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份国内稻谷行情

(来源: 发稿时间:2015-01-06 阅读次数:3517)

 

12月份,国内稻谷行情总体保持平稳态势,中晚稻收购持续进行,在市场粮源收紧的同时,需求不振也制约了稻谷价格上行空间;国内大米行情稳中趋强,主要原因是贸易商加大了元旦前的备货力度。本月初,辽宁省启动粳稻最低收购价政策预案。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粮食产量公告,其中,稻谷总产量20642.7万吨,播种面积3030.9万公顷。

一、粳稻粳米行情以稳为主

12月份,粳稻收购持续进行,据国家粮食局发布数据,截至12月25日,黑龙江、吉林等7个粳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粳稻273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687万吨。随着收购深入开展,农民交售数量趋减,市场价格维持在托市价格附近。

分区域来看,东北地区由于收购主体多元化(既有托市收购,还有各级储备轮换收购以及民营加工贸易企业收购),市场上稻谷粮源明显减少,收购价格基本不变,由于东北稻谷加工成大米后南下成本较高,加工企业进一步扩大收购力度减弱,大米出厂价格稳定。据市场信息,出米率在65-68%之间,水分在16%左右的长粒稻加工企业收购价多在3100-3200元/吨,圆粒稻收购价多在3000-3100元/吨;普通长粒大米出厂价格在4600-4700元/吨,普通圆粒米出厂价为4100-4200元/吨。

苏皖地区粳稻价格保持平稳,市场收购以国有粮库为主,农民交售积极性较高,民营企业收购动力不足,受需求影响及成本限制,加工企业多以采购陈粮为主。据市场信息,江苏地区出米率68-70%,水分17-18%的粳稻收购价多在3020-3080元/吨,加工企业标一粳米出厂价4400元/吨左右;安徽地区企业对粳稻的收购价多在2900-3000元/吨,粳米出厂价多在4300元/吨左右。

二、中晚籼稻收购渐入尾声

12月份,中晚籼稻规模性收购稳步推进,据国家粮食局发布数据,截至12月25日,湖北、安徽等14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籼稻2381万吨,同比上年减少216万吨。从统计数据看,2014/15年度的中晚籼稻收购进度并不低于上一年度,累计收购量同比较少的主要原因,一是本年度中晚稻生长期延迟,启动收购时间较上年度晚;二是国家提高中晚籼稻托市收购价,但同时也加强了稻谷入库把关力度;三是受宏观经济不景气影响,不少民营企业不看好稻谷后期行情,收购积极性较低。

经过3个月的收购,部分中晚籼稻主产区的收购工作接近尾声,个别承担托市收购的库点受仓容限制基本停止收购,市场中收购主体正逐步由国有仓储企业转向民营加工企业。由于市场过半粮源入库,剩余流通减少,中晚籼稻行情坚挺有增,从市场反馈消息,目前主产区国有企业收购价格依旧保持在2760元/吨左右,民营加工企业收购价格多在2680-2720元/吨,优质黄花粘收购价在3000-3020元/吨,较上月底涨100元/吨左右。加工企业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4000元/吨,黄花粘大米出厂价4550元/吨,较上月底基本持平。由于市场需求不旺,加工企业开机率维持中低水平,导致稻米加工副产品走高,油糠每吨出厂价格较上月同期上涨160元,至2200元;稻壳上涨90元,至190元/吨。

三、临储早稻投放成交低迷

12月份,国家继续投放临储早籼稻,周均投放量50.4万吨,较上月略降0.1万吨,周均成交0.3万吨,较上月略增0.1万吨,成交均价2640元/吨,较上月不变。企业对于国家投放的临储早籼稻兴趣较低说明三个方面情况,一是早籼稻及早籼米市场消费低迷,企业缺乏采购积极性;二是投放的交易底价相比市场价格以及地储拍卖价格都高,从成交情况来看,临储早籼稻全部都是底价成交;三是通过各种渠道,无论是正规进口,还是边贸、走私等方式进入国内的低价大米数量较多,且价格低廉,采购国产临储早籼稻明显不划算。

由于中晚稻全面上市,新季中晚米也大量流通,早籼稻及早籼米的市场消费处于低谷,加之当前居民消费多集中在粳米及中晚籼米方面,早籼稻多被用作储备、工业消费及米粉类制品。由于各级储备轮换及进口低价米数量较多,早籼稻及早籼米一边是由于成本支撑,另一边是由于需求压制,市场价格持续保持稳定。

12月份,郑州商品交易所早籼稻主力1505合约波动上行,月内最低跌至2213元,最高2290元,累计增幅3.5%;月末持仓626手,较上月减少4手;月末仓单218张,较上月持平。预计后期早籼稻期货将沿2270元一线呈弱势震荡格局。

四、专场交易确定进口配额

根据《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03年第4号),12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15年粮食和棉花进口关税配额数量、申领条件和分配原则。其中,2015年大米进口关税配额数量为532万吨(其中:长粒米266万吨、中短粒米266万吨),非国营贸易比例50%。2015年粮食进口关税配额申请时间为2014年12月11日至25日。申请者可到国家发展改革委授权机构领取,或从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下载《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申请表》,并如实填写。国家发展改革委各授权机构负责受理属地范围内的企业申请,并于2014年12月31日前将符合公布条件的申请送达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时抄报商务部。分配原则:上述粮食进口关税配额将根据申请者的实际生产经营能力(包括历史生产加工、进口实绩、经营情况等)和其他相关商业标准进行分配。申请者可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查询获得的2015年粮食进口关税配额数量。申请者获得的上述粮食进口关税配额必须自用,进口的货物需由本企业加工经营。其中,进口的大米需以本企业名义组织销售。

为合理分配大米进口配额数量,国家有关部门决定通过举办专场竞价交易会来作为进口配额分配的关键参考依据。专场交易具体投放数量和投放省份如下:

 
粳稻
早籼稻
中晚籼稻
小计
吉林
         37.10
 
 
       37.10
黑龙江
        362.00
 
 
      362.00
安徽
 
          6.67
        100.00
      106.67
江西
 
        157.30
         34.00
      191.30
湖南
 
         29.00
         16.00
       45.00
湖北
 
          7.20
 
        7.20
河南
 
 
         50.00
       50.00
合计
      399.10
      200.17
      200.00
      799.27

  参加竞价交易的买受人为:符合现行国家政策性粮食相关交易细则(即东北粳稻、稻谷等2个交易细则)规定条件的企业或由国家有关部门提交的本次专场竞价交易会的企业。每个买受人可以竞买的粮食数量限额为:粳稻不得超过20万吨、籼稻不得超过20万吨。粳稻每笔成交合同的交货期为2015年4月30日前(含30日),货款交付时间为2015年3月15日前;籼稻每笔成交合同的交货期和货款交付时间,按照交易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分析认为,由于国际米价相对低廉,如能够申请到较大数量的进口配额将有助于大米加工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从稻谷的投放量来看,总量约800万吨的投放和266万吨的大米非国营进口配额之比约为3:1,即理论上成交3吨稻谷可以换取1吨的大米配额(当然,还有其他的分配条件需要加入)。据12月末的价格,市场上进口大米在南方港口报价约3200-3300元/吨,而国产普通晚籼米南方批发价格在4000-4100元/吨,价差约800元/吨,如果按照上述比例计算,加工企业如果销售加入进口米的国产米,理论上,加工企业可以将大米售价降低约200元/吨,虽然和进口米相比依旧存在较大价差,但对于其他国产米,价格优势已经显现。

  五、大米出口创三年来新高

     据海关数据,11月份我国进口大米22.8万吨,同比、环比分别增长4.8万吨和4.9万吨;1至11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大米223.6万吨,其中,自越南进口大米占55.5%,自泰国、巴基斯坦进口大米分别占28%和14.4%。11月份,我国出口大米10.88万吨,同比、环比分别增长5.8万吨和5.1万吨,为三年来首次超过10万吨级别;1至11月份我国累计出口大米34.5万吨,其中,出口至朝鲜大米占17.1%。从我国大米进出口结构来看,我国主要进口大米为质低价廉的籼稻米,由于其价格优势明显,不仅正规进口量较大,通过非官方渠道,如边贸、走私等方式入境的数量也较大;而出口大米则主要为质高价优的粳稻米,主要原因是国家的托市政策“托高”了普通稻米的市场价格,优质稻谷由于缺乏保护性收购政策,与普通稻谷价差极小,而在国际市场,普通大米和优质大米之间却有极为明显的价差。

  国际方面,亚洲大米价格普遍稳中有降,据机构信息,泰国5%破碎率大米FOB价格(下同)为405元/吨,较上月同期下降5美元;越南大米390美元/吨,较上月降20美元;印度大米390美元/吨,较上月降25美元;巴基斯坦大米375美元/吨,较上月同期持平。分析来看,国际大米行情稳中有降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供需宽松,主要出口国供应充裕;同时,国际经济环境对大米价格也形成压力,主要表现在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大米加工、运输成本下降,以及主要出口国印度卢比汇率贬值。

  综上所述,持续开展的中晚稻收购让市场上粮源趋紧,但终端消费难以显着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进一步扩大库存的积极性,考虑到政策价格的支撑作用以及企业的收储成本因素,预计春节前期国内稻谷行情将延续平稳运行态势,优质稻因消费扩大及流通减少原因或稳中趋强,而春节过后,随着各级储备轮换启动及气温升高因素,稻谷行情或稳中趋弱;预计春节长假前大米价格以稳为主,个别地区优质大米价格将有所上涨,春节过后随着集团消费扩大,大米价格维持坚挺,但预计3月份后大米行情或由强转弱。

文章来源:郑州粮食批发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