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麦价走势平稳运行 销区储备新麦轮入“量少价高”

(来源:南方小麦网 发稿时间:2020-12-07 阅读次数:592)

 

 因面企小麦采购需求不给力以及国家临储小麦保持高投放量,近期江苏麦价围绕国家临储小麦采购成本平稳运行,南方销区储备新麦轮入“量少价高”。预计短期内江苏麦价仍将延续平稳运行为主,关注面企阶段性备货情况。

江苏麦价走势平稳运行 国家临储麦成交持续降温

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11月20日对全省农技推广系统调度汇总,预计江苏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约3605万亩,较上年增加97万亩。

近期江苏地区面粉市场购销较为平缓,面粉加工企业多数维持老客户出货,开工率保持低位。因下游市场需求持续疲软,面粉加工企业开工率不足制约其小麦市场采购力度,在流通市场粮源供给总量有保障的情况下,面企加大粮源数量以及成本控制以减缓经营压力。

近期江苏麦价整体围绕国家临储小麦采购成本平稳运行,持粮主体库存小麦销售积极性提高但议价能力降低。自11月以来江苏地区国家临储小麦周度成交量整体呈现下降态势,周度成交均价区间窄幅运行。

据统计,自11月以来,江苏地区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投放量275.1938万吨,实际成交量108.6504万吨,同比增加97.1347万吨,周度最高成交量43.3522万吨,最低成交量13.3451万吨,周度成交均价2335-2345元/吨;其中2014年产国家临储小麦成交量1.4766万吨,周度成交均价2290-2330元/吨;2015年产国家临储小麦成交量3.5667万吨,周度成交均价2291-2343元/吨;2016年产国家临储小麦成交量44.2531万吨,周度成交均价2312-2333元/吨;2017年产国家临储小麦成交量37.2698万吨,周度成交均价2343-2358元/吨;2018年产国家临储小麦成交量9.8856万吨,周度成交均价2345-2377元/吨;2019年产国家临储小麦成交量12.1986万吨,周度成交均价2351-2374元/吨。

据市场监测,截至12月上旬,江苏连云港地区白小麦净粮进厂价2440元/吨,淮安淮阴地区白小麦净粮进厂价2460元/吨。

销区储备新麦轮入“量少价高” 进口麦大增挤占面企采购需求

受主产区新麦市场价格高位运行等因素影响,南方销区储备小麦轮入呈现“量少价高”态势。

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国内进口小麦数量63万吨,同比增加126.9%,1-10月国内累计进口小麦数量669万吨,同比增加163.6%;其中10月进口法国小麦25.2万吨,加拿大小麦17.8万吨,美国小麦13.4万吨,俄罗斯小麦3.1万吨,哈萨克斯坦小麦2万吨,澳大利亚小麦0.2万吨。

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将中国小麦进口预测调高到780万吨,高于早先预测的730万吨。开工率偏低加之进口麦同比大增挤占销区面企采购江苏小麦需求。

12月1日广东省粮油储运公司委托采购2020年产扬麦25小麦2000吨,全部成交,底价2610元/吨(价格类型:围包散储、散装,仓库堆好交货),成交价2610元/吨;委托采购2020年产白麦3400吨,均未成交,底价2700元/吨(价格类型:围包散储、散装,仓库堆好交货)。12月2日广东省计划销售2016年产白小麦3968吨,全部成交,最高成交价2520元/吨,最低成交价2490元/吨,成交均价2503元/吨。12月2日上海市市级储备粮食(小麦)计划销售2015、2017年国产小麦1.09万吨,全部成交;其中2015年国产混合麦成交价2365元/吨;2017年国产混合麦最高成交价2335元/吨,最低成交价2325元/吨,成交均价2331元/吨。

截至12月上旬,江苏靖江安宁港至广东各港口1000吨级小麦船运费100-103元/吨,5000吨级小麦船运费78-80元/吨;至福建各港口1000吨级小麦船运费83-85元/吨,5000吨级小麦船运费67-70元/吨。

短期江苏麦价延续平稳运行 关注后期面企节前阶段性备货

据统计,2020年以来江苏地区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投放量2392.6979万吨,实际成交量395.7563万吨,同比增加312.4223万吨。

截至12月上旬,江苏地区国家临储剩余库存数量1698万吨,同比下降367万吨;其中2014-2016年产国家临储小麦451万吨,2017年产国家临储小麦396万吨,2018年产国家临储小麦123万吨,2019年产国家临储小麦360万吨,2020年产国家临储小麦367万吨。

由于南方销区面粉加工企业江苏小麦采购需求下降加之国家临储小麦周度保持高投放量,这使得江苏地区粮源供给总量有保障。后期随着传统节假日日趋临近,需求端好转或提振面粉加工企业小麦采购力度,关注持粮主体库存小麦销售力度与用粮主体粮源采购节奏之间的博弈情况。

为稳定各地粮食生产,将采取激励和约束相结合措施,调动各地区重农抓粮积极性。产销平衡区要着力建成一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口粮田,保证粮食基本自给;主销区要明确粮食种植面积底线,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让粮食生产大省大县种粮不吃亏、有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