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种植业管理局介绍,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以及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相关文件精神,加快转变病虫害防控方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该区今年积极开展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包括二化螟性诱剂、稻鸭共育、稻虾共生、太阳能杀虫灯、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采取“二化螟性诱剂”杀虫
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一般每年发生三代,示范点不使用农药防治二化螟,通过二化螟性诱剂,诱杀了二化螟雄虫,降低雌虫交配率,从而降低雌虫产卵量,有效控制二化螟危害。今年我区在罗岭镇东方圩建立示范区100亩,于2015年4月20越冬代二化螟发蛾前开始放置二化螟诱捕器,到8月31日结束,共放置诱捕器100个。每月更换一次二化螟诱蕊,每天专人记录固定的10个诱捕器内诱到二化螟成虫数量,同时清理诱捕器内的成虫。结果表明,二化螟性诱剂对二化螟雄虫有很好的诱杀效果,诱成区内减少两次二化螟的施药,根据调查,二化螟性诱剂绿色防控示范区内未见二化螟危害状。二化螟性诱剂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二、实行“稻鸭共育”杀虫灭草
2015年7月16日,在罗岭镇东方圩汪晓永种植大户建立示范区,搭建鸭棚,7月上旬机插秧,7月中旬鸭子放养大田,每亩稻田放养鸭苗一般控制在10到15只,避免带来不必要的环境污染,鸭子田间自由放养,稻鸭共生时间为50-60天。利用鸭子除去杂草,除害虫,鸭粪还田,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示范田共购买麻鸭苗600只,放养90天左右即可上市,每只毛重可达5斤,若按去年市场价每斤12元估算,一只可获毛利近60元。杨桥镇溪安村种植大户金银根多年来通过稻田养鸭也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践证明,稻田养鸭技术是生产无公害水稻的一种有效途径,是一项很有推广价值的生态养殖技术。
三、试验“稻虾共生”杀虫灭草增肥
稻田养虾可以吃掉田中消耗肥料的野草和其它水生生物,不仅节省了除草的劳动力,还能消灭危害人、畜的蚊蝇。并且虾在稻田里不停地行动、觅食,不仅能帮助稻田松土、活水、通气,增加田水溶氧量,同时通过新陈代谢排出大量粪便,起到保肥、增肥的效果。今年,我区在大龙山镇、杨桥镇示范稻虾共生面积1000余亩,经济效益明显,同时也提升了农业生态环境。
四、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诱虫
太阳能物理杀虫灯借鉴黑光灯的基本原理,利用害虫的趋光波特性,将频振波作为一项诱杀害虫成虫新技术应用于灭虫器械,并将光的波长范围拓宽为320-400nm,增加了诱杀害虫的种类;该灯无需市电,不用挖沟拉线,天黑灯亮,天亮灯熄,并且对人畜安全。2015年大龙山镇永兴农机农艺综合发展专业合作社购置了16台太阳能杀虫灯,诱杀面积240亩,效果明显,诱杀区内减少两次防治螟虫。此外,太阳能杀虫灯也在我区杨梅、柑桔等水果和蔬菜上得到了示范应用,成效明显。
五、推广“生物农药”防治病虫。
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防治技术,提升水稻品质安全,减少环境污染。2015年全区推广使用苏云金杆菌防治二化螟、大螟,阿维菌素防治卷叶螟,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稻瘟病,井冈•蜡芽菌防治纹枯病和稻曲病,农用链霉素防治细菌性病害。生物农药使用量达4000亩次。
2015年全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1690亩,辐射面积达2700亩,其中二化螟性诱剂100亩,辐射面积100亩。稻鸭共育50亩,辐射面积100亩。稻虾共生1000亩,辐射面积1000亩。太阳能杀虫灯诱杀240亩,辐射面积500亩。生物农药300亩,辐射面积1000亩。
通过水稻绿色防控,使核心示范区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达80%以上,防控效果达到90%,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15%以上,亩防治成本平均降低10%,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产品合格率达100%,天敌种群数量增加15%以上,辐射推广区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达60%以上,防控效果达到85%,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10%以上,亩防治成本平均降低5%,危害损失控制在10%以内,天敌种群数量增加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