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市场每周分析

(来源:郑州粮食批发市场 发稿时间:2014-11-04 阅读次数:3592)

 

小麦:现在出手售粮还来得及


本周(10月27日-10月31日)国内小麦主产区行情稳中趋弱,部分地区收购价出现不同程度下调,市场预期看弱;面粉加工情况不容乐观,企业平均开机率维持低位,面粉消费不振,出厂价格基本稳定,个别地区小幅下调出厂价格;麸皮价格高位坚挺。
本周,国家投放临储小麦累计170.6万吨,较上周减少31.2万吨,累计成交14.8万吨,周环比减少27.2万吨,成交均价2432.23元/吨,周环比增加12.43元/吨。基于数据来看,河北本周没有投放小麦,河南、安徽、湖北、江苏等省投放量不同程度减少。成交量回到月初水平,说明市场采购积极性依旧较低。
据市场信息,目前河北、山东、河南北部小麦出库价格多在1.28-1.31元/斤,河南中部、东部、江苏大部、安徽北部小麦出库价格多在1.27-1.29元/斤,其他地区多在1.25-1.27元/斤。但由于面粉消费不振,实际上市场购销并不活跃,不少加工企业已经开始加工自有存粮,而贸易商以及民营仓储企业也开始四处奔走,寻找企业签订购销合同。
以6至8月份当时各地的主流收购价格,加上银行利息、仓储保管费用及损耗,可以推算出目前的市场价格基本上就是当时收购的成本价,现在及时出手小麦基本上相当于不赔不赚,理论上看市场价格进一步下行的空间较小。
但应该看到,现在形成的市场价格说明企业还愿意收,一旦后期加工企业认为面粉卖不动了,或是自有库存足够了,那么“理论上下行空间较小”的理论将被市场规律无情的打破。可以毫不留情的说,后期的小麦行情走势要看面粉的消费状况。而后期市场能消化近8000万吨(今年的收购量加上去年的托市收购量)的小麦吗?特别是当前玉米行情如此低迷,新玉米大量上市,国家正想尽一切办法加大出库,饲料养殖企业注定难以再去顾及小麦的消费。
回顾历史,小麦价格在10月、11月基本处于一个相对平稳时期,因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9月底的消费高峰过去,12月底的节日消费尚未来到)的原因,市场购销较为稳定。从今年的情况来看,9月底就没有出现明显的高峰,而国内宏观经济的现状也难以让12月份出现令人振奋的消费旺季,加之2015年春节在2月19日,这表明过去的“双节行情”难以在今年实现。如果市场主体还在考虑是否能在年末获得不错的收益的话,笔者建议趁早打消了这个念头。
进入11月份,缺乏任何利好提振的小麦市场将延续10月末的弱势运行态势,各地小麦价格变动不大,“成本情结”让多数企业都不愿“贱卖”手中库存,加工企业整体运行低迷将让市场“有价无市”的氛围更加强烈。
 
玉米: 东北玉米上量增多 市场价格偏弱运行


本周(10月27日-10月31日)国内玉米市场现货整体弱势运行,政策性玉米继续投放,只有2012年玉米有成交。东北新季玉米继续大量上市,市场价格继续走低,农户出现惜售。华北市场价格低位运行,粮源外流量增多。大商所玉米期货价格继续窄幅波动。
10月29日在国家临时存储(含跨省移库)玉米竞价销售交易会计划销售玉米2997987吨,实际成交114359吨,成交率3.81%,其中:2011玉米计划销售27652吨,全部流拍;2012玉米计划销售1558542吨,实际成交114359吨,成交率7.34%,成交价2129元/吨;2013年玉米计划销售1411793吨,全部流拍。
    东北地区新粮上市量继续增多,市场价格偏弱。随着黑龙江和吉林的售粮速度加快,市场价格更是有下行的压力。在部分价格较低的地区,已经出现了农民惜售的情况。由于临储政策即将出台,有传闻临储价格维持不变,有可能形成未来的价格底部。
华北地区市场粮源供应充足,且有很多流向南方销区,市场价格仍然是低位稳定运行为主,短时间仍然没有价格上涨的动力。农民惜售心态超出此前预期,收购难度加大。不过企业稍稍提价就能获得粮源,证明了供应潜力仍然存在,未来价格胶着运行可能较大。
南方销区新粮供应不断,市场价格弱势运行,企业采购心态并不急迫,库存仍然维持在偏低水平。东北、华北、新疆等地玉米到站价格均有回落,采购方更是存在看空心理。
北方港口新季玉米到港量下降,主要源于农民惜售。南方港口市场价格弱势运行,但同时受到了北方港口的成本支撑。目前南北港口贸易商发货利润空间已经很小,对价格继续走低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生猪价格虽然出现下跌,但是幅度较小。较低的存栏量,是未来市场价格潜在的上涨因素。但是关键仍然是在终端消费的启动,春节有将是关键的时点。禽肉价格弱势运行,鸡蛋价格则再度出现上涨,主要源于蛋鸡的存栏水平偏低,市场供应有限,价格波动较大。
深加工产品价格整体走低,主要在于企业开工率上升和原料成本下降,企业经营利润尚可。
本周大商所玉米期货价格继续窄幅震荡,主力1505合约开盘价2383元/吨,最高价2403元/吨,最低价2377元/吨,收盘价2380元/吨,单周下跌0.29%。由于相关政策即将出台,目前市场较为平静。
 
稻米:中晚籼稻托市大面积启动 南方粳稻零星上市


本周(10月27日-10月31日)国内稻谷行情稳中略增,主要表现在东北粳稻收购价略有提升,南方中晚稻收购价保持坚挺;产区大米出厂价格维持稳定,主要因为消费平缓,销区市场供应充裕,行情稳中趋弱。
据国家粮食局发布的信息,截至10月25日,湖北、安徽等12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籼稻784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245万吨。今年南方中晚籼稻收购进度较缓的主要原因,一是今年中晚籼稻移栽推迟,加上生长期期间低温寡照,导致上市期推迟;二是今年南方托市预案启动时间普遍晚于上年,其中,江苏启动时间较上年晚了10天,江西、湖北启动时间晚了5天;三是今年中晚籼稻在部分区域产量和质量有所下降,导致企业入市收购量减少;第四,国家近期发布的201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维持原价格不变,使得企业对于建立长期商业库存的心态转为谨慎。
据了解,本周江西、湖南两省省启动中晚籼稻托市预案。至此,8个南方中晚籼稻主产区中已经有7个启动了托市预案,仅剩下广西省尚未启动。整体来看,托市预案的启动有效提振了当地的市场行情,有助于农民积极售粮,但由于国家的规模性收购,也导致较大数量的原粮过分集中,不利于粮食市场化的运行。
进入10月底,苏皖粳稻零星上市,从目前来看,已上市粳稻价格基本稳定,农村经纪人收购价格在2960-2980元/吨,加工企业收购价多在3060-3080元/吨,水分14-15%。据市场调研,今年南方粳稻产量和质量或不如上年。据大米加工厂反应,受前期雨水偏多、低温寡照等因素影响,今年粳稻大面积成熟或推迟至11月份,产量也将受到影响,同时新季粳稻米口感不佳。
据机构对安徽农户的种植成本调研结果,今年苏皖地区粳稻的种植成本增加了50元/亩以上,主要是人工和土地等成本增加。其中,复合肥、尿素等投入160元/亩,比去年增加10元/亩,农药费130元/亩,种子成本50元/亩,人工费240-270元/亩,增加20元/亩,机耕和机收费用150元/亩,同比提高10元/亩,地租成本及其它400元/亩。如果以3100元/吨国家最低收购价计算,农户每亩纯收益约300-400元,同比基本持平。
东北粳稻收获结束,上市量逐步扩大,由于粮食质量较好,企业收购积极性较高,本周东北粳稻行情稳中有增。据市场信息,黑龙江哈尔滨地区长粒粳稻到厂价3200-3250元/吨(水分16%,出米率65%),周比稳定;佳木斯地区国标三等圆粒水稻到厂价3020-3040元/吨,周比上涨20元/吨。 沈阳地区国标三等圆粒粳稻到厂价3280元/吨,与上周持平。
本周28日,黑龙江省粮食局、中储粮分公司、农发行召开通报会,11月1日全省将正式启动粳稻最低收购价预案。政策执行期限为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历时5个月,启动时间比去年提前半个月。
预计后期,随着南方粳稻上市量扩大,市场收购价格或稳中趋弱,主要原因是由于大米消费不振难以支撑稻谷的市场行情;黑龙江地区下周启动粳稻托市收购将有效支撑东北地区稻谷的价格,届时东北粳稻价格或表现坚挺。受供应充裕影响,产区及销区大米预计维持平稳态势。
 
大豆:现货供应吃紧 外盘大幅拉涨


本周(10月27日-10月31日),美豆收割进度延迟,现货供应吃紧,美豆和豆粕现货价格持续走强,出口需求良好,巴西大豆种植进度滞后,导致大豆产量被调降,美豆期价继续强劲反弹。油厂观望,豆农惜售,国产大豆现货购销僵局持续,连豆一期价近强远弱。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稳定,油粕价格上涨,油厂压榨亏损缩小。
本周在多重利好和现货市场走强的引领之下,CBOT市场农产品期价反弹持续,期价创。利多方面:一是美国农产品收割进度继续延迟,USDA周度作物生长报告数据显示,截至 10 月 26 日,美国大豆收割进度为 70%,比上周提高 17 个百分点,比 5 年平均进度落后 6 个百分点水平,落后程度进一步收窄。气象数据显示,未来一至两周美国作物带有中等降雨,收割进度有可能重新放慢。二是美豆出口检验量巨大,美国农业部报告数据显示,截至 10 月 23 日,2014/15 年度美国旧季大豆出口检验总量为 713 万吨,10 月份美国农业部预计出口量为 4627 万吨,在本年度余下的 44 周中,每周需出口 90 万吨大豆,即可实现预测出口目标。截至目前,中国已装运 174 万吨美国大豆,装运进度远超去年同期水平。三是美豆国内需求旺盛,现货价格及基差走强,由于美豆收割延迟,而大豆压榨厂榨利丰厚,使得美豆现货供应吃紧,大豆及豆粕现货价格持续走强。四是由于今年美国农产品丰产,导致铁路及内河运输压力巨大,运费飙升令农产品外运成本上升。五是南美播种延迟持续,截至 10 月 26 日,巴西大豆播种进度达到 16%,比去年同期落后 18 个百分点。阿根廷大豆播种也已经开始,截至 10 月 23 日大豆播种进度为 2%,略快于往年平均水平。因巴西大豆播种显著延迟,分析机构开始下调大豆产量预期,其中油世界预计巴西大豆产量仅有8900 万吨,明显低于美国农业部 9400 万吨的产量预测值。
利空方面:一是本周美国天气干燥,现货收割进度将会加快,下周公布数据将会有所体现。二是巴西降雨即将到来,令巴西大豆播种进度迅速赶上。三是巴西现任总统罗塞夫获得连任,近期巴西货币持续贬值,有利于巴西大豆出口。四是大豆价格强劲反弹后,美国农户售豆积极性或将有所上升,由于存储玉米的预期收益高于大豆,因此农户或将有限的库容用于存储玉米,并优先抛售大豆。五是南美种植面积继续扩大,由于阿根廷通胀形势严峻,而政府对小麦、玉米等谷物品种实施出口限制,农户仍愿意种植没有出口限制的大豆,预计大豆种植面积将会继续扩大。六是后期中国进口或将放缓,由于压榨利润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因此在近期的大规模采购之后,后期中国进口进度或将明显放缓。
资金方面,上周投机资金在CBOT市场豆类品种的持仓分化,截至10月21日的CFTC报告非商业头寸数据显示,投资基金减持大豆净空头寸,大豆净头寸已由净空转为净多,增持豆粕的净多头寸,但小幅减持豆油的净多头寸,说明投机资金看涨短期内大豆和豆粕价格走势,但相对看空豆油价格。总体看来,美豆近期上涨的过程中持仓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显示大规模空头回补是近期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当前空头持仓依然巨大,在现货供给得到改善之后,空头回补的力度或将减弱。
宏观方面,本周美联储正式宣布QE3结束并发布FOMC声明之后,美元出现大涨,股市和非美货币以及贵金属明显下跌。多家华尔街知名投行认为本次声明基调偏鹰派。后期货币政策的调整势必引发资金在大宗商品和证劵的重新配置,CRB指数下行压力较大。
后市看来,10月美豆新作收割进度慢于往年,在旧作库存异常低的背景下,持续旺盛的出口和国内的压榨需求,美豆现货供需的紧张局面,导致美豆期现货价格的一波强劲反弹,后期随着收割进度的加快,美豆现货供应将会继续增加,美国大豆供需终将转向宽松。南美的天气对巴西大豆产量造成不利影响,但后期天气好转的话产量仍有转机,密切关注后期天气转好对南北美大豆的影响以及中国采购进度的变化。技术面上,本月末美豆主力11月期价成功站上1000美分/蒲式耳的整数关口,后期操作区间变为1000-1100美分/蒲式耳。操作上投资者仍可对采取轻仓逢低买入的策略,但不建议过度追涨。
本周,连豆一指数大幅反弹,持仓量周环比上升。基本面信息依旧偏空,新豆上市后现货供应增加,而终端需求维持观望,购销成交清淡。
本周现货价格维持平稳,黑龙江地区食用豆收购价格4300-4400元/吨,油用大豆收购价格3850-4000元/吨,由于油厂收购价格偏低,而豆农对大豆的价格预期依旧较高,导致现货购销僵局持续,成交清淡。供应方面:当前国产新季大豆收割已基本完成,从收割后测产的情况来看,今年东北大豆单产高于去年、且蛋白含量较去年提升,整体看来,今年国产大豆减产幅度不大,近期新豆集中上市导致市场供应明显增加。需求方面:由于今年大豆实施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国家不再对大豆实施临时收储,临储收购需求缺位,导致现阶段需求明显减少,加之近期国家加强了对非转基因产品广告的监督管理,国产大豆非转基因概念炒作降温,目前下游加工企业观望情绪较重。后市看来,市场阶段性供过于求情况仍将持续,并对现货价格产生下行压力。
技术面上,连豆一期价止稳反弹,合约近强远弱。主力1501合约期价继续上涨至4600元/吨的整数关口,农户惜售和中央储备大豆轮换支撑近月豆价,而远月1505及1509合约期价相对弱势,但技术面形态已然走好,投资者短线仍可逢低在5日均线下方轻仓做多。
本周五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为3850元/吨,与上周持平,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3600元/吨,与上周持平。国内油粕现货价格上涨,豆粕价格较上周上涨10-60元/吨,豆油价格比上周上涨20-80元/吨。由于加工成本持平,而产品价格上涨,油厂压榨亏损缩小。
本周,连盘豆粕期价继续大幅反弹,价格重心上移,持仓量继续增加。本周豆粕期强现弱,期货价格大幅反弹,而现货价格涨幅小于期货,本周五沿海43%蛋白豆粕现货价格在3460-3650元/吨,较上周上涨10-60元/吨。
供需方面:天气转凉,肉类需求增加,本周肉鸡价格较上周小幅上涨,鸡苗价格维持平稳,鸡蛋价格小幅上涨。生猪价格较上周小幅下跌,养殖户出栏意向增强,饲料养殖需求温和复苏。供应方面,市场预期四季度大豆进口量同比环比减少,根据船期预报,预计四季度进口大豆到货总量近 1700 万吨,同比减少近 4%,。从供需角度来看,四季度大豆到港量的环比下降,意味着国内大豆供应压力月环比下降,而需求月环比增加,供需格局对国内豆粕期现货价格的支撑较强。
后市看来,四季度豆粕需求环比上升,加之国内大豆供给压力减轻,国内豆粕价格反弹动力较大,加之外盘强势上涨,短期内粕类价格仍将维持多头趋势,但价格连续上涨后获利盘丰厚,加之食用油价格在棕油的带领下企稳反弹,油粕比反弹明显,后期粕价或出现盘整或回调的走势。基于以上基本面信息来综合判断,豆粕价格在十一月可能迎来一波盘整行情。建议短期饲料养殖企业控制豆粕现货库存,不宜过分追涨。
 
 
食用油:价格止跌反弹  基本面不支持


本周(10月27—31日),由于资金继续炒作美豆收获延迟和南美大豆播种延迟,及美国国内豆粕供给偏紧,CBOT盘豆粕和大豆期价持续上涨,马盘也因天气干旱炒作而继续向上,受外盘带动,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如上周预期,出现上涨行情。
本周,资金继续炒作美豆收获进度延迟和巴西大豆播种期干旱,推动CBOT大豆期价继续上涨,并一度见到1050美分/蒲式耳,技术面看,CBOT大豆将继续上涨。本周,受外盘带动,连豆油1505合约出现单周4.69%的上涨,技术面看,行情将出现一波中期上涨行情,操作上建议逢低买入。本周,国内豆油价格普遍上涨,需求疲软局面还未扭转,沿海一级豆油出厂价格5750-6050元/吨,较上涨70-100元/吨。东北内陆地区一级豆油价格6000-6250 元/吨,较上周上涨100-150元/吨。河南地区油厂一级豆油报价6100-6250元/吨,较上周上涨100-150元/吨。10 月份油厂开工率总体较高,豆油库存一直没有得到消化。不过市场对豆油价格走势并不特别悲观,豆油现货价格的抗跌性近期表现较强。供需层面虽仍表现为供应过多,但市场看跌预期已经显著削弱。分析后市,利空因素有:一是美豆产量创新高、国际市场大豆供给压力随着美豆上市而增强的局面没有改变,在基本面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此番行情只能定义为下跌中的中期反弹。二是由于CBOT大豆跌幅大于国内油粕现货跌幅,近月船期大豆压榨利润丰厚,达到300元/吨以上,这将刺激油厂积极进口,预计11月份后国内油粕供给将增加,压制国内油粕价格。三是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技术面看仍在下跌通道中,原油走弱将利空CBOT豆油,并传递到国内豆油市场。利多因素有:一是截至 10 月 26 日,巴西大豆播种进度达到 16%,比去年同期落后 18 个百分点;美国大豆收割进度为 70%,比 5 年平均进度落后 6 个百分点水平。同时气象数据显示,未来一至两周美国作物带有中等降雨,收割进度有可能重新放慢。这均意味着资金炒作短期不会结束。二是东南亚政府倾向于刺激棕榈油消费及出口,且市场预期棕榈油比正常年份提前进入季节减产周期,分析机构普遍上调了棕榈油价格底部预期,棕榈油市场的利多效应向豆油市场蔓延。三是芝加哥市场投机基金所持豆油净多单处于近 3 年来的高位,做空豆油的力量减弱。综上所述,资金对美豆收获延迟和巴西播种期干旱炒作,棕榈油价格的拉动,将推动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出现中期上涨行情,现货操作上建议逢低囤货,但考虑到国内供需基本面,及现货市场不便出货,建议囤货量不宜放大。
本周,郑菜油期价跟随连豆油上涨,但涨幅小于棕榈油和豆油,技术面看,下周郑菜油仍有向上空间,操作上建议观望,或多棕榈油空菜油。本周,受期盘带动,国内菜油现货价小幅上涨,长江流域四级菜油出厂价格5850-6150元/吨,较上周上涨0-50元/吨;华南地区四级菜油出厂价格5650-5700元/吨,较上周上涨50-70元/吨。华南沿海菜油库存依然十分充足,上调价格动力弱。分析后市,利空因素有:一是目前华南地区四级菜油现货价仍低于期货近月合约价格近200个点,根据一般规律,进入交割月期现货价格将基本持平,在现货库存压力大需求疲弱的情况下,现货价格走高可能性较小,反而是期货价格将向下缩小与现货的价差。二是10月进口菜籽数据近30万吨,且加拿大菜籽充裕物流通畅,预计后期华南地区菜油库存数量易升难降,油厂通过期盘套保或实际交割积极性较高。三是国内菜油无论是商业库存还是政策库存均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市场无盈利效应,抑制需求方追涨和囤货的积极性,不利于价格向上。利多因素有:一是四菜和豆油价差缩小,目前两广地区四级菜油价格已经低于一级豆油价格,加之国人对豆油基本都是转基因的认知,这将有利于带动菜油消费。二是国内菜油期现货价格已处于五年来的低位水平,市场认为向下空间有限,资金杀跌积极性不高。三是本周加拿大新季油菜籽到我国完税成本3720元/吨,按当前四级菜油和菜粕现货价格测算,东南沿海油厂理论榨油亏损280元/吨,亏损将抑制油厂进口积极性,有利于中长期菜油价格。综上所述,在豆油和棕榈油带动和库存压力下,下周国内菜油现货价格将继续小幅上涨,操作上仍建议随用随购,或小量囤货中期持有。
本周,受马盘棕榈油带动,连棕榈油期价大幅上涨,1505合约单周涨幅达5.63%,技术面看,下周连棕榈油仍有向上空间,操作建议逢低买入,或多棕榈油空豆油套利。本周,棕榈油现货价格稳中有涨,涨幅明显小于期盘,24 度棕榈油价格为5400-5500 元/吨,基本与上周持平。目前库存总量为 52 万吨,港口库存已经降至 2012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下游厂商虽然订购谨慎,但供货商已经不接受大批量的订货,棕榈油价格抗跌性加强,近期反弹的可能性进一步上升。分析后市,利空因素有:一是国际市场豆油和棕榈油的价差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全球棕榈油需求比较疲软,1-9 月份马来西亚累计出口 1263 万吨棕榈油,同比减少 6%。印度政府正在酝酿将食用油进口关税上调,以保护国内精炼企业的利益。市场预计上调幅度很可能是 5 个百分点。印度上调进口关税很可能对进口形成抑制。二是从长期趋势看,我国棕榈油消费与豆、棕油价差关系紧密,按照当前棕榈油分提得率与豆、棕油价差历史走势推算,棕榈油与一级豆油价差至少要在 600 元/吨以上、低度棕榈油要低于一级豆油 150-200 元/吨的情况下,小包装企业才会加大低度棕榈油的掺兑比例。当前豆、棕油价差在 350-450 元/吨区间徘徊,8 度棕榈油价格与一级豆油几近持平,10 度与 14 度棕榈油略低于一级豆油,这将影响小包装企业掺兑意愿,无益于棕榈油消费。利多因素有:一是为刺激需求,马来西亚政府自 11 月份开始将生物柴油掺混比率由目前的 5%上调至 7%,未来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至 10%。生物柴油掺混比率的上调预计每年将提高 58 万吨的棕榈油需求,对棕榈油价格存在支撑作用。二是由于对融资性进口受到限制,棕榈油国内港口库存由 8 月底的 100 万吨降低至目前的 58 万吨,为 36个月以来的最低。从目前内外价格的倒挂幅度推算,商业买盘仍无法顺价订货,融资商采购动力不足,四季度棕榈油进口量同比将会继续降低。综上所述,国内国外棕榈油库存均呈下降趋势,下游厂商一旦加大采购量很容易使价格迅速上涨,预计下周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将继续上涨,操作上增强囤货量,并中期持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