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小麦网 发稿时间:2021-02-05 阅读次数:640)
国内玉米价格经历大幅上涨后,目前已达到一个比较均衡的位置,短期市场各环节相对比较认可,市场也存在部分过度的囤粮行为,大部分玉米仍滞留在流通环节,短期价格高位震荡的可能性较大。
在行业普遍预期市场存在缺口的情况下,国内玉米价格走出了长达一年的牛市,但与此同时,国内各环节的玉米库存也逐渐累积,叠加政策打压,近期国内玉米价格有所回调。
国际玉米供需维持紧张
因拉尼娜现象对南美粮食产量产生影响,国际谷物理事会(IGC)最新下调了2020/2021年度全球玉米产量近1300万吨。同时,因国内生猪养殖行业超预期恢复,以及中下游囤粮需求,玉米进口大幅增长。在中国的强劲需求下,玉米供给紧张的气氛也蔓延到玉米出口国。
美国农业部将全球玉米期末库存调低520万吨,至2280万吨,全球玉米库存降至8年来低位,全球谷物库存也将降至5年最低水平。有机构报告显示,美国玉米出口已达到极限,有可能触发库存不足的风险。作为世界第二大谷物出口国乌克兰,将2020/2021年度玉米出口上限设定为2400万吨,阿根廷等国也各有出口限制的动作或意向。
市场存在过度囤粮行为
今年全球市场各种扰动因素明显偏多,美元疲软叠加紧张的供需情况,全球粮食价格普遍大幅上涨,同时在各国的刺激政策下,国内外投机资本也明显增多。国内方面也有热钱进入收购市场,市场存在部分过度的囤粮行为。今年收购市场,东北地区农民对玉米价格认可度较高、出售较快,但大部分玉米仍滞留在流通环节。下游企业也积极囤粮,目前企业商品周转库存处于15年最高点,东北地区企业玉米商品库存相当于上年同期的3倍。今年东北地区遭遇三次强台风侵袭,导致玉米收获期推迟了10~20天,收获成本每公斤增加0.04~0.08元。
玉米结转社会库存较高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供应方面,2020年我国玉米产量为2.6万吨,较2019年持平略减。不过,预计2020/2021年度国内玉米进口1500万吨,同比将增长741万吨;预计玉米以及高粱、大麦、DDGS、木薯干等替代品合计进口3420万吨,将比上年度增加1400万吨。
需求方面,2020年我国玉米深加工产能增加400万吨,预期玉米工业消费在8100万吨左右,较上年增加100万吨左右,增幅1.3%。预计2020/2021年度我国养 殖业需求强劲,能量饲料包括玉米、高粱、大麦、木薯干等消费量同比增长9%,其中玉米饲料消费在1.9亿吨左右,同比小幅下滑,主要由于高粱、大麦比价优势提升,替代量在500万~600万吨之间。
为应对玉米价格快速上涨,国家加大了抛储力度,2020年拍卖成交政策性玉米5684万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这些玉米仍有部分滞留在中间环节,可能最后会反映到高结转社会库存上。小麦、稻谷替代情况增加,2020年10月份至2021年1月26日,政策性小麦竞价交易共成交2576万吨,同比增加2489万吨。另外,国家也销售了一部分超期不易存的稻谷,粉碎后用于饲料,数量也达到870万吨。
短期高位震荡可能性大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玉米价格在经历大幅上涨后,到达了一个比较均衡的位置。对于目前的价格,短期市场各环节相对比较认可,相关粮食部门考虑到农民的收益,也将这轮上涨定义为修复性上涨,因此目前的相关控价政策比较温和。
随着后期基层农户销售结束,下游企业的库存消耗到一定的程度,市场矛盾也将出现。一方面,囤粮后贸易商的挺价积极性较强,但为保证粮食价格稳定,粮食部门也明确表示,如果玉米价格连续上涨将会出台更加严格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节前生猪有集中低体重出栏的情况,且北方猪瘟疫情仍不明朗,下游的需求情况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短期来看,玉米价格高位震荡的可能性较大,后期需持续关注下游库存消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