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穴市早稻生产形势良好

发稿时间:2015-07-01 阅读次数:2124

    今年武穴市早稻种植面积32.5万亩,比上年扩大1万亩,其中空白茬前三田7.1万亩,油菜茬后三田25.4万亩;直播早稻1.8万亩,机插早稻9.3万亩,移栽、抛栽面积21.4万亩。今年早稻生长期间,气候异常,阴雨多、气温低、光照少、温差变幅大,严重影响了早稻生产,早稻生育期较往年推迟。早稻病虫害发生严重,病虫基数高,对早稻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但我市通过分类指导,及时采取抗灾对策,做到强管理、促早熟、控病虫,目前全市水稻长势好于预期。
  1、种植面积扩大。我市按照减棉扩粮的原则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粮食面积得到显著增加。据统计,全年春夏播粮食作物面积预计到90.5万亩,比上年增加6.25万亩。其中早稻种植面积32.5万亩,比上年扩大1.0万亩。中稻(含一季晚稻)12.0万亩,比上年减0.8万亩,其中再生稻面积6.0万亩,比上年扩大1.0万亩。预计晚稻面积35.0万亩,比上年扩大1.05万亩。
  2、政策扶持有力。为确保粮食生产,自2013年开始,我市实施粮食扩能计划,市政府累计拿出10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粮食生产,今年拿出400万元用于发展双季稻和再生稻,重点扶持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为更大发挥农业项目资金使用效果,我市对农业项目进行整合,今年整合资金450万元。

  3、抗灾措施得当。今年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农业生产形势严峻。4月份降雨偏多, 5-9日出现日平均温度12℃以下,持续3天以上的倒春寒天气,对早稻秧苗生长不利。移栽大田后,气候条件变化频繁, 5月份出现6次降雨,12日最低温度11.8℃,19日最高温度30.7℃,日照时数133.6小时,比常年偏少22.3%。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影响早稻分蘖,推迟生育期,对前三田早稻晒田不利,还造成后三田植株生长受阻,分蘖期延长,发育进程缓慢。目前,前三田已全部齐穗,后三田已抽穗30%左右,比往年同期推迟5天左右。为应对今年的极端天气,我市积极行动,加大抗灾资金投入,制定预防措施,投入资金近50万元,为高产示范片、早稻和再生稻连片种植规模较大的示范畈,每亩免费发放磷酸二氢钾3两、钾肥5公斤,有利提升水稻抗逆能力,促进水稻稳长、健长。
  4、服务水平提升。针对农业生产劳动力的流失和人工成本的增加,我市积极加快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进程,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今年我市积极稳妥地开展水稻集中育秧,共建立大型集中育秧基地1个,中型基地15个,培育了锐兴家庭农场、绿康再生稻合作社、种植大户等育秧主体,开展水稻集中育秧和水稻机插服务。通过水稻集中育秧的辐射带动,有力推动了全市水稻机械化栽插,2015年全市早稻机插面积9.3万亩,中稻机械面积3万亩,分别比上年扩大1.5万亩和1.2万亩。
  早稻主要病虫害是早稻纹枯病、早稻穗颈瘟、二代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大部分危害较同期严重。早稻纹枯病病丛率最高100%,平均85%;病株率最高67.5%,平均46.5%,较去年同期偏轻;早稻穗颈瘟在去年未发生,今年个别田块病穗率最高达43%,发病品种为H两优302;二代稻纵卷叶螟亩蛾量最高达3268头,平均950.5头,是去年同期301头的2.16倍,其中亩蛾量3000头以上的占调查田块的12.5%,3000-1000头占调查田块的25%,1000头以下占调查田块的62.5%;二代稻飞虱百丛虫量最高600头,平均333头,田间主要以白背飞虱若虫为主,目前田间虫量较去年同期295头偏多12.9%,特别是今年6月10日之前田间已见白背飞虱短翅成虫,这是近几年少见的。为了加强水稻病虫统防统治工作,今年我市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遴选天诚植保专业合作社和美丰植保合作社开展统防统治工作,开展早稻统防统治面积10万亩,每亩实现少打一次药,减少投资50元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