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苏粮油商品交易市场 发稿时间:2019-11-20 阅读次数:267)
2019年新季稻谷上市以来,市场基本面情况和各收购主体收购策略较上年做了相应调整,在国家“去库存”的大背景下,江苏稻谷市场挑战和机遇并存。
一、供求关系基本面
今年全国粳稻谷市场仍然处于严重供大于求的状态。但供应分布情况发生一些变化,北方粳稻主产省黑龙江受水灾及其它因素影响,总产量减产,据相关企业反映出米率同比也下降;而南方粳稻主产省江苏则大丰收,出米率平均较东北地区高2-3个点,且收割期间天气良好,不像去年多地产生雨后稻,影响稻谷质量和储备收购。南方粳稻市场在江苏稻谷产量、质量、出米率三高的情况下,市场供应充足,收购市场压力明显加大。
二、各收购主体收购策略
在国家大幅度下调最低价稻谷销售底价的压力下(2014年产粳稻谷销售底价按宜存指标分为0.80元/斤和1.0元/斤;2015年产粳稻销售底价1.10元/斤,2016年及以后产销售底价1.30元/斤)。2019年粳稻谷市场价格节节下跌,传统的开学行情也没有到来,储备企业以及包轮换运营的加工企业亏损严重,平均亏损在300元/吨以上,一些经纪人和烘干房也亏损严重,部分地区出现包地种粮人跑路现象。
鉴于以上现象,2019年新季稻谷上市以后,各收购主体采取的不同的收购策略来防止重复去年的风险。
中储库今年轮入开秤较为谨慎,目前一般入库价格在1.25-1.28元/斤(国标二等以上,部分优质品种),入库成本较去年平均下降300元/吨左右。
地方储备库今年收购形势较为有利。首先,收购时间较去年充裕(去年由于轮出较早,架空期限制,许多储备企业大部分轮入任务要在11月-12月中旬完成);其次,库点当地粮源整体质量好,需要外采的数量小(去年部分地区存在相当数量的雨后稻,增加收购的难度,需要外采的数量加大);第三,储备库与加工企业合作包轮换的比例很高,减轻的收购压力和运营压力。目前主流入库价格在1.20-1.23元/斤,入库成本(考虑到质量提高因素)也较去年降低300-350元/吨。(大多出米率70以上,水分15左右)
加工企业新粮上市后总体开机率很高,优质中晚籼米销售更火,部分企业满班运营。收购做库存方面较为谨慎,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和储备企业合作包轮换,解决夏季加工粮源;二是在收购加工粮时挑选部分水分低、出米高的稻谷作为库存。总体来说自营库存对品种和出米率要求较高。
烘干房和经纪人今年收购变化最大。像往年积极入市收购,持仓待涨的大幅减少,基本采用收多少走多少的策略,不敢大量囤粮。因此去年那种多余的流通粮源大量散落在经纪人、烘干房手中的现象今年将大幅度减少,粮源很多将留在农户或基层各种粮主体手中,多余的流通性留在生产者手中的比例增大,市场流通性会随着加工企业走货而慢慢释放,不会像去年那样,随着气温升高,出现经纪人担心坏粮而恐慌性抛售的现象。
三、市场动态
1、南粮北流现象加剧
今年北方稻谷减产,江苏稻谷性价比很高,北方加工企业更愿意采购江苏稻谷加工,掺入本地米中来降低价格。另外北方部分储备企业采购江苏稻谷作为储备(由于储备稻谷采用出糙指标,江苏产区大多数储备企业采用出米率,目前江苏储备企业、加工厂不收的出米率在65%以上,但出糙率达标的稻谷,车板价在1.12元/斤左右,大量装车流到北方)。江苏大米与普通东北圆粒大米的差价进一步加大,江苏大米的性价比优势加大,将挤占一部分东北米市场。
2、优粮价不优现象明显
今年江苏优质品种南粳系列由于种植面积快速增加,市场有效需求尚未同步跟进,导致优质品种稻谷与普通稻谷价差收窄,平均从去年的300元/吨左右收窄到150元/吨左右。由于南粳系列稻米品质过夏以后衰退比普通稻米大(从前期过夏以后2018年产稻谷成交情况来看,南粳系列成交价格在1.02-1.05元/斤,而普通粳稻成交价格在1.07-1.10元/斤),因此加工企业不敢大量收购库存,价格下行压力比普通品种大。
3、托市收购力度不足以引起市场反转
据了解,今年秋粮收购期间现有的仓容和收购期间能够腾出的仓容最能够收购100-120万吨,且部分地区的仓容还不一定能够进入托市稻谷收购。进入稻谷托市收购的仓容也是渐进式投入,且分布不平衡,因此托市收购仅仅能够起到止跌的作用,要实现市场反转,还要看后期加工企业大米的市场占有率情况和销售进度。
4、收购市场平稳期拉长
由于今年江苏各地粮源质量好,地方储备轮入时间充裕,托市收购仓容渐进式投入,经纪人等中间环节参与囤粮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收购市场不会出现集中性抢购情况,新粮价格走稳后会保持相当一段时间。粮食生产者手中的稻谷销售进度会跟随加工企业的出货进度,整个粮食收购期也会加长。
四、稻谷市场未来预期
1、 东北启动托市概率极大
黑龙江到目前还没有启动托市,由于今年东北稻谷减产,出米率较差,除了优质品种市场竞争力较大可以走市场化收购以外,普通品种卖粮难问题不可避免,启动托市是大概率事件。一旦启动托市以后,南粮北流现象将会进一步加剧。
2、进口粮压力减轻
数据显示2019年1至9月我国进口大米173万吨,同比减少22.9%,单价回落至3315元/吨。1-10月出库240.4万吨,同比增加53.7%。随着今年稻米价格的进一步下降,进口大米的性价比优势越来越小,进口米对市场的冲击也会越来越小,同时定向销售稻谷加工的大米,由于有政策和价格优势,出口力度也会越来越大。
3、最低收购价粮食政策基本稳定的可能性较大
这些年稻谷去库存政策不断调整,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地方。2019年托市价格基本稳定,正常年份的稻谷销售底价政策稳定的可能性较大。从目前销售底价来看,政策年份的销售底价对市场无任何影响;超期存储稻谷(0.8元/斤和1.0元/斤)对江苏市场的影响因素较去年大为减弱;定向销售稻谷政策调整可能需要根据国家战略部署来调整,主要用于出口和工业加工,对稻米市场压力相对较小。
2019年江苏稻谷收购价格较东北低很多,大米性价比高,市场占有率将会进一步提升。预期在销售政策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江苏稻谷储备企业19年产稻谷实现盈利是大概率事件,加工企业自营收购的库存由于质量好,性价比高,出库期灵活,实现盈利也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