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饭”难“热炒” 玉米市场更趋理性

(来源:粮油市场报 发稿时间:2020-11-17 阅读次数:506)

 

 近日,全国各地玉米市场行情持续走弱,东北地区基层对当前高价相对认可而积极售粮,明显体现在上市量不断增多,粮源供应有保障,贸易商囤粮意愿减弱,有恐高心理,前期以减产预期为基础所进行的资本炒作影响也在逐步弱化,主导玉米市场价格变动的因素向供需基本面靠拢,价格有望回归合理区间运行。

目前的市场价格已完全高出农户的心理预期,市场对当前玉米价格比较认可,因此,收割后即销售锁定利润的比例明显偏高。考虑到低温条件下利于脱粒,加之受近日降雪天气影响,新玉米晾晒难度增加,售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粮源正在加速流入市场。

伴随东北地区新粮上市节奏加快,贸易商建库基本结束,大多对目前的高风险存在担忧心理,继续囤粮意愿减弱,港口粮源大量流入,库存升至高位,大致已经超过400万吨。港口玉米报价在供需宽松的压力下接连下调,鲅鱼圈港新粮主流价2430~2455元/吨,周环比下跌55元/吨左右,降幅明显。总之,在渠道“吃饱”、港口“塞满”的情况下,产区及港口贸易心态均走弱。

华北地区各用粮企业收购价格明显下调,主要因东北粮源大量流入山东地区,以及本地惜售情绪减弱、上量增加,下游供应日渐充足,厂门到货车辆维持高位,玉米供需宽松的局面或将持续,收购价格仍然存在下调空间。

华北部分地区玉米价格已显著高于小麦,部分饲料企业在配方中继续增加小麦添加比例。从当前小麦投放节奏来看,每周投放400万吨小麦,1个月投放1600万吨小麦,按50%成交率计算,每月将有800万吨小麦流入市场,饲料企业出于成本、库存等多方面考虑,或仍将积极采购政策性小麦,对玉米需求构成一定压力。

广东港口二等陈玉米价格为2540~2560元/吨,当地玉米行情大体稳定。11月9日,广东港口内贸玉米库存共计67.7万吨,外贸玉米库存共计28.7万吨,伴随现货供应趋于宽松、后期到船货源依旧偏多及成交偏淡等因素,继续制约市场交投。

按照近几个月的进口速度,年内玉米进口超配额将成为大概率事件。未来在进口谷物大量涌入的背景下,南方销区市场对国产玉米的依赖性或将有所减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