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油市场2014年9月分析报告

(来源:郑州粮食批发市场 发稿时间:2014-10-11 阅读次数:4758)

 

9月份,国内粮油市场继续呈现谷强油弱的局面,但谷价或因需求不振,或因供给增加而止涨。其中国内小麦价格随着收购数量增加市场流通数量减少而温和上升,但面粉需求不振抑制了小麦上升空间;玉米价格因替代品使用和新玉米上市量加大而止涨回落,但价格重心仍高于8月;稻米市场平稳运行,个别地区略有涨跌,主要表现在普通稻米稳中趋弱,优质稻米稳中趋强;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和港口分销价因外盘下跌而继续环比下降,国产大豆在非转基因概念和新季减产预期下坚挺;国内主要品种植物油价格在外盘带动和国内现货库存压力下弱势震荡,重心下移。
9月份,夏收作物政策性收购进入尾声。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数据,截至9月30日,河南、山东等11个小麦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736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973万吨。收购总量占2014年冬小麦产量的61.4%。截至9月25日,江西、湖南等8个早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早籼稻815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109万吨。国家粮食局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25 日,湖北、四川等 12 个油菜籽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油菜籽 348 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 269 万吨。此外,9月中旬,国家发改委下发《2014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并在9月下旬先后对安徽、四川、湖北、河南等省启动托市预案。
9月份,秋收作物陆续上市。从各机构数据来看,今年主要秋收作物中,玉米虽然种植面积增加,但总产量因单产减少而下降,但降幅小于前期预期;中晚籼稻和粳稻总产量随种植面积略增;大豆总产量随种植面积下降明显,主要是和处于竞地关系的玉米、稻谷相比种植效益处于劣势,农民种豆积极性不高。
9月份,全国粮食批发价格指数为154.22(基期:2008年12月=100), 较上期上涨0.8%;全国食用油批发价格指数为104.15(基期:2008年12月=100),较上期下跌2.57%。


主要粮油品种的市场状况如下:
 
小麦
9月份,国内小麦在短暂的走高后,回归平稳,个别地区还有小幅回落;面粉加工企业开机率并未大幅提升,月内平均开机率不足60%;麸皮价格在9月后期小幅上扬,主要原因是受益于面粉加工量的减少;小麦收购全面结束,累计收购量达7363万吨,创历年同期记录。201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暂未发布,预计涨幅较小,对市场影响有限。
一、需求不振玉米下跌 小麦行情平稳运行
进入9月份,在经历了短期的“惯性上涨”之后,主产区小麦价格开始逐步回稳,黄河以北地区个别地区甚至小幅回落,降幅在0.005-0.01元/斤。尽管市场流通依旧是紧张局面,但面粉消费高峰过去,面粉加工企业进一步扩大原粮采购意愿降低,同时,临储小麦持续投放并陆续出库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需求压力。
导致前期小麦上涨的关键因素,玉米价格,也因新季玉米上市及临储玉米(包括进口玉米、移库玉米)投放而快速回落,从而降低了饲料、养殖企业对小麦的敏感度。据市场信息,9月份,华北地区新玉米收购价多在1.18-1.24元/斤,陈玉米收购价多在1.3-1.35元/斤,均较上月回落0.1-0.15元/斤。玉米价格走低影响到饲料养殖企业对小麦采购的积极性,尽管从目前两者的比价关系上,小麦依旧有替代优势,但从中长期来看,玉米依旧有下跌空间,而小麦却难以出现大幅走低的可能。
二、累计收购总量庞大 企业谨防后期风险
据国家粮食局发布的数据,截至9月30日,河南、山东等11个小麦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736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973万吨。收购总量占2014年冬小麦产量的61.4%。
造成收购量猛增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新小麦增产增质,不仅农民有粮可售,企业收购意愿也较强;二是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预案启动时间早、范围大、收购点多,以及国家调整了谷物品种的库存结构,加大了小麦的储备比例;三是受前期华北地区玉米行情高涨的影响,养殖、饲料企业处于生产成本考虑,大量采购小麦用作饲料加工;四是企业为防止后期粮源短缺,满足加工需求,加大了补库力度。
但应该注意的是,短期内的庞大收购量或将在后期陆续释放,而在这种机会与风险并存的环境下,行情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走势。由此建议相关企业不要抱着赌后市的心理,密切关注行情趋势将是后一时期的重点。
三、临储交易量增价涨 超标小麦投频加大
9月份,中央政策性小麦周均投放50.1万吨,较上月略减0.6万吨;周均成交16万吨,较上月增加5万吨,周均成交均价2392.18元/吨,较上月上涨40.87元/吨。整体来看,9月份的临储小麦交易呈“量增价涨”态势。从交易情况来看,9月下旬的成交情况不如9月上旬,主要是因为下旬市场需求放缓。分省来看,河南、安徽、湖北的投放量虽然较少,但投放数量维持平稳,江苏省在9月中旬之后基本无粮可投放。江苏省是否会在10月份就开始投放新粮值得市场关注。
9月份,国家基本按照每周一次的频率投放真菌霉素超标小麦,周均投放量维持在100万吨水平,周均成交量不足6万吨,远低于上月接近14万吨的周均成交水平。分析原因,一是因为投放频率加大,企业采购更加方便,二是因为目前饲养及深加工行业并未出现大规模复苏,实际需求有限。
四、郑麦下跌低位震荡 后期难言大幅攀升
9月份,郑州商品交易所郑麦主力1501合约在月初小幅走高后快速下跌,继而围绕2720元一线做箱体震荡走势。月内最高2753元,最低跌至2708元,累计跌幅1.6%。月末持仓22508手,减仓5936手。月末仓单0张,较月初减少6277张。
基本面上,托市收购期结束,全国累计收购小麦数量庞大,因近期面粉消费未出现显著好转,尽管市场流通极度匮乏,但小麦价格并未出现显著上涨;前期导致小麦价格走高的主要因素,玉米也因上市量的扩大,进入下跌趋势,饲料养殖企业暂缓了对小麦的采购;进口小麦数量连续下降,国际小麦价格大跌,全球供应宽松;国内优质小麦价格相对平稳,华北地区优质麦价格多在1.38-1.45元/斤。
技术走势上,受空头打压,1501合约在9月中旬始终落于20日及60日均线之下,且难以上行至5日及10日均线之上,说明短期内行情难有大幅涨跌。对于后期走势,笔者认为依旧以震荡为主,10月份市场供需逐步宽松或引发行情下行。预计10月份,1501合约将在2680元至2740元区间宽幅震荡。
五、进口小麦数量减少 供需宽松美麦大跌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14年8月份我国进口小麦3.5万吨,同比减少38.2万吨,环比减少8.1万吨,单月进口量为2013年以来最低。8月份进口小麦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和美国,分别为2.55万吨和0.66万吨;进口均价为330.42美元/吨,环比减少4.9美元/吨。1至8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小麦270.7万吨,其中,进口澳大利亚小麦占47.5%,美国占29.2%,加拿大和哈萨克斯坦分别占13.8%和7.5%。8月份,我国出口面粉1.3万吨,1至8月份,我国累计出口面粉11.79万吨。
国际方面,由于国际小麦缺乏利多因素,9月份CBOT美麦指数持续下探,跌至2010年7月份以来的新低474.2点后,低位波动。分析来看,国际小麦行情如此下跌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全球供应宽松,进而引发机构下调对国际小麦的价格预估;二是相邻农产品同样大幅下跌,如美玉米指数在9月份累计下跌12.3%,美豆指数下跌12.4%。截至9月底,12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203.6美元/吨,到国内口岸完税后总成本已下跌至1852元/吨,较去年同期下跌523元/吨。
综上所述,国庆过后,小麦、面粉消费进入一个平稳阶段,尽管各级机构将大部分小麦收入库中,但后期投放将指日可待;市场关注的201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未能在9月份发布,但据分析,大幅提高2015年小麦托市价格的可能性较小,笔者认为或在原价格基础上提高0.04元/斤,由此,对市场影响有限。预计10月份,主产区各地小麦价格延续9月份行情平稳运行,江苏目前已经没有政策性小麦投放,提前至10月份投放的可能性较大,对整个市场运行的影响有限;11月份,面粉消费、饲料消费预计不会有大的改观,而这一时期市场上流通的小麦将显著增加,小麦行情或承压前行,个别地区稳中趋弱;12月份,元旦的节日需求或在短期内提振小麦市场,但从整体来看,大环境难以改观,小麦面粉的行情就难以出现令人振奋的形势。
 
玉米
2014年9月份,新季玉米上市量逐渐加大,国家临储玉米继续按计划投放,但拍卖成交开始下滑。小麦、高粱继续在饲用领域替代。新季玉米的陆续上市,缓解了企业的粮源紧张状况。随着替代品的使用以及新粮上市量的增多,市场价格开始回落,特别是华北地区价格下降幅度较大。乌克兰进口玉米数量增多。大商所玉米期货交易价格持续回落,连续上涨势头就此扭转。
一、国家临储玉米继续拍卖
本月国家临储及进口玉米竞价销售继续有计划展开,各批次拍卖结果如下:
9 月3 日-4 日国家临时存储(含跨省移库)玉米计划销售 500.26 万吨,实际成交 136.19万吨,成交率 27.2%,成交均价 2377 元/吨。
9月10日-11日临储玉米拍卖计划销售玉米501万吨,实际成交94万吨,成交率18.82%,成交均价2324元/吨。
9 月 17-18 日计划销售玉米 501.52 万吨,实际成交 62.58 万吨,成交率 12.5%,其中:2011 年玉米全部流拍;2012 年玉米成交 8.48 万吨,成交率 3.6%,成交均价 2211 元/吨;2013年玉米成交 54.11 万吨,成交量连续两周下降,成交率 20.4%,成交均价 2343 元/吨。
9月24-25日计划销售玉米近500万吨,实际成交43万吨,成交率8.74%,其中:2011玉米全部流拍;2012玉米计划销售244万吨,实际成交5万吨,成交率2.09%,成交价2335元/吨;2013年玉米计划销售252万吨,实际成交38万吨,成交率15.27%,成交均价2325元/吨。
截止9 月25 日当周,临储拍卖已进行19 周,累计成交玉米2902 万吨。其中东北四省区成交2406 万吨,进口临储玉米成交371 万吨,移库玉米成交125万吨。另统计2012 年产临储玉米拍卖累计成交1964 万吨,剩余1119 万吨,2013年产累计成交459 万吨,剩余(含移库)6460 万吨。随着新季玉米上市量增多,临储成交下滑。
二、现货市场价格回落
9月东北地区玉米进入最后生长阶段,此前广受关注的旱情对东北地区影响有限。部分早熟品种零星上市,贸易商出货速度加快,市场价格出现回落。
9月华北玉米价格从高位回落。客观分析,此前的价格飙涨,主要源于区域性短时间的粮源短缺,加之旱情炒作影响。近期的价格大幅回落,则真实的反映了市场的供需变化:首先是春玉米上市质量较好,价格较陈玉米低,缓解了部分企业粮源短缺状况;其次是小麦、高粱等替代较为普遍;第三是前期干旱加上后期降雨,对于粮食质量有所影响,影响了仓储企业的收购信心;最后是多数市场参与者对于后市价格不乐观,急于抢粮的现象没有出现。
销区新玉米陆续到货,市场主流贸易购销价格周比跌幅均超过100元。随着新季玉米的大批量上市,价格仍有向下运行的空间。
9月北方港口玉米价格弱势调整,收购价从前期高点回落。目前新季玉米还没有开始大量装船外运,预计价格仍将维持弱势。南方港口玉米报价分品质差异较大,库存下降。由于替代用高粱到货集中,企业替代使用较为普遍。
三、深加工产品价格回落
9月猪肉价格继续维持在低位,节日消费拉动作用没有达到很多市场人士的期盼。尽管生猪及禽蛋存栏数据下降明显,但是终端消费不旺确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说期盼后期价格出现上涨,那么能繁母猪存栏量低下就是一个理由。不过供给和需求作为决定价格的两个方面,需要全面考虑,目前看市场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企业仍然需要困难经营。
近期随着原料玉米供给增多价格下降,深加工产品价格也出现回落。华北地区淀粉价格快速回落,相比较东北地区产品价格较为稳定。
四、进口乌克兰玉米增多
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8月份我国进口玉米量为13.4万吨,上月为8.6万吨。2014年1-8月我国累计进口玉米159.7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0.52%。其中,2014 年8 月中国进口乌克兰玉米11.2 万吨、总量占比84%,今年1-8 月份乌克兰玉米进口量累计近41 万吨,仅次于美国95.9 万吨左右、总量占比25%,而美玉米进口从近几年的98%以上水平下降至目前的60%。
2014年8月份,我国出口玉米量为3020吨,上月出口玉米3890吨。2014年1-8月我国累计出口玉米1.28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38.56%。
五、大商所玉米期价稳步下行
9月份大商所玉米期货价格稳步回落,新粮陆续上市明显的改善了此前的局部供给偏紧状况。主力1501合约开盘2375元/吨,最高至2395元/吨,最低至2343元/吨,最终收于2358元/吨,全月下跌0.67%。整体库存巨大使得市场预期价格将继续走弱,此前的连续上涨势头就此扭转。
由于新粮供应逐渐增加,预计期货价格将弱势运行,下行极限需要参照临储收购价格。因此需要重点关注后期临储政策的实施方案。
9月美盘玉米持续下跌,屡破新低,截至9月26日当周,最低至322.6美分/蒲式耳,为四年记录低位。9月供需报告继续调高单产之后开启了美玉米新的下跌周期,同时收获季节的到来也使得供应压力明显增大,CBOT玉米期价弱势下行。
综上所述,虽然国家临储玉米仍将有计划的投放,但是成交已经明显清冷,市场焦点转向新粮上市。预计东北地区价格仍将稳步向下,华北地区价格大幅回落,南方销区价格也向下运行。预计下月大商所玉米期货主力合约将低位震荡运行。
 
稻米
9月份,国内稻米市场平稳运行,个别地区略有涨跌,主要表现在普通稻米稳中趋弱,优质稻米稳中趋强;国家适时发布中晚稻(含中晚籼稻及粳稻)的托市收购预案,并在9月下旬先后对安徽、四川、湖北、河南等省启动托市预案;早籼稻收购结束,收购总量不如上年;稻谷期货表现低迷,市场参与度低、盘面不活跃是当前稻谷期货的最大问题。
一、早稻收购结束 行情难有大跌
9月份,早籼稻收购进入尾声。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数据,截至9月30日,江西、湖南等8个早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早籼稻846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123万吨。尽管早籼稻总体收购量低于上年,但受其减产影响,早籼稻市场后期流通偏紧格局依旧难以改变。回顾今年早籼稻收购期的价格表现,由于政策提振,早籼稻的市场价格在启动托市收购后很快提升至托市价格附近,随着收购期即将结束,部分地区早籼稻收购价格略有回落,但由于目前大部分早籼稻已经收入库中,市场中流通早稻数量较少,加之今年早籼稻受气候影响而有所减产,预计后期行情难有大幅下跌空间。
二、中晚籼稻上市 托市预案启动
9月份,中晚籼稻陆续成熟、上市,市场行情基本稳定。中旬,国家发改委下发《2014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执行该预案的中晚稻(包括中晚籼稻和粳稻)主产区为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等11省(区)。今年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每吨2760元,粳稻最低收购价每吨3100元,以2014年生产的国标三等中晚稻为标准品,相邻等级之间等级差价按每吨40元掌握。根据预案,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最低收购价执行时间为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8省(区)为2014年9月16日至2015年1月31日。
9月中下旬,新季中晚籼稻陆续上市。据市场信息,安徽、湖北地区经纪人入户收购普通杂交稻价格多为2400-2600元/吨,优质稻价格多为2700-2800元/吨;湖北地区陈中晚稻价格多在2600-2700元/吨;河南南部米厂收购新稻价格多在2500元/吨,优质稻在2600-2700元/吨。上述地区市场价格远低于国家规定的2760元/吨的托市价格水平。自9月26日起,安徽、四川两省率先启动2014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继而在28日湖北全省启动“预案”,29日在河南的信阳、南阳、驻马店等三个地市启动“预案”。
整体来看,今年中晚稻开秤价格呈“高开”局面,主要因为,一是国家提高了中晚稻的最低收购价,为“高开”奠定了基础;二是上半年中晚稻价格走高,尽管目前处于稳定态势,但也为中晚稻的“高开”构成支撑;三是中晚稻上市期略有推迟,且当前中晚稻上市量较少,市场对新稻热衷度高。但后期难言能否持续“高走”,进口大米冲击、口粮消费低迷将最终制约中晚稻的向上空间。
政策粮投放方面,9月份南方临储中晚籼稻仅投放两周,周均投放量130.4万吨,较上月略增0.6万吨,周均成交量仅为3.7万吨,较上月减少10.1万吨,周均成交均价2700.5元/吨,较上月减少3.2元/吨。
三、粳稻行情平稳 临储交易低迷
9月份,国内粳稻米市场基本稳定,个别地区略有涨跌。据市场信息,黑龙江建三江地区64-66%出米率、水分含量15.5-17.5%的圆粒稻谷收购价3040-3120元/吨,70%出米率、水分含量14.4%以内的圆粒稻谷收购价在3160元/吨左右,粳米出厂价4040-4340元/吨;吉林长春地区普通粳稻收购价3100元/吨。江苏南京地区普通稻谷收购价在3020元/吨左右,大米出厂价在4060元/吨左右;安徽芜湖地区粳稻收购价在3000元/吨左右,粳米出厂价3980-4140元/吨。行情维持平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政策性稻谷供应量较大,尽管9月份是市场需求的小旺季,但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压制了粳稻米上涨的空间。同时,黑龙江、安徽等省份在9月末也有少量早熟粳稻陆续上市,在新陈交替之际,更让企业放缓了对陈稻的需求。
政策粮投放方面,9月份,东北粳稻周均投放82.7万吨,较上月减少4.1万吨;周均成交3.8万吨,较上月减少0.9万吨;周均成交均价3025.8元/吨,较上月减少0.7元/吨。东北地区成交低迷主要是因为企业开工率较低,加上新稻即将上市,企业采购积极性不强。南方粳稻周均投放量20.2万吨,较上月增加2.2万吨,周均成交5.1万吨,较上月增加0.5万吨,周均成交均价3053.5元/吨,较上月增加10.6元/吨。9月份,苏皖粳稻仅投放2周,但从成交状况上看,要好于东北粳稻交易情况,主要是因为苏皖市场中粳稻流通量较少,且价格偏高,企业采购政策性稻谷积极性较高。
四、稻谷期货低迷 行情小幅波动
9月份,郑商所早稻主力1501合约短时冲高至2356元的近期高点后,又快速下跌至2233元,随后震荡攀升,月内围绕2300元一线小幅震荡。月末持仓2552手,较上月减少62手,月末仓单218张,较月初443张减少225张。技术面上,早稻1501合约在月末升至均线之上,后期站稳10日均线之上概率较大;基本面上,早稻虽大量入库,但消费不振依旧抑制后期大涨行情。
郑商所粳稻期货不活跃,粳稻主力合约月内最高3485元,最低3000元;月末持仓仅12手,较上月再减4手;目前仓单注册数量为零。
8月份,郑商所晚稻期货主力1501合约整体运行平稳,月内最高2849元,最低2801元,月末持仓6154手,较上月减少2388手。从技术面上看,后期维持平稳震荡格局可能性较大,但在基本面上,由于多地开始启动中晚稻的托市收购,低迷的市场价格或因启动托市而被抬高,晚稻期货行情或因此而受到提振。
五、进口环比减少 全球大米略增
据海关统计资料,8月份我国进口大米总量为14.547万吨,环比减少3.709万吨;其中进口泰国大米5.03万吨,占进口总量的34.6%,环比减少0.96万吨;进口越南大米8.98万吨,占进口总量的61.7%,环比减少2.45万吨;进口巴基斯坦大米0.38万吨,占进口总量的2.6%,环比减少0.31万吨;已连续两个月未从缅甸进口大米。2014年1-8月份,累计进口大米164.65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4.73%。其中1-8月累计进口泰国大米42.16万吨,占进口总量的25.6%,较上年同期增长213.2%;1-8月累计进口越南大米90.14万吨,占进口总量的54.7%,较上年同期下降15.6%;1-8月累计进口缅甸大米0.43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81.9%;1-8月累计进口巴基斯坦大米29.73万吨,占进口总量的18.1%,较上年同期下降14%。8月份,我国出口大米2.578万吨,1-8月份累计出口大米13.557万吨。
国际方面,据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发布报告显示,2014/15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预计为4.782亿吨,略高于上年的4.763亿吨。全球大米进口量预计为4040万吨,高于上年的3990万吨。2014/15年度全球大米期末库存预计为1.054亿吨,低于上年的1.095亿吨。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大米展望报告显示,2015年泰国因其大米价格更有竞争力,供应充足而有望取代印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大米出口量将达到1000万吨,比2014年增长5%,也将是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当时出口量为1060万吨。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14/15年度印度夏季大米产量为8700万吨,比上年减少5%,秋季大米产量预计为1300万吨,比上年减少13%,主要原因是2014年6月到9月期间季风降雨不振。
综上所述,本应在9月份来临的小旺季并未让稻米市场出现相对热闹的局面,企业开工率不足、市场上陈稻流通量大、整体消费不振是制约稻米行情进一步走高的主要因素。随着早籼稻收购结束,早籼稻市场流通减少,以及中晚稻即将开始大规模的收购,预计10月份市场或受政策影响而所有提振,特别是中晚稻,国家已经将中晚籼稻以及粳稻的托市底价定为2760元/吨和3100元/吨,相比市场价格,政策定价优势明显,预计后期中晚籼稻及粳稻的市场价格将受政策启动而回升至政策价格附近,早籼稻的价格趋势将以稳中趋强态势运行。
 
大豆
9月美国天气整体良好,美豆丰产已成定局,USDA供需报告利空超预期,南美种植面积增加预期,美豆期价再创新低。国家临储拍卖大豆成交率前高后低,节日备货结束,新豆上市,连豆一期价冲高回落。国内生产成本下行,豆粕价格继续下跌,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下降,油粕价格表现抗跌,油厂压榨亏损幅度缩小。
一、丰产已成定局 美豆熊途漫漫
9月CBOT市场大豆期价继续走熊,USDA月度供需报告利空超预期,美豆主产区天气完美,北美丰产已成定局,加之南美种植面积扩张预期,期价承压下行并创出4年半新低。10月初,在降雨导致收割放缓和强劲的出口销售数据的利好刺激下,期价迎来一波反弹,但市场熊市氛围依旧浓厚。
利空方面:一是USDA9月供需报告数据利空超预期,9月供需报告全面上调2014/15年度美豆及南美大豆产量,令全球大豆供过于求的格局愈发明显。报告预计2014/15年度美国大豆单产将达创纪录的46.6蒲/英亩,高于上月预估的45.4蒲/英亩和市场预估的46.3蒲/英亩,较去年的43.3蒲/英亩增长7.6%。预计2014/15年度美国大豆期末库存为4.75亿蒲,较上月预估上调0.45亿蒲,较去年增长2.65倍,库存消费比升至13.3%,上年度仅为3.8%。预计2014/15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为3.111亿吨,较上月预估上调644万吨,除了美豆产量被上调265万吨至1.065亿吨外,巴西大豆产量上调300万吨至9400万吨,阿根廷大豆产量上调100万吨至5500万吨。二是美国天气维持完美,美豆各项生长指标均维持高位。10月7日美国农业部发布的作物生长报告显示,截至10月5日当周,美国大豆生长优良率为73%,高于之前一周的72%,维持在20年同期最高水平;当周美国大豆落叶率为83%,高于上周的69%,略低于5年均值84%。居高不下的美豆生长优良率,说明美豆今年实现趋势单产的可能性非常大。三是本月中下旬美国中西部产区温暖干燥,北部纬度偏高的产区最低气温回升到50°F以上,较常年水平略高,利于改善前期低温霜冻带来的积温不足问题,利好作物成熟和收获,在美豆、玉米生长的最后阶段,水、温、光照的条件接近理想,将继续助力高产预期,市场机构不断调高美豆单产预期至50蒲式耳/英亩以上的水平。四是由于今年美国玉米和大豆产量超出美国国内农产品库容,而相比玉米价格,农户对后期豆价看的更空,因此美国农户更加乐于销售新豆,而保存玉米,导致大豆现货供应压力增加,美国大豆现货价格大幅下跌。五是南美种植面积扩张和产量增加预期。因为天气原因或将导致南美农产品播种延迟,市场预期南美大豆种植面积因为播种延迟和比价关系而继续扩张。本周巴西农业部长纳瑞·盖勒称,2014/15年度巴西大豆播种面积可能达到7810万英亩,比上年增长5%,平均单产可能达到3吨/公顷。市场同时预期可能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将会给南美大豆生长带来有利的气候条件,南美大豆丰产将导致全球大豆供过于求的局面恶化。
利多方面,一是美豆生长后期灾害天气方面的担忧,一方面阶段性的局部霜冻天气对美豆单产造成威胁;另一方面由于10月初美国中西部地区迎来普遍降雨,导致美国农产品收割进度延迟,USDA每周作物生长报告数据显示,10月5日当周美国大豆收割率为20%,慢于市场预期,也明显低于五年均值的35%。二是始终强劲的出口需求,本月公布的美国农业部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数据持续强劲,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9月25日当周,美国大豆净出口销售68.72万吨,本作物年度累计出口149.02万吨,高于去年同期的98.82万吨。截至10月2日当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为97.43万吨,高于上周的69.79万吨和去年同期的83.40万吨,创出半年新高。
9月CBOT市场豆类品种资金面维持偏空,但月末有所转多,中上旬基金增持大豆净空头寸,并减少豆油和豆粕的净多头寸;但下旬开始由空转多,截至9月30日的CFTC报告数据显示,投资基金小幅减持大豆净空头寸,增持豆油的净多头寸,小幅减持豆粕的净多头寸,说明投机资金继续押注短期豆粕价格下跌,但相对看多大豆和豆油价格。
后市看来,10月初美豆新作收割进度慢于往年,加之出口需求持续旺盛,引发了阶段性的供需矛盾,导致10月初美豆期价强劲反弹。中期展望来看,如果不出现大的灾害性天气,充足的美豆新作供应,以及南美面积和产量增加的利空压力,将使得期价的阶段性反弹难以持续,中期看美豆期价或将重返下跌通道。技术面上,9月美豆主力11月期价跌破1000美分/蒲式耳,最低下探至900美分/蒲式耳的支撑位,随后在利多消息的刺激下反弹至940美分/蒲式耳,短期内看20日均线能否顺利突破,如能突破则上看1000美分/蒲式耳。鉴于资金面和技术面均支持美豆期价的反弹走势,预期短期内期价可能在900-1000美分/蒲式耳区间内运行,中期在南美丰产压力下仍可能跌破900美分/蒲式耳的支撑,因此投资者可对短期期价采取区间滚动操作,中期采取逢高沽空的操作。
二、潜在利好支撑 豆一期价逆势走强
连豆一指数冲高回落,持仓量月环比大幅减少,走势与外盘背离。主力1501合约期价最高上冲至4800元/吨一线,最低跌至4500元/吨一线。基本面信息由多转空,东北新豆陆续上市,现货价格逐步走低,节日备货需求结束,临储大豆拍卖量价齐跌,外盘价格再创新低,内外盘期价价差进一步扩大,进口豆替代量或将上升。
9月临储大豆拍卖先热后冷,在月初的拍卖成交率创下40.78%的近期高点后,成交率一路走低,9月30日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及其联网市场举行的国家临时存储大豆竞价销售交易会计划销售大豆319391吨,实际成交17432吨,成交率仅5.46%,其中:2010年大豆计划销售22560吨,全部流拍;2011年大豆计划销售296831吨,实际成交17432吨,成交率5.87%,成交均价4088元/吨。今年临储大豆已累计成交248.13万吨,其中2010年产大豆98.9万吨,2011年产大豆149.2万吨。2013年临储大豆累计收购约330万吨,抛储的数量仍不及收购量,目前市场库存不多,由于2011年产临储大豆质量水平偏低,企业竞拍积极性并不高,随拍随用为主。
9月底现货价格维持平稳,新豆零星上市,局部地区价格小幅下调,黑龙江大豆已经开始陆续收割,各地单产普遍在140~160公斤/亩,个别高达200公斤/亩,单产和质量均明显好于去年。黑龙江地区油用大豆收购价格为4050-4150元/吨,与上月持平。油厂因亏损严重继续停收国产大豆。食用豆方面,东北主产区食用豆收购价4600-4700元/吨,与上月持平,局部地区小幅下调2-5分/斤,由于同时农户对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存在较高预期,使得今年新豆上市价格高开高走,但节日备货已经结束,加之新豆上市后现货价格一般容易下跌,贸易商购销心态谨慎,后期购销主体博弈加大。市场传言恒大收购国产大豆的到厂价为2.55元/斤,折5100元/吨,计划收购量为50万吨。由于今年国产大豆减产,供应减少而需求受恒大“非转”概念炒作存在增加可能性,在供需缺口效应的潜在利好支撑下,预计国产大豆价格走势将继续独立于外盘走势。
从技术面看,连豆一1501合约本月冲高回落,大部分时间运行在4500-4700元/吨的区间内宽幅震荡。预计在疲软现货价格的影响下,10月豆一期价先抑后扬的可能性较大,投资者可在4500元/吨一线附近少量买入多单,但基本面并不支持豆一期价过大涨幅,投资者应理性评估短期豆一的上涨空间。
 
三、成本持续下行 粕价承压下跌
本月,连盘豆粕期价继续大幅度回落,价格重心明显下移,豆粕指数持仓量月环比下降。本月豆类期货市场油粕比反弹,豆油价格较豆粕价格明显抗跌,豆粕现货价格均出现月环比下跌,月末沿海43%蛋白豆粕价格在3340-3560元/吨,月环比下跌40-70元/吨。
本月养殖需求方面利好居多,全国肉鸡价格下跌,月底产区均价9.3元/公斤,鸡苗价格继续下跌,鸡蛋价格下跌。生猪价格继续小幅下跌,由于玉米价格迅速下跌,猪粮比迅速回升,近期畜牧养殖行业全部实现盈利,养殖户补栏积极性较高,饲料养殖需求温和复苏。
尽管需求环比上升,但9月主导粕价仍然是全球大豆价格下跌带来的成本下行压力。从外盘来看,由于美豆油价格呈现横盘走势,美豆和美豆粕近期走势持续偏弱。后期来看,从油粕比角度来看,澳大利亚气象局10月7日称,今年四季度出现厄尔尼诺天气的几率维持在50%。厄尔尼诺天气前景级别维持在“观望”。食用油价格受到天气炒作的支撑减弱,加之10月初原油价格破位下跌,将会使油厂继续挺粕压油,豆粕价格因此受到支撑。从供需角度来看,8-10月大豆到港量降幅明显,国内大豆供应压力月环比下降,而需求月环比增加,供需格局对国内豆粕期现货价格的支撑较强。基于以上基本面信息和美盘期价短期企稳反弹的判断,豆粕价格在十月可能迎来一波反弹行情。建议短期饲料养殖企业适度扩大豆粕现货库存。
四、油粕价格表现抗跌 油厂压榨亏损缩小
9月末主要港口进口大豆到港平均成本为3970元/吨,月环比下降130元/吨,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3550元/吨,月环比下跌170元/吨。本月进口大豆成本下降,但国内油粕现货价格跌幅较小,使得进口大豆压榨亏损幅度缩小至340元/吨左右。另外,本月国内油粕现货价格跌幅小于外盘大豆价格跌幅,使得近月船期大豆压榨盈利至300元/吨以上,压榨持续高收益料提振国内油厂进口大豆的积极性,11月之后进口或将增加,并给国内油粕价格增加下行压力。
从成本角度来看,由于7-9月外盘大豆价格总体呈现大幅下跌走势,预计10月大豆到港成本仍将维持震荡下行。从现货压榨利润来看,油厂压榨进口大豆收益已经连续9个月亏损,10月大豆供应压力将继续减少,国内油粕库存压力或减轻,在持续亏损状态下,油厂在操作层面可能继续对油粕采取挺价销售的策略,国内油粕价格仍将比外盘抗跌,有利于国内压榨利润恢复至正常区间。
五、8月大豆进口下降 豆粕出口继续增加
海关数据显示,我国2014年8月大豆进口量达603.31万吨,同比环比均下降,1-8月我国大豆进口量为4771.28万吨,同比增加16.22%。8月我国豆粕出口量为17.17万吨,环比有所下降,同比增加108.45%,1-8月我国豆粕出口量为180.12万吨,同比增加103.50%。从进出口数据来看,8月大豆进口量仍处于年内高位,但呈月环比递减趋势,后期国内进口大豆供应将呈现季节性减少的态势。
后市看来,10月初美豆新作收割进度慢于往年,加之出口需求持续旺盛,引发了10月初美豆期价的强劲反弹。中期展望来看,充足的美豆新作供应,以及南美面积和产量增加的利空压力,将使得期价的阶段性反弹难以持续,中期看美豆期价或将重返下跌通道。鉴于资金面和技术面均支持美豆期价的短线反弹走势,预期短期内期价可能在900-1000美分/蒲式耳区间内运行,中期在南美丰产压力下仍可能跌破900美分/蒲式耳的支撑,因此投资者可对短期期价采取区间滚动操作,中期采取逢高沽空的操作。由于今年国产大豆减产,供应减少而需求受恒大“非转”概念炒作存在增加可能性,供需缺口效应的潜在利好始终存在。预计在疲软现货价格的影响下,10月豆一期价先抑后扬的可能性较大,投资者可在4500元/吨一线附近少量买入豆一1501合约多单。从油粕比继续走低和豆粕供需由松转紧来看,后期国内豆粕期现货价格获得的支撑较强。基于基本面信息和美盘期价短期企稳反弹的判断,豆粕价格在十月可能迎来一波反弹行情。建议短期饲料养殖企业适度扩大豆粕现货库存。
 
食用油
9月上半月,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在经历7-8月的大幅下跌后,因获利资金离场止跌并小幅反弹,但国内植物油高库存、基本面偏空的局面并未改变,资金追涨热情不高,下半月,随着美豆丰产预期加强,CBOT大豆期价见2010年6月以来的低点,国内植物油期现价格如预期再次全线下跌,市场无盈利效应,购销清淡。
一、丰产预期加强  豆油再见新低
9月份,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在经历7-8月的大幅下跌后,因获利盘回吐,带来豆油期现货价格启稳并小幅反弹。不过,由于美国早收大豆单产远超市场预计,各知名机构纷纷上调美豆产量预估,CBOT大豆期价跌破1000美分/蒲式耳这一重要关口后一度逼近900美分/蒲式耳,原料价格持续走低,加之国内豆油现货供给压力持续,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在阶段性的调整后在下旬再见年内新低。
10月份, 预计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先扬后抑,操作上建议轻仓多,到9月份的高点时先离场观望,由于现货基本面没变,后期到港原料价格环比下降,因此反弹难以持续,现货操作上仍建议随用随购,及时锁定利润,不可大量抄底。分析后市,利空因素有:一是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环比快速下跌,9月底订购新季美国大豆,到港完税成本3288元/吨,以此为基础,按油、粕现货价格测算的大豆加工盈利343元/吨,加工收益较高,预示着油、粕价格总体被高估,中期走势偏弱格局很难扭转。二是国内豆油进口数量和大豆进口数量均远超去年同期水平,供给增速大于需求增速,油厂高库存状态将持续。三是国际市场大豆种植效益好于玉米,市场预计2014/15年度南美大豆种植面积将继续上升,这不利于大豆中期价格走势。利多因素有:一是市场认为国内豆油现货价格向下空间已不大,资金杀跌动能不足,而抄底抢反弹资金却跃跃欲试进场。二是根据往年的规律,丰产之年的产量确定之后,可能迎来采购高峰的出现,市场关注焦点将由产量转向出口,届时CBOT大豆价格出现回升的概率偏高。三是国际市场基金对“空豆油多豆粕”解锁,基金对豆油净多单持有量上升,不可过于看空豆油价格,未来豆油价格走势可能强于大豆。四是棕榈油进口速度已经明显放慢,港口库存持续下降,棕榈油现货价格较为坚挺,对豆油存在支撑。
二、库存压力不减  菜油价见新低
9月份,国内菜油期现货价格在短期横盘并小幅反弹后,再次探底并在下旬见年内新底。主要原因:一是虽然中秋国庆虽然拉动现货需求,但是国内菜油库存仍居高不下,抑制追涨热情和反弹空间。二是美豆丰产压力下,CBOT大豆和豆油均创年内新低,带动国内以豆油为首的植物油价格下跌。三是9月份华南地区四级菜油现货价低于期货价,在罐容压力下,油厂通过盘面进行卖出套保积极性高,延长菜油期现货的调整期。
10月份,预计国内菜油在豆油和棕榈油的带动下有反弹可能,但走势会明显弱于豆油和棕榈油。操作上建议期盘可逢低轻仓多单,到9月高点时离场观望;现货仍是随用随购,不可急于抄底。分析后市,利空因素有:一是当前国内华南地区四级菜油现货价低于期货价,油厂通过盘面进行卖出套保积极性高,这将延长菜油期现货价格的调整期。二是国内菜油无论是商业库存还是政策库存均处于历史高位水平,抑制需求方追涨和囤货的积极性,不利于价格向上。三是市场传闻临储菜油将在10月随行就市抛出,届时将增加国内菜油阶段性供应量,减少对华南地区菜油需求,打压其价格。利多因素有:一是四菜和豆油价差缩小,目前两广地区四级菜油价格已经低于一级豆油价格,加之国人对豆油基本都是转基因的认知,这将有利于带动菜油消费。二是国内菜油期现货价格已处于五年来的低位水平,市场认为向下空间有限,资金杀跌积极性不高。三是截止9月底加拿大新季油菜籽到我国完税成本3640元/吨,按当前四级菜油和菜粕现货价格测算,东南沿海油厂理论榨油亏损180元/吨,亏损将抑制油厂进口积极性,有利于中长期菜油价格。
三、棕榈油虽难独秀  进口放缓撑价格
9月份,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弱势盘整,并在豆油的带动下在下旬创年内新低,但整体表现明显强于国内豆油。主要原因:一是虽然9月份棕榈油国内消费需求不振,港口走货缓慢,但因我国加强金融监管,棕榈油融资性进口难度加大,9 月份到港量降至 30 万吨,为 1 年多来最低水平,同时港口棕榈油库存下降到2012 年 12 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从而支撑棕榈油价格跌幅小于豆油。二是马来西亚取消了棕榈油9-10 月份的出口关税,有利于短期出口,9月份马盘棕榈油期价出现持续反弹行情,单月累计反弹12%,棕榈油作为全进口品种,主要出口国价格上涨推高进口成本,从而支撑国内价格。
10月份,预计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将先扬后抑,操作上建议轻仓多单,价格到9月高点时离场观望,现货建议仍是随用随购,不可大量囤货抄底。分析后市,利空因素有:一是国际市场豆油和棕榈油的价差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不利于棕榈油需求,棕榈油价格需要下跌以保持竞争力,从其他植物油那里夺回市场份额,因此马盘行情仍将有反复。二是尽管国内棕榈油库存持续下滑,但下降的主要是融资抵押部分库存,流通库存依然充裕,加之豆油和菜油库存高企,植物油供给偏多的局面仍没有改变,库存下降对价格支撑作用有限。利多因素有:一是从2011年2月开始的这波下跌行情,已累计下跌近48%,向下空间已不大,资金杀跌意愿不强。二是笔者了解,虽然前期融资性进口的危机缓解得以继续,但银行给这些融资性进口企业的信用额度大幅降低,未来融资性进口棕榈油的数量将同比大幅降低,有利于理顺国内外棕榈油价格关系。三是据媒体报道,马来西亚相关部门准备向国会提交文件,建议将棕榈油出口免税政策延长至年底。印尼政府近期表示,也在考虑取消棕榈油出口关税,如成真则将支撑马盘价格,并传递到国内棕榈油市场。
四、融资性进口聚减  植物油进口下降
海关数据显示,8 月份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不含棕榈油硬脂)47 万吨,低于上月的 65 万吨和去年同期的 73 万吨,为过去 27 个月来最低水平,1-8 月份我国累计进口食用植物油 472 万吨,较去年同期的 541 万吨减少 12.7%。融资性棕榈油进口量减少是食用油进口下滑的主要原因。8 月份我国进口豆油 17.2 万吨,略低于上月的 17.4 万吨,但高于去年同期的 11.4 万吨,为今年次高水平,1-8 月份累计进口豆油 81.2 万吨,较上年同期的 69.7 万吨增长 16.6%。8 月份我国进口棕榈油 31 万吨,远低于上月的 46.8 万吨和上年同期的 53.7 万吨,为2010 年 8 月份以来次低水平,1-8 月我国进口棕榈油 364.5 万吨,较上年同期的 387.4 万吨减少 5.9%,由于融资性进口受阻,预计 9 月份到港仍在 30 万吨左右。8 月份我国进口菜籽油 1.96 万吨,低于上月的 7.4 万吨和去年同期的 11.4 万吨,为 3年多来最低水平, 1-8 月份我国进口菜籽油 61.6 万吨,较上年同期的 118.1 万吨减少 47.9%。目前国内菜油供给过剩,价格降至 8 年多低位,贸易商进口亏损严重,未来几个月将保持较低水平。8 月份我国进口油菜籽 28.8 万吨,低于上月的 42.6 万吨,为近 5 个月最低水平,但略高于去年同期的 27.6 万吨, 1-8 月份累计进口菜籽 341.2 万吨,同比增长 48.97%。
综上所述,由于10月份后进口大豆到港放缓,棕榈油进口也处于低位水平,国内植物油市场心理好转,但国际市场美豆丰产压力持续,马盘棕榈油迟早会有补跌的预期,抑制国内植物油反弹空间,因此预计10月份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将继续底部区间震荡,并有见新低可能。操作上期盘区间震荡思维,现货随用随购,不可追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