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苏粮油商品交易市场 发稿时间:2019-06-05 阅读次数:253)
一、我们简单回顾一下2018年江苏小麦市场情况
2018年江苏小麦播种面积3606万亩,总产 1290万吨。
江苏自2018年6月12日启动最低收购价收购政策,同时也提高了新麦入库质量标准,质量要求提高加之达标小麦价格高位运行以及质差小麦的量,同比增加,导致最低收购价收购数量同比大幅下降,截止9月30日,最低收购价收购小麦210万吨,同比减少338万吨。
6月初,江苏符合中等质量标准新小麦收购价在1.12-1.15元/斤,随着轮换补库及受外围涨价,以及国家决定自2018年6月18日起暂停2014-2016年产临储小麦的拍卖影响,质优小麦价格节节攀升,7月中旬主流收购价涨至1.15-1.18元/斤。
进入 8 月份,市场购销节奏放缓,价格也停滞不前。
进入9月份,随着面粉加工企业开工率的提高,加大了市场收购力度,以及“北上南下”的消耗,市场需求逐渐好转,小麦价格也随之上涨至1.20元/斤左右。
9月下旬,国家重启临储小麦的交易。
2018年小麦收购呈现“两难”特点:“优质麦采购难,质差麦销售难”,导致了收购进度缓慢,最低收购价收购总量也同比大幅减少。
二、今年以来的我省小麦市场情况
(一)、我省小麦生产情况
江苏小麦生长形势总体较好,小麦病虫害比去年大幅减轻,质量普遍较好。
产量持平略减,今年全省小麦播种面积3553万亩,比去年减少53万亩,预计总产量1270万吨,比去年减少20万吨。
种植结构优化,今年我省组织苏南地区及非优势产区开展轮作休耕,推动各地调结构,优品种,全省优质麦种植面积600万亩,占全省种植面积的17%。
(二)我省小麦购销形势
市场需求低迷
2019年以来,江苏各地区小麦轮出力度较大,面企开工率同比偏低,以及江苏小麦南下流通量下降等因素影响,使得流通市场小麦供需格局较为宽松,国家临储麦成交量同比大幅下降。今年以来,截止5月底,江苏地区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投放量1000万吨,实际成交量65.6万吨,同比下降47.4万吨,江苏地区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1362万吨,同比增加80万吨。
价格持续回落
受国家下调托市价及托市销售底价的影响,再加上江苏小麦供需宽松,麦价重心整体呈现下移趋势,品质间小麦供需格局分化使得优普小麦之间的价差呈现高位运行态势,普通小麦“量大价弱”,与质优小麦“量少价高”格局并存,近期随着储备粮集中轮出高峰已过,对市场的冲击有所缓和,小麦价格逐渐趋稳,局部还出现小幅反弹。
仓容缺口较大
目前我省国有粮食企业库存居高难下,各地想方设法去库存、腾仓容。预计今年全省收购小麦970万吨,现有空仓容815万吨,仓容缺口155万吨。
三、目前苏南、苏中、苏北的小麦市场状况
今年全省小麦生产形势呈现种植面积略减、优质品种的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小麦质量良好、总产基本稳定的喜人局面。
截止5月底,苏南宜兴收割已经基本结束,今年小麦丰收,预计亩产800斤左右,产量同比增长10%左右。质量好,基本上都是一、二等,呕吐毒素在500以内,是2011年以来最好的一年,当地主要种植品种是扬麦系列,收购价在1.06-1.08元/斤。
常州的溧阳收割也已结束,金坛收割已过半。
常州某储备库二等收购价1.12元/斤,并表示今年小麦质量较好,储备小麦轮换入库结束后,小麦价格可能会降下来。
扬州地区少部分地方已开镰收割,反映今年小麦质量普遍好,呕吐毒素不超标,主要品种是扬麦、宁麦系列,预估中等质量标准小麦收购价在1.05元/斤左右。
连云港西部丘陵地区也已陆续收割,东部地区收割时间稍晚。产质量都很好。
徐州地区今年产质量也好于往年,大面积收割要在端午节后,受周围影响,徐州地区小麦收购形势相对复杂,预计二等小麦收购价在1.08元/斤左右。
如果后期天气持续晴好,我省小麦收购市场将是产量稳、质量好、购销旺、价格稳中略有波动的格局。
四、2019年江苏小麦收购建议
从宏观层面看:
一方面:国家连续两年下调最低收购价,并且提高了质量标准。
另一方面: 2018年,国家连续两次下调了小麦销售底价,2019年,国家再次调低小麦销售底价。
从这两方面看,说明国家政策导向是“托底”而不“兜底”,推动小麦市场化,随着小麦最低收购价连续两年下调,就预示着市场的“底部空间”在降低,政策对小麦价格的拉动作用在减弱,而随着销售底价的下调,就预示着小麦市场的“顶部空间”也在降低。基于此,预计后期小麦价格大概率就在最低收购价与政策销售成本之间波动。
结合江苏小麦市场近两年的基本情况,我们建议:
1、相关收储企业,密切关注后期的天气变化,以及托市收购政策的动向,利用好资金优势,及时制定最佳收购方案,按照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的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小麦轮换任务。
2、企业自营部分考虑资金优势和时间成本采取即购即销、代购代销的营销策略。由于价格运营空间变小,并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适当掌握自营数量。后期密切关注国家托市粮销售节奏,把好、把准企业自营粮收、售的时间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