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油市场2014年10月分析报告

(来源:郑州粮食批发市场 发稿时间:2014-11-04 阅读次数:3669)

 

10月份,国内粮油市场全线走弱。其中国内小麦价格因公布的201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与2014年持平并低于市场预期而稳中偏弱;玉米价格因新玉米全面上市,市场供应量加大而继续回落;稻米行情稳中有升,中晚籼稻价格因托市政策大面积启动而获支撑,东北粳稻因质量良好而需求较好,早籼稻需求不振行情平稳;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继续下行,国产大豆在目标价格的作用下收购市场进入僵局;国内主要品种植物油价格在见年内新低后,受外盘持续上涨的带动而止跌反弹。
10月份,夏收结束,秋收全面展开。据国家粮食局发布数据,截至10月25日,湖北、安徽等12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籼稻784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245万吨。10月份,201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正式公布,大豆目标价格政策明朗,市场的关注焦点转向玉米临储收购及东北玉米外运补助方面。
10月份,全国粮食批发价格指数为150.18(基期:2008年12月=100), 较上期下跌2.62%;全国食用油批发价格指数为103.72(基期:2008年12月=100),较上期下跌0.41%。
主要粮油品种的市场状况如下:
 
小麦
10月份,国内小麦行情延续9月的平稳走势,主要原因是需求不振;面粉企业开机率稳中有降,出厂价格保持平稳;受益于面粉消费低迷,麸皮价格稳步提升。国家发布201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维持与2014年价格不变。江苏提前投放2014年托市小麦,临储小麦投放总量也从10月中旬后显著扩大。
一、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保持不变
201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在“世界粮食日”这一天正式发布,超出市场预期的是,本次发布的政策价格保持和之前一致。据发改委网站信息,为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2015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比较效益、国际市场价格和粮食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15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8元,保持2014年水平不变。
保持政策价格稳定,向市场传递出“过去由政策指导方向的行情,现在将交还给市场”的明确信号。从目前来看,2015年小麦托市价格发布对市场的短期影响暂不明显,甚至不如江苏投放2014年新托市麦的影响显著,因为市场之前已经有“小幅提价”的预期在打底。但从长远来看,政策继续执行,但价格保持不变,体现出管理者的思路正在改变。可以领略出这种“不变”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更深远,而这种“改变”也正是主动践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最好举措。
二、需求少供应增小麦行情平稳
10月份的国庆长假过后,国内小麦主产区行情延续平稳走势,部分地区小幅波动,波幅在0.01元/斤。截至月底,河北、山东、河南北部小麦出库价格多在1.28-1.31元/斤,河南中部、东部、江苏大部、安徽北部小麦出库价格多在1.27-1.29元/斤,其他地区多在1.25-1.27元/斤。
分析来看,多种因素导致市场预期从8、9月份的“看多看涨”转为“看平看稳”,甚至“看空”。从小麦消费层面来看,10月份整体消费不振,面粉加工业平均开机率只有50%左右,大型、特大型企业开机率维持在80%以上,但中小型企业开机率仅为20-30%。作为面粉加工的副产品麸皮,其价格走势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市场上面粉加工的低迷程度。目前,华北小麦主产区的麸皮价格多在0.93-0.98元/斤,相比9月初,已经累计上涨了近0.1元/斤。同时,玉米价格在10月份进一步走低,华北地区玉米收购价跌至1.1-1.2元/斤之间,饲料养殖企业开始建立玉米库存,很少再从市场上采购小麦用作饲料加工。
市场供应稳步提升也是行情回稳的主要因素之一。10月份,不仅在江苏开始投放2014年新收的托市小麦,整个小麦的临储投放都从之前的50万吨水平扩大到170-200万吨水平。从成交情况看,并没有出现火爆竞价及大比例成交的现象,说明市场对原粮的供应持平稳心态。
三、临储投放扩大成交量价齐增
10月份,中央政策性小麦周均投放140.8万吨,较上月增加90.6万吨;周均成交25.1万吨,较上月增加9万吨,周均成交均价2423.79元/吨,较上月上涨31.62元/吨。临储小麦呈“量价齐增”态势。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江苏省率先于10月14日开始投放2014年新收的托市小麦,往年江苏虽然也是首批投放托市小麦的地区,但今年要比往年早1个月左右。从江苏月内的三次投放与成交情况来看,表现一般,平均成交率71%,并未出现像往年投放初期那样的较高成交率。二是国家在10月中旬之后加大了投放力度,几个稳定投放的主产省都不同程度扩大了投放数量,河北省也在时隔14个月后向市场投放了6.4万吨的托市小麦。三是江苏投放的2014年小麦底价(三级小麦)较2013年托市麦提高了50元/吨,为2410元/吨,拉动了整体成交均价,同时,河北地区的托市小麦成交均价也相对较高。
分析及早投放2014年托市新麦及扩大投放量的原因,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扩大市场供应来缓解企业对小麦的需求迫切度,毕竟经过6至9月的收储之后,市场流通确实较为紧张;另一方面是为收储稻谷及为移库玉米腾仓备库做后期准备,今年中晚籼稻的托市收购已经大范围启动,按照目前的粳稻市场运行价格,苏皖启动粳稻托市收购的可能性也较大。
10月份,国家继续稳定投放真菌霉素超标小麦,周均投放量维持在100万吨水平,周均成交量7万吨,略高于上月成交水平。
四、郑麦期货主力单边大幅下跌
10月份,郑州商品交易所郑麦主力1501合约在国庆假期后短期小幅走高后,启动了一轮快速下跌行情,月内最高2749元,月末收盘跌至2588元,累计跌幅5.86%。月末持仓23116手,月内增仓608手。月末仓单预报2100张。
基本面上看,国家维持201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开始加大对市场的临储小麦投放量、面粉消费不振企业开机率下滑、玉米行情走低致小麦消费减少等一系列利空因素都打压了郑麦期货行情,但从10月份的强筋小麦市场价格、国际小麦行情走势以及仓单的注册成本等方面来看不足以导致如此下跌,因此,不排除有资金在刻意打压的可能性。
技术上,月内郑麦1501合约日K线多处于均线之下,且MACD线及KDJ线呈下跌趋势,预计短期内郑麦期货或进一步走低。但综合来看,农产品受成本支撑明显,进一步大幅走低空间较小。建议前期空单可适度减仓或平仓,多单可逢低建仓,预计11月份郑麦1501合约运行范围将在2560元至2640元区间。
五、麦播进度加快农资供应充足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10月16日,全国已播冬小麦2.1亿亩,完成计划的62%,进度较去年同期快0.4个百分点。据主产省农业部门消息,今年各地在秋冬播时期农机准备充分,农资价格稳定,农资供应充足,农民培训全面。分省来看,山东省截至23日小麦机播面积5520万亩,机播率达99.2%,预计冬小麦播种面积较上年增加70万亩;截至27日,江苏已播冬小麦903万亩,占意向种植面积的25.1%,进度与上年持平。截至月底,河南省已播小麦7848万亩,占预计播种面积的96.8%,小麦已出苗6932万亩。受秋作收获推迟影响,河南小麦开播时期较上年晚2至3天。
六、进口环比略增国际麦价上扬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14年9月份我国进口小麦13.4万吨,同比减少58.5万吨,环比增加9.8万吨;进口均价336.09美元/吨,环比增加5.67美元。9月份进口小麦主要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分别为5.2万吨、4.3万吨和3.3万吨。1至9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小麦284.1万吨小麦。其中,进口澳大利亚小麦占47.1%,美国占29.3%,加拿大和哈萨克斯坦分别占14.3%和7.3%。9月份,我国出口面粉1.83万吨,1至9月份,我国累计出口面粉13.6万吨。
国际方面,在结束了9月份的持续阴跌之后,美麦在10月份稳步上扬,美麦指数在月内最低477.2点,最高冲至547.4点,增幅14.7%。分析国际小麦行情回暖的主要原因,一是受技术性买入及大豆玉米市场强劲反弹带动,CBOT小麦稳步走高;二是受澳洲及俄罗斯等地不良气候影响,新播作物成长放缓导致供应吃紧的预期升温。但从整体来看,全球小麦供应依旧处于宽松状态。据战略谷物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15年度欧盟28国小麦产量(不包括杜伦麦)预计为1.474亿吨,高于早先预测的1.466亿吨,也高于上年的1.354亿吨。据俄罗斯农业部称,截至2014年10月21日,冬小麦和春小麦已收获面积为2310万公顷,占到计划面积的93.9%,收获产量已达6090万吨,平均单产为2.63吨/公顷。
综上所述,市场预期正随着供需形势的变化而转变,在没有大的利好因素出现的前提下,对后期“看平看稳”的预期或让小麦弱势运行,特别是在江苏已经提前投放2014年托市小麦的背景下,河南是否能在11月份开始投放新季托市小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后期的市场行情。由此预计,进入11月份,面粉消费难有大的改观,而小麦的市场供应将稳步增加,小麦出库价格以稳为主;12月份,元旦前期的消费或让市场小幅回暖,但在总体供应量扩大的背景下,小麦价格依旧难有明显走高;进入2015年1月份,为春节备货的运作或提振小麦市场,但大量在元旦前签订的购销合同也将在这一时期陆续发运,市场价格维持坚挺,预计元月底,黄河以北地区小麦出库价将在1.29-1.32元/斤,黄河以南地区出库价将在1.27-1.3元/斤,淮河流域地区小麦出库价将在1.26-1.29元/斤。
 
玉米
2014年10月份,新季玉米全面上市,国家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率低。新季玉米有效缓解了企业的粮源紧张状况,企业收购心态较为冷静。现货市场价格走低,虽然部分地区农户继续积极卖粮,但是已经开始出现农民惜售。相关政策即将出台,各参与方均将注意力集中在此。终端消费依旧不旺,大商所玉米期货交易价格弱势运行。
一、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率低
本月国家临储及进口玉米竞价销售继续有计划展开,各批次拍卖结果如下:
10月9日-10日国家临时存储(含跨省移库)玉米竞价销售交易会计划销售玉米5001298吨,实际成交288770吨,成交率5.77%,其中:2011玉米计划销售27655吨,实际成交2吨,成交率0.01%,成交价2130元/吨;2012玉米计划销售2470487吨,实际成交27570吨,成交率1.12%,成交价2188元/吨;2013年玉米计划销售2524864吨,实际成交261198吨,成交率10.43%,成交均价2327元/吨。
10月15日国家临时存储玉米竞价销售交易会计划销售玉米5006825吨,实际成交200868吨,成交率4.01%,其中:2011玉米计划销售27653吨,实际成交1吨,成交率0.01%,成交价2090元/吨;2012玉米计划销售2264448吨,实际成交4598吨,成交率0.20%,成交价2190元/吨;2013年玉米计划销售2714724吨,实际成交196269吨,成交率7.23%,成交均价2332元/吨。
10月22日国家临时存储玉米竞价销售交易会计划销售玉米3995436吨,实际成交20444吨,成交率0.51%,其中:2011玉米计划销售27652吨,全部流拍;2012玉米计划销售1559601吨,实际成交1628吨,成交率0.1%,成交价2220元/吨;2013年玉米计划销售2408183吨,实际成交18816吨,成交率0.78%,成交均价2352元/吨。
10月29日在国家临时存储(含跨省移库)玉米竞价销售交易会计划销售玉米2997987吨,实际成交114359吨,成交率3.81%,其中:2011玉米计划销售27652吨,全部流拍;2012玉米计划销售1558542吨,实际成交114359吨,成交率7.34%,成交价2129元/吨;2013年玉米计划销售1411793吨,全部流拍。
能够明显看出,随着临储玉米的有计划持续投放,加上新季玉米的大量上市,市场上的粮源紧张状况已经得到了彻底缓解,拍卖成交也大幅度下滑。目前的政策关注点已经开始由拍卖转向临储收购政策以及补贴政策的出台。
二、新季玉米全面上市
东北地区新季玉米全面上市,市场价格逐渐回落,10月底较月初价格下降近0.1元/斤。由于前期价格较高,农民卖粮积极性很高。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一方面东北地区新粮上市量逐渐加大,另一方面南方销区的采购力度很弱,目前需要考验的就是当地的粮源消化能力。目前深加工企业库存足够使用到年底,收储企业仍在等待临储政策出台,贸易商尚未开始大量建立库存。多种因素影响下,市场价格一路下行,多数地区低于去年国家制定的托市价格。
由于目前市场主流观点认为临储价格将与去年持平,因此目前东北地区的市场价格可以认为已经处于底部范围,向下空间不大。如果农户售粮力度不减,那么价格再向下运行,对于贸易商建立库存的吸引力将大大增强。
华北新季玉米高开低走。由于陈粮价格前期处于历史高位,导致新粮上市价格较高,农户纷纷抓紧时间卖粮。随着粮源大量上市,价格加速下行,单月跌幅近0.2元/斤。巨大的价格落差,使得很多农户出现了惜售的心理。目前的现状是,农户惜售,部分企业仍在消化库存,部分企业随用随采,这就使得市场整体购销不旺。从贸易商角度来说,今年华北玉霉变和毒素超标问题明显,后期的保管和饲料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多数并未加大采购力度。目前市场上除了部分企业随用随采外,还有部分储备库按照计划进行轮换买入,不过对于质量要求较为严格。
南方销区玉米价格在产区的拉动下,也开始向下运行,目前已经下降到了2014年5月份的水平。此前销区粮源多来源于西北、华北地区,到了10月中下旬东北地区玉米开始加大供应。目前企业仍然是以低库存运营为主,关注点仍在临储政策及补贴政策的出台。
港口方面,由于新粮上市价高,农户卖粮积极,北方港口到货量激增,收购价格随即出现下行,跌幅近0.5元/斤。后来随着农户惜售,采购方又小幅低价,使得整体价格呈现震荡运行。随着黑龙江和吉林的玉米大量上市,港口到货量又进入高峰。南方港口玉米价格降幅明显,累计下跌近0.12元/斤,走货尚可。目前的成交价格接近成本线,如果北方港口价格不再下跌,则南方港口目前价格可以认为到达底部。
三、终端消费依旧不旺
生猪市场弱势依旧,但价格下降势头暂时中止。进入四季度,传统意义上进入消费旺季,预计下游需求将有所增加。不过就实际情况看,需求增加幅度仍然较小,屠宰企业采购不积极,养殖户出栏速度却在加快,低位运行行情仍将持续。禽蛋市场小幅偏弱为主,白条鸡价格趋稳,鸡蛋价格继续下降,但是降幅收窄。
深加工产品价格整体走低,主要在于企业开工率上升和原料成本下降,企业经营利润尚可。
四、出口玉米数量较低
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9月份我国进口玉米量为2.05万吨,上月为13.4万吨。2014年1-9月我国累计进口玉米161.8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0.67%。
2014年9月份,我国出口玉米量为0.34万吨,上月出口玉米0.30吨。2014年1-9月我国累计出口玉米1.61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77.40%。
五、大商所玉米期货走低
10月份大商所玉米期货价格向下运行,新粮陆续上市明显的改善了此前的局部供给偏紧状况。主力1505合约开盘2407元/吨,最高至2428元/吨,最低至2352元/吨,最终收于2380元/吨,全月下跌1.08%。华北地区新粮持续供应,加上东北地区新粮大量上市,现货价格就此由涨转跌,期货价格跟随走低,并且开始低位震荡运行以迎接临储及补贴政策出台。
10月美盘玉米整体停止下跌,并走出了一波小幅上涨的行情,主要源于天气影响美国玉米主产区的收获进度。
综上所述,目前各方均重点关注即将出台的玉米相关政策。如果继续执行临储收购政策,则将对市场价格形成支撑。此外,销区对于运输补贴的关注度也是极高,如若实施,则将明显加快东北粮源的外流速度。一旦政策明朗,则市场价格的底部也将确认,贸易企业对于采购的计划将迅速展开。
后期华北地区玉米市场将存在较大的变数,霉变及毒素问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玉米的使用。加上连续几年大幅变动的市场价格,很多贸易企业存在着想做怕做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预计华北地区玉米价格低点的出现时间已经不远。企业参与的前提,仍然是能够具备获取优质粮源、并安全存放的实力。
 
稻米
10月份,国内稻谷行情稳中有升。其中,中晚籼稻价格因托市政策大面积启动而获支撑,东北粳稻因质量良好而吸引企业积极入市收购;早籼稻收购结束,市场流通偏紧,需求不振使得行情平稳运行。10月份,江苏、江西先后启动中晚籼稻托市预案,黑龙江也在本月宣布,将在11月1日启动粳稻托市收购政策。南方粳稻因生长期天气原因而推迟至11月份才能大量上市,目前早熟品种零星上市,价格基本稳定。
一、中晚籼稻价格平稳 六省启动托市预案
10月份,中晚籼稻收购工作全面开展,继9月底在安徽、四川、湖北、河南等地区启动中晚籼稻托市预案后,10月20日、27日30日又分别在江苏、江西和湖南省启动托市收购预案。至此,8个中晚籼稻主产区中只剩广西省尚未启动预案。今年托市启动范围之广对于中晚籼稻市场价格起到显著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提振了农民售粮的积极性,但政策托市也将导致粮食集中在中间环节,不利于粮食价格的市场化形成。
据国家粮食局发布数据,截至10月25日,湖北、安徽等12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籼稻784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245万吨。收购进度同比减缓的主要原因是今年中晚籼稻移栽推迟,且生长期间气温偏低,导致收获及上市时间推迟。同时,产量减少也是导致收购量减少的原因之一。从“5日收购量”统计上看,今年收购进度与前两年基本一致。
由于中晚籼稻启动范围较广,月内,主产区价格快速向托市价格靠拢,目前大部分主产区的市场价格为2600-2800元/吨。安徽合肥地区由于启动托市及时,市场收购积极,第一批执行托市的收储企业基本满仓,加工企业也基本建立了一至两个月的库存;湖北当前稻谷到厂价折合标准粮价多在2760-2780元/吨之间,且多为两优系列优质稻,由于当地种植优质稻比例高达85%以上,因此多数优质稻以普通稻价格“被贱卖”入库。
10月份,由于中晚籼稻托市收购原因,国家临储中晚籼稻投放暂停。
二、东北粳稻大量上市 东北大米行情平稳
本月,东北粳稻大量上市,企业收购积极性较高。据机构监测,截至10月22日,东北农户新季粳稻销售进度约12%,高于上年同期的3%。其中,售粮进度最快的是黑龙江省,约为15%,而圆粒粳稻销售速度快于长粒粳稻。东北粳稻销售进度快于上年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新稻出米率高、水分低、质量好,多方主体积极入市。今年东北新季粳稻出米率普遍在68-70%,较上年同期高出3至4个百分点,约有7到8成的新稻符合国标二级或以上标准。今年稻谷收获期以晴好天气为主,稻谷水分低于上年,便于存储。加工企业入市收购优质粮源,建立加工库存态度积极;各类粮食经营主体在托市启动前竞相采购低价粮源,待托市启动后转为政策性稻谷。另一方面,农户对当前的稻谷价格较为认可。目前农户出手新稻价格约2800-2850元/吨,较上年上涨30-50元/吨。且11至12月份还贷期将至,农户需及早销售部分粮源以偿还前期借入的种植成本。
据市场信息,10月底,黑龙江佳木斯地区新圆粒水稻收购价在2980-3060元/吨,水分16%以内,出米率68-69%;绥化地区新圆粒水稻价格3000-3060元/吨,水分15-16%,出米率68-69%;齐齐哈尔周边地区新长粒水稻收购价格在3100-3200元/吨,水分在16%,出米率在65%左右;吉林省松原市16%水分、出米率67%的水稻价格3020元/吨,榆树市16%水分、出米率67%的水稻价格在3020-3030元/吨。整体来看,东北地区稻谷行情处于托市价格水平之下,而黑龙江已经确定将于11月1日正式启动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预案。
10月份,东北大米行情表现平稳。主要是因为新季水稻上市量较大,企业采购价格相对稳定,加之大米市场消费不旺,企业难以上调出厂价格。据市场信息,佳木斯地区新圆粒大米出厂价格在4010-4360元/吨,绥化地区新圆粒大米出厂价格在4240-4260元/吨;吉林普通圆粒米主流出厂价为4160-4200元/吨。
三、南方粳稻量质略降 种植成本小幅提升
进入10月份,苏皖地区粳稻逐步成熟并进入收割上市阶段。从零星上市的粳稻价格来看,苏皖粳稻价格基本平稳。农村经纪人收购价多在2960-2980元/吨,加工企业收购价多在3060-3080元/吨,由于数量较少,新季粳稻价格相对坚挺。
据对苏皖粳稻生产情况的调查,今年南方粳稻产量和质量或不如上年。据大米加工厂反映,受前期雨水偏多、低温寡照等因素影响,今年粳稻大面积成熟或推迟至11月份,不仅产量将受到影响,新季粳稻米的口感也不如上年。
据机构对安徽农户的种植成本调研结果,今年苏皖地区粳稻的亩均种植成本增加了50元以上,主要是人工和土地等成本增加。其中,复合肥、尿素等投入160元/亩,比去年增加10元/亩,农药费用130元/亩,种子成本50元/亩,均较上年持平,人工费240-270元/亩,增加20元,机耕和机收费用150元/亩,同比提高10元,地租成本及其它400元/亩。如果以3100元/吨的国家最低收购价计算,农户每亩纯收益约300-400元,同比基本持平。
四、早稻行情平稳运行 临储早稻投放增加
早籼稻收购结束,市场粮源相对短缺,10月份,早籼稻价格平稳运行,个别地区略有波动。据市场信息,目前早籼稻主产区收购价格维持在2680元/吨附近,较前段收购期略有回落。但基于早籼稻较大的收购量,以及后期地方储备开展,早籼稻市场价格下行空间不大。早籼米价格在本月略有上涨,主产区早籼米出厂价格约3820-3840元/吨。
本月,国家继续投放临储早籼稻,周均投放50.5万吨,显著高于前期周均10万吨的投放量,周均成交0.86万吨,成交均价2640元/吨。从交易情况可以看出,目前市场对早籼稻的采购积极性较低,主要原因是投放价格与市场价格接近,企业采购无利可图。
五、稻谷期货宽幅震荡 市场参与兴趣较低
10月份,郑商所早籼稻主力1501合约围绕2290元一线宽幅震荡,月内最低2260元,最高2333元。月末持仓2576手,较上月增加24手,月末仓单数量为218张,较上月不变。技术面上,月内走势始终与均线纠缠不开,KDJ走势显示短期行情呈上行态势;基本面方面,早籼稻临储稳定投放,市场供应宽松,需求不振。整体而言,后期难言有大幅走高行情。
10月份,郑商所晚稻期货主力1501合约整体运行平稳,月内最高2850元,最低2810元;月末持仓4974手,较上月减少1180手;仓单注册量为零。技术上看,K线走势明显承压于2850元之下,KDJ走势也预示后期行情重心或向下运行;基本面上来看,受托市收购支撑及消费不振影响,现货价格上下空间皆有限。整体来看,后期中晚稻期货或维持弱势震荡格局。
六、进出大米保持高位 全球大米供应下滑
海关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进口大米18万吨,同比增加3.73万吨。其中,进口越南大米11.46万吨,同比增加1.15万吨;进口泰国大米5.76万吨,同比增加2.96万吨。今年1至9月份累计进口大米182.65万吨,同比增加10.73万吨。其中,累计进口越南大米101.59万吨,占进口总量的56%;累计进口泰国大米47.92万吨,占进口总量26%;累计进口巴基斯坦大米29.94万吨,占16%。
大米进口量保持高位,主要原因是国际大米价格仍然低于国内。目前,越南5%破碎大米进口到南方港口的完税成本约3380元/吨左右,相近规格的国产普通早籼米批发价3900元/吨,普通中晚籼米批发价4000-4100元/吨。进口米与国产米价差仍有520-720元/吨。除了海关公布的进口量之外,还有部分越南、巴基斯坦低价大米通过边民互市和非常规贸易渠道入境我国。由于今年海关大力开展“绿风”专项行动,非常规贸易入境的大米数量减少。
据美国农业部10月份发布的供需报告,2014/15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预计为4.755亿吨,比上月下调150万吨,也比上年创纪录的水平减少110万吨。大米减产的主要原因在于印度的产量数据下调。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一些地区的大米产量同样减少。全球大米消费数据略微下调,不过仍是历史最高纪录,达到4.817亿吨,比上年增长560万吨。2014/15年度全球大米贸易预测数据基本上与上月保持不变。2014/15年度全球大米期末库存预计为1.042亿吨,比上月低90万吨,也比上年减少620万吨。全球大米期末库存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供应降幅超过用量降幅。其中,印度的库存数据下调100万吨。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的大米期末库存数据同样下调。
综上所述,进入秋冬季之后,市场上稻米供应相对充足,尽管中晚籼稻及粳稻收购也大面积开展,但多种因素导致的大米消费不振将在很大程度上遏制国内稻米行情上行空间。随着托市收购开展的地区不断扩大,后期国内稻谷的价格形成将带有浓厚的政策色彩。预计11月份,中晚籼稻行情将围绕国家制定的托市价格运行;南方粳稻则可能随着上市量的扩大而略有走低,但托市收购的启动或让南方粳稻在12月份将回升至3100元/吨附近;东北粳稻随着黑龙江托市的开展,市场价格将维持坚挺;早籼稻价格将保持平稳运行,个别地区或有小幅波动。预计11月份大米行情将稳中趋弱,主要是因为新稻大量上市,新米不耐存贮,加上企业为降低成本,采用新陈搀兑方式加工,大米贸易商采购态度谨慎,行情或弱势运行。
 
大豆
10月美豆主产区降雨导致收割放缓,供给延迟,农户惜售,而美豆出口和内需旺盛,导致现货价格持续上涨,大豆及豆粕期价强势反弹。目标价格监测工作展开,农户惜售,现货购销僵局持续,连豆一期价近强远弱。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下降,国内生产成本下行,油粕价格反弹,油厂压榨亏损幅度缩小。
一、现货供应吃紧 外盘大幅拉涨
10月CBOT市场大豆期价触底反弹,USDA月度供需报告数据利空不及预期,美豆主产区降雨过多导致收割进程持续放缓,供应延迟加之出口、国内压榨和饲料养殖需求旺盛,引发美豆和美豆粕的期现货价格持续上涨,10月豆粕价格月涨幅创下2008年6月以来的最大涨幅。
利多方面:一是USDA10月供需报告数据偏多,报告预计2014/15年度美国大豆产量为39.27亿蒲式耳,每英亩平均产量为47.1蒲式耳,产量和单产数据均低于分析师预估均值,报告同时下调了2014/15年度美豆收割面积,并将2014/15年美豆结转库存预估从4.75亿蒲式耳下调至4.5亿蒲式耳,低于分析师预估均值的4.72亿蒲式耳。二是美国农产品收割进度继续延迟,USDA周度作物生长报告数据显示,截至10月26日,美国大豆收割进度为70%,比上周提高17个百分点,比5年平均进度落后6个百分点水平,落后程度进一步收窄。气象数据显示,未来一至两周美国作物带有中等降雨,收割进度有可能重新放慢。三是美豆出口检验和销售量巨大,美国农业部报告数据显示,截至10月23日,2014/15年度美国旧季大豆出口检验总量为219.54万吨,同比环比均上升,10月份美国农业部预计出口量为4627万吨,在本年度余下的44周中,每周需出口90万吨大豆,即可实现预测出口目标。截至目前,中国已装运174万吨美国大豆,装运进度远超去年同期水平。四是美豆国内需求旺盛,现货价格及基差走强,由于美豆收割延迟,而大豆压榨厂榨利丰厚,使得美豆现货供应吃紧,大豆及豆粕现货价格持续走强。五是由于今年美国农产品丰产,加之页岩油产量增加导致原油铁路运输量大增,导致铁路及内河运输压力巨大,运费飙升令农产品外运成本上升。六是南美播种延迟持续,截至10月26日,巴西大豆播种进度达到16%,比去年同期落后18个百分点。阿根廷大豆播种也已经开始,截至10月23日大豆播种进度为2%,略快于往年平均水平。因巴西大豆播种显著延迟,分析机构开始下调大豆产量预期,其中油世界预计巴西大豆产量仅有8900万吨,明显低于美国农业部9400万吨的产量预测值。
利空方面:一是10月底美国天气干燥,现货收割进度将会加快,后期公布数据将会有所体现。二是巴西降雨即将到来,令巴西大豆播种进度迅速赶上。三是巴西现任总统罗塞夫获得连任,近期巴西货币持续贬值,有利于巴西大豆出口。四是大豆价格强劲反弹后,美国农户售豆积极性或将有所上升,由于存储玉米的预期收益高于大豆,因此农户或将有限的库容用于存储玉米,并优先抛售大豆。五是南美种植面积继续扩大,由于阿根廷通胀形势严峻,而政府对小麦、玉米等谷物品种实施出口限制,农户仍愿意种植没有出口限制的大豆,预计大豆种植面积将会继续扩大。六是后期中国进口或将放缓,由于压榨利润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因此在近期的大规模采购之后,后期中国进口进度或将明显放缓。
10月CBOT市场豆类品种资金面维持偏多,但月末有所分化,中上旬基金持续减持大豆净空头寸,并增加豆油和豆粕的净多头寸,导致大豆净头寸由空转多,豆油净多头寸创近三年新高;截至10月28日的CFTC报告数据显示,投资基金减持大豆净多头寸,增持豆粕和豆油的净多头寸,说明投机资金押注短期大豆价格下跌,但相对看多豆粕和豆油价格。总体看来,美豆近期上涨的过程中持仓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显示大规模空头回补是近期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当前空头持仓依然巨大,在现货供给得到改善之后,空头回补的力度或将减弱。
宏观方面,本月下旬美联储正式宣布QE3结束并发布FOMC声明之后,美元出现大涨,股市和非美货币以及贵金属明显下跌,多家华尔街知名投行认为本次声明基调偏鹰派。后期货币政策的调整势必引发资金在大宗商品和证劵的重新配置,CRB指数下行压力较大。
后市看来,10月美豆新作收割进度慢于往年,新作供应延迟,农户惜售情绪较重,在旧作库存异常低的背景下,持续旺盛的出口和国内的压榨需求,导致了美豆现货供需紧张的局面,引发美豆期现货价格的一波强劲反弹,由于美豆及豆粕的供应紧张局面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缓解,短期豆类仍将维持多头格局。中期看,随着收割进度的加快,美豆现货供应将会继续增加,美国大豆供需终将转向宽松。南美的天气对巴西大豆产量造成不利影响,但后期天气好转的话产量仍有转机,密切关注后期天气转好对南北美大豆的影响以及中国采购进度的变化。技术面上,10月末美豆主力1月合约期价成功站上1000美分/蒲式耳的整数关口,后期美豆价格区间变为1000-1100美分/蒲式耳。操作上投资者仍可对采取轻仓逢低买入的策略,但不建议过度追涨。
二、现货持续走弱 豆一期价触底回升
本月,连豆一指数触底反弹,持仓量月环比上升,尽管外盘强势反弹,但在现货价格疲软的压制下,内盘豆一期价表现明显偏弱。基本面信息依旧偏空,新豆上市后现货供应增加,而央视禁止非转基因宣传,终端需求维持观望,购销成交清淡。
本月现货价格下跌,黑龙江地区食用豆收购价格4300-4400元/吨,月环比下跌200-300元/吨,油用大豆收购价格3850-4000元/吨,月环比下跌100-150元/吨,由于油厂收购价格偏低,而豆农对大豆的价格预期依旧较高,导致现货购销僵局持续,成交清淡。供应方面:10月国产新季大豆收割已基本完成,从收割后测产的情况来看,今年东北大豆单产高于去年、且蛋白含量较去年提升,整体看来,今年国产大豆减产幅度不大,近期新豆集中上市导致市场供应明显增加。需求方面:由于今年大豆实施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国家不再对大豆实施临时收储,临储收购需求缺位,导致现阶段需求明显减少,加之近期国家加强了对非转基因产品广告的监督管理,国产大豆非转基因概念炒作降温,目前下游加工企业观望情绪较重。后市看来,市场阶段性供过于求情况仍将持续,并对现货价格产生下行压力。
技术面上,10月末连豆一期价止稳反弹,合约近强远弱。主力1501合约期价继续上涨至4600元/吨的整数关口,农户惜售和年前中央储备大豆轮换支撑近月豆价,而远月1505及1509合约期价相对弱势,但技术面形态已然走好,投资者短线仍可逢低在5日均线下方轻仓做多。
三、外盘大涨带动 粕价触底反弹
本月,连盘豆粕期价大幅反弹,价格重心平移,豆粕指数持仓量月环比大幅上升,外盘大豆价格触底反弹,内盘油粕多头抄底资金大量涌入。本月豆类期货市场油粕比继续下跌,但月末有所反弹,豆油价格涨幅明显不及豆粕价格涨幅,豆粕期现货价格均出现月环比上涨,但现货涨幅小于期货,基差呈现缩小趋势,月末沿海43%蛋白豆粕价格在3460-3560元/吨,月环比上涨90-120元/吨。
供需方面:天气转凉,肉类需求增加,本月肉鸡价格较上月继续下跌,鸡苗价格维持平稳,鸡蛋价格小幅上涨。生猪价格较上月小幅下跌,养殖户出栏意向增强,饲料养殖需求温和复苏。供应方面,市场预期四季度大豆进口量同比环比减少,根据船期预报,预计四季度进口大豆到货总量近 1700 万吨,同比减少近 4%。从供需角度来看,四季度大豆到港量的环比下降,意味着国内大豆供应压力月环比下降,而需求月环比增加,供需格局对国内豆粕期现货价格的支撑较强。
后市看来,四季度豆粕需求环比上升,加之国内大豆供给压力减轻,国内豆粕价格反弹动力较大,加之外盘强势上涨,短期内粕类价格仍将维持多头趋势,但价格连续上涨后多头获利盘丰厚,加之10月底至11月初食用油价格在棕油的带领下企稳反弹,油粕比反弹令大豆成本转向豆油,短期粕价或出现盘整或回调的走势,但在11月下旬之前预计美国豆粕现货供应紧张局面难以缓解,美盘豆粕价格仍将维持多头趋势,这将对国内豆粕价格产生支撑。基于以上基本面信息来综合判断,豆粕价格在11月初可能迎来一波盘整行情,但仍可维持逢低买入的多头思路。建议饲料养殖企业仍可逢回调买入豆粕现货以扩大库存,但不宜过分追涨。
四、油粕价格上涨 压榨收益反弹
10月末国内主要港口进口大豆到港平均成本为3850元/吨,月环比下降120元/吨,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3600元/吨,月环比上涨50元/吨。本月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下降,同时油粕现货价格大幅反弹,使得进口大豆压榨亏损幅度缩小至100元/吨左右,按照港口分销价格核算的压榨利润达到120元/吨以上,已经连续两个月实现盈利。
本月国内油粕现货价格涨幅与外盘大豆价格涨幅基本持平,使得近月船期大豆压榨盈利维持在300元/吨以上,持续高企的压榨收益将提振国内油厂进口大豆的积极性。
从成本角度来看,由于7-9月外盘大豆价格总体呈现大幅下跌走势,后期大豆到港成本仍将维持震荡下行。从现货压榨利润来看,油厂压榨进口大豆收益已经连续10个月亏损,11月中上旬大豆供应压力或将继续减少,国内油粕库存压力的减轻,将令油厂挺价底气更足,有利于国内压榨利润恢复至正值区间,但11月下旬后大豆进口量开始环比增加,现货压力或将出现,油厂在远月压榨正收益的情况下应做好内盘油粕卖出套保工作。
五、9月大豆进口同比增加 豆粕出口环比降幅明显
海关数据显示,我国2014年9月大豆进口量达502.8万吨,同比增加6.99%,但月环比下降16.66%,1-9月我国大豆进口量为5274.11万吨,同比增加15.27%。9月我国豆粕出口量为7.77万吨,月环比大幅下降54.74%,同比增加9.31%,1-9月我国豆粕出口量为187.89万吨,同比增加96.50%。从进出口数据来看,8-9月大豆进口量已经连续两个月月环比递减,7-9豆粕出口连续三个月月环比下降,国内进口大豆供应和豆粕出口都呈现季节性减少的态势。根据船期预报,油厂豆粕供应局部性偏紧局面有望延续至11月中旬,11月国内大豆进口有望出现环比回升的态势。
后市看来,10月美豆新作收割进度慢于往年,新作供应延迟,农户惜售情绪较重,在旧作库存异常低的背景下,持续旺盛的出口和国内的压榨需求,导致了美豆现货供需紧张的局面,引发美豆期现货价格的一波强劲反弹,由于美豆及豆粕的供应紧张局势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缓解,短期豆类仍将维持多头格局。中期看,随着收割进度的加快,美豆现货供应将会继续增加,美国大豆供需终将转向宽松。南美干旱天气对巴西大豆产量造成不利影响,但后期天气好转的话产量仍有转机,密切关注后期天气转好对南北美大豆的影响以及中国采购进度的变化。由于今年临储收购需求的缺位,导致现阶段国产大豆需求明显减少,加之10月国家加强了对非转基因产品广告的监督管理,国产大豆非转基因概念炒作降温,目前下游加工企业观望情绪较重。后市看来,国产大豆市场阶段性供过于求情况仍将持续,并对豆一期现货价格产生下行压力。豆粕价格在11月初可能迎来一波盘整行情,但在11月下旬之前预计美国豆粕现货供应紧张局面难以缓解,美盘豆粕价格仍将维持多头趋势,这将对国内豆粕价格产生支撑。因此投资者仍可维持逢低买入的多头思路。建议饲料养殖企业仍可逢回调买入豆粕现货以扩大库存,但不宜过分追涨。
 
食 用 油
10月份,由于国内植物油库存持续居高不下,市场对后期走势较为悲观,贸易商采购积极性不高,国内植物油价格再五年新低。受散油价格持续回落的影响,国内品牌小包装油价格大幅下调,幅度达到 10%。不过,由于资金继续炒作美豆收获延迟和南美大豆播种延迟,及美国国内豆粕供给偏紧,CBOT盘豆粕和大豆期价持续上涨,马盘也因天气干旱炒作而继续向上,受外盘带动,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在下旬止跌回升。
一、外盘上涨传至国内  豆油价格止跌反弹
10月份,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先抑后扬,价格一度跌至2008年低点,创五年新低。一是美豆丰产上市压力和国内植物油库存居高不下压力,使得贸易商采购势情不高,致使国内豆油价格在下旬前继续向下见五年新低。二是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已见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低点,市场认为向下空间有限,资金杀跌意愿不强,而抄底意愿较强,随着外盘对美豆收获进度延迟和巴西大豆种植延迟的炒作,推动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在10月份持续反弹,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也在下旬止跌反弹。国内豆油现货方面,由于国内小包装油厂库存较大,抑制散油向下游流动速度,为加快走货,国内知名品牌小包装油均大幅下调价格。
11份,预计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将继续震荡向上,操作上建议期盘逢低建多单,现货逢低可少量囤货。利空因素有:一是虽然资金炒作美国大豆收获进度慢于去年同期,引发CBOT大豆行情反弹,并带动国内豆类商品期现货价格,但美豆产量创新高、国际市场大豆供给压力随着美豆上市而增强的局面没有改变,在基本面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任何噪因均不会改变CBOT大豆向下的趋势,此番行情只能定义为下跌中的中期反弹。二是由于CBOT大豆跌幅大于国内油粕现货跌幅,近月船期大豆压榨利润丰厚,达到300元/吨以上,这将刺激油厂积极进口,预计11月下旬以后国内油粕供给将增加,压制国内油粕价格。三是从6月下旬至今,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已下跌20%偏上,且技术面看仍在下跌通道中,原油走弱将影响国际市场生物能源对植物油的需求。利多因素有:一是截至 10 月 26 日,巴西大豆播种进度达到 16%,比去年同期落后 18 个百分点;美国大豆收割进度为 70%,比 5 年平均进度落后 6 个百分点水平。同时气象数据显示,未来一至两周美国作物带有中等降雨,收割进度有可能重新放慢。这均意味着资金炒作短期不会结束。二是东南亚政府倾向于刺激棕榈油消费及出口,且市场预期棕榈油比正常年份提前进入季节减产周期,分析机构普遍上调了棕榈油价格底部预期,棕榈油市场的利多效应向豆油市场蔓延。三是芝加哥市场投机基金所持豆油净多单处于近 3 年来的高位,做空豆油的力量减弱。
二、菜油跟盘止跌回升 库存压力现货偏弱
10月份,国内菜油在豆油和棕榈油的带动下止跌反弹,但走势明显弱于豆油和棕榈油。同时,由于进口菜籽压榨利润已连续两个月为负,在成本支撑下,下跌行情中菜油现货价格走势强于期货;由于华南地区菜油库存压力一直存在,在行情反弹时贸易商追涨热情不高,国内菜油现货价格走势明显弱于期货。
11月份,预计国内菜油期现货价格将震荡向上,期盘操作上,激进型的可逢低买多,谨慎型的可多棕榈油空菜油套利。现货市场上,鉴于菜油库存压力一直居高不下,谨慎追涨,仍以随用随购为主。分析后市,利空因素有:一是目前华南地区四级菜油现货价仍低于期货近月合约价格近200个点,根据一般规律,进入交割月期现货价格将基本持平,在现货库存压力大需求疲弱的情况下,现货价格走高可能性较小,反而是期货价格将向下缩小与现货的价差。二是10月进口菜籽数据近30万吨,且加拿大菜籽充裕物流通畅,预计后期华南地区菜油库存数量易升难降,油厂通过期盘套保或实际交割积极性较高。三是国内菜油无论是商业库存还是政策库存均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市场无盈利效应,抑制需求方追涨和囤货的积极性,不利于价格向上。利多因素有:一是四菜和豆油价差缩小,目前两广地区四级菜油价格已经低于一级豆油价格,加之国人对豆油基本都是转基因的认知,这将有利于带动菜油消费。二是到10月底加拿大新季油菜籽到我国完税成本3720元/吨,按当前四级菜油和菜粕现货价格测算,东南沿海油厂理论榨油亏损280元/吨,亏损将抑制油厂进口积极性,有利于中长期菜油价格。三是未一至两上月国内外棕榈油价格向上可能性较大,将带动国内植物油价格重心上移。
三、在进口成本推动下   棕油领涨国内市场
10月份,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将先抑后扬,价格重心略有上移,表现强于豆油和菜油,领涨国内植物油市场。主要原因,一是主要出口国取消出口关税刺激棕榈油出口,加之棕榈油进入传统的生产淡季,国际市场棕榈油库存下降,推动马盘棕榈油期价向上。二是作为全进口品种,外盘上涨直接推高我国棕榈油进口成本,而我国加强金融监管致使棕榈油融资性进口减少,有利于理顺国内外棕榈油价格关系,本月棕榈油倒挂幅度缩小。
11月份,预计在马盘带动下,国内棕榈油期价将继续震荡上涨,操作上建议逢低建议多单。现货市场也可逢低小量囤货,预计此番上涨行情有可能持续到12月份。分析后市,利空因素有:一是国际市场豆油和棕榈油的价差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美国大豆丰收预期强烈,豆油供给将增加,挤占国际市场棕榈油份额。二是从长期趋势看,我国棕榈油消费与豆、棕油价差关系紧密,按照当前棕榈油分提得率与豆、棕油价差历史走势推算,棕榈油与一级豆油价差至少要在 600 元/吨以上、低度棕榈油要低于一级豆油 150-200 元/吨的情况下,小包装企业才会加大低度棕榈油的掺兑比例。当前豆、棕油价差在 350-450 元/吨区间徘徊,8 度棕榈油价格与一级豆油几近持平,10 度与 14 度棕榈油略低于一级豆油,这将影响小包装企业掺兑意愿,无益于棕榈油消费。利多因素有:一是为刺激需求,马来西亚政府自 11 月份开始将生物柴油掺混比率由目前的 5%上调至 7%,未来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至 10%。生物柴油掺混比率的上调预计每年将提高 58 万吨的棕榈油需求,对棕榈油价格存在支撑作用。二是由于对融资性进口受到限制,棕榈油国内港口库存由 8 月底的 100 万吨降低至10月底的 58 万吨,为 36个月以来的最低。从目前内外价格的倒挂幅度推算,商业买盘仍无法顺价订货,融资商采购动力不足,四季度棕榈油进口量同比将会继续降低,目前棕榈油供货商已经不接受大批量的订货,棕榈油价格抗跌性加强。
四、棕油融资进口剧减   植物油进口量下降
海关数据显示,9 月份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不含棕榈油硬脂)43 万吨,低于上月的 47 万吨和去年同期的 57 万吨,为过去 28 个月来最低水平,棕榈油进口量大幅下挫是进口减少的主要原因。1-9 月份我国累计进口食用植物油(不含棕榈油硬脂)515 万吨,较去年同期的 597万吨减少 13.7%。今年前9 个月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减少的品种主要是菜籽油和棕榈油,豆油进口量比去年同期略有增加,葵花籽油进口量明显增加。
9 月份我国进口豆油 17.6 万吨,高于上月的 17.4 万吨和去年同期的 9.6 万吨,为 2013年 1 月份以来最高值;1-9 月份我国累计进口豆油 98.9 万吨,较上年同期的 79.3 万吨增长 24.7%。9 月份我国进口棕榈油 29.1 万吨,远低于上年同期的 46.8 万吨,也低于上月的 31 万吨,为 2010 年 8 月份以来最低水平,主要因融资进口受阻; 1-9 月我国进口棕榈油 393.5 万吨,较上年同期的 434.3 万吨减少 9.4%。9 月份我国进口菜籽油 2.04 万吨,略高于上月的 1.96 万吨,但低于去年同期的 7.8万吨,处于 3 年多来最低水平;1-9 月份我国进口菜籽油 63.6 万吨,较上年同期的 125.9 万吨减少 49.5%。9 月份我国进口油菜籽 49.5 万吨,高于上月的 28.8 万吨和去年同期的 23.3 万吨,为6 月份以来最高水平;1-9 月份我国累计进口油菜籽 340 万吨,较去年同期的 252 万吨增长 84.9%。
根据进口食用植物油装运船期和到港预报统计,10 月份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不包括棕榈油硬脂)到港量将回升至50 万吨左右,略低于去年同期的54 万吨。目前预计10 月份进口棕榈油(不包括棕榈油硬脂)到港量在35 万吨左右,进口豆油到港量在7 万吨左右,进口菜籽油和其他食用植物油到港量在8 万吨左右。
综上所述,11月份国际市场棕榈油价格在减产的推动下继续向上的可能性较大;美豆类商品在资金炒作下重心将上移,在外盘带动和国内资金的推动下,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将震荡运行,价格重心上移,其中棕榈油价格表现要好于豆油和菜油,可套利。操作上期盘逢低买入,震荡向上思维,现货小量囤货,不可过份追涨,仍以随用随购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