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购销冷清 南北分化态势显现

(来源:粮油市场报 发稿时间:2021-02-05 阅读次数:686)

 

 近期南方港口玉米及其替代品库存较为充足,加之饲料企业原料来源多元化,南方港口玉米价格也出现回落,南北价格倒挂局面持续,预计后期南北玉米市场将继续呈现阶段性分化态势。

在距离春节不足10天的时间里,国内玉米现货市场表现冷清,东北市场购销清淡、跌幅有限,南方销区逐步转向执行合同,但高企的进口谷物库存令粮价承压,目前南方港口玉米价格已跌破3000元/吨大关。

预计随着未来南方沿海地区进口谷物的持续到货,南北市场将继续呈现阶段性分化态势,东北地区以及对东北优质玉米依赖性较强的企业应引起高度重视。至于中国持续大手笔买入美国玉米,这些粮源以何种方式和节奏流入市场才是关键。

南方现货市场跌幅明显

自1月21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决定大幅提高小麦竞价“门槛”以后,上周不仅小麦拍卖降温,国内玉米市场也出现大降温。其中,进口谷物库存充裕的南方港口降价幅度明显。近期南方港口玉米及其替代品库存充足,加之饲料企业原料来源多元化,南方港口玉米价格也出现回落,南北价格倒挂局面持续。

截至目前,广东港口15%水分二等新玉米提货价2940~2980元/吨,周环比下降50~80元/吨。连盘玉米主力5月合约如期下挫,在美国私人进口商连续公布中国购买美国玉米累计近600万吨的情况下,逼近2700元/吨重要关口。

与之相比,东北主产区在节前卖粮热情降温影响下,未出现大幅降价,毕竟东北农民卖粮进度同比偏快,节前囤粮的粮商大量出货意愿有限。近一周,我国北方产区玉米价格小幅波动,截至目前,黑龙江、吉林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为2600~2840元/吨,周环比基本持平,个别补涨190元/吨。

华北地区部分贸易商前期已分批出售湿玉米,当前大量收储低水分玉米,在看涨后市的心态驱使下,短时间内不考虑出售,加之春节临近,运费上涨,企业到货量下降,而东北地区受疫情影响,局部地区物流运输受阻,玉米外发量有限。因此,华北地区深加工企业继续提高收购价格,目前山东深加工企业玉米挂牌价为2970~3090元/吨,周环比上涨10~30元/吨不等。

深加工开工率同比偏低

临近春节假期,国内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力度放缓,饲料企业备货逐渐接近尾声,在国内玉米现货小跌和豆粕偏弱震荡的影响下,玉米深加工产品报价高位下跌。

国内玉米酒精加工理论亏损已有时日,以新玉米挂牌价估算,近一周黑龙江西部每生产1吨玉米酒精理论亏损缩小至230元,吉林企业每生产1吨玉米淀粉理论盈利增加至205元,山东企业每生产1吨玉米淀粉理论盈利缩小至160元。估算国内玉米淀粉行业开机率58%,玉米酒精行业开机率57%,低于常年新粮上市初期的开机水平。其中,东北深加工企业日收购量始终难见明显增长。

南方饲企备货基本结束

1月中旬以后,南方饲料企业备货基本结束,开始执行合同订单,市场贸易商及养殖散户继续少量备货,但多在1月底逐渐完成备货,市场报价减少。市场整体需求量下降,阶段性供需格局有所调整。 

据了解,前期因担忧春节前后物流情况,加之市场看涨情绪增强,下游饲料企业和贸易商备货积极,并且备货量较前期计划增加8~10天。1月下旬,饲料企业原本仍有采购优质粮意向,但受市场情绪回落影响,采购意向下降,观望节后行情。现货价格走低后,部分养殖散户适当增加春节前备货量,整体而言,下游销区市场的饲料企业和贸易环节库存环比及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中国“大手笔”进口玉米

据统计,截至目前,美国已经累计报告对中国销售584.8万吨玉米,均在2020/2021年度交货(美国玉米市场年度始于9月1日)。截至1月14日,中国买入2020/2021年度美国玉米1177万吨,加之上周新增采购584.8万吨,合计超过1700万吨。

当前东北地区贸易商仍存在捂粮惜售情绪,供应压力后移,后期可能出现集中售粮情况。近两周政策性小麦成交率保持高位,销区用粮企业已开始大量使用小麦、稻谷等谷物替代玉米,抑制玉米饲用需求,预计春节后东北玉米价格有高位回落风险,下游用粮企业应以逢低择优补货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