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持续“亢奋” 小心节后“倒春寒”

(来源:南方小麦网 发稿时间:2021-01-29 阅读次数:650)

 

当前,稻米市场持续“亢奋”,可能为后期走势埋下隐患。虽然春节前稻米市场走势强劲,超出市场预期,但盛极而衰,春节后很可能会遭遇“倒春寒”,市场在乐观的同时,理应保持谨慎。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随着春节临近,在农户惜售、疫情不确定性等因素共同推动下,稻米市场无视产大于需和供大于求的基本面,继续强势走高,刺激临储稻谷成交,大米进口也迅猛增加。稻米市场持续“亢奋”,很有可能为日后走势埋下隐患。    

稻米市场继续强势上涨

农历腊八过后,节前大米需求全面进入旺季,疫情的不确定性使市场担忧后期交通运输受限,刺激大米备货需求增加,加上玉米市场走势强劲,导致廉价稻谷、低端大米和碎米需求大增,推动稻米市场高位继续稳中上涨。而受疫情和运费上涨影响,产大于需最为严重的黑龙江稻谷外运却不如前期顺畅,稻米市场整体仍呈南强北弱走势。

1月25日,黑龙江齐齐哈尔泰来县双赢米业新季长粒粳稻到厂价3200元/吨,长粒新粳米出厂价5010元/吨,绥化圆粒粳稻收购价266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七台河圆粒粳稻到厂价2640元/吨,周环比上涨20元/吨。湖北三等中晚籼稻收购价2765元/吨,周环比上涨148元/吨;中晚籼米批发价4329元/吨,周环比上涨17元/吨。湖南常德普通中晚稻收购价2860元/吨,“黄华占”稻谷收购价3000元/吨,大米出厂价446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安徽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2840元/吨,周环比持平;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4200元/吨,周环比上涨40元/吨。江西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2720~2740元/吨,周环比上涨10~20元/吨;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4140~4400元/吨,周环比持平。浙江杭州市场江苏产优质大米批发价4680元/吨,安徽产普通大米批发价为4440元/吨,周环比均上涨20元/吨;东北产圆粒大米批发价为5560元/吨,周环比上涨40元/吨。

农户惜售心理不减反增

随着稻米价格强劲上涨,受卖跌不卖涨的心理影响,农户惜售稻谷现象反而加重,中晚稻收购进度继续大幅放缓。无论是粳稻还是籼稻,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惜售成了共同心理。截至1月10日,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稻5191万吨,同比减少1130万吨;与近几年收购量较高的2018年同期相比,减少2073万吨,是2014年以来收购进度最慢的一年。其中,湖北、安徽等14个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2412万吨,同比减少624万吨;黑龙江等7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粳稻2779万吨,同比减少506万吨。

1月上旬(10天)共收购中晚稻275万吨,旬环比减少365万吨,同比减少441万吨。其中,1月上旬共收购中晚籼稻86万吨,旬环比减少112万吨,同比减少98万吨;收购粳稻189万吨,旬环比减少253万吨,同比减少343万吨。由于中晚稻收购进度放慢,而中晚稻产量小幅增产,推测当前农户库存新稻同比大幅增加,后期新稻的供应压力不减反增,从中也可以看出当前稻米市场强势上涨并不是供应存在问题,而是情绪驱动所致。

由于当前只有黑龙江省少部分地区启动了托市收购,而关外稻谷价格持续上涨,坚定了部分农户惜售待涨心理,因此,最低收购价收购的稻谷同比大幅下降。截至1月10日,累计收购最低收购价稻谷203万吨,远低于上年同期,上年同期仅安徽省最低收购价中晚籼稻收购量就达258万吨。

临储稻谷成交量价齐增

随着加工企业节前备货增加,稻谷替代玉米现象增加,在农户惜售心理强烈的情况下,加工企业参与临储中晚籼稻的拍卖热情继续高涨,呈现投放增、成交增、价格增状态,单周成交水平再次刷新2020年11月以来的新高。

上周五,临储稻谷竞价销售继续按计划进行,国家共投放临储籼稻159.1万吨,周环比增加1.8万吨;实际成交76.8万吨,周环比大增17.5万吨;成交率48.2%,周环比提高10.5个百分点;成交均价2590元/吨,周环比上涨39元/吨。其中,临储早籼稻投放59.4万吨,周环比增加2万吨;成交14.8万吨,周环比增加1.3万吨;成交率24.9%,周环比增加1.5个百分点;成交均价2427.9元/吨,周环比提高7.2元/吨。临储中晚籼稻投放99.7万吨,周环比略增;成交61.9万吨,周环比增加16万吨;成交率62%,周环比提高14.1个百分点;成交均价2629元/吨,周环比提高39元/吨。安徽2019年产中晚籼稻拍卖成交价达到3075元/吨,湖北2019年产三等中晚籼稻最高拍到3025元/吨,显示市场整体较为“亢奋”。

截至1月22日,自上年11月份以来共举行12次临储中晚籼稻竞价销售,累计成交中晚籼稻461.7万吨,这是在2020年中晚籼稻没有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情况下的净投放,占同期中晚籼稻收购量的近二成,有效增加了市场的供应。目前距离春节只有两周左右时间,预计国家仍将维持当前的拍卖节奏,短期拍卖成交仍可能保持较高水平,市场供应将有增无减。  

大米月度进口再创新高

受国内稻米价格上涨和海运费提高等因素影响,2020年12月份我国大米出口快速下降,进口大幅增加。据统计,2020年12月份我国出口大米11万吨,同比减少10万吨,减幅48.7%;全年累计出口大米230万吨,同比减少45万吨,减幅16.1%。2020年12月份我国进口大米72万吨,同比增加34万吨,增幅90.2%,创单月进口新高;全年累计进口大米294万吨,同比增加39万吨,增幅15.6%。

2020年12月份大米进口激增的主要原因是碎米进口大幅增加,当月进口碎米超过20万吨,这主要是国内玉米价格大涨,替代需求强劲。当然,精米仍为主要进口品种,当月进口量达到50万吨,较大的进口来源国依次为缅甸、巴基斯坦和泰国。因我国稻米价格上涨较快,加上集装箱价格暴涨,2020年12月份我国大米出口优势下降,出口量锐减。

由于2020年11月和12月国内大米进口大增、出口减少,两个月累计净进口大米90万吨,使我国由前10个月的大米净出口国迅速转为净进口国,全年累计净进口64万吨。

节后可能遭遇“倒春寒”

虽然春节前稻米市场走势强劲,超出市场预期,但盛极而衰,春节后稻米行情可能会遭遇“倒春寒”,因此,市场在当前乐观的同时,理应保持谨慎。

节后疫情防控形势可能好于预期。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人们的担忧,也是当前居民增加大米购买的一大因素。预计我国不会再度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规模流行,随着恐慌和担忧情绪减轻,被推高的粮价也将逐步回归理性。

节后大米需求降幅可能超出预期。吸取上年教训,今年居民节前存粮备货意识增强,纷纷把自己的家庭变为小仓库,少的节前也购买了2~3个月的口粮,多的甚至超过半年。部分在外工作的人员因不知道能不能返乡,在两地都备足了口粮,商家、加工企业等的库存也比上年同期充足。在这种情况下,预计节后大米需求恢复可能比往年更晚。

节后临储稻谷拍卖将全面开闸。2021年元宵节后基本上就进入3月份了。在北方粳稻托市收购截止的同时,预计临储粳稻也将很快加入拍卖行列,临储稻谷拍卖将全面启动。同时,地方储备稻谷补库也基本结束,轮出将成为后期市场的主基调。届时,新稻收购旺季虽然结束,但稻谷供应不但不会因新稻收购旺季结束而减轻,相反,政策性稻谷的集中轮出,加上价格相对较低,将给稻谷市场带来较大的供应压力。

节后农户稻谷出售压力增大。由于上年四季度以来稻谷持续看涨,农户惜售心理较重,导致新稻收购进度偏慢,反过来助推稻米行情上涨,但农户的稻谷终究要通过市场出售才能变现。春节过后很快进入3月份,各地气温将开始逐渐回暖,高水分稻谷的保管难度将加大,出售变现压力将提升。由于农户库存稻谷同比较高,累积的新稻供应风险可能逐步增加,加上节后将面临大米需求萎缩,陈稻供应增多等不利因素将会增加农户出售稻谷的难度。日后一旦稻米市场强势不再,如何顺利出手保住利润可能会成为难题。

节前利多可能变为节后利空。当前稻米市场一派繁荣,存在越捂粮越赚钱的现象,但这种情形预计将难以持久。春节过后,随着疫情形势逐渐明朗、大米需求出现萎缩,供大于求的矛盾和外围市场回落风险等也可能集中爆发,节前的利多很可能变为节后的利空,稻米市场有出现“倒春寒”的可能。因此,在当前稻米价格较高、市场需求旺盛的时候,分批出售部分稻谷、落袋为安不失为一种稳妥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