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麦价重心缓步下降,流通市场供需宽松使得持粮主体下调报价以加快小麦销售进度,国家临储小麦周度成交量趋于回落。预计后期国内麦价走势仍以弱势运行为主,持粮主体库存小麦销售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国内流通市场小麦供给充裕 产销区储备麦轮出压力大
今年国内小麦面积基本稳定,越冬期气候条件总体有利,加之春季田管比较到位,目前小麦苗情长势好于上年也好于常年,一二类苗比例87.2%,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和专家会商,今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程度可能重于上年,威胁小麦生产的主要是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气象部门介绍,四五月份江淮、黄淮地区雨水偏多,可能会造成小麦赤霉病大流行。
近期国内主产区流通市场小麦供给数量较为充裕,产销区储备小麦轮出力度较大;但因面粉加工企业开工率偏低制约其小麦市场采购力度;国内麦价走势整体呈现弱势运行态势,麦市贸易空间较为狭窄,市场购销活跃度不如上年同期。
3月25日广东中山市粮食储备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委托销售2017年产红麦3600吨,底价2340元/吨(价格类型:散装,仓库车板交货),成交价2340元/吨。3月27日中储粮山东分公司计划销售小麦99172吨,实际成交量94270吨,平均成交率95%。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价格监测数据显示,截至3月下旬,国内小麦价格区间2100-2600元/吨,平均价格2329元/吨;相比之下,上年同期小麦价格区间2000-2610元/吨,平均价格2376元/吨。
据市场监测,截至3月底,江苏连云港东海地区质优小麦进厂价2360-2380元/吨,安徽宿州埇桥地区质优小麦进厂价2400元/吨,河南商丘永城地区质优小麦进厂价2400-2410元/吨,河北邢台柏乡地区质优小麦进厂价2420元/吨,山东聊城莘县地区质优小麦进厂价2420元/吨。
性价比劣势逐步显现 国家临储麦成交趋于回落
随着国内主产区流通市场小麦供给“量增价弱”,国家临储小麦性价比劣势不断显现,其市场吸引力弱化。自3月以来国家临储小麦周度成交量趋于回落;但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国家临储小麦成交量同比增加明显,区域间因疫情影响不一导致其成交情况有所分化。
据统计,截至3月底,2020年以来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投放量3608.751万吨,实际成交量146.0299万吨,同比增加63.0002万吨,周度成交均价2329-2347元/吨;期间周度最高成交量22.7994万吨(2月19日),周度最低成交量0.8475万吨(1月21日)。从国家临储小麦主要地区成交情况来看,江苏地区实际成交量26.2798万吨,同比增加2.7844万吨,周度成交均价2302-2370元/吨;安徽地区实际成交量37.5944万吨,同比增加14.2525万吨,周度成交均价2324-2344元/吨;河南实际成交量60.895万吨,同比增加35.5378万吨,周度成交均价2326-2345元/吨;山东地区实际成交量7.3931万吨,同比增加5.3118万吨,周度成交均价2330-2370元/吨;河北地区实际成交量13.8057万吨,同比增加6.0998万吨,周度成交均价2334-2370元/吨;湖北地区实际成交量0.0619万吨,同比下降0.9861万吨,周度成交均价1690元/吨。
国内麦价仍将弱势运行 各类型粮源销售竞争将加剧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9/20年度国内小麦消费总量为12248万吨,比上年度减少632万吨;2019/20年度全国小麦供求结余量为1510万吨,比上年度531万吨增加979万吨。
国内面粉加工企业终端需求同比偏弱以及国家临储小麦成交量同比增加使得其他类型粮源市场需求一定程度上遭受挤压。据统计,截至3月底,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9140万吨,同比增加1905万吨;其中2014-2016年产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量4458万吨,占比达48.8%;苏皖豫地区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量7895万吨,占比达86%。
当前距离国内主产区2020年产小麦收获上市不足2个月时间,预计后期随着时间推移,在面粉市场消费步入传统淡季以及流通市场小麦供给量充足所形成的供需宽松格局主导下,国内麦价整体仍将弱势运行,各类型粮源销售竞争将加剧,国家临储小麦成交将趋于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