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粮网 发稿时间:2016-10-20 阅读次数:2288)
10月份以来,从国家有关部门及相关省份频繁发声可以看出,今年我国东北玉米名为“市场化收购”,实则依旧有“底线思维”。与此同时,相关政策及文件内容释放积极信号,(继内蒙古部分地区中储粮启动收购玉米以后,有关深加工、运输等补贴的猜测纷纷),多项政策补贴传闻之下,对市场平添信心,新季玉米价格似有支撑。具体分析如下:
市场表现
表现一:东北玉米价格弱势趋稳。目前,东北地区秋粮收割工作仍在进行,只是与往年相比,收割进度及玉米上量表现不一。其中辽宁、黑龙江地区玉米上量较大,吉林、内蒙古地区尚未完全收割,新粮上量有限,供应压力尚未完全释放,玉米价格经过前期的弱势调整后趋于稳定。同时,从政策层面来看,近日有市场消息称东北地区中储粮库点以1300-1440元/吨区间启动收购,一定程度提升市场心态,同时,国家将组织中央企业(中储粮、中粮、中纺等)展开轮入玉米收购,按照不低于去年政策性收购的指示精神,若严格执行,则收购量将不低于4200万吨。如消息属实,对于后期新粮大量上市后对玉米价格稳定将起到支撑作用。截止10月19日,吉林长春地区深加工企业新季玉米进厂价1400-1450元/吨,辽宁沈阳新玉米进厂价1500-1550元/吨,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玉米进厂价1400-1460元/吨,黑龙江绥化新玉米进厂价1300-1330元/吨,上述价格均与前一日持平,但比上周下降20-60元/吨。
表现二:华北玉米价格涨势凌厉。今年10月份以来,华北玉米价格出现凌厉涨势,尤其是河南、山东两大新粮率先上市,价格遭到重创的区域。10月份以来平均累计涨幅在60-100元/吨之间(河北北部地区上市偏晚,故跌势滞后),华北饲料企业玉米主流收购价格集中在1680-1760元/吨之间。据了解,以山东地区为代表,现阶段当地饲料企业库存普遍集中在5-7天,深加工企业库存接近,因此一旦出现降雨天气,玉米价格很容易上涨,而前期因价格过低惜售的农户出于看涨预期,继续表现惜售。截止目前,山东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继续走强。其中寿光地区新玉米进厂价1720元/吨,潍坊地区1740元/吨,德州地区1660元/吨,滨州地区1660元/吨,菏泽地区1740元/吨,比较上周末上涨20-40元/吨。短期来看,华北玉米价格涨势仍将延续,因为除农户惜售情绪加重以外,华北阴霾天气不利自然晾晒且20日左右预报还有降水出现,干粮上量受阻将对其粮价形成支撑。
表现三:南北港口价格涨声响起。继华北玉米价格连番上涨之后,本周,南北港口玉米价格也传来“涨声”。据了解,目前,锦州港内贸易商收购15%水以内,霉变2%以内烘干新玉米收购价在1650-1700元/吨,鲅鱼圈企业玉米收购价在1680-1700元/吨不等,比上周上涨10-30元/吨,优质优价。目前新玉米收割尚未完全结束,供应压力尚未集中体现,加之市场预期轮入补库收购即将开展,对市场心理产生提振。与此同时,广东港口新玉米报价1870-1880元/吨,比上周上涨10-20元/吨。目前广东港口库存不足7万吨,现货供应偏紧,对价格有一定支撑作用。
影响因素
因素一:政策暖风频吹提振信心。国庆节后,有关做好今年秋粮收购工作的政策消息不断传来。一是10月8日,吉林省召开政府专题会议,要求加大收储力度,释放积极市场信号,强化底线思维,解决好粮食收储市场主体、仓容、资金等问题;要求有关央企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加大收储力度,释放积极市场信号。加快仓容建设,平衡仓储结构,抓紧腾仓倒库,已经明确了政府态度。二是10月13日国家粮食局《关于开展东北地区玉米收购工作督导调研的通知》下发,要求各直属库和分公司按相关质价政策收购玉米。目前,中储粮内蒙古分公司已向各直属库下发《关于启动2016年秋粮玉米收购工作的通知》,规定收购范围为2016年新产潮粮玉米,收购标准为国标中等品以上,其中呼伦贝尔地区收购价0.65元/斤,兴安盟地区0.68元/斤,通辽、赤峰地区0.7元/斤,锡林郭勒及以西地区0.71元/斤。上述一系列托市信号为市场平添信心。
除此之外,近日有关深加工及运输补贴传闻再起。传闻一:东北深加工企业补贴本周五公布,补贴金额每吨200元(地方120,中央80),补贴时间自2016年11月1日起至2017年6月30日止。传闻二:国家将出台运费补贴,支持东北四省以外其他27个省份到东北采购粳稻、玉米,财政给予140元/吨一次性费用补贴。目前,上述传闻虽未得到官方确认,但已引起市场众多猜测,至少在心理层面已经产生一定影响。
因素二:玉米收获进度同比延迟。今年9月份我国东北乃至9月末10月初华北地区均遭遇多雨天气,直接导致东北玉米收获进度同比延迟。其中据黑龙江东部地区种植户表示,由于降水不利影响,当地玉米收获恐较常年延迟20天左右,全部完成收获需等待至11月初;吉林榆树地区玉米收获预计本周完成,较常年延迟10-15天左右。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一周北方地区冷空气频繁,将自西向东先后出现大风降温降水天气,对秋收扫尾及已收秋粮晾晒不利;东北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气温偏低,对秋收不利。而除了多雨天气对玉米收获进度的影响外,我国北方地区金秋遭遇连续降雨也使玉米品质前景令人担忧。据了解,目前东北港口玉米集港粮源中已出现霉变超过3%的玉米。同时,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出现玉米霉变升高至3%-4%的情况。同时,9月份连续阴雨已经令辽宁等部分地区玉米霉变初见端倪。
因素三:生猪价格止跌反弹,深加工企业加工利润向好。近日受养殖户抛售情绪减少提振,市场生猪供应压力缓解,屠宰企业收购难度增加,生猪价格止跌反弹。上涨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东地区,南方猪价整体稳定。但从消费端来看,下游需求未见明显好转,消费旺季行情或于11月逐渐启动,预计短期猪价上涨幅度有限。从深加工企业需求来看,目前国内玉米淀粉及酒精价格稳中有涨,深加工企业加工利润向好。以淀粉为例,截止目前,山东滨州地区大型淀粉加工企业淀粉出厂价2140-2180元/吨,比上周上涨80-100元/吨;辽宁沈阳地区淀粉出厂价为2020-2060元/吨,与上周持平。河北秦皇岛地区淀粉出厂价为2100-2150元/吨,比上周上涨60-80元/吨。吉林长春地区淀粉出厂价为1950-1980元/吨,与上周持平。如果不考虑折旧,吉林长春地区加工1吨玉米理论盈利179元,比上周提高33元/吨;山东滨州地区理论盈利135元/吨,比上周提高13元/吨。东北地区利润向好主要是由于玉米价格下降,成本降低;山东地区虽然原料成本有所提高,但淀粉价格也随之上涨,利润维持向好趋势。后期玉米大批量上市之后,原料成本进一步下降,继续利好加工利润。
后市展望
展望后市,在东北玉米尚未完全收获,华北农户惜售心理及政策暖风频吹的背景下,预计短期内国内玉米市场有望保持相对抗跌的局面,而整体市场压力将在11月中旬东北新玉米第一轮上市高峰来临以后呈现。同时,目前东北玉米收获和批量上市期间的天气条件再度成为关键,将直接影响未来玉米价格走势变化,值得关注。