳中趋强。国内各地大米价格基本稳定,需求和供给宽松导致局部地区小幅走低。
分品种看,目前南方主产区多地开始收购托市中晚籼稻,挂牌价格以托市价格2760元/吨为标准,等级差40元/吨。据国家粮食局信息,截至10月10日,湖北、安徽等10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籼稻348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161万吨。当前收购进度慢于上年的主要原因是今年中晚稻收获期有所推迟,加上农民惜售心理存在等因素存在。预计随着后期消费及政策等利多因素浮现,收购进度将快速赶上。
东北粳稻收获进入尾声,从已经收获的粳稻来看,整体质量好于上年。目前多地粳稻已经上市,由于新稻水分含量较高,多数企业收购主要用于新米的加工,所以成交量相对较小。据市场信息,哈尔滨地区长粒水稻收购价3100元/吨左右(水分15%左右),五常稻花香水稻收购价3500元/吨;长粒大米出厂价4600-4640元/吨;齐齐哈尔地区圆粒水稻收购价格2960-2980元/吨,大米出厂价4260-4280元/吨;佳木斯地区圆粒水稻收购价3000-3020元/吨,圆粒大米出厂价4280-4300元/吨,基本与上周持平。吉林松原地区超级稻 (水分17%,出米率67%) 收购价3140元/吨,折合干粮价格为3240元/吨;梅河口地区超级稻(水分17%,出米率67%)收购价3120元/吨,折合干粮价格为3220元/吨,与上周持平。辽宁省沈阳地区加工企业国标三等圆粒粳稻挂牌价3260元/吨,较上周持平。
早籼稻收购结束,市场粮源相对短缺,目前来看早籼稻价格基本稳定,但随着消费平稳进行,较少地方储备开展,早籼稻价格或稳步提升,尽管早籼稻口粮用途减少,但相比其他稻种,早籼稻具备优良的耐储存特性,依旧受到各级储备机构青睐。
相比有政策支撑的稻谷,大米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但也正因如此,后期大米或呈弱势运行态势。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集中消费旺季过去,后期消费基本平稳,大米贸易商采购态度转为“量出为入”,大量压货的积极性较低;二是新稻上市,新大米由于水分较高,保存难度较大,加工企业及贸易企业多以销定购,加强流转而非扩大储备;三是由于新米受消费者青睐,陈稻、陈米将有可能稳步走低,而企业为降低成本,或新陈搀兑,大米销售价格自然回落。
综上所述,短期内早籼稻行情以稳为主,个别地区或有回暖苗头;中晚籼稻受政策提振,市场价格维持在托市价格附近运行;东北粳稻上市扩大,但托市尚未启动,或在一定程度上压制粳稻价格。大米消费维持平稳,产区、销区大米价格预计延续稳中趋弱格局。
 
大豆:外盘震荡走强 内盘继续走弱
本周(10月13日-10月17日),美国降雨令农产品收割延迟,供应压力相应延后,出口需求旺盛,美豆期价震荡走强。目标价格监测工作展开,临储拍卖暂停,现货价格继续走弱,连豆一期价延续跌势。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下跌,油粕现货价格企稳,油厂压榨亏损缩小。
本周CBOT市场农产品期价先涨后跌,基本面消息利好居多。利多方面:一是由于近期美国中西部地区出现降雨,导致美国农产品收割进度延迟,USDA每周作物生长报告数据显示,截至10月12日,美国大豆收获完成40%,上周20%,五年同期53%。其中伊利诺伊斯收获完成29%,低于五年同期均值52%,印第安纳收获进度26%,低于五年同期的47%;衣阿华完成39%,低于五年同期的65%。二是始终强劲的出口需求,本周公布的美国农业部周度出口检验报告数据显示,美国农业部出口检验报告显示,截至 10 月 9 日当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为 142.8万吨,高于前一周的 97.4 万吨,去年同期为 129.1 万吨,,2014/15 年度美国大豆累计出口检验 392 万吨,去年同期 311 万吨。三是南美播种延迟担忧,近期干旱高温的天气不利于巴西早播大豆播种和生长,本周美国商品气象集团预计,要到下周三巴西北半部天气干燥的情况才能出现改变,届时当地将出现显著降雨,有助于大豆的播种和生长。
利空方面:一是美豆生长指标居高不下,10月14日美国农业部发布的作物生长报告显示,截至10月12日当周,美国大豆生长优良率为73%,与上周持平,维持在20年同期最高水平;当周美国大豆落叶率为91%,高于上周的83%,与5年均值93%持平。居高不下的美豆生长优良率,说明美豆今年实现趋势单产的可能性非常大。二是南美种植面积继续扩大。阿根廷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预计,本年度阿根廷大豆播种面积将达到 2060-2090万公顷,高于上年度的 2020 万公顷,大豆播种面积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玉米种植面积的减少。三是下周美国天气转干,将有利于收割进度的加快。
资金方面,上周CBOT市场豆类品种分化,截至10月7日的CFTC报告非商业头寸数据显示,投资基金减持大豆净空头寸,增持豆油净多头寸,但减持豆粕的净多头寸,说明投机资金看涨短期内大豆和豆油价格走势,并看空豆粕价格走势。
宏观方面,本周CRB指数继续下跌,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落,欧美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导致欧美股市持续大跌,市场恐慌情绪加重,不利于后期大宗商品价格。
后市看来,10月初美豆新作收割进度慢于往年,加之出口需求持续旺盛,引发了阶段性的供需矛盾,导致10月初美豆期价强劲反弹,但后期天气转好将使得收割进度迎头赶上。中期展望来看,如果不出现大的灾害性天气,充足的美豆新作供应,以及南美面积和产量增加的利空压力,将使得期价的阶段性反弹难以持续,中期看美豆期价或将重返下跌通道。技术面上,本月末美豆主力11月期价持续反弹并突破20日均线,预计短期内期价可能上冲1000美分/蒲式耳的阻力位,因此投资者可对短期期价采取轻仓逢低买入,900-1000美分/蒲式耳震荡区间内滚动操作。
本周,连豆一指数继续下跌,持仓量周环比增加。基本面信息偏空,新豆上市后现货供应增加,而终端需求观望,价格走低,央视禁止非转基因宣传,临储大豆拍卖成交量剧降,国产大豆期现货价格季节性下跌持续。
本周临储大豆拍卖继续暂停,10月1日开始,大豆目标价格监测工作已正式启动,按规定大豆价格报送的时间为10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每周2次价格报送。预计目标价格监测期内,拍卖将不再举行。
本周现货价格下跌,黑龙江地区食用豆收购价格4500-4600元/吨,与上周下跌100元/吨。油用大豆收购价格3800-4000元/吨,较上周持平,主产区油厂因亏损继续停收大豆。截止到10月13日,黑龙江新季大豆收割已基本完成,收割进程快于往年,且单产高于去年。由于主产区新豆集中上市,而油厂、贸易商及终端消费需求处于观望状态,阶段性供过于求导致现货价格下跌,近期国家工商部门加强了对非转基因产品广告的监督管理,导致国产大豆非转基因概念炒作降温,预计后期价格的季节性下跌将持续到春节前后。
后市展望,连豆一期价继续大幅下跌,主力1501合约期价在4400元/吨的整数关口获得支撑,技术面出现企稳迹象,但远月1505及1509合约期价破位迹象明显,基本面和技术面依旧偏空,市场对后期豆价走势悲观,预计短期内价格仍将继续下跌。投资者短线可顺势逢高做空。
本周五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为3850元/吨,较上周下跌50元/吨,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3550元/吨,与上周持平。国内油粕现货价格上涨,豆粕价格较上周上涨40-100元/吨,豆油价格比上周上涨10-100元/吨。同时加工成本继续下跌,油厂压榨亏损缩小。
本周,连盘豆粕期价震荡反弹,价格重心上移,持仓量大幅增加。本周豆粕期现同步走强,沿海43%蛋白豆粕价格在3450-3650元/吨,较上周上涨20-120元/吨。
需求方面:本周全国肉鸡价格较上周继续下跌,鸡苗价格继续下跌,鸡蛋价格小幅上涨。生猪价格维持稳定,由于玉米价格迅速下跌,猪粮比迅速反弹,但短期猪价仍不乐观。截至 10 月 8 日,国内猪粮比价为 5.73:1,小幅上升,接近盈亏平衡点。市场对畜禽存量总体看好。农业部 4000 个监测点数据显示,9 月份生猪存栏量比 8 月份增加 0.8%,连续 4 个月小幅上升,但仍比去年同期减少 5.8%。能繁母猪存栏量比 8 月份下降 0.5%,比去年同期下降 10.4%。存栏量环比上升势头说明养殖户对后期行情看好,但能繁母猪存栏量下滑对补栏不利,后期需求仍将温和复苏。
后市看来,尽管需求环比上升,但近期主导粕价仍然是全球大豆价格涨跌。从外盘来看,由于美豆油价格呈现横盘走势,美豆和美豆粕近期走势持续偏弱。后期来看,从油粕比角度来看,澳大利亚气象局10月7日称,今年四季度出现厄尔尼诺天气的几率维持在50%。厄尔尼诺天气前景级别维持在“观望”。食用油价格受到天气炒作的支撑减弱,加之10月初开始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将会使油厂继续挺粕压油,豆粕价格因此受到支撑。从供需角度来看,8-10月大豆到港量降幅明显,国内大豆供应压力月环比下降,而需求月环比增加,供需格局对国内豆粕期现货价格的支撑较强。基于以上基本面信息和美盘期价短期企稳反弹的判断,豆粕价格在十月可能迎来一波反弹行情。建议短期饲料养殖企业适度扩大豆粕现货库存,但不宜过分追涨,逢低买入较为适宜。
 
食用油:原油价格持续下跌  不利植物油工业需求
本周(10月13—17日),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先扬后抑,价格重心下移。国庆后出现的反弹行情昙花一现的结束。现货因油厂节后开工率下降而表现强于期盘。国内植物油库存持续居高不下,市场对后期走势较为悲观,贸易商采购积极性不高,市场成交不旺。
本周,资金炒作美豆收获进度延迟,推动CBOT大豆期价向上,技术面看,下周CBOT大豆将见顶回落。本周,在美豆期价格向上和国际原油期价向下的共同作用下,连盘豆油期价先扬后抑,价格重心略有下移,技术面看,下周仍有向下空间,操作上建议空单持有。本周,国内豆油现货价格小幅波动,价格重心上移,表现强于期盘,沿海一级豆油出厂价格5880-6040元/吨,较节前上涨30元/吨。东北内陆地区一级豆油价格6100-6220 元/吨,较节前上涨50-100元/吨。河南地区油厂一级豆油报价6200-6250元/吨,较节前上涨50-80元/吨。小包装油厂库存较大,限制了沿海豆油向下游环节的流动速度。市场看涨预期较弱。分析后市,利空因素有:一是虽然资金炒作美国大豆收获进度慢于去年同期,引发CBOT大豆行情反弹,并带动国内豆类商品期现货价格,但美豆产量创新高、国际市场大豆供给压力随着美豆上市而增强的局面没有改变,在基本面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任何噪因均不会改变CBOT大豆向下的趋势,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仍有向下空间。在国内植物油高库存的背景下,原料价格不见底,国内植物油行情的拐点就不会到来。二是由于CBOT大豆跌幅大于国内油粕现货跌幅,近月船期大豆压榨利润丰厚,在国内需求没有好转的情况下,这预示着后期国内豆油、豆粕现货价格仍有下跌空间。三是从6月下旬至今,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已下跌20%偏上,且技术面看仍在下跌通道中,原油走弱将影响国际市场生物能源对植物油的需求,促使国际市场豆油和棕榈油价格向下,并传递到国内市场。利多因素有:一是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已见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低点,市场认为向下空间有限,资金杀跌意愿不强,而抄底意愿较强。二是截至 10 月 12 日,美国大豆收割进度为 40%,比 5 年平均进度慢 13 个百分点,偏慢的收割进度略显收窄。如果收割进度偏慢的状况没有快速转变,市场对产量的预期可能发生变化,加上 2013/14 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高于预期,美国农业部可能下调 2014/15 年度期初库存,11 月份的月度数据可能存在利多影响。综上所述,国内油厂去库存长期化,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下跌降低工业需求,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下周仍有下跌空间,现货操作上仍是随用随购,不可大量囤货。
本周,受连豆油带动,郑菜油期价先扬后抑,重心略有下移,技术面看,下周郑菜油仍有向下空间,操作上建议空单持有。本周,国内菜油现货价小幅上涨,走势强于期盘,长江流域四级菜油出厂价格5900-6150元/吨,较上周上涨100元/吨。华南地区四级菜油出厂价格5600-5750元/吨,较上周上涨50-100元/吨。华南沿海菜油库存依然十分充足,但本周初成交较好,油厂库存得到缓解。分析后市,利空因素有:一是目前华南地区四级菜油现货价低于期货价,油厂通过盘面进行卖出套保积极性高,延长菜油期现货价格的调整期。二是国内菜油无论是商业库存还是政策库存均处于历史高位水平,抑制需求方追涨和囤货的积极性,不利于价格向上。利多因素有:一是四菜和豆油价差缩小,目前两广地区四级菜油价格已经低于一级豆油价格,加之国人对豆油基本都是转基因的认知,这将有利于带动菜油消费。二是国内菜油期现货价格已处于五年来的低位水平,市场认为向下空间有限,资金杀跌积极性不高。三是本周加拿大新季油菜籽到我国完税成本3670元/吨,按当前四级菜油和菜粕现货价格测算,东南沿海油厂理论榨油亏损160元/吨,亏损将抑制油厂进口积极性,有利于中长期菜油价格。综上所述,在豆油和棕榈油带动和库存压力下,下周国内菜油现货价格将小幅波动,操作上仍建议随用随购,不可急于囤货。
本周,受马盘棕榈油和连豆油的带动,连棕榈油期价止涨回落,重心下移,技术面看,下周连棕榈油仍有向下空间,操作上空单持有,也可多近月空远月进行套利。本周,棕榈油现货价格小幅上涨,24 度棕榈油价格为5520-5600 元/吨,比节前上涨50-80元/吨。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受到美国大豆收割延迟影响,东南亚棕榈油出口重新回归疲软局面,国内下游厂商采购谨慎。分析后市,利空因素有:一是国际市场豆油和棕榈油的价差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美国大豆丰收预期强烈,豆油供给将增加,棕榈油需要下跌来取得价格优势争夺市场。二是9 月底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攀升至 209 万吨,高于上月的 205.4 万吨和去年同期的178.4 万吨,创 2013 年 3 月以来最高,之前市场预期为 205 万吨。预计下月库存还将增加。三是10月上旬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量仅有 39.6 万吨,比 9 月份同期下降 18.2%,说明出口免税政策对出口的影响效用正在递减。利多因素有:一是马来西亚总理表示,该国棕榈油出口免税政策将延长至年底,9 月份出口免税政策开始实施,对棕榈油出口形成促进作用。二是我国棕榈油进口速度较慢,预计 9-10 月份月均仅有 30 万吨的新货到港,比 1-8 月份月均进口量下降约 35%。港口库存趋降,目前库存总量为 68 万吨,目前国内港口棕榈油库存已经降至过去 2 年来的最低,但东南亚棕榈油库存较多,国内库存的下降对价格支撑作用较弱。综上所述,东南亚棕榈油出口速度重新放慢,原油价格显著下跌,国内棕榈油价格面临的调整压力重新扩大,操作上仍建议随用随购,不可急于囤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