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小麦仍在流通环节 市场供给压力后置

(来源:南方小麦网 发稿时间:2021-09-26 阅读次数:1159)

 

 新小麦旺季收购进度已超过上年同期水平,由于新小麦市场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今年以市场化收购为主。目前仍有大量小麦在流通环节,储备企业增储收购任务将接近尾声,小麦供给压力后置。

2021年我国夏粮再获丰收,夏收小麦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今年多元主体入市积极,小麦市场呈现出“饲用需求增加、持粮主体看涨后市、产区小麦价格省际差异缩小、优粮优价特征明显”等特点。新麦旺季收购进度已超过上年同期水平,由于新麦市场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国家未启动托市收购,目前以市场化收购为主,收购价格处于较高水平。

新麦高开上市   经历四个阶段

夏粮旺季收购已进行了3个多月,新季小麦价格高于上年。9月上旬,华北地区普通小麦进厂均价2580元/吨,较开秤价格上涨30元/吨左右,同比上涨190元/吨左右。总体来看,新麦高开上市后价格走势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6月上旬,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推高小麦开秤价格。今年夏粮上市初期,部分市场主体对小麦价格的看涨预期较强,多元收购主体入市积极,山东、河南等地饲料企业也在上市初期积极收购小麦,新小麦开秤价格高于上年。6月上旬,河北石家庄面粉企业小麦进厂价(国标二等,呕吐毒素1000ppb以内)2530元/吨,山东济南2540元/吨,河南郑州2460元/吨,同比上涨120~200元/吨。

第二阶段:6月中旬到7月中旬,小麦价格回落。收割期结束后,河北、山东小麦上市,市场粮源增加,在新季小麦价格处于阶段性高位的情况下,部分农户及贸易商选择落袋为安,各主体收购进度加快,小麦价格小幅回调。

第三阶段: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上旬,小麦价格上涨。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普降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河南作为全国小麦主产区,常年小麦产量在750亿斤左右,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4。据了解,受降雨影响,农户和基层粮点库存小麦泡水,多为露天或简易仓存放,储存条件较差,市场预期高品质小麦相对不足,拉高小麦价格重心。

7月下旬,全国多地疫情点状散发,一方面,部分省份增加面粉采购,粉企加大面粉生产,上调开机率,小麦采购需求旺盛,推动麦价上涨;另一方面,各地疫情防控升级,物流交通受到影响,跨省运输难度较大,运费有所提高,用粮企业提价收购小麦。

8月份新麦后熟期结束,小麦阶段性采购需求增加,麦价进入上行通道。8月中旬,河北石家庄面粉企业小麦进厂价2600元/吨,山东济南2570元/吨,河南郑州2560元/吨,较上市初期上涨30~100元/吨。     

第四阶段:9月份以来,小麦价格高位企稳。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制粉企业补库节奏放缓,进厂价格较高的企业调整小麦报价,但各级储备粮轮换及增储采购,对小麦市场形成较强支撑。今年市场流通质优小麦数量有限,加之受天气影响,各主产区新季小麦收获期较为集中,地方粮库空仓容较多,而市场流通陈麦数量少、价格高,为防止质优新小麦粮源外流,各地面粉企业提价收购质优新小麦意愿较强,拉高价格重心,南北小麦价差缩小。

9月上旬,河北石家庄面粉企业小麦进厂价2600元/吨,山东济南2580元/吨,河南郑州2560元/吨,较新麦上市时上涨30~100元/吨,高于新粮上市初期国家投放的政策性小麦60~100元/吨。

麦价经过近一个月上涨后,市场多空博弈均衡,面粉企业销售节奏明显放慢,厂家接单减少,部分企业下调开机率,小麦补库动力不足。贸易商在新玉米上市前有腾仓回笼资金的需求,逢高出货,市场流通增加,观望情绪较浓,小麦价格总体平稳。

新麦“与众不同”   呈现三大特点

南北小麦价差缩小。受收获期降雨天气影响,今年湖北、安徽、河南等地部分地区新小麦质量不好,但由于小麦与玉米价格持续倒挂,这部分小麦大多流向饲料企业,支撑底部麦价。市场流通质优小麦数量有限,加之各地新麦收获期较为集中,地方粮库空仓容较多,而市场流通陈麦量小价高,为防止质优新小麦粮源外流,各地面粉企业提价收购质优新小麦意愿较强,拉高价格重心,南北小麦价差缩小。

优粮优价特征明显。当前,市场流通新小麦质量两级分化,受收获期降雨及暴雨内涝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地区质量较好的新小麦粮源供应偏紧。由于制粉小麦、饲用小麦及储备小麦对呕吐毒素等质量指标要求不同,陈粮及低品质粮源市场供需相对宽松,质优新小麦与雨后麦价格走势分化,价差较大,9月上旬华北黄淮海地区平均价差超过120元/吨。      

小麦市场热度较高。新小麦上市以来,市场呈现参与主体多、市场敏感度高等新特点,一些市场主体为炒作小麦行情,故意夸大市场传言。由于网站平台及自媒体信息解读的放大效应,小麦上市后价格波动频率加快,但波动幅度不大,市场有时会出现一天内调价两次,当日上调几厘、次日回调几厘等现象。

麦价涨至高位   后市涨幅有限

小麦供应充足、库存充裕,保供稳市基础坚实。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小麦播种面积34367万亩,比2020年增加300.4万亩,增幅0.9%;单产390.9公斤/亩,增加4.2公斤/亩,增幅1.1%;总产1.3434亿吨,增加259万吨,增幅2%。夏收小麦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预计秋播冬小麦播种面积还将保持增长。我国政策性小麦供应有保障,小麦作为主要口粮,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目前全国小麦库存充足,能够满足国内市场一年以上消费需求,同时可通过投放政策粮调控小麦市场。我国小麦进口增加,近10年多数年份进口200万吨~400万吨,预计2021年进口量800万吨,较往年增加。

饲用小麦消费高于常年,但较上年度略有减少。目前我国禽类饲料可以实现完全替代,加之国内生猪产能恢复势头总体良好,未来小麦饲用需求仍将保持一定数量。但新季玉米陆续上市,高水分玉米价格较低,短期内供应增加,玉米价格明显回落,玉米、小麦价差缩小。饲用谷物还有部分不宜存稻谷、进口高粱和大麦等能量原料进行补充,使主产区小麦经营主体心理发生了变化,小麦饲用消费需求减少。国家粮油信息中心9月份预计,2021/2022年度国内小麦饲料消费和损耗为360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200万吨。

后期涨幅有限,小麦过度追高风险大。8月初全国多地疫情反复,下游备货透支了部分后市行情。随着9月份各地陆续开学,加之近年面粉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下游消费市场旺季不旺现象明显,面粉销售情况不理想、价格上涨困难,粉企经营利润空间压缩,提价收购小麦意愿不强。秋收季节,小麦市场流通粮源增加。从收购进度看,截至9月1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5483.4万吨。目前仍有大量小麦在流通环节,储备企业增储收购任务也将接近尾声,小麦供给压力后置。

把握市场节奏,市场主体应加强风险管控。后期来看,预计新季小麦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建议各市场主体理性购销,密切关注小麦市场动态和国家政策意向,适时调整经营策略,避免盲目抢购及囤粮赌市带来更大市场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