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度玉米市场:变数丛生

(来源:粮油市场报 发稿时间:2014-10-29 阅读次数:3725)

 

2013/2014粮食年度,国家临储集中发力,6919万吨入库量彻底改变了全年玉米市场供需格局。2014/2015年度悄然开启,近几年国家政策层面对市场干预力度大增,市场各方一致向政策看齐。虽然国家政策对市场影响的分量大增,但来自基本面的变化不容小觑。

陈粮库存结构之变

回顾上一粮食年度初期,市场陈粮库存充裕,华北部分地区甚至在10月底11月初期仍在消耗陈粮库存,南方饲料企业也有陈粮库存在用。2014/2015粮食年度伊始,受陈粮库存高度集中于临储手中影响,玉米可流动社会库存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虽然临储拍卖活动不断向市场投放供应,但结合临储成交量来看,其实际供应量明显不足。今年陈粮社会库存不足也成为8、9月份玉米价格冲高大涨的主要原因,并直接推高新玉米上市初期的市场底价。

新作供应节奏之变

与陈粮社会库存不足相对应,新作提前大规模供应市场。2014年9月,河南、山东、辽宁、新疆等产区新玉米上市以来,源源不断流向销区市场,今年新季玉米消化时间明显提前,消化节奏明显加快。结合今年辽宁、河南受旱减产考虑,以上两地产区供应能力提前释放结束成为大概率事件。

与此同时,旱情导致玉米质量下降,后期辽宁、河南本地玉米需求(尤其高品质玉米需求)也将通过外采粮源来补给,而按往年惯例,以上两地均为主要粮食输出区域。区域    性供应节奏的提前,势必导致其相邻地区粮源增量流入,进而导致整体市场供应格局及节奏发生变化。

持粮主体之变

在近两年临储大量掌握库存之前,持粮主体较为分散,贸易商、饲料企业、深加工企业等均有拿粮,市场流动性更易形成。而近两年临储大量吸纳粮源,为规避市场风险,以及从资金筹集难度上升等因素考虑,贸易商、用粮企业均大规模缩减备库规模,转以参拍临储玉米为主。

截至目前,即便扣除临储拍卖成交量,当前临储陈粮库存仍在4000万吨左右高位,而新一粮食年度继续实行临储玉米收购的可能性较大,按前期临储拍卖及新增产区收储容量来看,临储新玉米吸纳能力或仍有3000万~4000万吨,未来一段时期,临储仍将是全国最大“贸易商”。

消费结构之变

近几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整体走差,饲养业及深加工行业玉米用量也多呈现偏弱态势,尤其近两年国家严抓贪污腐败、公款吃喝,厉行勤俭节约,高端消费、礼品消费等受冲击明显,市场信心遭受打压。

虽然经济及政策环境导致高端消费需求放缓,同时也应注意到,高端消费向百姓消费转移,随着普通百姓生活水平及对食品安全、健康生活意识的不断提高,百姓消费持续刚性增长趋势不变,这也是支撑玉米消费稳步增长的最大动力源泉。即便短期内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一旦经济有所恢复,居民消费增长必将快速拉动玉米加工产品需求上升,因此,对后期玉米消费不宜过度悲观。

政策导向之变

回顾2013年玉米市场的情况,临储收购政策在新玉米收获上市前的7月份已经发布,并连续两年大幅上调临储收购价120元/吨。而目前已近11月份,产区玉米购销早已全面启动,临储政策却仍未落定,这也引来市场诸多猜想。近期市场关于临储及销区运补政策的传闻此消彼长,且版本众多。

从目前市场现状及国家政策调控思路需求来看,继续执行临储收购、放缓临储收购价增速、继续执行南方运输补贴政策更利于稳定产区农户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益,减轻南方饲料企业原料采购成本,减轻临储库存费用及压力,更符合政策层面及市场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