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油市场2014年12月大豆分析报告

(来源: 发稿时间:2015-01-07 阅读次数:3642)

 

12月美豆出口和内需依旧旺盛,但现货供需紧张情况有所缓解,加之南美天气良好,丰产前景强化,令美豆期价震荡回落。国产大豆购销僵局持续,农户惜售,贸易商观望,连豆一期价逆势上涨。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下降,国内生产成本下行,油粕价格下跌,油厂压榨亏损幅度扩大。
一、南美天气良好 外盘震荡后回落
12月大部分时间里,CBOT市场大豆期价维持窄幅区间震荡,月末在美豆现货价格疲软、南美良好天气的利空综合打压下,跌破震荡区间下沿。
利多方面:一是USDA12月月度供需报告一如预期的利多,报告调高美豆出口,调低美豆期末库存,预计2014/15年度美国大豆出口量为17.6亿蒲,高于上月预估的17.2亿蒲,受此影响期末库存下降至4.1亿蒲,低于上月预估的4.5亿蒲,之前市场预估期末库存为4.31亿蒲。二是美豆出口销售量和检验量数据依旧强劲,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12月25日,美国大豆出口销售61.1万吨,市场预期为55-75万吨。美国农业部出口检验报告显示,截至12月25日,美国向中国出口检验大豆93.2万吨,本年度美豆已累计向中国出口检验1920万吨,较上年同期的1576万吨增长21.8%。三是美国国内油厂压榨利润丰厚,油厂积极寻购美豆现货。美国农业部压榨周报显示,年末美国大豆压榨利润为3.41美元/蒲,明显高于上年同期水平2美元/蒲式耳的平均利润。四是俄罗斯宣布征收粮食出口税来限制农产品出口,以保持国内食品价格稳定,后期仍需密切关注俄罗斯出口限制对全球小麦、玉米和大豆价格的影响。五是人民币持续贬值预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所反弹,但中长期贬值预期仍较为强烈,如果人民币持续贬值,或将导致中国油厂采购美豆成本上升,并驱使中国油厂加大对美豆的进口力度。
利空方面:一是美豆内需呈现月环比下降趋势,美国油籽加工商协会报告显示,2014年11月美国大豆压榨量为450万吨,位于预测区间438-479万吨的低值,没有创下历史最高纪录,1至11月份美国大豆压榨总量为4044万吨;11月豆油库存为46万吨,环比上升2万吨;豆粕出口环比上升12万吨至83万吨。二是美国国内油厂压榨利润呈现下滑趋势,显示美豆现货供需由紧转松。美国农业部压榨周报显示,美国大豆压榨利润由月初的3.85美元/蒲下跌至月底的3.40美元/蒲。三是本月中国解禁MR162转基因玉米和DDGS,后期中国DDGS进口增加,大豆的下游产品豆粕和DDGS是替代关系,此举将导致中国对进口大豆的需求减少。四是南美天气良好,巴西大豆播种基本结束,阿根廷进度正常化,南美丰产前景强化令中长期大豆供应更加充足。截至12月12日,巴西大豆播种完成96%,前两大大豆产区-马托格罗索州和帕拉纳州播种已经结束,第三大产区,南里奥格兰德完成96%。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称,截至12月11日,2014/15年度阿根廷大豆播种已完成75.1%,低于上年同期的76.6%。阿根廷中部和南部大豆播种基本结束。12月南美天气良好,适宜的降雨量和温度保证了大豆的正常生长。
12月CBOT市场豆类品种资金面整体维持偏多格局,中上旬基金持续增持豆类净多头寸,但下旬开始转空,且品种间有所分化。截至12月23日的CFTC报告数据显示,投资基金小幅减持大豆净多头寸,但增持豆粕和豆油的净多头寸,说明投机资金押注短期大豆价格下跌,但相对看多豆粕和豆油价格走势。
宏观方面,市场预期2015年美联储将开始近年来的首次加息,欧洲经济数据显示欧元区面临通缩的风险,欧洲央行可能很快启动大规模购买政府债券的计划,日本央行继续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美元指数继续上涨,并令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承压,CRB指数本月继续大幅下挫并创出四年新低。
后市看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熊市氛围浓厚,尽管美豆基本面上出口和压榨需求利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豆出口峰值即将过去,加之南美早熟大豆上市后全球需求转向南美,美豆现货供需紧张的局面将得到改善,如果后期南美天气不出现大的问题,全球大豆及豆粕的供需进一步转松将成为定局,豆类价格或将延续熊市格局。总体而言,1月南美大豆进入关键生长期,仍需密切关注南美天气对南美大豆生长的影响。技术面上,12月末美豆主力3月合约期价跌至1000美分/蒲式耳的整数关口附近,关注该整数关口的支撑是否有效,如果破位,则期价运行区间将变为900-1000美分/蒲式耳。操作上投资者可对采取轻仓逢高卖出的策略,但在南美定产之前,不建议过度看空美豆期价。
二、现货持续走弱 豆一期价触底回升
本月,连豆一指数触底反弹,持仓量月环比下降,尽管外盘期价震荡下行,国产大豆现货价格疲软,但内盘豆一期价逆势走强。基本面信息依旧偏空,现货价格疲软,农户惜售,而下游依旧持观望态度,但2015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继续减少,支撑远期期价。
本月现货收购价格整体平稳,局部有所下调。黑龙江地区食用豆收购平均价格4300-4500元/吨,与上月基本持平;油用豆收购平均价格3820-3860元/吨,较上月下跌40-90元/吨。市场购销分歧较大,农户惜售持续,东北主产区严寒天气限制成交,但临近双节,农户售豆积极性有所提升。供应方面:当前农户惜售使得市场流通量较小。需求方面持续偏弱,由于油粕价格下跌导致压榨亏损扩大,油厂继续下调大豆收购价格,除少量酱油粕生产企业开工,大部分油厂退市停收。食用豆方面,进口豆港口分销价剧烈下跌,而国产大豆价格跌幅较小,导致进口豆和国产豆价格差持续扩大,食用豆中进口豆替代数量增加,黄淮产区和南方销区价格持续下跌,下游企业采购心态谨慎,大多随购随用。
本月辽宁、吉林两省先后公布《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宣告东北地区大豆目标价格政策试点工作正式展开。国家粮食局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内蒙古、黑龙江等3个大豆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大豆118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36万吨。其中15-20日收购量为5万吨,高于上期的4万吨,主要是农户惜售情绪有所减轻,但较往年同期仍处于较低水平。去年同期因临储收购进度较快,而今年国家不再对大豆实施临时收储,预计后期同比差距还将扩大。预计2015年春播前后,农户售豆高峰将出现,供应压力剧增将导致现货价格震荡走低。由于国家下拨的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要到2015年5月方能发放到农户手中,届时农户春播已经基本结束,而今年大豆购销价格较往年明显偏低,预计农户种豆积极性将会被进一步挫伤,2015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将会进一步缩小。
期货方面,连豆一合约期价本月震荡走强,持仓月环比减少,尽管现货价格下行,但当前70%以上国产大豆仍在农户手中,符合仓单要求的大豆数量不多,导致1501合约逆势上涨,远月合约大幅反弹,主要是炒作2015年大豆种植面积下滑。技术面上,12月末连豆一期价持续反弹,主力1505合约期价继续上涨至4500元/吨以上,上看4600元/吨的整数关口,农户惜售和中央储备大豆轮换支撑近月豆价,而春播前抛售高峰将令1505合约承压,1509合约期价受到2015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下滑的有力支撑,加之技术面形态已然走好,投资者短线仍可逢低在20日均线下方轻仓做多1509合约。
三、大豆成本下降 粕价期强现弱
本月,连盘豆粕期价震荡走低,价格重心下移,豆粕指数持仓量月环比大幅下降,外盘大豆价格高位震荡,内盘豆粕多头资金流出。本月豆粕期现货价格均出现月环比下跌,但现货跌幅大于期货,基差呈现缩小趋势,月末沿海43%蛋白豆粕价格在3150-3250元/吨,月环比下跌100-130元/吨。
供应方面:由于国内进口大豆到港量进入季节性上升周期,11月至2015年1月大豆到港量将出现月环比上升态势,商务部大宗农产品进口信息预报显示,12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到港 821.69万吨,远超11月份的603万吨,也高于去年同期的历史最高纪录740万吨。进口大豆到港量的同比环比上升,将给国内市场带来充足的大豆供应。需求方面明显偏弱,本月生猪价格继续小幅下跌,节前养殖户出栏积极,较高的出栏量带来充足的供应,而需求不及往年,引发猪价震荡下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12月17日,国内猪粮比价为5.8:1,预计春节前饲料养殖需求将稳中走弱。
操作建议上,由于美盘大豆和豆粕止涨回跌,加之12月国内大豆到港量明显增加,国内油厂开工率进入上升周期,国内粕类中期供应充足,而需求相对偏弱,导致粕类价格下行压力较大,但期货1501合约价格和现货价格的价差已经接近150元/吨,未来期货价格将会对现货价格产生支撑,短期现货价格或将企稳。从油粕比来看,棕榈油价格因马来西亚洪灾而强劲反弹,原油价格企稳,均令全球食用油价格获得短暂的企稳反弹时机,12月末油粕比开始反弹,而大豆价格下行令粕类价格承压。整体看来,短期豆粕期现货价格将处于宽幅震荡格局,价格重心或将继续下行。鉴于春节前后需求疲弱,而供应增加,或令粕类价格重心下移,建议短期饲料养殖企业对豆粕现货采购持谨慎态度,控制库存为宜。
四、油粕价格下跌 压榨维持负收益
12月末国内主要港口进口大豆到港平均成本为3550元/吨,月环比下降50元/吨,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3400元/吨,月环比下跌150元/吨。本月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下降,但同时油粕现货价格大幅下跌,使得进口大豆压榨亏损幅度扩大至100元/吨以上水平,按照港口分销价格核算的压榨利润达到20元/吨左右,已经连续第二个月实现盈利。
本月国内油粕现货价格跌幅大于外盘大豆价格跌幅,使得近月船期大豆压榨盈利缩水至100元/吨以内,压榨收益缩水,令国内油厂进口大豆的积极性下降。由于市场预期12月进口大豆到港量将超过750万吨,国内的油粕供应压力相当大,油厂在压榨负收益的情况下仍将实施油粕卖出套保工作。
五、11月大豆进口月环比增加 豆粕出口环比继续增加
海关数据显示,我国2014年11月大豆进口量为602.64万吨,同比略降0.06%,月环比增长46.92%,11月进口虽然同比环比增加,但不及市场预期的700万吨。1-11月我国大豆进口量为6287.22万吨,同比增加12.33%。11月我国豆粕出口量为5.58万吨,同比大幅增加120.51%,月环比增加26.80%,1-11月我国豆粕出口量为197.73万吨,同比增加93.37%。从进出口数据来看,11月大豆进口量月环比明显增加,象征着大豆进口进入季节性旺季,后期大量美豆抵港,将会增加国内大豆的供应压力;此外豆粕出口数据显示豆粕出口已提前进入旺季,这将有利于减轻国内粕类的供应压力。
后市看来,尽管美豆出口和压榨需求利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豆出口峰值即将过去,加之南美早熟大豆上市后全球需求转向南美,美豆现货供需紧张的局面将得到改善,如果后期南美天气不出现大的问题,全球大豆及豆粕的供需进一步转松将成为定局,豆类价格或将延续熊市格局。需要注意的是,1月南美大豆进入关键生长期,投资者要密切关注南美天气对南美大豆生长的影响。操作上投资者可对采取轻仓逢高卖出的策略,但在南美定产之前,不建议过度看空美豆期价。预计2015年春播前后,农户售豆高峰将出现,供应压力剧增将导致现货价格震荡走低。预计2015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将会进一步缩小。春播前抛售高峰将令豆一1505合约承压,1509合约期价受到2015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下滑的有力支撑,投资者短线仍可逢低在20日均线下方轻仓做多1509合约。鉴于春节前后饲料养殖需求疲弱,而豆粕供应增加,或令粕类价格重心下移,建议短期饲料养殖企业对豆粕现货采购持谨慎态度,控制库存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