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粮油市场报 发稿时间:2020-12-28 阅读次数:576)
相比需求端多空交织的混乱局面,近期全球大豆供应端利多信息清晰且持续发酵,刺激美豆期价快速突破1200美分/蒲式耳整数关口,带动国内豆类价格大幅上涨。南美天气、阿根廷罢工、俄罗斯增税及国内限电均是豆类供应减少的利多题材。
拉尼娜发威,南美大豆供应前景令人担忧。全球处于拉尼娜天气模式已经3个月时间,澳大利亚气象局12月22日的天气展望报告显示,本轮拉尼娜已经接近其峰值强度,并将持续到2021年一季度末才会结束。从近期南美天气情况来看,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产区出现了及时的降雨,缓解了前期的旱情,但未来2个月是南美大豆的生产关键期,南美产区需要持续的降雨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
由于拉尼娜天气模式下南美天气容易出现干燥少雨的情况,最新的天气预报也显示,未来一周阿根廷降雨稀少,市场始终担忧南美大豆的供应前景。美国农业部12月供需报告仅下调了阿根廷大豆产量100万吨,后期南美大豆产量应有继续下调的空间。港口工人罢工持续,阿根廷供应中断。本周阿根廷港口谷物和油籽工人罢工进入第二周,这对阿根廷大豆及油粕供应产生了实质性影响,阿根廷22个港口处于瘫痪状态,港口等待装运的货船超过100艘。阿根廷豆类供应减少,令全球市场需求转向美国。
俄罗斯对出口大豆增税,令我国非转基因大豆进口成本增加。2019年我国从俄罗斯进口非转基因大豆73万吨,占我国非转基因大豆进口量的94.8%。由于今年俄罗斯国内大豆价格飙升,俄罗斯政府通过对大豆增税以限制大豆出口,这将导致我国非转基因大豆供应减少。
国内缺煤省份限电,影响油厂开工率。近期国内电煤供应紧张,国内一些缺煤省份开始限电,影响到部分油厂的开工率,国内豆粕供应压力减轻,基差疲软的情况有所改观。
需求方面的信息则相对混乱。一方面,我国持续买入美豆,以执行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加之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持续复苏,令市场期待豆类需求持续提升,并带来豆类价格的慢牛行情;另一方面,全球新一轮新冠疫情暴发,尤其是12月21日英国变种冠状病毒散播引起全球恐慌后,市场恐慌情绪加重,全球多国暂停与英国的交通运输,若后期全球防疫措施一再升级,恐令全球大宗商品需求明显下降,豆类需求也难以独善其身。
综合来看,近期豆类市场价格在供应端利多的提振下大幅上涨,在需求端新增利空的影响下,恐面临盘整或回调行情,单边操作暂不可取。短期内全球新冠疫情升级带来的需求端利空压力,可能更多地体现在豆油上,因为油脂类价格的金融属性较强,易受到宏观层面的影响,投资者可跟随市场进行买粕卖油的操作。
同时,疫情升级对近月需求影响较大,豆粕近月2101合约可作为空头配置,因疫情影响终将消退,豆粕远月2105和2109合约可作为多头配置,投资者可尝试开展豆粕买5卖1和买9卖1的套利交易。因为拉尼娜天气将持续至2021年一季度,仅仅覆盖了南美大豆生长季,因此,全球大豆供应趋降的利好主要体现在2105合约,而2109合约则受到北美大豆种植面积增加预期和天气恢复正常化的双重利空影响,投资者也可尝试开展豆粕买5卖9的套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